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應該如何創新呢

從中考作文評分標準來看,不少考區都設有“創新分”一項。於是創新作文成為許多師生的追求,但縱觀近年中考作文,卻發現不少考生陷入創新的誤區:

常見失誤

一、創新僅是結構新。不少考生為結構的新奇而新奇,單純地追求新形式,結果反而弄巧成拙。比如運用書信、演講稿、寓言、倡議書等文體,形式大於內容,讓讀者產生眼花繚亂卻又空洞無物的感覺。其實作文是形式與內容的完結合,恰如人的身材與衣著,只有和諧搭配才能給人感。真正的創新應注重內容、思想、語言的創新。

二、創新即語言另類。在部分考生看來,文章里多插入一些外文,多插入一些新詞,多插入一些半文半白的文字,就可使文章語言出彩,增強文章語言表現力,提高自己文章的分數。在這種想法的指導下,一些過於口頭化的語言迅速泛濫開來,文章中不時出現“帥呆”“I服了YOU”等詞語。這樣的語言在以對話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時是可以出現的,但若為“創新”而在文章中隨意使用,就顯得不合語體規範了。

三、創新即情節曲折。課標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不少考生為了追求情節的奇特,胡編亂造,缺乏真情實感,試問這樣的作文如何能夠打動閱卷老師?

創新技法

作文創新不是獵奇,應是源自內心的真情與形式的綜合創作,在具體的寫作實踐中,立意、選材、結構、形式、語言、視角、修辭、想像等寫作技巧的訓練,都是寫作創新的重要內容。以下是筆者的幾點作文創新認識。

一、要學會多角度看問題。許多同學長期以來形成了思維定勢,作文常依賴作文選等拐杖,看多了這種格式化、程式化的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同學們的寫作思路和創新思維,很容易寫成千人一面、無個性、無新意的模仿套寫式作文。因此,在作文實踐中,同學們要注意打破傳統的、常規的思維束縛,寫出人人心中皆有,而個個筆底卻無的文章。我們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同樣是一座山峰,在山頂與山腳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如寫《可愛的家鄉》,很多同學會寫家鄉的山、水、人,寫家鄉的土特產,寫家鄉的……當然寫這些東西未嘗不可,但寫多了,會讓人覺得膩味,毫無新穎感。這時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摒棄從眾心理,避開大道走小徑,寫家鄉人民改掉多年陋習建起圖書館,反映家鄉在精神文明方面的變化,體現時代風貌,就會別開生面。

二、學會做到材料創新。材料創新一是材料新穎,二是運用新巧。我們可以從生活中、報刊中、網路中大量獲取有時效性的新穎材料。可以個人經歷為突破口,深挖細掘,探索心靈中隱秘的寶藏;可敏銳地抓住當今時事,細察社會發展軌跡;可恰到處地聯繫課本知識;可進入歷史、文化的海洋去舀一勺水。還可借用已有材料即老題材,通過適當的技巧作相應的鋪寫,也能夠使文章“出新”。如曹沖稱象的故事,作家凌鼎年的《曹沖稱象之後》借用了這個歷史題材,拼接到現實生活,曹沖稱象之後成為名人,引發了新聞、廣告、出版、影視等方面的瘋狂炒作。作者用漫畫式筆法狀寫“炒作成風”的浮躁世態,諷刺了當今社會過分追求名人效應的現象。

三、學會做到語言創新。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很多同學由於文化積澱少,寫出的文章缺乏文采,語言乾癟無味,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顯得非常粗糙。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高度重視課外閱讀,積累知識,使課內課外互相促進,做到多讀書,讀好書,摘背精彩句段,從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典籍、精品美文中汲取營養。寫作時在文中適時引用,不僅能展示考生的文化底蘊,還能表現出靈動的文采。如:如果有人問“春天是什麼”?丘遲會說是“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白居易會說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李白會說是“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杜牧會說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蘇軾會說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總之,創新是人類發展永恆的主題,寫出創新作文是我們的追求。我們要不斷地加強積累,寫出真情實感,寫出特色,做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這才是真正的創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