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經典素材(下)

高三作文經典素材(下)

懷才不遇,憂國憂民 

——走近歷史文化名人之杜甫 

讓紙張挽起時代的螢幕,讓筆墨播轉回歲月的車輪,讓我們對你的遙望在歷史長河上架起一座用仰慕之心築成的時代橋樑。

站在樓房的最高層,在滿天星斗中,不知哪顆是你的靈魂,在茫茫宇宙中,不知哪裡是你的歸宿,無邊星海中,不知哪裡穿梭著你的身影,無知的我,只能在腦海中勾畫你的臉龐,在心目中想像你的才華,在周記中構思你的偉大,在朦朧的睡夢中勾勒屬於你的“盔甲”。

(m.diyifanwen.com整理)

①從你的一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中,我讀出了你的心胸之開闊,襟懷之豁達,志向之高遠,我讀懂了站在山頂上的身姿才是瀟灑,把眾山飽覽於眼底的感覺才是快樂。於是從此我便有了凌雲的志向,於是在我自己的心中,便有了一種充滿了自信的豪爽 。

②當一句“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一次又一次地浮現在眼底,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身著用怨恨織成的衣衫,用愁苦覆蓋臉面的你.你的腳步里透著沉重,你的舉止中飽含壓抑,你的每一個表情都充滿了對世道的無奈與不滿.令你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而是百姓生活的艱難;令你擔憂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而是整個國家的危難.於是,在我心目中,“無私”與“偉大”兩詞已悄悄的跟定了你。 我為你的才高八斗卻不得重用感到惋惜,我因你的凌雲壯志得不到施展而感嘆;既然上帝塑造了一個才華橫溢的你,又為什麼讓你在悲哀無奈中死去?既然你帶著不凡的氣質來到世間,卻又為什麼只因貧困就匆匆離開人世?皆大悲哀!

③當讀罷你的《春夜喜雨》,我發現,原來在你的人生中還有愉悅歡樂,是啊,你是熱愛生命的,熱愛自然中的一點一滴,但黑暗的社會世道偏偏摧毀了你平靜的心,世道不允許你有快樂,戰爭不同意你活得灑脫,一切的一切切斷了你與快樂之間的繩索,更是悲哀至極。

你是如此遙遠又是如此逼近,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你用悲苦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卻在用詩章延續著自己的生命.在你的人生之路上,憂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弄得坎坷荊棘,但你留在文學史上的印跡卻是處處充滿了鮮花與贊語。無奈,憤恨磨滅了你生活的信念,但你的不朽的靈魂因你的詩而永遠有青春活力。

《草堂詩魂》 

細雨濛濛,落葉飄飄。 

當我來時,又是茅屋為秋風所破的季節。老天像有意在營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讓人來品味一種人生意蘊——文章憎命達!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這絕代詩聖生命的一大棲息處,這和著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一個偉大靈魂沉吟的處所——杜甫草堂,早已鹹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園。草堂公園由大廨、詩史堂、工部祠和柴門等景觀組成,給成都人一個清幽的休息場所,也給遠方慕名而來的遊客以精神的慰藉。設施是對過往的紀念,也是對現在的經營。只是草堂,作為一個詩人藝術生命的凝結處,作為中國文學史的一個糾結點,作為一段歷史的現象台,太有特點了,情緒也太濃重了。“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讀清人顧復初的“異代不同時,問如此江山,龍盤虎臥幾詩客;先生亦流寓,有長留天地,月白風清一草堂”那副對聯,更讓人噓唏不已。莖蘭蘭擔i塵萱薴與杜甫在世時命運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讓人堅信只要確實燦爛過,也就注定會占有輝煌。 

草堂足供觀賞,甬道曲折,盡可徜徉,更何況又是細雨迷濛,黃葉鋪地!草堂,草堂,此時此際的草堂在訴說什麼呢?從開元到天寶,《壯遊》,《三吏》《三別》,,《秋興八首》,直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代詩史再現了一個時代,僅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這是杜甫的不朽,這是杜甫的輝煌,這也是杜甫的價值所在。舍此,我們又何以瞭然在一個大起大落的時代里,有一個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這些是不必說的。但僅僅如此,就遠不能瞭然杜甫詩歌抑鬱沉雄的內在生命力,也遠不能瞭然士人的用世之志與命運悲劇。這正是文章憎命達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層的人生意蘊所在,也是中國歷史上人才的成就與命運的二律悖反。 

