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國中

我的讀書生活有十幾年,最難忘的是我的國中生活。現在回憶起來,那時注重身體鍛鍊,最愛刻苦努力,還講究點方法技巧。

健身篇

毛主席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我是農村孩子,國中時已是家裡的一把好幫手。節假日挑水、打柴、種地、收莊稼……樣樣都乾。

特別是大熱天,在包穀地里挖洋芋,又悶又熱又禾人,那滋味,真是“汗滴禾下土”。狠不得三下五除二挖一挑就走人。挑回家滋味也足,烈日當頭,蟬兒聒噪,扁擔一閃一閃的,人又不高,後頭一口袋老是抵的擔子往前栽,加上路旁的樹木雜草冒出的熱氣,汗水遮住了雙眼,就甩甩腦殼,腳背上沒汗水,就是感覺曬得痛。現在想來,頗有孫猴子在八卦爐煅燒的味道。

那場合磨練下來,小小四尺之軀,簡直是鐵骨鋼筋,吃飯倍兒香,身體倍兒棒。

在學校,我也不忘鍛鍊。早起要到後操場跑上幾十大圈。冬天特別有勁,嘁嘁嚓嚓,跑下來再做幾十個伏地挺身,大汗淋漓,氣喘吁吁,舒服暢快。看那被我踩得凹下去的白雪,蠻有征服感的。眼保健操做得穴位發麻,課間操剛勁有力,兩操下來總要出點毛毛汗。

身體好了,精神也足,記憶也好。學習起早貪黑,從來沒覺得疲倦過。

勤奮篇

我要感謝一句名言佳句:發奮地學習是歡樂的前奏,放蕩地遊玩是痛苦的源泉。

睡得比別人晚,學校關燈了,煤油燈點起;起得比別人早,它剛麻麻亮,就跑到後操場,鍛鍊後就到松林里敞開喉嚨背課文。

周末回家也不忘學習。天不亮就到屋旁竹林下背誦,起早挑水的人老是開玩笑說:“你這和尚又在念經了”。

寒暑假我最逍遙。老師布置那點作業我是不費吹灰之力,早早完成,課外習題集也完成得圓圓滿滿。做什麼呢?借小說看!

找當地的藏書之家借。《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隋唐演義》、《岳飛傳》……讀得搖頭晃腦,看得津津有味.

我還愛買書。我挖天麥冬,挖黃姜,扯貓耳皮,賣了錢除去繳學費的,剩下的由我自己支配。不買吃的穿的,就愛買書。我記得買過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商店裡的《農村中學生作文選》……

功夫不負有心人。課文背得熟,練習做得多,課外書讀得不少,成績自然就不用說了

技巧篇

我那時除了勤奮努力,還講究技巧。

英語和古詩文先是背它個滾瓜爛熟,再默寫個一字不差。紙上、手掌、石頭上都是我練習默寫的場所。我老家竹林邊那塊大石頭,當年被我活生生的用石子兒劃白了一大塊。

在背誦古詩文時能想像得出畫面的就在腦海中形成畫面,背起來就容易多了。

在記憶一些枯燥無味的理科知識時,編一些順口溜,就省時多了。

教我們化學的黃永順老師把《元素周期表》和《金屬活動順序表》編成了押韻的順口溜,我又受到“山巔一寺一壺酒”那個故事的啟發,對順口溜來了個諧音編排,既覺得好笑又記得牢靠:

師:《金屬元素表》: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矽磷,硫氯氬鉀鈣。

改成小故事:  侵害你的朋,探到要胡來,拿美女歸林,流落野雞寨。

師:《活動順序表》:鉀鈣鈉鎂鋁氫,鐵錫鉛鋅,銅汞銀鉑金。

改成小故事:  晁蓋拿美女親,貼媳牽新,統共贏百金。

“放電影”是我複習功課的法寶。天天利用下午放學時間出去散步。邊轉路邊回憶當天學習的內容:語文的作者簡介、生字新詞、精彩語段,英語的單詞、音標、語法、句子,政治的結論、問答,數學的公式、定理、題例,物理的定義、定律、題例,化學的元素、原子量……逐一“放影”,模糊之處回到教室馬上查閱。

睡覺前又放一遍。如此反覆,記憶自然就牢固了。

期末複習我愛系統小結。每節每單元,分門別類的在大白紙上一一羅列。正應了那句話:會讀書的書越讀越薄。每到期末,我只用了幾張紙就把厚厚的幾大本書概括了。看著提綱,反覆回憶,效率極了。

經過系統化整理記憶的東西,在考試時才便於提取。

哎,想想那時,那勁頭,就什麼也不怕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