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規劃三部曲

把握人生目標,做一個主動的人

有人問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時。我是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響力。能夠幫助自己、幫助家庭、幫助同事、幫助世界、幫助後人,能夠讓他們的日子過得更好、更有效率,能夠為他們帶來幸福和快樂。"我回答這個問題時絲毫不需要思考,因為我從大學二年級起就把"影響力"當做自己的人生目標。

對我來說.人生目標不是一個口號,而是我最好的智囊,它曾多次幫我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我當初放棄在美國的工作,隻身來到中國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就是因為我覺得後一項工作有更大的影響力,和我的人生目標更加吻合。

所以.一旦確定人生目標,你就可以像我一樣在人生目標的指引下,果斷地作出人生中的重大決定。每個人的人生目標都是獨特的。最重要的是,你要主動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標。但你千萬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要為了追求所謂的"崇高",或為了模仿他人而隨便確定自己的目標。

  那么,該怎么去發現自己的目標呢?

其實只有一個人能告訴你人生的目標是什麼,那個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個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標,那就是你心裡。

我建議你閉上眼睛.把第一個浮現在你腦海里的理想記錄下來。因為不經過思考的答案是最真實的。或者,你也可以回顧過去.在你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時光里,是否存往某些共同點!它們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勵你的人生目標了。再者,你也可以想像一下,十五年後,當你達到完美的人生狀態時.你將會處在何種環境下?從事什麼工作?其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當然,你也不妨多和親友談談.聽聽他們的意見。

嘗試新的領域,發掘你的興趣

為了成為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發揮自己所有的潛力,追逐最感興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當你對某個領域感興趣時,你會在走路、上課或洗澡時都對它念念不忘,你在該領域內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進一步,如果你對該領域有激情,你就可能為它廢寢忘食,連睡覺時想起一個主意,都會跳起來。這時候,你已經不是為了成功而工作,而是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無疑問,你將會因此得到成功。

相對來說.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情只會事倍功半,有可能一事無成。即便你靠著資質或才華可以把它做好,你也絕對沒有釋放出所有的潛力。因此,我不贊同每個人都追逐最熱門的專業,我認為.每個人都應了解自己的興趣、激情和能力(也就是情商中所說的"自覺"),並存在自已熱愛的領域裡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我剛進入大學時,想從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後我才發現自己對它沒有興趣,學習成績也只在中游.,但我愛上了計算機.每天瘋狂地編程。很快就引起了老師、同學的重視。終於,大二的一天,我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放棄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已經修得的學分,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的計算機系。我告訴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不應浪費在沒有快樂、沒有成就感的領域.

當時也有朋友對我說,改變專業會付出很多代價,但我對他們說,做一個沒有激情的工作將付出更大的代價。那一天,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奮,我對自己承諾,大學後三年每一門功課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決定.今天我就不會擁有在計算機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國某個小鎮做一個既不成功又不快樂的律師。

那么,如何尋找興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興趣和才華分開。做自己有才華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為自己做得好就認為那是你的興趣所在,為了找到真正的興趣和激情.你可以問自己:對於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複它,是否能愉快地、成功地完成它?你過去是不是一直嚮往它?是否總能很快地學習它?它是否總能讓你滿足?你是否由衷地從心裡(而不只是從腦海里)喜愛它?你的人生中最快樂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關?當你這樣問自己時,注意不要把他人的期望、社會的價值觀和朋友的影響融人你的答案。

有一個建議:給自己最多的機會去接觸最多的選擇。記得我剛進卡內基·梅隆的博士班時,學校有一個機制.允許學生挑老師。在第一個月里,每個老師都使盡渾身解數吸引學生。正因為有了這個機制,我才幸運地碰到了我的恩師瑞迪教授,選擇了我的博士研究方向"語音識別",雖然並不是所有學校都有這樣的機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學校、專業、課題和老師,然後從中挑選你感興趣的,你也可以通過圖書館、網路、講座、社團活動、朋友交流、電子郵件等方式尋找興趣愛好。惟有接觸你才能嘗試,惟有嘗試你才能找到你的最愛。

針對興趣,制定階段性目標。一步步邁進

找到了你的興趣,下一步該做的就是制定具體的階段性目標,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首先,你應客觀地評估距離自己的興趣和理想還差些什麼?是需要學習一門課、讀一本書、做一個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氣,還是成為更好的演講者?今天的自己和XX年後最好的自己會有什麼差距?你應盡力彌補這些差距。例如,當我決定我一生的目的是要讓我的影響力最大化時,我發現我最欠缺的是演講和溝通能力。我以前是一個和人交談都會臉紅.上台演講就會恐懼的學生。我做助教時表現特別差,學生甚至給我取了個"開復劇場"的綽號。因此,為了實現我的理想,我給自己沒定了多個提高演講和溝通技巧的具體目標。

其次,你應定階段性的、具體的目標,再充分發揚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勤奮、向上和有毅力,努力完成目標。比如,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做兩次演講.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學或朋友去旁聽,給我反饋意見。我對自己承諾,不排練三次.決不上台演講。我要求自己每個月去聽演講,並向優秀的演講者求教。當我我反覆練習演講技巧後,我自己又發現了許多秘訣,比如:不用講稿,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表達時,我會表現得更好。於是,我仍準備講稿但只在排練時使用:我發現我回答問題的能力超過了我演講的能力,於是,我一般要求多留時間同答問題;我發現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就無法講好。於是,我就不再答應講那些我沒有興趣的題目。幾年後,我周圍的人都誇我演講得好,甚至有人認為我是個天生的演說家,其實,我只是實踐了中國人勤奮、向上和有毅力等傳統美德。

任何目標都必須是實際的、可衡量的,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號或空話。制定目標的目的是為了進步,不去衡量你就無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進步。所以,你必須把抽象的、無法實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標簡化成為實際的、可衡量的小目標。舉例來說,幾年前.我有一個目標是擴大我在公司里的人際關係網,但"多認識人"或"增加影響力"的目標是無法衡量和實施的,我需要找一個實際的、可衡量的目標。於是,我要求自己"每周和一位有影響力的人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要這個人再介紹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給我"。衡量這個目標的標準是"每周與一人吃一餐、餐後再認識一人"。當然,我不會滿足於這些基本的"指標"。擴大人際關係網的目的是使工作更成功,所以,我還會衡量從"每周一餐"中得到了多少信息,有多少我的部門雇用的人是在這樣的人際網中認識的。一年後,我的確從這些衡量標準,看到自己的關係網有了顯著的擴大。

制定具體目標時必須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標設定過高固然不切實際.但目標也不可定得太低。對目標還要做及時的調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達到自己的期望,可以把期望調低。達成了一個目標後,可以制定更有挑戰性的目標。失敗時要坦然接受,而且要認真總結並從中吸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