中華傳統,士人總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況出身於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寫人生抱負:“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據要津,而且充滿理想色彩——要讓君王趕上傳說中的堯舜,要使全國民風淳樸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運總是跟人開玩笑,歷史也總在捉弄志士仁人。由開元而天寶,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賢能之人想說什麼做什麼都已不可能了。這是國家的不幸,時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圖大志的落空。肅宗即位後,杜甫表面上擁有一官半職,比如左拾遺、華州司功參軍、工部員外郎,而實際上卻難有作為,薪俸也不足以養家。離開中原後,其行跡大略是同谷—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時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黃葉飄到了盡頭。 

可是,他的詩作卻從此更加如長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現出一代河山的風雲、生靈的狀貌。它們如鍾,如鼓,迴響在中華歷史的長空。杜甫的命運就這樣確定了,杜甫的歷史角色及其創作成就也就這樣確定了。這時我們再吟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句,就會發現,個人的遭際,在詩聖眼中已不算什麼了,此時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苦寒到此已極矣,而憂患、仁慈至此亦已極矣!杜甫之胸懷,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或者說經邦濟世,要的不就是這種德與才么?但是,風雨飄搖中的唐王朝拋棄了杜甫,而歷史卻於風雨飄搖中造就了另一個杜甫。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還是杜甫的幸運呢?歷史總是把一份生命的樸素,讓人咀嚼得百味叢生。 

流連一番,天色已晚,該走了。細雨依然。 

願生命恬淡如水 

——睿智的莊子 

莊子其人: 

(1)莊子是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代言人。 

(2)莊子的"出世",實際上是最大的"入世"! (鮑鵬山) 

(3)一部《莊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對人類的憐憫",“莊子思想的精髓,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道主義!” 

(4)莊子心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子,到底是冷眼看穿"。清代學者吳文英《莊子論略》 

“出世”思想------珍視生命,珍愛人生 

(1)能尊生者,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莊子.養生主》 

(2)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莊子.養生主》 

這兩段話概括起來,就是珍視生命,珍愛人生。 

評論:莊子在這個"殊死者相枕也,精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莊子.在宥》)的殘酷社會中,以極敏銳、極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權勢者之間所玩弄的戰爭遊戲的罪惡用心,他拒絕和好戰的政權合作,激烈反對君主們攻城略地、塗炭生靈的戰爭行為;莊子同情人民的悲慘遭遇,他懷著極大的悲憫,極熱的心腸,關注飽受戰亂蹂躪的人生,為在戰火中呻吟、掙扎的芸芸眾生指出了一條求生的出路。 

(3)一個解牛的廚師,用一把刃薄如紙的廚刀,解了數千頭牛而不傷其刃。《莊子.庖丁解牛》 

評論:他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了解牛的骨髓結構而遊刃其間。一個人如何在充滿危險和災難的亂世中保身全生,不受傷害?關鍵在見識!在智慧!要使寶貴的生命遠離威脅免除傷害,就要認清形勢,看透社會本質?運用智慧,千方百計,使生命周鏇於這危機四伏的社會環境之中,而得以保全。 

(4)莊子說:"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人太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勿污我。我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5)“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6)楚王派人帶著厚禮,請莊子出任楚國宰相,說是想把楚國的事兒麻煩他,他推掉了。雖然莊子抱才德而無為,但莊子的達官貴人朋友還是防範他,生怕他一出現,國王看上了,擠掉了自己的位置。一次莊子去梁國拜訪老朋友惠施,惠施急了,害怕自己的宰相位置不穩,先下手為強,全國範圍內大肆搜捕莊周。莊子後來嘲弄惠施說:老鷹抓到一隻腐爛了的老鼠,喜得不得了,看見鳳凰飛過,趕緊捂起來。難道鳳凰也稀罕這臭老鼠嗎! 

"不被統治者所利用,終身不做官!" 這是莊子特立獨行的高潔志向。 

精神價值取向 

最能表現莊子精神價值取向的,是《逍遙遊》。莊子理想中的最高精神境界是無待而游於無窮,最後歸結於至人元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1)"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游元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養中,至矣。”《莊子·人世間》 

評論:不憑藉任何外力,順著天地萬物的本性,適應陰陽四季的變化,邀游在無始無終的時間和無邊無際的空間之中。這當然是莊子幻想出來的一種絕對自由的理想精神境界,它表現了莊子對超越現實的人生自由的追求。莊子為什麼要幻想出這樣一種超越現實、超越自然的虛幻的人生自由?因為這是莊子一生孜孜追求的一種理想生活形態!既然現實社會是充滿罪惡、人慾橫流的污濁之地,人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不可能在現實社會中,通過對某種生活目標的追求實現,那就只能置身塵世之外,在與天地、自然的"齊一"中,尋找一種烏托邦式的絕對自由的理想精神境界,來平復、慰藉自己對生命理想、人生幸福的訴求。這是一種無可奈何但又絕不甘心的選擇。 

