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辦法

第一條 為進一步完善人才、人口政策,發揮戶籍管理制度在促進人口合理、有序流動,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等方面的作用,根據大連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大連市行政區域內調、遷入人員的戶籍管理,執行本辦法。

第三條 市及縣(市)、區公安局(分局),是同級人民政府(管委會)戶籍工作主管部門。各級組織、人事、勞動保障、教育、民政等部門應協助公安機關共同做好本辦法的實施。

第四條 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實行主城區放開人才、控制人口;新城區和衛星城放開人才、放寬人口;小城鎮鼓勵人口遷入的原則。

本辦法所稱主城區,是指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新城區是指旅順口區、金州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衛星城是指瓦房店市、普蘭店市、莊河市、長海縣城區;小城鎮是指建制鎮經批准的規劃中心區。

第五條 下列人員可以調、遷入我市主城區落戶,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隨遷:

(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社會科學領域內的知名學者;長江學者;國外知名專家、學者;博士生導師;國內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包括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員,國家級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空中心學術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進入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的人員)。

(二)50周歲以下(含本數,下同)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歷(含研究生)或副高級職稱以上(含副高級職稱)的人員。

(三)擁有國內外領先的專利、發明專項技術的人員。

(四)我市急需的教師,其中特級教師,男50周歲以下,女45周歲以下;獲得省部級以上“優秀教師”稱號的,男45周歲以下,女40周歲以下;獲得中學高級教師職稱或市級以上學科帶頭人的,男45周歲以下,女40周歲以下。

第六條 下列人員可以調遷入主城區。其中已婚人員須夫妻雙方均符合條件,其未成年子女可隨遷:

(一)45周歲以下,具有本科學歷或中級職稱的。

(二)45周歲以下,出國學習並在國外取得本科學歷或出國前具有大專學歷或初級職稱,在國外學習2年(含本數,下同)以上,在主城區有接收單位的。

(三)在新城區和衛星城工作,與用人單位簽訂5年以上契約,具有本科以上學歷或屬於我市需要且本市無法調劑解決的特殊專業(詳見我市當年公布的特殊專業目錄)的專科學歷在職人員。

(四)45周歲以下,國家承認的高級技師和技師;40周歲以下,確有專長的高級工人,已在本市主城區工作,與單位簽訂長期契約,並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五)45周歲以下,在本市主城區高強度技術崗位上連續工作3年以上,獲技術等級證書,或在市舉辦的工人技術等級大賽獲得前5名,並與單位簽訂長期契約、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含本科)的畢業生或在國家規定時間內派遣到我市主城區且確實需要而本市無法調劑解決的計算機及其他特殊專業(詳見我市當年公布的特殊專業目錄)的專科應屆畢業生(計算機專業含往屆)以及中專應屆畢業生。

(七)經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專家評估認定的其他特殊人才。

第七條 下列人員,可以調、遷入新城區,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隨遷:

(一)符合調、遷入主城區條件的。

(二)40周歲以下,具有專科學歷或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

(三)35周歲以下,確屬需要且當地無法調劑解決的特殊專業的中專或同等學歷的在職人員。

(四)經新城區政府或管委會組織專家評估組認定的特殊人才。

(五)具有專科以上學歷(含專科)的應屆畢業生或急需專業的應屆中專畢業生。

第八條 下列人員,可以調、遷入衛星城,其配偶及未婚子女可以隨遷:

(一)符合調、遷入主城區和新城區條件的。

(二)50周歲以下,具有本科學歷或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

(三)45周歲以下,具有專科學歷或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

(四)40周歲以下,具有中專學歷的。

(五)經衛星城組織專家評估組認定的特殊人才。

(六)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含中專)或同等學歷應屆畢業生。

第九條 凡符合當年畢業生就業政策規定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含本科)應屆畢業生,可以先辦理落戶手續,後落實用人單位。

第十條 經省委組織部、省人事廳、市委組織部同意調入的幹部,可以落戶,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隨遷。

執行上款規定調入中央和省駐連單位的幹部,原則上應具有本科以上學歷,其中廳局級幹部(含副廳局級)年齡應在50周歲以下;處級幹部(含副處級)年齡應在45周歲以下。

第十一條 夫妻兩地分居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調、遷入:

