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憑“壓死”了多少人才?


有一個賣燒餅的迷上了背英文單詞,打一隻燒餅背一個單詞,居然把一本英文辭典倒背如流。有位校長聽說這個奇人,就派人把他找來,當眾一考,果然名不虛傳。於是,這個賣燒餅的不久就被破格提升為大學教師。這位校長,就是“文革”後南京大學第一任校長匡亞明。

“打燒餅”的能不能做教授?曾經有人這樣質疑。此君的質疑讓人想到了另外一個故事:前不久西安那個原北大畢業生屠夫狀元街頭賣肉的新聞很是轟動了一時,許多人也為此鳴不平,以為是埋沒了人才,從而對現代用人制度提出了質疑。

說實在的,諸如此類的事情並非鮮見。這不,前不久,又有訊息傳出來了:河北科學院近些年在體制改革、調整職工崗位時接連出現正教授看大門、副研究員和在職研究生坐傳達室發報紙的情況。對此,院方負責人認為這是改革中的陣痛,而當事人卻直喊冤,認為是院方對他們不公正,是用人上的“人治”因素在作怪,是人才浪費。

可是我們是否想過:賣肉的崗位難道就是專為下崗職工準備的嗎?名牌高校的畢業生,難道就理所當然地應該進機關、登上大學的講壇嗎?正教授看大門,研究生髮報紙聽起來雖然誇張了點,但如果這些人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或者“占著茅坑不拉屎”,看大門發報紙又有何不可?

據報載,目前,藍領技術工人緊缺,一些企業花數十萬年薪也招聘不到一位高級技師,而有實際操作技術的藍領技工是無法拿出這樣那樣學歷、職稱的,不知道面對一個千金難求的技師時,企業還會不會堅持其“學歷論”、“職稱論”。學歷低或者沒有學歷者中不乏優秀人才,而高學歷者中亦有不少庸才,因此,學歷並不是區分人才高下的惟一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