自然一體之胸懷 

世間萬事萬物,尤其於人事,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果你不存在,我也就失去賴依生存發展的條件(《齊物論》)。 

評論: 人是人的世界。拔去一根頭髮,不會成為禿頭,但每一根都拔去,必定成為禿頭;失去一個敵人是好事,失去一個朋友也不算大損失,但每一個人都離自己而去那么整個天人關係、物我關係、人的世界就要發生災難性變故一一生命必定失去世界。個人如此,社會集團如此,民族國家同樣如此。 

所以,作為一種生存與發展的胸懷,人生在世,激進鬥爭、強硬占有,本身並不是唯一的行為方式與目的。自然一體,宇宙統一,這種人與生俱來的需要,常常規定人們溫和的期待、寬容的體諒,這種無為更是明智的有為。因為保護了他人,造就了環境,自己也獲得了生存發展的舞台。 

作文運用示例 

放棄了繁華,你擁有了寧靜。面對生命的困境淡然直視,然後在思辨的機智中超然解脫,讓自己在一場關於人生觀的精彩的心靈對話中,感受到莊子那一顆難能可貴的平常心。從此你不必在繁華中追逐名利,你可以在寧靜中反思,在寧靜中尋找自我,在寧靜中品味人生。 

放棄了富貴,你擁有了清貧。清貧陶冶了你的情操,你可以像莊子一樣“曳尾於塗中”做那隻自由自在的魚;你可以一天到晚做著“化蝶”的那一個夢;你可以像陶淵明一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也可以像李白一樣“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從此你不必為名聲地位而煞費心機。《放棄之美》 

你以極敏銳、極深刻的思想洞察力,看破了權勢者之間所玩弄的戰爭遊戲的罪惡用心,激烈反對君主們攻城略地、塗炭生靈的戰爭行為;你懷著極大的悲憫,極熱的心腸,關注飽受戰亂蹂躪的人生,為在戰火中呻吟、掙扎的芸芸眾生指出了一條求生的出路。你以睿智的思想讓我們把目光放得遠一些,讓生命恬淡成一泓波瀾不驚的湖水,告訴自己:水窮之處待雲起,危崖旁側覓坦途。《守衛靈魂的家園》 

心眼極冷,心腸極熱的你到底是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於是在那個"殊死者相枕也,精楊者相推也,刑戮者相望也"(《莊子.在宥》)的殘酷社會中,你以辯證的眼光指出“進中有退的成分,成功中有失敗的萌芽,生中有死,興中有衰”,讓後世的人們明白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在思想上行為上 “興而防衰,勝而防敗,得而防失,把握事變,變被動為主動”。 

睿智的莊子給我們留下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個博弈者用瓦盆做賭注,他的技藝可以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他拿黃金做賭注,則大失水準。莊子對此的定義是“外重者內拙”。 

由於做事過度用力和意念過於集中,反而將平素可以輕鬆完成的事情搞糟了。現代醫學稱之為“目的顫抖”。 

太想紉好針的手在顫抖,太想踢進球的腳在顫抖。華倫達原本有著一雙在鋼絲上如履平地的腳,但是,過分求勝之心硬是使他雙腳去了平衡——那著名的“華倫達心態”以華倫達的失足而被賦予了一種沉重的內涵。 

人生豈能無目的?然而,目的本是引領著你前行的,如果將目的做成沙袋捆縛在身上,每前進一步,巨大的牽累與莫名的恐懼就趕來羈絆你的手腳,如此,你將如何去約見那個成功的自我? 

