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三語文作文備考

2007年高三語文作文備考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講的內容是從我的兩個高考作文講座中提煉而來,這兩個講座的對象都是學生。第一個講座是《打開高考作文思路的創新思維》,第二個講座是《概念、結構、思維》。我們大家知道,高三學生在作文方面存在有幾大問題,一是思路的點撥,二是材料的使用,三是語言的表達,四是思想的提升。對於第三和第四點,那是一個長期的積累問題。面對高考,我的第一個講座講了兩個問題,第一是,拿到高考作文題怎么辦,第二是,考場上不失分的技巧。拿到高考作文題怎么辦?我講了找借聯,學配換,加減反,分擴辨這12個字。考慮到高考作文的穩定性,我今天重點講一下這個“找”字,這個“找”字,可以解決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問題。那么,找什麼呢? 

( m.diyifanwen.com整理)

1、找原因。俗語“無因不成果”,是說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其原因。我們一旦知其結果,只要順藤摸瓜,層層推進,總能探求其原因。依據材料分析找原因,就是根據結果去推求原因,在原因處立論,確立文章的觀點。 

例1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農夫在地里種下了兩粒種子,很快它們變成了兩棵同樣大小的樹苗。第一棵樹開始就決心長成一棵參天大樹,所以它拚命地從地下吸收養料,儲備起來,滋潤每一枝樹幹,盤算著怎樣向上生長,完善自身。由於這個原因,在最初的幾年,它並沒有結果實,這讓農夫很惱火。相反,另一棵樹也拚命地從地下吸取養料,打算早點開花結果,它做到這一點了。這使農夫很欣賞它,並經常澆灌它。時光飛轉,那棵久不開花的大樹由於身強體壯,養分充足,終於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實。而那棵過早開花的樹,卻由於還未成熟時,便承擔起了開花結果的任務,而它結出的果實苦澀難吃,也不討人喜歡,老農詫異地嘆了口氣,終於用斧頭將它砍倒,用火燒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題,確定文體,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這是一則敘事材料,是說兩粒樹種的不同結局:一種是急於開花結果,最後果實苦澀難吃,落下被砍掉、被火燒的結局;一種是拚命吸收養料,把養料儲備起來,盤算著怎樣向上生長,完善自身,結出的果實又大又甜。我們“由果找因”就可以找出兩種結果的不同原因:前者是急於求成,後者是厚積薄發。我們從“急於求成”和“厚積薄發”的思辨關係處立論就行。急於求成與厚積薄發,是兩種做事方法。急於求成動機雖是好的,但由於忽略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往往失敗,甚至會適得其反。厚積薄發則指充分準備後才能將事情辦好;只有基礎雄厚,發出的力量才強大。顯而易見,厚積薄發才是較為穩妥且勝算較大的處事方法。 

對於這種談兩方面的思辨性作文,套路一般意義上是雙管齊下,而後一言以蔽之。具體到這個題目基本思路可以是這樣的:首先引出話題;接著亮出觀點——應厚積薄發;先批駁急於求成(肯定動機,批駁其做法,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再小結);然後主張厚積薄發(從效果來看較好,舉出事例論證,點出怎么做:重積累,待發展,待時機,該出手時就出手);最後總結。急於求成的論據有:拔苗助長;大躍進運動;韓國科學家造假事件等。厚積薄發的論據有:劉邦積蓄力量終得天下;秦統一六國乃幾世之功;漢武帝削藩,出擊匈奴乃仗文帝、景帝的基礎;開元盛世與貞觀之治的承繼關係。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事例很多。 

例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與800字的文章。(60分) 

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衝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拚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問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對於2006年的全國高考語文試卷(ⅰ)中所給的作文材料,(也就是我們河南所採用的題目),也可以用“由果找因”來審題。如果站在牧羊人的角度來分析,烏鴉最後被捉的結果是由於它沒有認清自我,沒有給自己找準定位的原因。從孩子的角度來分析,孩子說:“它也很可愛呀!”實際是對烏鴉的肯定,最佳的立意應是,認清自我,找準目標,找準定位,找準方向,在這個前提之下,要敢於模仿,敢於嘗試,敢於拼搏。 

對於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如果你寫的是議論文,材料是一定要用的,或從材料中引出論點,或者是當作論據,話題作文中的材料,如果你寫的是議論文,材料可用可不用。 

