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聯考經典作文素材彙編(1)

一位從貧困山區走來的作家朋友想出了這樣一個過年的辦法:開上新買的吉普車,在後備箱裡塞滿裝著鉛筆的鉛筆盒,還有一打一打的作業本,到貧困地區去轉一趟。他要在沿途,把鉛筆和本子發給路上遇到的窮苦孩子們。

一個月後他回來了。談起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他感慨良多。

我問他,為什麼會產生這樣一個想法?

他告訴我,他從小就經常幻想自己能遇到這樣一個從天而降的叔叔,然而一直沒有遇到過。現在日子好過了,他推己及人,就萌生了這樣一個念頭。

自己希望得到什麼,別人可能也希望得到什麼,這是最基本的人性前提。

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從而降然後飄然而去的叔叔,難道不是天使的化身嗎?

他成就了童話!!!!我也想要個這樣的叔叔!!!

誰是最忠誠的人

賈迪•波德默是一名猶太人,他在商界的成功史已沒人知道,因為他沒留下任何文字性的東西,然而,他在危難時期的一個決定,卻讓世人永遠記住了他。

1942年3月,希特勒下令搜捕德國所有的猶太人,六十八歲的賈迪•波德默召集全家商討對策,最後想出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向德國的非猶太人求助,爭取他們的保護。

辦法定下來之後,接下來是選擇求生的對象。兩個兒子認為,應該向銀行家金•奧尼爾求助,因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視為他的恩人。在不同的場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儘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擁有潘沙森林的採伐權,在歐洲是數得著的木材供應商。金•奧尼爾是一家銀行的小股東,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資助下發家的。四十年來,為了支持他打敗競爭對手,波德默家族的錢,從來都沒有存入其他的銀行過,就是到事發的時候,他的銀行里還存有波德默家族的五十四萬馬克。現在波德默家族遇到了滅頂之災,向他求助,他怎會袖手旁觀?

六十八歲的老人卻不是這種意見,他認為應該向拉爾夫•本內特求助,他是一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後來是經過他的資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業。現在雖然很少往來,但心理上從沒斷絕過感激和思念。

最後,老人說,你們還是去求助拉爾夫•本內特先生吧!雖然我們欠他的很多。

第二天一早,兩個兒子出發了。在路上,二兒子說,我們不能去本內特先生那兒,上次我見他時,他還提那七百噸木材的事。要去,你去吧!我要去求奧尼爾。最後,二兒子去了銀行家那兒,大兒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一個叫艾森•波德默的人,從日本展轉回到德國,去尋找他的家人,最後一無所獲。後來,他從納粹檔案中查到這么一條記錄:銀行家金•奧尼爾來電,家中闖入一年輕男子,疑是猶太人。一年後,他又於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死亡檔案中,查到他父親、母親、妻子、弟妻及六個孩子的名字,他們是在他和弟弟分手後第四天被捕的。

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國;2003年12月4日去世,終年83歲,留下一部回憶錄、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和九個孫子、孫女。他的臨終遺言是:回憶錄主要講述,他在木材商本內特的幫助之下,怎樣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該書的封面上寫著:獻給父親賈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寫著:許多人認為,要贏得他人的忠誠,最好的辦法是給其恩惠。其實,這是對人性的誤解,在現實中真正對你忠誠的,都是曾經給你過恩惠的人。 

只能陪你一程

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總要經歷不同的相聚與分離。

國慶節第二天,好友說要走了,我堅持要送他到車站。然而,他攔住我:“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反正你也只能陪我一程,就到學校門口吧。”我不再說什麼,只是感覺眼中有東西有轉動,眼前也變得模糊了。

或許,每一個人都只是穿插在他人生活中的一個片斷吧,這就注定了永遠只能陪別人一程。你愛你的父母,希望他們長命百歲,但你再孝順,他們也會走在你的前面,你只能陪他們一程;你愛你的弟弟妹妹,希望他們健康成長,並時刻想用自己的身軀為他們遮風擋雨,然而你再高大,總有一天要走在他們前面,也只能陪他們一程;你看重朋友間兩肋插刀的友誼,可最後不是朋友離開你就是你離開朋友,你只能陪朋友一程……

