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掃墓在清明

四月四日便是二十四節令的清明節,是節氣更是我國老百姓祭祖掃墓的時節,若干年來每到此時,掃墓人猶如千軍萬馬蜂擁而至,甚至千里迢迢驅車來到墓地碑前,緬懷亡靈祭奠先祖。

記得兒時跟著家人去掃墓,(我地俗稱叫“上墳")在墳前磕頭作揖,陪著大人一塊燒點紙錢,甚感愉悅好玩,根本沒有一點祭奠憑弔的感情色彩,難怪,小孩一點不懂呀!

上學時期的清明掃墓,常常是接受教育, 紀念革命先驅,學習英勇事跡,繼承革命遺志,在老師的布置之下雖然作了日記作文,根本就沒有觸及到所謂靈魂深處,也算是孩子吧!

家中爺爺奶奶去世後,則有不一樣的感覺。那些年由於工作或其他緣由,雖沒有能年年回老家掃墓,但小時候和他們朝夕相處的祖孫情緣,常常油然而生,也經常夜有所夢,所以明的掃墓情節已逐年深入,大概算是成年人了。

自從母親去世後,這清明掃墓已深深地在心中紮根,每年此間多少天前便看天氣預報,準備紙"錢",和姊妹們約好時間,同去祭祖掃墓。更加 認識到:這傳統的掃墓祭祖風俗源遠流長,是對已故親人思念之情的釋放,是在冥冥之中、心靈相印、陰陽兩界的情感交流,更是人生過度的別樣情懷。難怪這傳統的祭奠風俗,潛移默化的傳承下來,更要發揚下去----千秋萬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