對於材料作文,如果你寫成議論文時,特別是寫作水平在中等左右的學生你可以按照引-議-聯-結的結構模式來寫。引-引述材料,提出論點。“引”要簡明。 議-針對材料,進行議論。“議”要準確。聯-聯繫實際,深入闡發。“聯”要恰如其分。結-總結全文,首尾照應。“結”要畫龍點睛。 

2、找關係。材料中人或事物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總是以一定的關係而依存,我們可以從分析他們間的關係入手而立論,看看他們是什麼樣的相互關係,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他們的正常關係是怎樣的,不正常的關係又該怎么辦。這樣準確抓住了他們間的關係就能正確立論了。 

例3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有一農夫,自己玉米地的收成總不如人。於是多方打聽,終於在遠處買來了種子。這一年,他在自己的一塊地里試種,果然產量很高,鄰人聽說之後,希望他能賣些種子給他們。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優勢,斷然拒絕了這一要求。第二年,農夫把自己家裡所有的土地都種上了高產的種子,結果玉米棒很小,鄉農技站的技術員聽說此事後到現場看了看,對他說,這是接受鄰地劣等花粉的原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題,確定文體,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材料中的農夫和鄰人的正常關係是什麼?是相互幫助的關係。而他為了自己獲得好收成拒絕把良種賣給鄰人,其原因在於他私心太重,只記住和鄰人的競爭,而忘記了合作。這則材料我們可以從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立意;也可以從競爭與合作上立意。 

3、找關鍵。提供的材料總是有一個中心,為了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定關鍵句,抓住這些關鍵字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準確理解材料,正確立論。 

例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一匹老馬跟隨玄藏大師歷盡艱辛從印度取經回來,它把自己的見聞告訴好友驢子,驢驚嘆道:“你有多么豐富的見聞呀!那么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老馬說:“其實,我們路過的距離是大體相等的,當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不同的是我同大師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始終如一地朝那個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卻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天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題,確定文體,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這則材料中“我同大師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始終如一的朝那個方向前進。”是關鍵句,你抓住了這個關鍵句,就可迅速確定“明確的目標”這個主題。我們寫目標的作文題是太多了,對於這個題一定要注意前面的定語“明確的”,要圍繞這個“明確的”來寫。就是撇開作文來說,我們作為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你必須訂立目標,訂立目標要注意五點:一、這個目標必須是非常明確的。二、這個目標必須是可以實現的。三、這個目標是可以量化的。四、這個目標是注重結果的。五、實現這個目標是有日期限制的。大家要記住這五點,如果出這一類題,出題人不一定想從哪方面來出的,如果你僅從大的角度“目標”來談,有可能切題不準。另外,可與目標構成思辨話題的詞也很多,如“人生與目標”、“青春與目標”、“生活與目標”等。 

4、找是非。命題者在提供材料時,在其中將自己的褒貶愛憎的感情或明或暗地體現出來,這就是材料的思想或情感的是非傾向性,對此不可視而不見。辨明材料中的傾向性,可以判斷自己提煉的觀點是否正確。 

例6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他們提出種種接上維納斯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題,確定文體,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這則材料的傾向性非常強。材料稱想接上斷臂的人為“好事之徒”,稱他們的行為是“趨之若鶩”,“好事之徒”、“趨之若鶩”貶斥之情溢於言表,也就是材料中對想接上斷臂這種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讚賞態度。“好事之徒”的做法實質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人。據此,我們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要有獨特的美或缺陷也是美(從斷臂維納斯的角度);②要順其自然,不必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從好事者的角度)。顯而易見,如不顧材料中的傾向性而提煉“攻關不怕難”,“只要堅持就能成功”的觀點是不正確的。 

5、同中找異。相同的材料,從他們的相同點出發可以提煉觀點,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我們從相同的材料中尋求它們之間的不同點,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分量的結論。 

例 7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1)有人說,高三是痛苦的。(2)有人說,高三是無奈的。 

