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就是要實現人職匹配

很多求職者對職業規劃沒有太多概念,對自己的目標、愛好、特長、優勢、性格往往並都不了解,對自己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自己潛能有多少一概不知,在擇業時通常會比較盲目:這個工作我能做,我就去找這樣的工作。這個工作我做過,我要去試一下,這個工作我知道一點,我就去做。此外,他們對自己想要進入行業的發展前景、用人制度、企業文化等全無了解,頗多的應聘者隨遇而安,能找著什麼工作就乾什麼工作,最終導致了求職或就業的失敗。

個人的職業規劃是在對個人和內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對個人興趣、能力和個人發展目標的有效規劃,以實現個人發展的成就最大化為目的的而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從概念上來看,職業規劃是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和社會需求,來確定自己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簡要說,職業規劃重點就是要知已、知彼並在此基礎上做出選擇、採取行動。

職業規劃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對自己認知不足,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定位限制,一方面是把自己的定位過高,高於自己實際可以承擔的角色定位;二是定位過低,低於自己實際可以承擔的角色;三是角色錯位,定位與自己實際應當承擔的角色不符!

一般而言,初入職場的學生、新進入一個新的行業的在職者和企業的儲備管理人員經常會犯“定位過高”的錯誤。這些人往往對自我的評估過高,認為自己什麼都可以做,眼高手低,說的多,做的少,過多的參與評論上級的工作,但是在實踐中卻由於經驗不足不能勝任工作、不能專業解決問題,導致就業成敗。為避免這種問題,應加強學習,在學習中提煉自己的專業素養。

當一個人由一個較低的職位晉升到一個較高的職位時還會受工作慣性的影響,還不能夠將自己從具體的實際事務中解脫出來,馬上適應現實職位,還以原有的崗位職責要求自己或者以原有的工作行為行事,出現定位過低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不妨認真解讀現有崗位的工作職責,向同職位的同事尋求支持與建議

出現角色錯位的情況較多,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職業階段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例如,助理在協助總監做完一次年度行銷規劃後就認為自己具備了戰略規劃的能力,於是在後期的工作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就憑空的發牢騷、議論,認為某件工作應該如何做,把自己由一個執行者的角色定位為一個“戰略規劃者”。一個人必須學會認識自我,學會在不同的階段實施自己檢討與發問,多問幾遍“我是誰”!在自己晉級的時候要問、在自己經過一次較高層次的培訓後要問、在自己成功的時刻要問、在自己受挫的時候也要問……

如何實現職業與個人職業規劃的匹配?

1、要認識自己,能做什麼、想做什麼,最適合做什麼?如果得到這份工作,能付出多大的努力來做好它? 這需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對自己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認識,在自我剖析的基礎上進行職業規劃。想向新行業發展的,需要找對這個行業熟悉的人來幫你分析,進入這個行業有什麼利弊,你衝著高薪去的,也許伴隨有非常強的工作壓力;你奔著發展機會去的,也許需要你不斷充電,獲得進入的通行證。這些都是非行業人員看不到的,把利弊都想清楚,即使選擇進入了,這些前期的分析也能讓你對遇到的困難有了事先的預期,不會產生大的衝擊。這個階段非常重要,不可或缺,而且這個階段也許要花你很長的時間,但是最終是值得的,因為能幫你把很多事情想明白。

2、要多渠道認識企業,了解崗位,通過熟人、網站、報導等媒介全面了解目標企業,包括企業文化、用人制度以及具體的崗位要求,勝任條件等,權衡比較適應性及匹配性,並在此基礎上做出選擇,制定行動計畫並予以實施。

3、在行動過程中每過一段時間,要審視內在和外在環境的變化,問問自己“幹得怎么樣”“應該怎么乾”,並及時調整自己既定的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