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墨者,亦未必黑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這個觀點,似乎在很多人的心裡都根深蒂固了。古之聖人留下的千古名言佳句,留給後人傳誦與學習,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么?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那些近赤之人,是否一個個都會是高風亮節,志在千里的人?而那些近墨之人,又是否一個個都會是卑鄙無恥,胸無大志之徒?當然不是。

古往今來,例子數不勝數。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家孫臏,與被後人唾罵的龐涓同出於隱士鬼谷子。而龐涓卻妒嫉孫臏的才能,喚其去魏國加害於他。雖然孫臏的才能不會為這些所磨滅,但是殘廢帶來的痛苦,相信對孫臏來說也是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鬼谷子是位好老師,可龐涓可謂之好學生么?近朱者赤,這樣看來是個多么大的諷刺啊!

而轉說劉備被曹操擊敗於徐州,北投袁紹,留下關羽與二位嫂嫂於曹營。曹操為勸降關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奉上,而關羽卻絲毫不動心,千里單騎,回到了劉備身邊。亂世梟雄曹操,雄圖偉略,關羽相隨一定飛黃騰達。曹操謂之黑,擺在關羽面前的兩條路,還有一大批誘惑,可他沒有受其影響,毅然回歸正途。近墨者黑,似乎也來得有點牽強。

這樣一來便要給古語的可靠性打上一個折扣,至少是因人而異。我不禁這樣想。

然而,古語有古語的道理,現實有現實的回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關鍵是取自一個人的心。不管處在什麼環境中,或優或劣,都不會影響到一個人的選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似乎也只是人們的一個藉口。我想,變赤變黑是一個質變的過程,是人心歷路程的轉折,但核心的腐爛保留不住外表的鮮華,結果只能是人生堡壘的徹底淪陷和坍塌!人是感性的動物,相信不會做出違心之事。只要有心,逆境造英雄;而無心,再好的條件也是白費。

人,就是要為自己的心靈安上一道鎖,有自己的目標,不管周圍是什麼樣的環境,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初衷。看看那些成功人士,無不是這樣的人。他們能夠做到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經歷重重污垢滌盪後仍像出清水之芙蓉一般,天然去其凋飾,保持原始本心;觀那些失敗的人,也都是禁不起誘惑,踏上了不歸路的;在這兩者之間,還有一類人,他們是最可悲的。沒有人格的主心骨,像是抽走骨架的傘怎么也支撐不起來,像頭重腳輕的牆上蘆葦,根底太淺,像是嘴尖皮厚的山間竹筍,腹中太空!他們的胸膛里可能有熱血,骨子裡也有幹勁,但卻不知人生的方向在哪兒,於是隨波逐流成了習慣,人云亦云成了信條。他們的人生畫板上也可能有過的一筆也變得暗淡,只看見各種顏色摻雜,趨於灰暗。這個時候,變赤變黑都是可能的。

只要有心,近墨未必黑。不要藉口,不要詮釋,以心來見證。人不是浸在墨汁里的毛筆,人有其思想。在這作用之下,再“黑”,也不能影響到他。

時代的輪軸已轉到了21世紀,我們當有近墨不黑的勇氣,化墨為赤的決心,維持自己的本心,把握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正途中勇往直前,在迷途里懸崖勒馬,確定自己的人生主線,不要被墨所侵蝕。讓其就像手心的紋路,清晰,只要握緊拳頭,未來便把握在自己手中,也必定擁有一個鮮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