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國人事系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

文號:人發[2002]105號 發文時間:2002-11-20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事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事局,副省級市人事局,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人事(幹部)部門:

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是新世紀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綱領,是實現新世紀奮鬥目標的強大思想武器,是各個領域、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為推動人事系統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用十六大精神統一思想認識,並將其貫徹到人事部門各項工作中去,現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十六大的偉大意義,在全系統掀起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的熱潮

黨的十六大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也是我們黨在開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對於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大會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提出了在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為我國在新世紀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大會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寫進黨章,順應了時代的要求,體現了黨心民心。大會選舉產生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得到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充分信賴和廣泛支持,是我們黨保持生機和活力,國家保持團結穩定,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可靠保證。十六大極大地鼓舞著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艱苦奮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江澤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集中體現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光輝,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行動指南。報告從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我們黨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科學總結了13年來的基本經驗,進一步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鮮明地回答了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們黨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實現什麼目標的重大問題,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思想性、前瞻性和指導性,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是我們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政治宣言,對於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是全國人事系統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和首要政治任務,全系統要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的熱潮,全面準確地領會精神實質,把思想認識統一到十六大精神上來,更加堅定地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用十六大精神統攬工作全局,抓住新機遇,應對新挑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人事人才保障。

二、深刻領會,圍繞重點,全面準確地把握十六大精神

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重點是學習貫徹江澤民同志的報告和黨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精神的靈魂。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十六大的一個歷史性貢獻。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要抓住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箇中心環節,全面深入地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牢牢把握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充分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充分認識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要通過學習,引導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提高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歷史地位和重大意義的認識,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要深刻理解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任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莊嚴使命。深刻理解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在改革、發展、穩定等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對團結全黨、振奮民心,鼓舞鬥志、開創未來,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深刻理解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是黨長期探索和實踐的結晶,是全黨的寶貴財富,必須認真堅持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深刻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奮鬥目標,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深刻理解必須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深刻理解必須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深刻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深刻理解必須始終不渝地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促進世界多級化,提倡國際關係民主化,同各國人民共同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深刻理解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項任務,必須毫不放鬆地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深刻理解面對很不安寧的世界和艱巨繁重的任務,全黨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惜團結,倍加維護穩定。

要重點學習十六大報告中有關人事人才工作的論述。十六大報告中多處提到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人才工作,對新時期人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了新的任務,我們要深入學習、深刻領會。如報告中提出:"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要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和完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的幹部人事分類管理制度";"健全公務員制度";"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打破選人用人中論資排輩的觀念和做法,促進人才合理流動,積極營造各方面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深化分配製度改革";"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論述,都要作為重點認真學習和研究。

各級人事部門要通過學習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使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統一到十六大精神上來,並能自覺地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善於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要著眼於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著眼於加強黨的建設,把運用十六大精神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衡量學習成效的重要標準。

三、嚴密部署,精心組織,把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不斷引向深入

各級人事部門對十六大精神的學習貫徹要高度重視,認真部署。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既是一項緊迫任務,也是一項長期任務。要按照中央關於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統一部署和各地各部門黨委、黨組的要求,結合本單位的實際,作出具體部署。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畫,循序漸進、逐步深入、按計畫分步驟開展學習。要明確學習的目的、任務、學習方法、步驟進度、主要要求和組織領導。

要精心組織好學習,狠抓學習落實,注重學習效果。首先,要集中組織開展好黨組中心組學習,健全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要以黨組中心組的學習和處、科以上領導幹部的學習帶動全體黨員、幹部的學習。中心組的學習要把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同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結合起來,同學習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通過學習,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提高科學判斷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學習中要注意把貫徹中央要求與解決本單位的突出問題和加強班子建設、隊伍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學習進一步推動工作發展。其次,要組織好全體黨員幹部的學習。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認真學習十六大檔案。要把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培訓輔導與座談交流、通讀檔案與專題討論相結合,加強對學習的輔導和檢查,多種形式並舉,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

各級人事部門的領導同志要率先垂範,帶頭抓好十六大精神學習。按照中央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勤奮學習、善於思考的模範,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範,勇於實踐、銳意創新的模範。當前,各級人事部門領導同志首先要做學習十六大精神的模範。不僅自己要學好,而且要做好宣講和輔導。要圍繞十六大報告中對人事人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集中力量,加強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指導工作開展的研究成果。

四、聯繫實際,開拓創新,實現人事工作的新發展

人事部門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必須弘揚理論聯繫實際的學風,緊密聯繫人事工作實際,按照十六大確定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確立人事人才工作奮鬥目標,明確人事人才工作的發展方向,理清開創新局面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把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到各項人事工作中,落實到基層,落實到行動。最根本的是要把人事工作放到全黨全國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抓住本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人事人才工作,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快人才資源開發步伐,建立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實現人事人才工作新發展。

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首先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特別是做好今年的工作總結和研究部署明年任務。各級人事部門都要把學習和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作為統領全局、貫穿各項工作的主線,努力做到以十六大精神指導各項人事工作,創造性地抓好十六大精神的貫徹落實,以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紮實工作,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事人才保障。

各地人事部門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情況要及時上報人事部。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