“目的顫抖”是因為心在顫抖。心台太低,遠處的勝景便不幸為荒草雜樹所遮蔽,平庸的眼,注定無福飽覽那絕世的秀色。而太在乎了,太看重了,其結果,則恐懼蛀蝕了勇敢,失敗吞噬了成功。《願生命恬淡如水》寫給高三的每一位學生。 

與日月同輝的詩人------屈原 

一、積累要點 

1、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2、博聞強識,善於辭令,有非凡的藝術才華,著有《離騷》等許多浪漫主義作品。 

3、遭流放20多年,始終堅持正義,捍衛真理,眷戀楚國,心憂百姓。 

4、“黃鐘毀棄,瓦缶雷鳴”,“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其行謙,其志潔”(司馬遷語) 

5、屈原放逐,乃賦《離騷》 

6、“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7、縱身汩羅江 

8、“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司馬遷語) 

9、長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艱。 

二、使用示例 

(1)屈原,千百年來被華夏兒女銘記於心的愛國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那個“瓦缶雷鳴”的時代,你沒“隨其流而揚若其波”,情眷楚國,心憂民生,毅然“志潔行廉”。為了真理,寧可縱身汨羅。汨羅江中流淌著你的赤子情懷,江邊綻放著你的愛國情操。你是炎黃子孫的精神信念,你是華夏兒女的人格高標。巨星的隕落,那是超脫生死的涅磐。你將與天地齊壽,與日月同輝。 

(2)屈原,一個樸素而浪漫的名字,被華夏兒女永遠銘記。不隨波逐流,不阿諛奉迎。遭遇放逐,仍賦《離騷》。那滿懷悲愴的一躍,成為汨羅江上的萬古悲風,歷史上永恆的一頁。你的靈魂,一定到了至高至善之境,不然,怎么如此執著地追求完美呢? 

天才岳飛 

一、天才的成長之路 

熟知岳飛事跡的人想必不會否認岳飛是一代天才:文有《滿江紅》、《小重山》等名篇傳世,武獲“一縣無敵”的美譽。那么,天才是從何而來呢? 

①、天才不問出處:岳飛沒有顯赫的家世,而是生於相州湯陽(今河南湯陽縣)永和鄉孝悌里的一個貧苦家庭。 

②、天才源於勤奮好學:天才不一定是天生之才。他愛讀《左氏春秋傳》和孫、吳兵法,常通宵不寐。為學藝求師於箭師周侗和槍手陳廣,並勤練不輟。 

③、天才在於從不泥古:典型的是岳飛行軍打仗從不授以大將陣圖,由皇帝搖控指揮,而認為用好兵的關鍵在於審時度勢。 

於是,一代天才誕生了。 

二、對手 

(一)當天才遇上天才 

⑴讀宋史應該知道,在遇到岳飛之前,楊再興是天才,強盜中的天才,宋王朝的軍隊多次圍剿,總是大敗而歸。甚至岳飛的愛弟岳翻也被他一刀兩斷。但當他一遇到岳飛,一戰即潰,並被俘。臨刑前楊再興卻異想天開地要面見岳飛,並認定岳飛會救他。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岳飛封他做了將軍。他也就成了肯為岳飛償命的天才。相信能讓天才臣服的人自然也是天才。 

⑵在遇到岳飛之前,完顏兀朮是天才。作為一位能將“女真兵不滿一萬,滿一萬則天下無敵”的軍隊的人肯定是天才。這一點在他連年征戰的記錄上有清楚的記載,但是當他遇到了岳飛,霉運就開始,一敗再敗。尤其是郾城那一場決戰,處於絕對劣勢的岳家軍在面對完顏兀朮的王牌 “拐子馬”時,天才的岳飛竟然異想天開地讓“敢死隊”用巨斧專砍馬蹄,一萬五千匹“拐子馬”倒下去了。金人也不得不高聲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女真完了!”完顏之術也打算從此化裝逃回女真首都。能讓天才對手害怕的人難道不是天才? 

(二)、當天才遇到了小人 

應該說,如日中天的岳飛是天下無敵的。但是當他遇到小人時,他倒下了,伴著“莫須有”的罪名,喝下一杯毒酒,他倒下了。 

這也許是一個怪圈,但好像又是必然。不然中國為何會流傳下這樣的話:寧可與君子結仇,不可與小人結怨。 

在外敵入侵面前,天才的岳飛想到的是民族大義,想到的是“餐胡虜肉”“飲匈奴血”,想到的是迎回“徽欽”二帝,贏回漢民族的尊嚴。可他沒想到的是這會影響到“主和”的秦檜的仕途,他也沒想到副將王俊會誣告他謀反,更萬萬沒想到的是高家皇帝竟會為了自己的“寶座”,連自己的祖宗都不顧。於是岳飛被“打敗”了,被小人打敗了。 

三、公道自在人心 

歷史總會給人一個公道:小人得志一時,天才流芳百世。岳飛一生“精忠報國”,自己卻被“賜死”,全家被抄,甚至連下屬也受牽連。岳飛倒下去了,但是馬上又“站起來了”。孝宗時,岳飛被追復官職,寧宗時,被追封為“鄂王”,立岳廟,民間更是在杭州岳飛墓前鑄造秦檜等四個鐵人,向岳墳跪拜,並有懸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兩相對照,完全可以套用兩句話:天才總會發光的,人民總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陶淵明簡介 

