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作文人物素材--李白

2、幕府從軍 竟成附逆——悲憤難抒

安祿山叛亂,無辜百姓逃亡,刺痛了詩人善良的心,面對哀鴻遍野,他怒叱“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古風·西上蓮花山》)!

在永王再三恭請下,李白從軍李璘幕府。他以為自己從此走上從軍報國之路,躊躇滿志地為李璘出謀劃策。“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永王東巡歌》其二)。

然而不幸,李白陷入一場皇室政治突變的漩渦中。他先前信心百倍“過江似流水,志在清中原”,如今卻“把劍擊前柱,悲歌難再論”,他四處逃亡,後在彭澤縣投案自首,卻仍被送入死牢。哀寂、悲愴、怨憤的他向魏朗中憤述自己的痛苦“南冠君子,呼天而啼。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沉迷”,想到自己“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感慨“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他渴盼“如其聽卑,脫我牢狴。儻辨美玉,君收白珪”(《萬憤詞投魏郎中》)。

他“萬憤結緝,憂從中摧。舉酒太息,泣血盈杯”(《上崔相百憂章》)。寄希望於高官幫他減免罪行,後幸遇郭子儀,以全部官爵贖李白死罪。但李白仍被流放夜郎!

3、流放夜郎 半途赦返——怨憤悵然

李白流放途中,回想自己“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臨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夫子紅顏我少年,章台走馬著金鞭. 文章獻納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如今“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回?”(《流夜郎贈辛判官》)。途登黃鶴樓,他惆悵孤獨,悲吟“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在夔州遇全國大赦,半途赦返,令李白欣喜若狂,歸心似箭。他意氣酣暢,把酒痛飲,豁然開朗,與山水冥合,輕鬆喜悅之情溢於胸中。他高吟“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下江陵》)。

4、矢志平亂 壯志未酬——壯懷幽憤

赦返後的李白,認為現在已是“雁行愁心去,山銜好月來”(《夏十二登岳陽樓》)的時候。他又逢韋良宰,又萌生入世報國的希望。但韋一去無音訊,使他惆悵傷懷:“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鸚鵡洲》)。

上元二年(761),李白六十一歲,聞李光弼率大軍征討史朝義,他由當塗北上,請纓殺敵,但行至金陵,因病折回,“半道謝病還……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金陵崔侍御十九韻留別》)。

抑鬱憤悶的李白,此時又有了尋仙得道的夢想,“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里,手把芙蓉朝玉京”,這位“手持綠玉杖……鳳歌笑孔丘”的“楚狂人”,他把苦難現實的感受寄託於異常空洞、雄奇壯偉的意象中,“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里動風聲,白波九道流雪山”,想著“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來撫慰自己幽憤之心!

5、暮年歸隱 魂歸當塗——感慨悲歌

經歷四十多年的生死浮沉,悲歡榮辱,血淚辛酸的求仕之途,曾經的待詔翰林,天子外臣,如今年老體衰,重病纏身,卻無顏回歸故里,只能歸隱當塗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面對自己“白髮如霜草”,不禁“捫心空嘆息,問影何枯槁。”他逐漸接受了這種孤獨安處的現實,“何如牽白犢,飲水對清流?”(《田園言懷》),“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九日龍山歌》)。

貧病交加的他思念故鄉,“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迴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宣城見杜鵑花》),他感嘆何處是他的最後的歸宿,嘗盡世間冷暖的李白,有了非凡的徹悟,“悲來乎,悲來乎,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他悲嘆“天下無人知我心”(《悲歌行》)。

他看不起巧言令色、阿諛奉承而平步青雲之徒“君愛身後名,我愛眼前酒。 飲酒眼前樂,虛名何處有”(《笑歌行》)。“黃金到手快意盡,昨日破產今朝貧”的李白,不願拖累李陽冰,做好了離世的準備,“大鵬飛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仲尼亡兮, 誰為出涕?”(《臨終歌》),“平生壯志未伸”、困頓一生、流離失所的李白,自責自己“不孝不悌不慈不愛”但唯一的安慰是自己的痛苦血淚化作驚天地泣鬼神的萬卷詩文——《草堂集》。在那個封建社會個體人性意識受正統思想壓抑的文化傳統中,李白狂傲不拘、純真爽朗的個性,豪放飄逸的詩風,變幻莫測的想像,清新明麗的語言,產生巨大的人格魅力。明月清風,寂寞鎖不住金樽空對,他筆墨縱橫,用立體的字,醉倒了大唐萬里江山。

他與江天共醉,與江月同歸,走完了自己坎坷多舛的一生。

理想化的人生設計,濃烈奔放的情感,自由狂傲的性格,熱切渴盼成為英雄的李白,注定在這紛繁多變、權勢傾扎、爾虞我詐的現實中慘遭失敗。才華橫溢、孤獨漂泊、始終不渝追求理想的李白,儘管在每個人生階段李白都有他特別彰顯的個性,但他的“逸”、“狂”、“憤”、“醉”始終交織、貫穿和影響了他的一生。

參考資料:

1、《中國文學史》主編: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國文學史》 主編:章培恆 駱玉明 復旦大學出版社

3、《李白》 作者:周冕章 長江文藝出版社

4、《在西域讀李白》 作者:夏立君

5、《李白詩歌的內心世界管窺》 光明日報

6、《李白人格淺談》 作者茹晨

7、《李白的創作風格和身世遭遇》  《散文》2003年12期

8、《永遠的李白》 作者劉雪楓 《人民日報》2002年2月5日第12版

9、《不僅僅是為了紀念李白》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2月26日第七版

10、《尋李白》 作者余光中

l1、《李姓名人——李白》編輯:呂傑

12 《淺談李白詩歌的創作風格》作者:初鳳平

(福州長樂中學 李兆振 [email protected]獲獎 論文 教學研究李白的基本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