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有意錯字的故事

一些大師、大家甚至帝王在題寫匾額、碑文時故意別出心裁寫下錯字,卻寓意深遠,留下佳話。

避字加橫為穩固

承德避暑山莊的避字,可謂天下第一錯字。一是因為這字影響大,二是是皇帝寫的,三是一般人找不出合適的解釋理由。此匾懸掛於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大字:“避暑山莊”。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加了一橫。此錯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是皇帝的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公元17XX年)。康熙為什麼要多寫一橫?不是康熙不會寫,也不是康熙大意失誤,而是有意多加一橫,寓意他的大清江山更穩固。而且,“辛”字下面多一橫,並非康熙首寫,歐陽詢曾寫過,又有人說這是書法藝術。

明字多筆睜慧眼

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細心的遊人至少可以發現兩處錯字:在明孝陵保護碑上,明孝陵的明字,日旁寫成了目旁;入明樓,在棱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字,其中明字日旁也寫成了目旁。前者是著名書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錯”,後者則是民國初年人所題,至人此人姓名已無從查考,估計也是精通書法者。明字日旁寫成目旁,是國內景點出現最多的。成都武侯祠內的匾額“明良千古”,新都寶光寺的“光明世界”匾,濟南的“大明湖”門牌等都是。出現這種現象,有一種說法是,在清代,由於文字獄的厲害,文人們在許多場合都不敢直書大明王朝中的“明”字,擔心惹禍,但又不能繞過去,於是把“日”易為“目”,睜眼寫錯字。另一種說法則相反,用“目”代替“日”是一種智慧,代表的是一雙慧眼。如武侯祠內的“明良千古”就是此意,“明君之明重在能識人、識勢”,所以重“目”,而諸葛亮正是這樣有眼光的人。

流字少點少風流

在蘇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旁邊的“坐花載月”匾額,是民國初年著名的“三馬”之一馬福祥所題;右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則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中的兩個錯字,“流”字少了一點,而“在”字又多了一點。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善解風情、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下,歐陽修曾弄出不少風流韻事。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流”字少一點,“在”字多一點,用意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的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還傳為美談,與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書“蟲二”(意思是風月無邊)兩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