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大學

湖南中醫藥大學11級中醫2班  游聖琪

當我寫下這個題目時,從我腦海中呈現的畫面很多,但又可說是茫茫一片空白,然而確切的來說,是混混沌沌的一團亂糟。這讓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竟然很久沒有坐下來冷靜的思考過問題了,所以我不斷的問自己,如今,抑或是在這個話題下,你心裡最真實的,最期盼的態度與狀態到底是什麼。

曾經的我心裡總是念叨的“大學”,如今我重新揣摩,回憶,愕然發現其實自己從國小到高中都將大學看做一個救贖,最初的我沒有在念及“大學”時幻想它美麗,寬廣的校園,活躍,輕鬆地學習氣氛,甚至沒有特別刻畫它有多少吃的,玩的場所,這對於最初進校園的小孩子來說,我想是稀奇的思維。於是我繼續琢磨,我到底是抱著怎樣的渴望對大學充滿憧憬呢?然後我意識到從自己初入校園開始,從我聽及身邊哥哥姐姐對大學的美好描述後,“大學”在我的腦海里便成為一種概念,不具有地點,空間意義,就如同在被禁閉十幾年的囚犯口中絮絮叨叨念及的釋放日期。在看清這點後,我不禁暗自感覺失落,詫然。從前我作為在校生的這十幾年,原來都是以一個囚犯自居的,以一個被逼迫的心態來面對生活的。而“大學”即成為一個收留空虛心靈的娛樂場所。原來,曾經的我是這樣過來的。

然而我很慶幸,在高三的那一年,雖可說是我承受的人生中最重的一次心理壓力之一,但也因為如此,基於自我想要不斷振作的心態,我開始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了。為什麼我會存在於此世,抑或此時,此地;為什麼我是如此的一種狀態,我到底是怎樣的人,我活下去,繼續走下去,努力下去的理由是什麼;我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我所追求的自我的人生境界是一種什麼狀態,我要的是過程,還是結果......這些問題伴隨我走過了高三一年,現在想起,我不明白自己當初是將它作為迎戰聯考的心理戰術,還是自己真的需要一種一生所追求的精神力量來引領生活,但我想說的是,那時的自己是倍感充裕與珍惜的,它帶給我很多人生中無數第一次也比不上的美好與欣慰,讓我時刻銘記“價值”的真正意義,直到如今步入大學生活的自己。三個月的生活,真真實實的大學生活讓我初步明白曾經對大學的概念了解是如此淺顯。這個覺悟似乎歸功於高三一年的思維成熟,也或許歸功於本身年齡增長所積累經驗的加深,但也僅限於此,因為當我重新回顧前三個月的歷程時,才發現自己的收穫並不大,無論是在習慣,意志力,覺悟性上都沒能達到要提升的高度。因此對於我和我的大學,我也希望能抱著深刻,敏銳的洞察力與價值觀引導出一個不一樣的自我,那是關於我的,和我的大學的。

哲學中所說的原理,告訴了我們,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然後便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在我看來,自己與自己的關係不僅是最難協調處理的,更是最重要的。人類是世界的主體,而人類又是由一個個個體組成,我們每個個體在社會中的行動,都是靠自己的意識指揮的,構想要是每個個體意識失控,無法協調,我想也是整個人類滅亡的時刻。於是我想,我到底認識我自己嗎?我了解我自己嗎?我能深刻的剖析自己嗎?那么為什麼要認識,了解自我呢?我慢慢的想,突然明白一個最大的原因,那就是,因為我就是我,我不是別人,我是真實存在的一個特殊個體,就如同是維持世間矛盾統一,維持生物多樣性的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認識了自己,便知道自己的喜惡,自己的理想目的,自己的優缺長短,自己已擁有的以及自己所想要擁有的,無論是客觀存在上的,還是思維意識上的認知,它們都作為一把標尺,一個方向,能使自己清楚的意識到此時所在的位置,以及即將到來的下一步要如何踏進。有時候自己並不只是自己,更多時候他是別人,因為自己無法把握,無法克制自己心底的欲望,那時的自己便是阻礙自身的最大力量,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因此全面,系統的認識自己在促進個人成長發展的階段中是格外重要的。

