關於印發《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

文號:人發[2000]55號 發文時間:2000-5-26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事(人事勞動)、農業、畜牧、漁業、農墾、農機化、鄉鎮企業廳(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人事(幹部)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事局:
為了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培養一支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用人才隊伍,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根據人事部、農業部《關於加速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加強農業和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具體制定了《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認真組織實施,周密部署,抓好落實。

附屬檔案: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實施方案

人事部 農業部

  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培養數以千萬計的農村實用人才,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和運用農業科學技術的能力,加速農業科技進步,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人事部、農業部發出了《關於加速農村人才資源開發,加強農業和農村人才隊伍建設有關問題的通知》。現根據《通知》提出的實施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的目標要求,制定2000年至2010年“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一、實施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的目的意義

面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的新形勢,需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整體素質,實行農科教結合,大力發展科技含量高的產品和產業,使結構調整過程成為依靠科技推動農村產業升級的過程。因此,必須用科技知識、現代技術武裝農業。培養數以千萬計的農業科技人才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是實施科教興農、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一項戰略措施,也是人事和農業部門的一項歷史任務。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12億人口中有9億多在農村,其中,國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壯年農民就有1.7億。農業勞動者中,多數人沒有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科技人員數量不足,農業科技含量低。與此同時,我國每年約有500萬初、高中畢業生回到農村,在農業生產實踐中還湧現出數以百萬計的“田秀才”、“土專家”,這是一筆寶貴的人力資源。積極開發利用好這部分潛力巨大的人力資源,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對於發展農業和振興農村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大力實施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培養和造就一支宏大的擁有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能的實用人才隊伍,使其成為推廣農業科學技術、促進農業科技創新、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繁榮農村經濟的新型農民,是加速農業生產力發展,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上來,使少數落後地區儘快脫貧致富,使廣大農村加快走上富裕文明道路的戰略性舉措。

二、實施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的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任務是:2000年至2010年,在全國縣、鄉、村範圍內,培養和掌握1000萬名覆蓋農業和農村經濟各個行業、領域,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各類實用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基本滿足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為此,全國縣一級範圍內要培養和掌握50萬名具有大專學歷,中級以上職稱,主要包括農、林、牧、漁各個產業的優秀科研開發等骨幹型實用人才;全國鄉一級要培養和掌握250萬名具有中專學歷,初級以上職稱,從事農業種植、養殖、農機、獸醫和鄉鎮企業經營管理等直接為農業和農村經濟服務的各類專業實用人才;全國村一級要培養700萬名具有掌握專業生產技術、技能的“土專家”、“田秀才”、種養業能人、農民企業家,或為農產品開發、銷售服務的致富帶頭人、農村經紀人。
“方案”分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從2000年到2005年,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要實現培養500萬。全國縣一級要達到25萬;鄉一級要達到125萬;村一級要達到350萬。為保證上述目標的實現,一要抓緊調查研究,制定切合本地區實際情況的實用人才培養規劃。二是從2000年至2001年,各省要在每個地(市)選擇1—2個縣進行試點。人事、農業部門要深入試點加強指導,研究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總結推廣試點的成功經驗。三是從2002年起,按照規劃的目標要求全面推開。第二階段,2006年至2010年,在總結前五年工作的基礎上,根據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特別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特點和新的增長點,在實現培養實用人才總體目標任務的同時,要突出重點,對在本地區經濟發展中具有明顯實力和優勢的專業和產業要加大人才培養和智力支持的力度,以形成穩定的縣、鄉、村農業科技實用人才隊伍。
培養對象:一是提高現有的縣、鄉、村各類農業技術人員的科技水平和創新套用能力,使其成為當地農業科技某項專業的技術帶頭人。二是重點從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壯年農民和每年回到農村的初、高中畢業生以及具備條件的“田秀才”、“土專家”中,培養一批有志於發展農村經濟、掌握農業科學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青年農民。

三、實施辦法和措施

(一)抓好人員的選拔、培養。
1、從2000年起,省、地(市)、縣人事和農業部門,每年要制定選培計畫,培訓科目和對象要落實到人。選培實用人才的數量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2、充分發揮現有的農、林院校,農業、林業廣播電視學校,各類培訓、教育基地特別是農業職業教育培訓中心的作用,開展多種形式、不同專業的培訓或短訓;發揮好1200多個縣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水產、農機站等在推廣、傳授農業技術中的作用,針對某項農業技術舉辦學習班,請有關專家、教授講課,有條件的可組織赴外地參觀學習或出國考察;繼續開展“科普之冬”、“科技下鄉”等活動。根據需要,也可重點選送一批後備骨幹到各類農業大中專學校進行脫產委培。對在實踐中做出成績的優秀個人,有關部門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其學習提高;其中條件具備的可採取適當方式進行學歷培訓。培訓的專業課程由地(市)、縣級人事、農業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商定。
3、培訓經費由地方政府列入當地人才開發經費的總預算中統籌考慮,不足部分由集體或受培訓者個人負擔。
(二)搞好“三個結合”。
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人事、農業部門要與有關部門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加強溝通、配合,做好“方案”的具體實施工作。要堅持“方案”與實施中國“綠色證書”制度相結合,與實施農業部、財政部、團中央“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相結合,與農民職稱評定工作相結合,加大實施力度,增強凝聚力。
(三)加強政策引導。
各地要制定政策,鼓勵實用人才成長,充分發揮他們在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1、扶持他們進行科研開發、諮詢服務、技術推廣,保護智慧財產權,依法合理收取科技成果轉讓費。
2、支持創辦農業科技示範綜合基地或承包租賃試驗田、山林、鄉鎮企業或自辦企業,使其成為致富帶頭人。
3、具有真才實學,在科技開發、技術推廣中產生良好社會、經濟效益的拔尖實用人才和科技致富帶頭人,符合條件的要予以評定和晉升專業技術職稱。民眾公認的“田秀才”、“土專家”,可按條件評定農民技術職稱。
4、鼓勵具有專業技術和一技之長的能工巧匠,通過各種方式,進行農業科技方面的學術、技術研討和交流,推廣、普及農業技術,轉化成果等,為農民和農村經濟服務。
5、表彰獎勵對農村、農業經濟發展做出較大貢獻、有突出成績的各類實用人才。
6、對確實優秀並具有管理才能的實用人才,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按法定程式聘為鄉(鎮)、村幹部。

四、組織領導

“方案”由人事部、農業部負責組織實施。具體協調工作由人事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和農業部人事勞動司共同承擔。省、地(市)、縣人民政府要調查研究,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從本地區農村自然資源和人才資源的現狀出發,根據本地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結合區域經濟的特點,在摸清縣鄉村實用人才現狀的基礎上,制定實用人才開發規劃,並將實用人才開發規劃納入本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同步實施。
省以下各級人事、農業部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作出具體規劃,制定落實措施。抓好“方案”實施是縣級人事、農業部門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要加強與科技、教育部門和科協、共青團、婦聯等有關組織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在實用人才的選拔、培養、使用中,要有計畫、有標準、有目標、有措施,建立經常性的嚴格考核評價管理機制。要總結交流經驗,宣傳實用人才的先進事跡,做到樹立一個典型,帶動一方農民,搞活一片經濟。有條件的縣要在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建立職業培訓和技術信息推廣網路,要發揮廣播、電視的媒體作用,廣泛深入地傳播農業科技知識。縣級人事部門要建立實用人才信息庫,為農業和農民提供有效的人才服務。也可依託縣級人才市場,建立農村人才市場網路,或組織專場實用人才招聘會,促進技術、信息諮詢和人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