(3)有人說,高三是緊張的。(4)有人說,高三是幸福的。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題,確定文體,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這四種說法都是反映高三生活的,這是材料的共性。如果對高三的生活議論一番,文章就缺乏深度。進一步分析我們會發現(1)—(3)對高三生活的認識是被動的、消極的,(4)是積極的。有位同學寫了一篇文章叫《幸福的高三》,全家五口人,只有他上了高三。他的爺爺、奶奶由於種種原因,沒有上高三,他的爸爸和媽媽趕上上山下鄉,當了知青,沒有上高三,他在文中寫道,別人讀一本書,他要讀五本,寫出了我為全家上高三的幸福,寫出了自己的興奮,寫出了自己的進取心和責任感。 

6、異中找同。相異的事物,有時是形異而實質相同的,因此,對於多項材料,我們可以進行分析比較,尋找材料間的共同點,從共同點入手提煉觀點。 

在分析作文之前,咱找幾個生活中的例子談一談,“大腦”和“牛仔褲”,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同”的地方?(越用越棒)“語言”和“鈔票”,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同”之處?(在流通過程中被使用得骯髒不堪)下面三副對聯中,每一副上下聯的相“同”之處是什麼?“池中荷葉魚兒傘,樑上蛛絲燕子簾”;“雞犬過霜橋一路梅花竹葉,馬猴過雪地兩行佛手仙桃”;“馬過木橋蹄打鼓,雞啄銅盆嘴敲鑼”(遮擋物;足跡;聲音) 

例8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位16歲的少年去拜訪年長的智者,少年問:“我怎樣才能成為自己快樂,也能帶給別人快樂的人呢?”智者笑著說:“孩子,在你這個年齡有這樣的願望,已經是很難得了,我就送你四句話吧。第一句是,把自己當別人。第二句是,把別人當自己。第三句是,把別人當別人。第四句是,把自己當自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題,確定文體,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則寓言揭示了人對自己的認識過程。這是一個超越自己的過程,這是一個從自我本位向他人本位深刻轉移的過程。實現這一過程的最主要的條件就是換位思考,也就是超越自我的局限,從各種不同的坐標系統來認識自己周圍的世界。人無論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厚度、強度、還是深度,最終都取決於角度,也就是站在什麼樣的觀察位置,以什麼樣的立場來考量。我們通過對這四句話分析就會找到材料的共同之處,那就是“角度”,也就是你站在什麼樣的角度來看待自我,看待別人。或者說是“位置”,你站在什麼樣的位置來看待自我,看待別人。 

下面以“把別人當自己”為話題分析一下:《換位思考之我見》 

1、換位思考,是一種高明的行銷哲學,它經營的實際上是人心。 

2、換位思考,是一種“予人方便,也予己方便”的人生道理。 

3、換位思考,是一種善解人意的人生態度。 

4、換位思考,這是一種偉大的寬容,更是一種人類特有的美德。 

5、擁有換位思考,更是一種境界。 

開頭以這五句話進行排比,中間部分舉例分述各個分論點,結尾點題,我們在生活中要換位思考。 

例9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06江蘇) 

魯迅說,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說,世界上本來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沒路了…… 

請以“人與路”為話題寫一篇800字的作文。 

這是個發人深省的具有辯證思想的題目。對在思考人生和社會的高中考生來說,都可以有話說。利用異中找同的方法,我們一分析就會發現,沒有路的時候,需要有開拓、創新、敢為天下先的人們去走出一條路;有路的時候,走的人多了,造成堵塞,我們或需排“堵”或需另闢蹊徑,也就是說不能“隨大流”,同樣需要有開拓、創新、敢為天下先的人們在堵塞的路上找到新路。我們經過異中找同的分析,就可以斷定整個題意是強調開拓、創新、敢為天下先,扣住這點來寫,不僅有話可說,而且可以寫得出彩。但是,話題是兩層內容,如果只就一方面去寫“人與路”就偏題了。 