前面說到大學在我眼中的印象僅是跨向自由的門檻,不再有老師,家長的逼迫,有大把空餘的時間自己安排,而事實上這種想法是對自我鬆懈的一種修飾,可能在這過程中一點一點的自我放縱,短時間並沒有太多問題的敗露,但漸漸自己會突然覺得日子過得無比空虛,雖算得上悠閒自在,然而那些虛度的日子瞬間的歷歷在目會讓自己覺得格外無力,自信心也逐漸降低。在親身體驗這種無力感後,我也開始審視自己的問題所在,開始重新判斷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至今也才發現原來自己一開始就錯了,大學並不象徵著完全的自由,至少不是自己從前理解的那種自由,它不僅象徵著一種地理概念,時間概念,對於我的大學來說,它更象徵著一種人生階段,既是轉折,又是重要的人生狀態。在公眾眼裡,大學,大學生象徵一種學歷高低,素質高低,然我想,大學更是象徵了深層次的意識提升,人性發展。首先大學作為一個大背景,一個平台,如同是作為我們奔赴戰場前的試驗區,它的開放性,獨立性,專業性,無形的敦促我們獨立尋求另一種自己適應的生活方式,學術上也擺脫了之前學科的繁雜及純理論的灌輸,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即面向社會所能直接創造物質,精神財富的知識;另外大學作為自我人生的一個階段,我想,對我來說是自我意識的重新塑造,抑或是拋光式的巨大改變,至少我的大學,我的記憶所停留的地方里,應有值得我一生遵循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生成或改變。這也是我所認為的最美好的,最理想的人生髮展狀態——最珍貴的青春年華里有自己獨特價值觀的生成印記。

在對自我的正確認識中,把握“我的大學”對自己的人生意義,那么我想,在這奔向最後戰場前的磨練中,個人的收穫將是無比巨大的,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的,而最終,這些收穫也將使整個人類,整個社會贏得美滿。

評語:入學3個月的大學生對大學有如此深刻的見解,足見深思促人成長!此時的我在無比讚賞你的文章,讚賞你思想深刻的同時,也感覺非常欣慰與驕傲,我為有你這樣的學生而驕傲和自豪!我深信你的大學在你收穫碩果的同時,會使整個社會、整個人類贏得美滿!

——申老師

我與我的大學

湖南中醫藥大學11級中醫2班劉同心

就如纖細的柳樹,生長在靜謐的湖邊,就不一般,不平凡了。原因何在呢?因為它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無論這個位置是大是小、是好是壞、是美是醜等等。既然選擇了,選擇了遠方,又何須擔憂漫漫征途能歸否?回首那個炎炎的夏日,單調的彩虹門,整齊的梧桐樹,軸承式的教學樓與宿舍樓,依稀讓你置身於“刻骨銘心”的高中生活。當時我失望了,我徹徹底底的失望了。可是,一晃便是三個月的日子,我與我的大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想:既然我選擇了你——湖南中醫藥大學,我便猶如心愛人一樣跟隨你:春、夏、秋、冬。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里點醒過一句箴言:“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裡,總會在那裡,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再相逢。”你---湖南中醫藥大學,你就是我的森林,在未來的五年,甚至五十年,或許更久更久,你不要讓我迷路,讓我倒掉鞋裡的沙粒,沿著康莊大道而匍匐前行……

太白傲岸不羈,蔑視權貴,卻依然書寫“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的友情。生活就要像太白一樣,淡泊名利,出淤泥而不染。放到我的大學,便是樸實的生活,節約的日子,因為在我的大學裡,要和食堂打交道,要和宿舍打交道,要和教學樓打交道、、、一切的一切,都在我大學的陪伴下完成我的衣食住行。殊不知,我便和我的大學成為了朋友,便如當日的太白和韓荊州成為忘年之交一樣。

一根小草彎腰倒下了,有人會說它即將枯死,或許你會想它在那隨蝴蝶蜜蜂而舞;一翻白牆有黑色的斑點,有人會說它有了污漬,或許你會想它歷練萬年,經風雨而不損。“化惡為好,化不樂為有樂,化悲觀為樂觀,化消極為積極····”,換角度看小草和白牆,以良好的心態看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事物,這是我的大學告訴我的。它將教會我怎樣學習,怎樣生活,怎樣為人,怎樣處世·····。一如我的父母,哺育我成長,於是,我與我的大學成為了相互關心的親人,建立了深厚的親情。

不知是秋雨先生所言,還是魯迅先生所語:“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是一種學習方式。”完美的大學,便是學習與生活的交接,選擇了一門挺好的中醫學專業,那么你就得終身學習;選擇了一種自由的生活,那么你就得讓它不自由。

沒有更好的詞語來形容既往的大學,僅此而已:痛並快樂著。適時的學習+多姿的生活+良好的人際關係+···=永遠永遠的延伸。“大學之道,大道至簡,大智為勤,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若生為林木,則當欣欣以向榮;若生而為草,則當萎萎以搖綠;若生而為人,則當盡情拼搏與奮鬥於碧海藍天。”藉此句老子之言用以告誡自己和鼓勵我身邊的每一位大學生,希望我們一起永吟:天道酬勤!

