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國月,未必圓

在百度搜素“留學”二字,顯示“找到相關結果約100000000個”。就連美國大學排名的網頁的點擊量都超過萬數,更甭說漫天飛舞的申請留學的中介機構、培訓機構的廣告了。既然有商家花得了本錢做得起廣告,就意味著有相應的渴望出國、躋身留學族的上門顧客。

比起中國,歐美國家的確擁有令人艷羨的福利制度、完善的智慧財產權保護法、健全的醫療設施設備和人性化的有關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的法律。甚至有人覺得,“美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此人便是新文化運動旗手之一的胡適。胡某人曾經說,“我們的固有文化實在是很貧乏的,談不到‘太豐富’的夢話”,“在二千多年前,我們在科學上早已太落後了!從此以後,我們所有的,歐洲也有,我們所沒有的,人家所獨有的,人家都比我們強”。這便是胡適的中西文化觀。看來這崇洋媚外啊,早就有了。

憶起某教授說過這樣的話:“北大、清華等國內頂尖的高校都在為美國培養人才呢!”此話不假。每年應屆大學畢業生中真正有能力的資優生有多少不是眼紅著外國的那么些個“好”,削尖了腦袋往外闖呢?可是我們缺乏尖端專業人才的中國會強大嗎?人才的外流、損失與國家發展腳步的緩慢,兩者之間儼然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無奈的是,人性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雖不能說讀書在中國是一種福氣,但如果認為美國的教育制度就一定完美的您就大錯特錯了。若是心思不在中國高中,就會錯失很多知識,特別是有關邏輯和統計的那些今後最有用的數學知識。高中數學的內容是基礎。這個基礎沒夯實,堆上再多的花花詞藻,也是要倒的。

既然這么多人熱衷留學,勢必形成攀比。

《金錢鋪就美國大學路》(《中國青年報》2024年8月23日)一文中,一位經濟不寬裕的同學說:“好像從出生起就被分層了,有錢的同學可以出國讀大學、讀高中、讀國中,我們想都不敢想。”一名留學中介人員也感嘆:“他們的真誠令人感動,他們的努力讓人嘆服,他們的懂事讓人流淚。”擔心那些家庭無力承擔留學費用的優秀學生受不住失望打擊,他“總要勸阻他們的留學想法,因為獲得獎學金實在太難了”。

於是為了送孩子出國,有些經濟條件較差的父母置賣房產的情況實在不算鮮見了。但100萬左右所謂的“教育投資”,換來的或許只是在眾多“海歸派”激烈廝殺下搶得的一個年收入數萬元的工作而已。眼下的公司還需要“遍地開花”的“海歸”嗎?不,具有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才是各個就業市場的“香餑餑”。出國留學,當一個所謂的“海歸”真有這么值得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何來這么許多的“海歸”在國內就業失敗後自慰“至少出國豐富了閱歷”的徒然和無奈呢?如果還有執迷不悟的家長覺得這筆教育投資花得很值,那我不得不說,這是對“再窮不能窮教育”的一種誤讀。首先學好國內中學所能提供的基礎知識,即便家庭條件不允許儘早留學,你依然可以確保自己確有所長。

謹記,國外的優越的物質生活同樣是給配得上它們的人準備的。沒有實力,不管你在國外還是國內,都要承受就業難的壓力。我同意,一味地反對外來文化的滲入是對自身文化的不自信,但我同時必須強調,要民族自信,必要停止文化自戕。總有一天,我們會證明:

異國月,未必圓。因為那分明就是同一個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