7、異中找異。有些相異的材料,它們之間有明顯的分歧點,我們找出分歧點,從它們的分歧點處入手提煉觀點。 

例10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①俗話說:“一個巧皮匠,沒有好鞋樣;兩個笨皮匠,商量出鞋樣;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②俗話又說:“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題,確定文體,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這則材料中的人物身份、事情、結果都不相同,但我們可以找出一些共同點:同樣是三個人,同樣是要做一件事。可是,為何同樣是三個人卻產生如此不同的結果呢?他們的分歧點在哪裡呢?三個臭皮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做成了好鞋樣,賽過了諸葛亮;三個和尚心也往一處想——要吃水,可是他們互相推諉,不往一處使勁兒, 三個和尚沒水吃。可見他們的分歧在於是否齊心協力。抓住分歧點,可以提煉這樣的觀點:①齊心協力才能取得成功;②做什麼事情都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我在去年高考評卷結束的第二天,就把八年來所有的高考作文題列印出來,貼在我的住室和辦公室,尋找最巧妙的破解辦法。單說2006年18套卷子的寫作要求,就是六個字,聯想、感受、看法,這就要求學生寫出內心真實的體驗,獨到的看法。 

高考作文的考查,是從關注自我,關注社會熱點、關注自然、關注人間真情、關注讀書感悟、關注中學課堂幾個方面出題的。如果從題形上來分,可分為三類,一是情感類,二是認知類,三是關係類。情感類在命題的時候會突出道德情感和歷史情感,寫作時要以情感語言達到目的;認知類會突出概念的深度和廣度,寫作時要通過深度來表現思想認識;關係類將會突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與人自己的這種交叉關係,寫作時要寫出矛盾的和諧統一。對於關係類作文,我們首先要讓學生分析a和b之間是直接關係還是間接關係,要找出最主要的關係。這就要求我們指導學生備考時,要按類準備好不同的素材。 

在全國的高中語文教師中,和我保持聯繫的不下一千人,有位老師給我說,他所教的班級高考語文成績連年在全市排第一,我問秘訣,他說讓學生分類背一些優秀的千字文。這樣做可以達到五個目的,第一個是積理,第二個是積事,第三個是積詞,第四個是積情,第五個是積法。除此之外,他還每天讓學生交一篇小字,狠抓書寫。 

在我的第二個講座里有五句話,由於時間關係我給大家念一下。第一句話叫做把握概念,內容要靠,就是說作文是一個形成概念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要把無限多的內容,往我們的情感、認知、關係這三個方面去靠。第二句話,叫做一理一例,結構要套。要學會套一些標準的結構模式,要套的巧妙,不露痕跡。第三句話,總結概括,中心要昭,中心思想在表達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讓學生總結概括歸納抽象的形式,而最好不要用自然流露的形式,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如果寫議論文的話,我們可以適當採用邏輯語言提示的方式,比如這就是,綜上所述這一類的,把中心思想框定。第四句話,主副標題,線索要導,主標題和副標題,一個要說的是什麼,要寫什麼,把這個東西的線索引導出來。第五句話,認真仔細,穩中要好,作文有自己的特點,而且是一次定終身的,所以我們要告誡同學們,在高考作文過程當中,儘量以穩為主。 

考場上的注意事項 

⒈構思新穎,但不能過於隱晦。 

新,是新巧,不是奇,不是怪,更不是隱晦。作文,首先要讓老師看得明白,得讓老師感到新在哪裡、巧在哪裡,在這個基礎上來點求異思維就行。新,並不意味著取材上要有高要求,它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再改造。 

⒉該小結時要小結,該點睛時必點睛,該歸納時須歸納。 

這也就是說要幫助評卷老師讀懂你的作文,感受你的特點你的個性你的創新。例如:去年有位同學寫的題目是《清泉在歌唱》,語言很好,整篇文章就是找不到扣題的句子,整篇文章也找不到所要表達的中心。

⒊寫好標題、開頭、結尾,用好過渡和照應。 

我認為,開頭和結尾也要寫在草稿紙上,並認真推敲。如果學生寫的開頭和結尾能用上排比段,那表現出來的氣勢就不一樣。 

a擬題。1、要新穎。2、要確切。就是題目要符合作文內容。從原材料中悟出的觀點往往是作文的中心。題目要扣著這箇中心,並且容量範圍要適度,要恰如其分。 

b1記敘文的開頭。文無定法,開頭也無定法,文章開頭是為主題服務的,好的開頭要利於情節迅速展開;要準確、簡練地表現社會背景,鮮明生動地揭示主題,要給讀者留下鮮明的印象,要一開始就造成強烈的懸念,引人入勝,引人深思。總之,良好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b2議論文的開頭要求入題快,警策醒人,常見的有: 