評語: “大道至簡”,甘於平凡,才能在平凡中獲得寧靜,寧靜以致遠。生活中往往最樸素的才是最美麗的! ——申老師

我和我的大學生活

湖南中醫藥大學11級中醫5班陳金枝

曾經無數次地想像著自己在大學的生活,無數次地想像著自己在流動的教室上課,無數次地想像著自己坐在草坪,快樂地閱讀著各種書籍,無數次地想像著·····

那個無數次想像的年代終於過去,我終於踏上了這片真真實實的校土。

在沒有進入大學之前,每個人都曾做過大學夢,夢想著自己的大學有多么的美麗,陽光有多么的明媚,空氣有多么的清新。自己的大學生活有多么的豐富,或許是曾經想像的太過美好,當我只用了半小時就將整個校園參觀完畢時,我才發現現實與想像總是相差的太遠太遠。我不禁仰望天空,思考著,我怎樣才能使我的大學生活不受校園面積的限制呢?

有一句傳遍所有大學的“經典名言佳句”,對於大學的課如是說:“沒有逃過課的大學不是完整的大學。”我曾經也覺得這話實在荒謬,不斷地思索著,難道所謂“完整的大學”要由逃課組成?難道我的大學也會面臨如此處境?我在靜靜地思索著……

當我的思考還沒有結果的時候,我就面臨我的大學的第一次選擇:學生會裡有事開會,我卻有“馬克思理論”這課,面對如此糾結的事,我最後通過再三思量,選擇不去上“馬克思理論”,在我內心感到不安時,總有一句話在我耳邊安慰我“沒有逃過課的大學不是完整的大學”,但凡這類的事情發生以後,有了第一次就會有下一次,所以,我也在為我“完整的大學”而“奮鬥”著。

當我混混噩噩得度過了一個多月以後,我去聽了一次講座,這是由我校著名教授熊繼柏主講的,聽著他傳奇般的經歷,我在感嘆之餘才恍然大悟。他的這一切,並不是偶然,如果不是他付出的多於常人,那么他也必將成為一個凡人。然而,他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也並非是靠小聰明得來,靠的卻是自己的腳踏實地。

我突然在那一刻驚醒,發現自己過的生活與最初的夢想相差的太遠太遠。但我明白,我的大學生活才剛剛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

於是,我和室友商量著早起去教室晨讀,每天的課都堅持上,並且晚上去自習,剛開始的時候,起早床確實有點困難,畢竟那是我夢想了三年的床啊!但當我呼吸到新鮮空氣的時候,我感覺這個世界是這么的美麗。我忍不住要感謝上蒼讓我存在,感謝父母賜予我生命。(_——醫者之本,編者注)

再一次明確了生活目標以後,我又過上了忙碌但卻充實的生活,這種感覺讓人越發地找到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理由。

雖然說在學習之餘,我也會經常想念爸媽,想念著我的故交,但美好的大學生活並不只是學習,我還有友情,我的新朋友的肩膀永遠等在我身邊,所以,我經常想念,但卻不空虛。每當我看著日出東方時,我總是許願:“讓我身邊所有人都幸福吧”。(——仁心所在,醫者之德,編者注)

現在,我發現我愛上了大學,愛上了大學的生活,愛上了大學的一切一切,而幸福與快樂也愛上了我!(——最美的語言,幸福的心!編者注)

評語:許多同學在入學之初都和作者有同樣的心情和感受,但是作者在短短的文章中描述了自己巨大的轉變——“愛上了大學,愛上了大學的生活,愛上了大學的一切一切”,這種愛收穫了幸福與快樂,這是人間最美的生活!我相信有作者的對大學的愛,她的大學生活會放出異彩,有作者對上蒼、父母、身邊所有人的愛,她會成為名醫!

