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春意

守著城東的這扇窗,沉寂了近一年的無一字寫作,也該寫點東西了。朋友的屢屢約稿,也使我頗為不好拒絕,但終究不願打破我沒寫作欲望就不輕易動筆的寫作習慣。

我是一個痴愛大自然的人,調入城裡工作以後,雖也是個山城,但也頗壓抑了我的寫作興趣。時間一長,山野田間在我的內心也漸漸地淡去,我似乎更習慣了城市的荒涼和冰冷的水泥樓房,但到底讓心靈的家園拘囿於一隅,象是不願與陌生人溝通一樣的冷漠。任守望的心,去握一把蒼涼。

前兩天在宿舍小坐,忽然聽到樓外的遠山,有布穀的輕啼,在軟風的時送下,飄飄忽忽,若有若無......我好象被一下子定住了一般,即刻想捕捉住這種熟悉的聲音,但象捕捉一種夢鏡,消失的很快,而那聲音確乎是真實的,為此我沉思了良久。

此時我的心靈好象忽然與自然拉近,他鄉遇故知似的,頗有發現真我的歡悅,前兩天我在校園發現今春第一片新綠,就是這種感受。我確鑿意識到春天的來臨。

我也該寫寫城市的春意了。

也是這個時候,故鄉的沃土上有野火的孤煙,在山間隨風飄蕩吧;也是這個時候,層層梯田新翻後,到處瀰漫著泥土的純香氣息吧;也是這個時候,在故鄉人荷钁點種中,南山的布穀在遠處聲聲啼著新草綠吧;也是這個時候,故鄉的滿山遍野,到處都盛開著“桃花紅,杏花白”吧。

固然,現代“地球村”的通訊條件,已不會有古代詩人“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思鄉的無奈。但小城也是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除非你在城外的垂柳絲中;除非你在狹長的街道草坪中;除非你在城市人淡定的笑顏中,你是很難捕捉到初春到來的影子的。

所以說城市的初春太理性了,象甄別真硯品,你得去細細品味,才能品出些許真味。遠沒有山鄉的春天感性色彩濃厚。如果說山鄉的春天是裸露在外的,那么城市的春天更多的是蘊含在內的。但我終究還是懷念鄉村的春意,象田野的風,無遮無攔,坦蕩無際。容易理解,也容易識別的多。

我寫過一首游太原的詩:《城市印象》。

城市印象

穿梭不息盡人流,

喧囂鬧市未解秋。

田園林海何處去,

山無蹤跡古并州。

雖寫的是太原的秋天,道理是一樣的。城市對季節的敏感與鄉村比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要遲頓的多。

於是我在初春的早晨,常常靜靜地渡步在校園的晨光微熙中,體味這城市秘而不宣的春意。

小城深藏不露,風景這邊獨好!

這座山城的學校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學子。其前身可追溯到清代雲龍書院。《和順縣教育志》說:“和順二中坐落在縣城東南,是在原聖母廟舊址上改建擴建的。”這也是學校幾經輾轉遷移後來的事。百年滄桑,到如今,政府舉全民之力擇址新建,,使小城的這所學校教學設施硬體達一流水平。由於是我的母校,所以我頗從內心親近,但又感於其新建的陌生,我曾一度近而遠之,身在其中卻若即若離......

這座現已是縣城的名校。曾幾何時,我在莘莘學子的“眼底江山”中,識別這座山城的名士風流;曾幾何時,我在教職員工質樸勤奮的服務式的工作作風中,領悟到這所學校源源不斷地向山城輸送“忠厚傳家久”的文化精神;曾幾何時,我踏遍了校內所有的路:正德,明德,廣德,弘德,潤崇路,我感受到設計者的良苦用心,體會《尚書.大禹謨》曰:“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以德為本,----“斯是陋室,惟我德馨。”(劉禹錫《陋室銘》);曾幾何時,我也曾在校長沉著風雅和純粹的管理理念中,識別母校優雅的傳承。

於是我發現了那超然在自然萬象之外的,小城內在的盎然春意。在這“靜水深流”的中,小城的人傑地靈,母校的鐘靈育秀,“腹有詩書氣自華”,學校就是小城的內心,小城因內心而風流倜儻。我想到本城學者馬逸的一句聯::“冰霜雨雪何損春色,筆墨詩書更顯風姿。”我似乎看到了這座小城的過去與未來的精神風貌,於是我展望了這座小城的無邊春色。

終於,我陶醉於這座小城醉人的春意了。

呵,這醉人的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