1、直起:開宗明義提出論點。2、突起:起勢突兀,出人意外。3、逆起:就是從反面的意思說起,先立“靶子”,然後一語破的,引出正面論點。4、原起:就是推究其寫作原因,再提出論點。 

5、喻起:從其它事物興起,以此作喻,然後歸納到本題。 

c結尾如撞鐘。 

d照應。記敘文在哪些地方要照應?1、開頭和結尾要照應。2、行文和標題要照應。 

⒋材料處理有特點 

①調整角度,使自備的材料為高考作文服務。一方面我們要打開書本、資料,準備好我們的材料庫。一方面我們要隨時準備打開材料庫,把它們用到高考作文上。我認為高中生上考場要擁有100個不同種類的小故事,至少得有50個。 

② 材料的處理要適應文章體裁、表達方式的需要。高水平的文章仍需有明確的文體概念,記敘文的特點是以情感人,寫作的中心環節就是擴大展開式地描寫;議論文的特點是以理服人,寫作的中心環節就是概述壓縮式的分析與說理。對學生來說,一般都擁有相近的材料,所以對材料的處理就成為了高考作文成敗的關鍵。 

⒌語言的表達要抓閃光點。 

①恰當運用修辭手法。② 恰當運用成語典故、名言佳句警句。③恰當運用文言詞語、文言句式。 

⒍重視形式,講究卷面。 

① 字型一定要好。 

② 文章能不改動就不改動,不要老愛在作文紙上不是“貼膏藥”就是“鋪鐵軌”。 

③ 不要寫草稿,要有提綱,要寫就寫斷續式的草稿,然後在寫作中加以擴充與完善,這樣能提高寫作效率。我認為寫作文之前的提綱是一定要列出來的。 

⒎少寫錯別字,不用拿不準的詞,不要寫漢語拼音、英文單詞。 

因為這容易給評卷老師帶來一個壞印象:這個考生文字功底不行。這樣一來,豈不已在評卷老師的感情上給你扣了分?!所以,千萬不要對此等閒視之,到了吃虧之時,悔已晚矣。因此,對不會寫的或拿不準的要馬上換詞。 

8、擅寫題記的同學一定要注意題記的語言,要精煉傳神扣主題。 

今年高考作文中有95%的題記不能反映文、題精華,有不少的題記還是病句,有的題記多達三個以上的錯字。 

9、張揚自己的個性。 

要張揚自己的個性,就要寫自己有深切體會的、熟悉的東西,寫質樸的、真實存在的、最易於動情的東西。當然,寫個性的東西絕不是遊戲人生,消沉玩世,而要關注社會,關注自然,要有一種智慧,一種韻致,這才能體現自己不倦的追求和鮮明的個性。要張揚自己,首先要貼近自己。要構築思路的個性魅力。要想讓自己的作文不與別人雷同,就要強調構思的個性化。構思主要表現兩個方面,一是選材。選材也要個性化,也就是要選擇你記憶中最富有個性的材料,予以加工,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就充滿了個性的魅力。構思的第二步是提煉,能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生活材料中提煉出發人警醒的啟示,這樣的文章就充滿了活力。 

10、傳遞感情的獨特性。 

作文要創新,首先傳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獨特感受有三點:(1)你所傳達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獨特性;(2)這種感情的傳達有多么清晰;(3)你的真摯程度如何,換言之,你自己體驗它所傳達的感情的深度如何。你所傳達的感情不獨特、不清晰、不真摯,寫出來的作文又怎能感動評卷老師呢?傳遞獨特、清晰、真摯的感情來自對生活的熟悉。傳遞獨特的感情,有時還來自自己對生活觀察的獨特角度。在敘事中傳遞感情,是為了使評卷老師動心、動容,產生感情上的共振。要做到三點:1、敘事的基調要定好。2、把濃郁的情感融於事件的敘述之中。在敘事中抒情,融情於事,借敘事以傳情。3、是在敘述中帶一點議論,把你的見解不失時機地點明,也是傳遞情感的好辦法。 

11、保持思維流程的快速運行。 

現在學生最普遍的毛病就是沒有想清楚就寫,特別是考場作文,筆拿起來,寫一句是一句。應該是首先找到“突破口”,有了突破口就會“豁然開朗”。你占有了材料,確定了主題,就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接著要進一步考慮“怎么寫”,考慮如何把這些內容“表現”的有條不紊,完整統一,清晰動人。也就是說,有材料解決了“言之有物”,有主題解決了“言之有理”,還要精心布局,解決“言之有序”的問題。 

