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呼蘭河傳讀書筆記

呼蘭河傳是蕭紅寫的,小說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與特色。讀了小說,大家懂怎么寫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呼蘭河傳讀書筆記,一起來看看。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一

作者蕭紅細膩地描述了舊時代的呼蘭河。在她的描述下,我漸漸地走進了舊時代的呼蘭河。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不像現在的城市。但那兒的人卻很善良,可是他們有封建時代的無知於迷信。灰色的社會,灰色的思想,一切都是灰色。

第一個故事反映了呼蘭河的人們的無知在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這個泥坑有五六尺深,不下雨就像粥一樣,下了雨就變成了河了。人們和家畜無論在晴天還是雨天,難免會有些災難。這泥坑裡邊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小狗、小貓,雞和鴨也經常死在裡邊。我想大家一定會想到填平泥坑,我想錯了,大家的想法五花八門,有種樹的,有拆牆的......

第二個故事反映了人們的迷信。東二道街上有幾家扎彩鋪,這是為死人而預備的。人死了,魂靈就要到地獄裡邊去,地獄裡邊怕是他沒有房子住,沒有衣裳穿,沒有馬騎。活著的人就為他做了這么一套,用火燒了,據說是到了陰間就樣樣都有了。窮人們看了這個竟覺得活著還沒有死了好。

迷信還是迷信,說什麼跳了大神,給人看病。嫁人還得看生日,如果生日不好,只能嫁給錢財萬貫的男人。蕭紅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是想告訴我們,讓我們了解歷史,了解過去,永遠不要重蹈覆轍。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二

《呼蘭河傳》是一本講述了在二十世紀初的鄉村故事,有新奇的,難忘的,感人的,有趣的……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了濃濃的農家風味。

這一本書是以散文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的眼前,第一篇全部是用作者兒童時期的眼睛在看世界,感受每一件事情,並用樸實的語言給記錄下來。這當中,最有趣的就數跳大神了,作者把跳大神描寫的有生有色,那緊張而又期待的心情把我的心一下子給揪了起來,那熱鬧而又喜慶的氣氛一下子把我給拉到了那裡,有趣的跳大神令我陶醉,那情景真是一片和諧!

第二篇講的是關於春天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人們把早安說成是格得毛寧,因為跟英語裡的早安的念法是諧音,我心想:原來人們在那個年代就開始趕潮了呀!

其中一篇,我非常同情那個團圓媳婦,她忍受著婆婆的打罵,最終,被活活的嚇死了,這么小小年紀,卻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愛,真可憐。這一篇中,我體會到了非常嚴重的封建社會,那種重男輕女的制度。

這一本書中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語,和好詞好句,可讀起來卻包含著一種和諧樸實的情感和那一張張灰色的畫面。

我們一定要學好知識,將來繼承好中華民族的精神!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篇三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呼蘭河傳》的書,書里講了好多“我”和祖父有趣的故事,如果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記得有一段特別有趣,講了“我”在後園裡摘了一束玫瑰,給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不知道,還說:“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聞見。”從這能看出祖父非常幽默,非常疼愛我。

作者出生時祖父都已經六十多少了,作者三、四歲時,祖父快七十了,七十歲的祖父非常愛作者,他們爺倆在後園笑個不停。祖父的後園就是小作者的天堂,想乾什麼就乾什麼,想怎么樣,就怎么樣,一切都是自由的。

書里講到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在那個大坑裡淹死過人、豬、狗、貓、馬,那個大坑家家戶戶都知道,有的人說拆牆,有的人說種樹,就是沒有說把這個坑填平。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是快樂的,也是寂寞的。她從小在後園裡長大的,作者和祖父在後園裡一起玩,一起幹活,作者和祖父時時刻刻在一起,童年充滿了快樂。

文章中寫到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才十二,本該是有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而她卻早早的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媳,是多么的可憐!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用知識變得智慧,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沒有可怕的戰爭。

啊!我真想永久地停留在童年,可是時光總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顆善良、熱情的心好好珍惜,感受這美好的時光吧!

《呼蘭河傳》我讀完了,可我的思想還停在那灰色的境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