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陶淵明

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著蓑衣的老人正在踏著歌兒回家。

夜如此靜謐,月如此明亮。這位老人的心情如此暢快,他執著於對田園的嚮往,對自然美好風光的追求。

“菊,花之隱逸者也”

他也曾帶著夢想走向官場,想儘自己的力量為國盡忠報效,但他終於看清官員之間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心寒了,毅然選擇了歸隱於南山下過著自己的田居生活,也許無寬床暖枕,也許無山珍海味,但他不後悔,依然平靜淡雅地生活著。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選擇,學會了放棄。我也更執著於自己的夢想和追求。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我眼中的陶淵明過著讓人羨慕的生活:早晨伴著晨露去鋤草耕作,傍晚又伴著餘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採菊品茶,悠閒地抬頭遠望南山,享受著採菊的快樂,享受著欣賞南山美景時的閒適,享受著鳥兒結伴回巢時的溫馨。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欣賞身邊的景色,用心去體味快樂與幸福,熱愛大自然美好的風光。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游詣。”

我心中的陶淵明雖然過著幸福的田園生活,但他沒有忘記社會的黑暗,也沒有忘記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難民,他也時時在牽掛著社會,他常用詩句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愫,表達對貧民的同情對戰爭的憎惡。

嚮往陶淵明,我學會了關心他人,不能只顧自己的快樂幸福,更懂得了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心繫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