(一)符合人才引進條件的。

(二)分居3年以上的。

(三)夫妻一方在主城區,擬調入一方在新城區、衛星城工作滿4年,分居1年以上的允許調、遷入主城區。

(四)擬調入一方無接收單位,但人事關係由市或縣(市)、區人才服務中心代理,允許調、遷入配偶所在地。

(五)在本市一方系1級殘疾人或經鑑定完全或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有嚴重慢性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分居1年以上的。

第十二條 本市離退休人員、本市在職幹部和職工體弱病殘需要照顧,或經批准來連安置的軍隊離退休幹部,在本市無子女的,可以調、遷入1名子女。

第十三條 獲得全國體育比賽前3名、亞洲體育比賽前6名、世界體育比賽前8名和獲得球類集體項目健將、田徑項目運動健將、武術項目武英級和其他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有接收單位的,可以調、遷入我市城鎮內。

大連籍的退役運動員原則上回原籍安置。

第十四條 國際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或銷售中心,國內特大型企業總部或銷售、研發中心,國內外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和中介機構以及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所辦的分校(所)經批准的人員,可以調、遷入我市城鎮內。

第十五條 夫妻互相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簡稱“三投靠”),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遷入:

(一)夫妻互相投靠,進入主城區的,結婚8年以上;進入新市區的,須結婚5年以上。

(二)“三投靠”人員進入衛星城及其小城鎮的,須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穩定生活來源。

(三)父母身邊無子女的,允許1名未婚子女遷入。

“三投靠”人員屬於農業人口的,戶口遷入城市時一併辦理“農轉城”手續。

第十六條 軍隊轉業幹部的安置以及現役軍官配偶的隨軍,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印發〈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暫行辦法〉的通知》(中發〔2001〕3號檔案)和現行的政策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 成建制調、遷入我市的人員,必須經大連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八條 改革人口劃分方式,取消“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按居民實際居住地和從事的職業劃分“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並登記居民常住戶口。

第十九條 取消“農轉非”戶口計畫指標和“農轉非”審批。城市區劃內的農村人口及政策性需要“農轉城”的,由各縣(市)區政府和經濟技術開發區、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按照市政府確定的當年人口發展規劃綱要,以及當地經濟和社會承載能力,確定“農轉城”的範圍和數量,報市政府批准後施行。

第二十條 符合本辦法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的人員,無落戶條件的,允許將戶口空掛在單位集體戶或親友家中;不願意或不能辦理戶口遷移和人事關係調轉,以及以借調、聘用、兼職、兼薪等形式來我市工作的高層次人才和不符合引進條件又確屬我市需要的人員,可到市及縣(市)、區人事部門辦理人才居住證,在住房、子女入學或就業等方面與本市市民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一條 經批准調、遷入的各類人員,不收取城市建設增容費。

第二十二條 調、遷入新城區的人員,5年內不得遷入主城區;要求遷入的,按外地調、遷入主城區的規定辦理。

第二十三條 符合本辦法規定的人員調、遷入主城區,由市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其中屬於組織、人事部門批准的,直接到公安機關辦理落戶手續;屬於其他部門批准的,直接到公安機關辦理落戶手續;屬於其他部門批准的,須到市人口結構辦公室辦理核簽手續後,再到公安機關辦理落戶手續。調、遷入新城區和衛星城的,由所在地有關主管部門批准後,到公安機關辦理落戶手續。

第二十四條 新城區、衛星城要相應成立改善城鎮人口結構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做好本地區的改善城鎮人口結構工作,每年底向市改善城市人口結構領導小組報告工作情況。新城區及衛星城人口結構辦公室需每月將調、遷入人員審核表上報市人口結構辦公室備案,市人口結構辦公室負責監督、檢查和指導工作。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規定可以調、遷入城鎮的人員,均可以調、遷入我市農村,具體辦法由公安機關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由大連市公安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辦法施行前,市政府及市有關部門制定的有關規定與本辦法的規定不一致的,按本辦法的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