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是“學”會的,而是“讀”會的

這個問題是我多次對諮詢我的家長們講的:作文不用學。花錢學寫作文,純粹是花冤枉錢!

說這樣的話就不怕教作文的人罵,這完全是從對孩子負責任的角度講。

作文不同於其他任何學科,不學有不學原因:

一、從我自己的經歷講:我自打記事就記得媽媽每天晚上給我講的故事,哪怕那個故事已經熟悉到自己都可以講給別人聽。後來我上了國小,媽媽也成為了我的老師,她很厲害,全班同學,只有我不會背誦的課文要挨打。記得那時候我用的是一個木頭文具盒,她經常在我背不下來的時候抓起那個文具盒向我打來。還記得有一篇要求背誦的課文叫《挑擔茶葉上北京》,為了第二天檢查時不被打,我晚上睡覺都是抱著語文書睡著的,第二天我當然也沒有挨打。

到了三年級開始寫作文時,我的作文是全班最好的,那時候已經不是媽媽教了,是一個姓夏的老師,有一次夏老師留作業,寫一篇關於動物的作文。我回家趴到炕上觀察貓,蹲在院子裡觀察狗(當時我家住在農村),可是還是寫不出來,後來就開始翻媽媽的書架,看到一篇感覺特好的文章,於是我一個字不落的抄來上去。交上作文後心理很不安,生怕老師看出來是我抄的。

可是卻被媽媽發現了,因為那個夏老師卻是不知道是我抄的,他看了我的作文,高興得對坐在對面判作業媽媽說“毛老師,你看你姑娘的作文,怎么寫這么好,我看可以拿到全校做範文”。媽媽也很高興的說“是嗎,什麼作文寫得這么好,給我看看”。結果看完了媽媽的臉就變了,說“你還誇她,你不知道這是誰的文章嗎?這是老舍的《小麻雀》,當然寫得好,拿到全國作範文都行!”

結果我不說您也知道了,免不了一頓痛罵,但是媽媽沒打我,後來她笑著說“你還挺會抄,要想會寫作文,就要多讀書,我給你一本書吧!”媽媽送給我她的《現代文學選》,過幾天又送給我一本《魏華日記》,就是這兩本書,成就了我的作文基礎。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閱讀的範圍也越來越寬泛,中學時我的作文獲得了“全國作文大賽”特別獎。

再後來,我進入了師範大學的中文系,閱讀了古今中外的名著,痴迷於中國的古典文學。再後來我當了中學的語文老師,我教過的學生沒有不會寫作文的;再再後來我做了幾年的記者,我的文章被省委書記欽點。

現在,為了我的女兒,我又從新回到了教育的老本行!

二、從作文的特點講:作文不是“學”出來的,而是“讀”出來的。

有句俗語人人知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就是說,要想會做詩,起碼要讀上三百首唐詩。寫作文也一樣,起碼要讀上一百篇好文章,才能找到寫作文的感覺。如果沒有讀過什麼好文章,硬是坐在板凳上寫作文簡直是強人所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讓孩子肚子裡有東西,才能倒得出來。

一句話,沒有閱讀就不會寫作文,要想讓孩子會寫作文,就要大量閱讀經典文章——決不是小貓小狗的童話故事看上兩本的問題!

下面給需要的家長列一個初步的閱讀篇目,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入國小或者即將入國小,就要開始閱讀了,因為閱讀——吸收——感悟,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如果您的孩子已經到了三年級寫作文的階段,那閱讀的需要就更是迫在眉睫了:

冰心的作品

魯迅的作品

朱自清的作品

老舍的作品

楊朔的作品

葉聖陶的作品

在文章選擇上,要選擇和孩子生活相關的文章,如《三味書屋》《藤野先生》《背影》《小桔燈》等等。抒情散文可以給孩子歸類閱讀:春、夏、秋、冬的文章,大海的文章、節日的文章等等。

但有一個重點要注意:只給孩子看現代文學史上的作品,之後可以從現代文學像古代文學過渡,現代文學以後沒有好文章可讀(大約是朱自清冰心以後的文章就沒什麼經典了),就免得浪費孩子們寶貴的時間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