——申老師

我和我的大學 

湖南中醫藥大學11級中醫4班 楊慧玲

曾經無比仰慕的大學生活在這個9月成為現實,一眨眼,又到了11月的尾巴上,而大一上學期仿佛剛剛開始。然而,所謂的成長,正是在這種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思考自我,思考大學,筆尖不禁在紙上滑走,單純卻又複雜的情感就這般傾瀉而出。

三個多月的結業假足夠讓我對大學的情感由一棵嫩芽成長為參天大樹,直到踏入大學校門,這份情感才算找到了最終的落腳處。因為想像,所以完美。就如同童話里的王子不會惡毒,自私一樣,期待的大學生活也不會無聊,孤單。當學長說:“大學,要學會享受孤獨。”我不置可否。因為我相信,這充滿青春生命的大學,何來孤獨之說。走過了三個月才明白,所謂孤獨,不是無知己,無朋友,而是一種和獨立有關的生命滋味。國小,中學,朋友間的生活方式都幾乎相同,奮鬥目標也是大同小異,一個形影不離的朋友也就變得十分自然,然而大學伊始,除了極少的課程會走在一起,每個人的生活是如此不同。同一時間,同寢的五個人也許在五個不同的地點做著五種不同的事,又何況其他同學呢!剛開始,內心是傷感的,習慣了陪伴,一個人仿佛就是孤單的定義。現在,卻學會著去享受——一個人,就盡力過好屬於自己的時間,和朋友一起,就好好珍惜相聚的時分。這樣的大學,快樂。

從高中走入大學,轉換的不僅是一段時間,更是一份心情。從高中的學習寵兒到如今的簡單,那份落差大概也是一種考驗。那些驕傲,自信的稜角在一次次學生會,班委選舉中被磨平,恍然抬頭,發現身邊如此多的“才子佳人”,而我仿佛什麼都不會。當高昂而激烈的各種競選落下帷幕,大學亦走入安靜。當回過頭來,去細細體會當時的落寞與難過時,才發現我又長大不少。不再為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喪失自己,享受著學習帶給自己的快樂才是我所擅長的。讀著書,拿起筆,寫著高中時被荒廢的文章,才發現,自己也不是那般差勁。所謂大學,因為一個大字,賦予其獨特的魅力,舞台之大,舞台上的舞者所選擇表現生命價值方式亦大得多。別人一曲二胡獨奏讓我折服,一道婉轉歌曲讓我讚嘆,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講讓我欽佩,而一片屬於自己的小小文章則會讓自己幸福。這就是大學,屬於自己的大學。

美麗的校園,爛漫的青春,是一個盛開愛情的地方。靜靜走過一條條校道,一對對情侶隨處可見。十七歲,無此想法,但在這充滿愛的校園,思考愛情大概是無可厚非的一件事。一堂愛情課感觸極深。遇上對的人,卻不懂愛情,最終仍會錯過愛情。一直以為,它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但從高中到大學,發現許多的人將之當做遊戲,仿佛只為打發無聊的時間而找一個伴而已。亦有許多人百般挑剔,卻忘記提高自己。總去想別人要有多好,卻忘了審視自己的個性品質是否有資格去匹配想像中的人。愛情,需要的不只是風花雪月,而是彼此的肩膀可否承擔起愛的責任。始終記得那句:這個世界上一定有一個只屬於你的四阿哥或若曦。這是另一個大學,浪漫。

如今,上著專業課,總會不由自主的思索起自己的未來。不知什麼時候,就變成了一個會為就業擔心的人。正如一句話所說,聯考前,路有很多條,但都通向一個地方,那就是大學;聯考後,路還是有很多條,但卻通向了四面八方。聯考前是黑暗的,但前方有一盞燈;聯考後一下子全亮了,卻又不知道通向何方。學校開設了《職業生涯與規劃》這門課,雖然只上了三節,但卻讓人大受啟發。雖然學醫,但走出這所學堂,不是每個人都是醫生。職業規劃,也只能說是規劃,畢竟人生有太多的意外。不過,規劃思維卻是每行每業的必要。也許對大多數大一新生來說,未來都是渺茫的,但是只要為明天而奮鬥的心仍在,並盡力做好自己的規劃,又何懼那些風雨?

大學,會讓一個人真正成長,也能讓一個優秀的人消沉。關鍵在於如何去利用這個舞台。我相信,五年時光,這個獨特的大學會帶給我無數收穫,同時,無論別人記得與否,我將盡我所能綻放自己的青春色彩,在這個美麗而幸福的殿堂。

評語:文章樸實但卻透著對大學、對生活、對愛情、對學習的正確認識,語言平淡,心情平淡,但是卻在平淡中透露出內心的堅強!

——申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