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兩篇

高三作文兩篇

(當時語文老師的要求是,命題&議論文。接到題目後回家空對著草紙,寫下無比囉嗦的開頭,最終發現和想要的效果越來越遠。第二天早晨,迷糊中忽然理出思路,於是早自習時匆匆下筆。) 

賞識 

人都希望被賞識,才華得到肯定,能力充分發揮。 

(m.diyifanwen.com整理)

一千多年前,韓愈在《雜說》里,借對千里馬的評論,形象地表述了讀書人希望被賞識的心態。他寫:“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古時讀書人多是這樣,懷瑾握瑜,自比千里馬,而希冀被伯樂賞識,為君王所用。

自孔子說出“學而優則仕”以來,兼濟天下便成了每個讀書人心中難捨的情結,獨善其身也好,放浪形骸也罷,多是黑暗環境下的無奈之舉。讀書人真正希望的,還是被明主賞識,從而實現抱負,成就功業。狂傲如李白,不羈如阮籍,也是如此,不然,一個該不會在詩中嗟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另一個也該不會時有窮途之哭。曹子建才高八斗,卻仍認為辭賦是“小道”,念念不忘的終究是“建永世之功”。 

今人回望歷史,在為他們嗟嘆的同時,也不禁會覺得,何必執著如此。不少在當時功成名就煊赫一時的人,早已被歷史所遺忘;反倒是那些在生前抑鬱不得志的人,所作文章流傳千古,愈加為今人所賞識。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或許一時不為流俗所重,但時間過去,它們的價值早晚會得到應有的承認。 

由此看來,才華若得到賞識固然好,若一時不被賞識,也不必為此憂心。更何況,古時讀書人的理想,多是不忘大濟蒼生。明主的賞識,不僅意味著他們的價值被統治階層承認,更是他們實現抱負的必要條件。而今人不同,社會早已提供了足夠多的機遇,有準備的頭腦完全可以獨力抓住它,縱使當時並沒有得到賞識。讚美與榮譽,不過是成功之後,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 

陳景潤埋首書齋,十年如一日,專心攻克數學難題。在他取得成功之前,哪有人賞識他的才華?這個在旁人看來,不過是個“書呆子”的人,只會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笑料,除此之外再引不起更多的注意。要到他解決了“1+2”之後,才能為人所知。第一部《牛津詞典》的編者詹森,在辛勤工作時,並沒有得到達官貴人的一點點資助,卻在詞典出版後,被一群勢利之徒所追逐。試想一下,若他們當時因自己的才能不被賞識,就輕易放棄,哪會取得後來的成功? 

真正成就大事的人,都是如此。不能說他們不希望被賞識,只不過,無論環境怎樣變化,他們都能執著於理想,寵辱不驚,特立獨行。蘇軾一生遭際坎坷,大起大落。然而無論走到哪裡,他都能寄情山水,樂觀豁達地面對一切。他知道縱是三國時赤壁周郎的雄姿英發,也會被長江逝水淘盡,與其介意一時的得失,不如追求永世的價值。最終,他求仁得仁:豪放的詞章,至今仍為了傳誦;春曉的蘇堤,仍是西子湖最美的景致之一。 

賞識,僅僅意味著別人的承認,即使沒有它,事物的價值也不會因之減損。一錢不值也好,要價上千萬也罷,畫布上的向日葵,只是因為梵·高傾注其中的心血,而不是金幣的反光,才灼灼生輝。 

人能被賞識,是幸運的,不被賞識,卻未必不幸。我們如果能多少放棄一些對別人的賞識的期待,也許,會收穫更多。 

-------------------------------------------------------------------------------- 

(是比較寬泛的話題,“美與醜”,任選角度下筆。) 

鮮花與老樹 

怒放的鮮花與蒼老的樹幹,你喜歡哪一個?青春無悔的飛揚與世事洞明的沉穩,哪一種是你心中所好?

少年時,多歡喜鮮花的豐美,只覺那絢爛的色彩,精妙的造型,是大自然最神奇的造物,令人迷戀不已。我們與花相伴,以花傳情,明知花開易敗,依然為鮮花怒放時的萬種風情所迷,盡心去愛而無悔。待到老來,卻常覺鏡花水月,難以把握,好花盛景不常在,反令人徒增感傷。 

少年時,多是未必能從蒼老的樹幹中覺出什麼美來,覺得風雨侵襲留給樹木的印跡,固然訴說著他們自己的歷史,可這於美絕無什麼關係。聽得人說何處有活了成百上千年的老樹,也不過慨嘆一下那個數字——與聽話人年輕的生命相比,太過遙遠的數字——於更深層,則難得想到什麼。要到老來,生活將看樹人也磨鍊得飽經滄桑,人方才會讀懂樹的痕跡,樹的堅強與美麗。 

自然界本無高下之分的美麗,就這樣因為我們心中的成見,而分出了高下,分出了喜歡的與不喜歡的。 

其實在造物主眼裡,鮮花與老樹,俱是衪的得意之作,各有各的美,何必分出高下,都一樣值得祝福。 

因為無論是鮮花還是老樹,他們都活得自然,順應自己的天性。 

他們擁有著天賜的美麗,卻並不藉此自誇,將美麗視作可供炫耀的資本。也正因如此,他們的美才常被人記取且膜拜。 

不似人類,常矯情自飾,過分自誇本不值得自誇的美,反而適得其反,令人厭惡。少年本該有的純真美好在過度修飾下顯得膚淺而不值一提,老人寶貴的經驗閱歷也在反覆訴說中不再被重視。人們都離自然太遠,常常不記得本身的價值。 

自然界的生命形態多樣,自然界的美也是變化多端。那些於樹上開花的植物,是最令我感動的一種。 

譬如木棉,高大的枝幹直衝雲霄,火花的花朵溫暖塵世。雖無緣親見,但早有南國的友人向我描摹過她的風姿。 

在友人的描述中,木棉花落的姿態,最是令人神往。絲毫不同於其他花朵凋謝時的牽連不捨,木棉花落,竟是大朵大朵直墜地面,離去得分外決絕,清楚果斷當行便行,不帶片刻遲疑。 

這樣的花,這樣的樹,總是令人聯想起紅塵中的大智者。他們的內心如樹般堅定,又如花般美好。任世事無常,也無法改變他們的那一份至美。若眾生有所求,他們便奮不顧身地獻出一切,恰若木棉花落,於捨得中成就絕美。 

(m.diyifanwen.com整理)

木棉,可不也是花中的俠者? 

只要你用心去發現,美本是無處不在的。 

何必抱怨鮮花失之膚淺,何必抱怨老樹不夠動人,雖須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可他們都是美麗的。 

更有木棉花樹,與木棉般的人,令自然與塵世都充滿溫情。 

美,本就不拘一格。無論是哪一種美,都值得我們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