面對作文題,首先要想“有什麼話說”,接著再想“話怎么說”,圍繞中心聯想一下,古今中外、課堂內外、校內校外、家庭內外、各行各業,這樣一來,打開思路,各種素材就會聯翩而至。 

寫作文時,一定要啟動思維,多問幾個為什麼?,讓思維擴散開來,就可以克服思路阻滯。這時,可用橫向思維,由此及彼地想;也可用縱向思維,由表及里地想;或用逆向思維,從相反的方向想。 

在選材中,最好要選擇你最富有個性的材料,予以加工,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才充滿個性魅力。有時,在有把握的情況下,敢於反彈琵琶,就是能對生活中似是已有定論的東西提出異議。敢於反彈琵琶,就是學會分析,求新求異,學會從事物內部找到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樹立了對立面,從反面去想問題,敢於求異,就能提出更新的見解。當然,在這一點上也要慎重,不要過分追求“標新立異”,因為這畢竟是高考。 

打開思路,擴展思路,需要良好的心態,讓我們在考場上安靜而專注地思索,讓心靜下來,靜聽心靈的聲音,敏銳內在的感受,這時你就會對高考作文題有更清晰的定見,從而讓思維開合波瀾、抑揚反覆、起伏斂收、轉化變換,寫出成功的作文。 

12、用自己的心去看去寫。 

現在中學生作文最缺的是什麼?是生活的材料。主要原因是缺少一種發現材料的眼光,占有材料的習慣,缺少一種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生活的本領。這就要求我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對豐富的生活多觀察、勤了解、細思考,對所讀的資料細分析,從而產生新思想,增長新見識。 

說到作文創新,許多同學認為是重在技巧,實際上成功作品的最大技巧是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寫作技巧是蘊藏在生活中的,生活才是技巧的源泉,學習寫作首先從體察生活中來,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在日常瑣事中淘洗出閃閃發光的金子。 

13、不要寫怪文章: 

考生千千萬,怪文年年有。如: 

① 另起爐灶,與要求背道而馳。這些學生,要回歸現實,不要老作不切實際的幻想。 

②寫陰暗面,讀了讓人甚至想自殺。這些學生,要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不要老是憤世嫉俗。 

③內容不夠健康,欲引人以向“惡”。這些學生,要端正思想,不要老是想入非非。 

④ 對宗教問題說三道四,有大民族主義傾向。這些學生,要三緘其口,不要口無遮攔。 

⑤大唱反調,展示叛逆性格。這些學生,要自肅其心,眼光向前,不要老瞧著人家的月亮圓,卻對自家的看不上眼,一開口,便想“糞土當年………”這不行。 

⑥ 對敏感的政治問題指手畫腳,自認為見解高人一等。這些學生,要三思而後說,對這些問題,要么不說,要說就說正統觀點。 

三、講座結語。 

要避免高考作文出現立意失誤,追求創新立意,考生在備考階段就應該努力培養新的思維習慣,善於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要有意識地強化自己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意識,以積極的心態擁抱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不斷超越、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與人格修養。如此,才能以一種發展變化的眼光和全新的思維方式去分析種種問題和現象,尋求新的突破,獲得新穎獨到的思想見解,“發人之所未發,見人之所未見”,實現文章立意的真正創新。賦予舊材料以新的內涵,選擇時代氣息較濃的材料體現新意,通過充實的內容來闡釋高遠的立意,藉助聯想和想像的翅膀來放飛思維,以真摯的情感來增強文章的個性魅力。高考作文命題的原則是“穩中有變”。展望2007年,我覺得有必要理清四個關係,把握五個層面。理清四個關係,即理清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1)人與人的關係:包括倡導公平競爭,頌揚人與人之間的愛,學會溝通,學會尊重與寬容,學會讚美與鼓勵,傾聽他人,欣賞他人,善待他人,團結協作,感悟親情、友情,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等。(2)人與社會的關係:包括遵循社會公德,遵守社會法則,承擔社會責任,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呼喚法律意識,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3)人與自我的關係:包括確立一種積極的價值觀和處世態度,推崇礪志自強的品質,呼喚對卓越成功的不懈追求和對有品位的文化藝術和精神生活的追求,關注健康問題(包括身體的、心理的、人格的、個性的),注重內心的探索,促進自我發展等。(4)人與自然的關係:包括熱愛自然,關注自然,正確處理好現代化建設與環境的關係,正確處理好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遵循自然界的法則,樹立環保意識,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等。把握五個層面,即把握時代、社會、生活、人文、哲理五個層面。高考作文命題,始終體現著時代性、社會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雖然命題本身不一定體現高考當年的熱點,但作文肯定要體現出生活年代的特徵,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熱點問題,仍然要考查學生對生活中常發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學生對社會上一些現象的看法,這些都是和學生的所學、所思、所想分不開的。高考既然提倡學生說真話、抒真情,那就離不開學生的實際,同時也離不開時代生活和時代精神。另外,人文關懷和哲理思辨是文章走向深刻的標誌,也是高分佳作的“亮點”所在,考生在備考時應予以高度重視。 