因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要學會去關心他人。他們飢餓時,你的一個蘋果就是最好的關愛;他們失敗時,你的鼓勵就是最大的慰藉;他們成功時,你的笑容應該是最燦爛的……黑夜因為燈火的加入而變得明亮;天空因為繁星點綴而變得更加迷人;別人的生活因為你的加入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因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應該學會珍惜。父母只能撫養你長大,你不要期待他們是你永遠的支柱,可以支撐你整個人生,你要好好地孝順他們,不要等走過了才知道後悔;朋友可以給你溫暖,但這種溫暖是開放的,而不是獨有的,所以你不是讓友情從你身邊溜走了;大學四年很快就會過去的,你要好好你珍惜你身邊的一切,別等分離了再苦苦相思。

因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應該學會放棄。為了分享朋友的快樂,也許你得缺席一個與情人的約會;為了分擔朋友的憂愁,也許你將徹夜不能睡;為了孝順父母,也許你將沒有時間去遊行;為了…… 雖然你放棄了一些,但你得到的遠比放棄的要多。

因為只能陪人一程,你就得學會照顧自己。人生的航標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我們不能總是依靠別人,而且別人也只能陪你一程。我們在自己人人生道路上,要學會照顧自己,做自己的主人。

好友的話讓我突然間明白了很多。你只是別人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只能與他們共走一段路,這就注定了你給予別人的有限性,那你又怎能要求別人的無限付出呢?

成功與笑臉

有一位教授對人很好,見到每個人都笑眯眯的,他的學生總是不解的問他:“老師,為什麼你總是面帶笑容?”他的回答一直是:“我捨不得自己不快樂呀!”

成功的人大都有一張笑臉,即便不是形之於外,那心裡的微笑和坦然也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成為一個人表情的基調。於是我們便會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往往都是一副怡然自得、心平氣和的樣子,很少有急躁、抱怨和嫉恨的情緒,因為他們擁有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自信,有著可以縱橫四海的能力,有著維繫一個人尊嚴的必要的權力。

事實上,正如德拉蒙德博士所說,無權引發恐懼,而權力實際上可以減少矛盾和暴力。一般來說,當一個人感到無法控制局面時,恐懼就會油然而生,人會變得不安,怕被人責備,受人冷落,怕輸給別人,更怕被人輕視。所以我們便不應該奇怪,愈是大權在握的人,為人愈是含蓄謙虛,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如何得到,並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相反的,愈是缺少權力和能力的人,愈有可能走極端,心理承受能力愈弱,也愈有可能對他人和社會構成威脅。從這種意義上說,愈是缺少權力,缺乏自信的人,嫉妒心可能愈強,也愈容易與人發生衝突。

也許正是意識到這點,那些明智的領導者會很注意分權給別人,會以各種方式激勵和肯定下屬,而一個成功的社會則會努力使普通人變得有實力,變得自尊。即便是在兩代人之間,很多時候,代溝和衝突也都是另一種形式的權力鬥爭。

在孩子方面,隨著年齡的增大,自我的意識也便日漸強化起來,他們開始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有主權的、有特定發展道路的人,他們要為自己負更多的責任,做出更多屬於自己的選擇,他們有自己的朋友圈,有需要認真扮演的社會角色。這些都賦予了他們權力意識,無論是明確的,還是潛在的,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都是事實存在的。而當父母不能充分意識到他們的這種權力意識時,就會出現一種說不出來的緊張關係,並逐漸演變為權力的鬥爭。這種鬥爭小到染髮,大到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而明智的家長往往也會設身處地地為子女著想一番,如果自己是他或她,會願意別人干涉許多屬於自己的該負責任、該做決定的事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