一、把握2007年高考作文命題趨勢的“穩”與“變” 

“穩中求變,變中求穩”一直是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之一,其中“穩”是命題的主流,從近六年高考作文命題的情況來看,“穩”字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倡導人文精神、體現人文關懷、關注自然、關注人生、關注社會、弘揚民族傳統美德和創新精神的命題思想不變。其次,迴避社會熱點,暗合時代精神的命題角度不變。高考作文命題“不跟風”,不會我們正提倡“與時俱進”就考“與時俱進”,我們正致力於構建“和諧社會”就考“和諧”,但其命題會緊貼時代特色,暗扣社會需要。2005年的“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所蘊含的正確認識事物的現象與本質、偶然與必然、質變與量變,2006年的“老鷹與烏鴉”所蘊含的正確認識現實、認識自我、立足實際、積極進取等思想,正是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樹立科學發展觀所需的關鍵所在。2007年是我們迎接“奧運”的重要一年,一些作文輔導資料大談特談奧運,我們認為還不如引導考生從“奧運精神的構成分解和民族傳統精神的統一”、“如何正確把握外界與自我的統一和保持自我以至民族特色的關係”、“弘揚展示民族文化,增添民族自豪感”等角度加強學生作文審題立意的訓練。第三就是高考作文命題由單一思辨型向複合思辨型過渡的漸變趨勢不變。回顧十年高考,作文單一性命題向複合性命題漸變是其中的一個顯著趨勢。單一性命題是指作文的材料或話題內容性質單一,思想指向單一的命題形式。“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答案是豐富多彩的”、“誠信”、“心靈的選擇”均屬此類。複合性命題就是作文所給材料的寓意或話題由看似孤立實則統一的兩方面構成的命題形式,行文時考生需抓住二者的關聯,在辯證統一的基礎上審題立意,從2003年開始的“感情的親疏影響事物的認知”到2005年的“意料之外與情理之中”均屬複合性命題類,2006年全國i卷的的“老鷹與烏鴉”雖屬材料作文,但牧羊人的“它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和孩子的“它也很可愛啊”這對看似矛盾的觀點,實際上也是辯證統一的,在評卷中將“既要認清自己,量力而行,又要敢於嘗試,超越自我”確定為最佳立意就源於此。我們認為這種側重於檢測考生文字思辨能力的命題趨向依然會體現在2007年的作文命題里。 

“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文命題的形式的多元化。這對2007屆考生是相當不利的,因為他們從高中入學伊始就側重於“話題作文”的練習。因此,我們提醒考生在鞏固基礎的同時應加強“命題作文”、“材料作文”、“漫畫作文”的訓練。二是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三種形式開始相互滲透融合,命題形式的概念化漸趨淡漠。嚴格意義上說,2006年全國ⅰ卷(材料:老鷹與烏鴉+話題:獵人與孩子的評價)和江蘇卷(材料:對路的不同看法+命題:以“人與路”為題)就應屬於這種不同命題形式的組合交融。應該說,這一全新的命題形式與高考“穩中求變”的命題思想是一致的。對命題者而言,要想探求作文命題的新形式,各形式的滲透變化應是一個較好的切入點。從這一角度看,三種傳統命題形式的滲透融合應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今後高考作文命題的新思路、新走向。基於此,我們應在三種命題形式的結合上下一番功夫,在命題新形式上開拓我們的視野。 

二、從作文訓練的自身規律入手,立足於“穩”,在“穩”中求鞏固。 

高考作文命題形式無論如何變化,考查學生謀篇立意、表情達意的根本出發點是不會變的,因此,高考作文備考應在認真理解《高考作文評分細則》的基礎上從作文訓練的自身規律入手,做好“四個鞏固”。 

1.審題立意的鞏固訓練。在高考作文“內容”、“表達”、“發展等級”三大評分點中,題意的確立是否切合命題意旨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閱卷時稱它為“決定項”),它決定著考生作文總的得分,按細則規定其他評分點只能在此基礎上打分,不能“跳項”(如題意定為一類的,表達及發展等級只能在一類或二類上打分,不能低於二類)。因此,考生應排除畏難情緒,加強對材料的分析訓練,緊扣材料,從正面立意,選擇符合社會主流意旨的最保險的角度命題,不宜劍走偏鋒,盲目追求觀點創新。訓練時間宜相對集中,一次解決三至五個材料,從中總結出解題的規律,每月兩次,貫穿始終。考生見得多了,視野才會寬,思路才會廣。 

2 .材料運用能力的鞏固訓練。高三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收集到的資料有限。因此我們提倡學生互相交換材料,集思廣益,並在互相交流、精選事例、取材課本、舊例翻新的基礎上,加強一例多用訓練,將自己有限的例子用精、用好。 

3. 最佳化後的文章結構的鞏固訓練。考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身長處選定文體,並精選出若干篇與所選文體相似的高考滿分作文(考場作文有其不同於名家名篇的特殊性),對其“剖析麻雀”,掌握其結構規律(應具體到怎樣點題、怎樣解題、何時詳、何時略、何時運用何種性質的材料、首尾如何照應以及如何運用修辭等),然後進行結構的對應性訓練。我們認為,在最後有限的時間裡,那種泛泛而練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 

4. 最佳化後的語言文采的鞏固訓練。對語言基礎不好的考生來說這一點尤為重要。考生應對照範文加強作文語言的仿寫訓練,最低要求應把自己平時經常使用的材料的敘述語言寫漂亮,把常用的首尾寫出彩,不要怕費時費力,實踐證明這一訓練在高考評卷時所獲得回報常常是出人意料的。 

三、針對高考作文變化的新形勢,著眼於“變”,在“變”中求提高。 

嚴格意義上說,不斷解決以往高考中發現的問題,使命題能夠更全面地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應該是高考命題“穩中求變”的更本動力,因此,高考命題變的方向往往正是我們尋求提高的切入點。結合上述變化,我們認為應在鞏固的前提下做好“三個提高”。 

( m.diyifanwen.com整理)

1.提高對不同命題形式的應對能力。在日常訓練時,考生應在兼顧各種命題形式的同時,與老師一起探討“命題”、“材料”、“話題”三種基本形式滲透融合後的新形式。可對傳統經典的作文命題在形式上進行轉化,如在命題前加材料、在材料上加話題、在話題里定題目、在漫畫下加話題、結合材料半命題……並進行與之相應的謀篇布局訓練(不一定成文)以提高自己對不同命題形式的應變能力。 

2. 提高對作文材料的分析思辨能力。缺少對材料的辯證分析而單純羅列事例往往是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而思辨分析能力的考察又是複合型作文命題的重要著眼點,因此,考生應積極掌握常用的假言因果法、材料引申法、正反假設法、名言佳句助證法、對比論證法等方法並在訓練時有意識地加以使用。這些方法簡單易學,稍加訓練即可操作,訓練後的作文定會閃爍出思辨的色彩、理性的光輝。 

3.提高對考場作文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的應變能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考的變數很大,考生應充分考慮到考試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小到寫錯字怎么辦,大到不明材料寓意怎么辦、發現離題怎么辦、寫不完怎么辦等等,對此類問題考生應及時求教於有經驗的老師以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 

“功夫在詩外”,對大部分考生而言,寄希望於考場上的“靈感”發揮是極不現實的,我們只有立足於實際,加強針對性的系統訓練,才能在高三最後一段有限的時間裡揚長避短,“鑄造”出合乎高考評分規範的理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