不為權貴低頭: 

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訊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從官場退隱後的陶淵明,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儘管生活十分艱辛,但是他卻找到了自己的心靈歸宿。陶淵明是中國士大夫精神上的一個歸宿,許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之後,或厭倦了官場的時候,往往回歸到陶淵明這種田園生活,從他身上尋找新的人生價值,並藉以安慰自己。於是,不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壘。 

熱愛自然: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如果不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絕對不會把農村生活得如此恬靜美好,令人駐足神往,仿佛將要置身於世外桃源,給人無限遐想,留下無窮的回味。 

其實陶淵明崇尚自然一直在他思想中占主導地位。他的多次由仕而隱,以至最後長期隱居農村,他心平靜氣地接受田園和田園生活作為自己的生存環境,而且在他的田園詩中所表現出了對田園的熱愛。他領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機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歸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的一切都生生不息,自樂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么和諧美好。就這樣,陶淵明擺脫了人間世俗的種種羈絆煩擾,在精神上真正達到了與自然和一的境界。 

追求自由: 

陶淵明為官的結果,獲得的是苦痛與煩惱,因他“性本愛丘山”,人事的束縛當然不適合他。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對率性真淳的陶淵明真是痛苦無比。在“飢凍”和“違己”的矛盾下,他做了不容易的抉擇。辭去官職,意味著妻兒將和他一起挨餓受凍,意味著沒錢買他最愛的酒;但是繼續留任,便是違背自己的真性情,出賣自己的靈魂。為了“錢”而如此,在陶淵明看來,真是大大不值得。與其在渾濁的溪流中隨之浮沈,心中時時嗚咽悲鳴,不如跳出這渾水,給自己的靈魂自由。他因為透徹了解自己,才能毅然決然捨棄安適的生活及世俗的虛名。對陶淵明而言,“違己”甚於“飢凍”。於是,陶淵明選擇隱居務農,回到山林的懷抱,唯有歸回田園,才能活得像自己。 

然而,辭官歸隱後,生活並不順利。不諳農事的陶淵明種田常是“草盛豆苗稀”,這使得他不得不“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但辛苦的生活並沒有改變陶淵明的初衷,他說:“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當時掛冠拂袖而去,固然是快人快事,但現實的生活才足以考驗一個人的勇氣與心志。陶淵明深深了解精神的自由遠勝於物質環境的安適,因此,無論生活多么艱苦,他都會堅持下去,只求“願無違”。 

雖然陶淵明最後仍死在他所厭惡的時代中,以他小小的力量,是不足以扭轉時代的巨流,但至少,他對得起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靈魂,死在山林的懷抱中,擁抱所愛的自然,這樣,也是死而無憾了。 

李 白 

高遠恢宏的理想。李白生活在盛唐時代,具有恢宏的功業抱負.”申管仲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慧型,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這是他執著的人生信念。為此,他“仗劍怯園,辭言遠遊”,廣為交遊,詩名遠播.以期能入朝為官,實現濟世的政治抱負,在高揚亢奮的精神狀態中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為早日平息戰亂,復興大業,在隱逸多年後,又欣然接受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的恭請,滿懷熱忱毅然從戎。即使在“賜金放還”之後,年近六十之時,他仍壯心不已,準備踏上征途,參加李光弼的平叛大軍。途中因病折回,不久病死當途。 

傲岸獨立的個性。無論是得意之時,還是失意之日,始終保持傲岸不羈的個性。應詔入京之時,他一路狂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賜金放還”之後,他憤然吶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面對榮華富貴的誘惑,他不失耿介光明之志。“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黃金籠中生。”面對炙手可勢的權貴,他始終保持著人格的尊嚴。“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西卒不復。” 

豪邁超脫的人生。李白一生充滿自信。他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對未來充滿信心:“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去帆濟滄海”,這種樂觀的情懷,讓詩仙在坎坷的人生路上始終豪邁。他從來不懷疑自己的曠世才華,入永王幕府之後,他曾以謝安自比。“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沙。”這與隱居隆中卻高吟《梁父詠》的諸葛孔明何其相似。他始終以豪邁而超脫的情懷去擁抱陰晴不定的生活。”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即使是寂寞失落之時,也要“花間一壺酒”,用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何等的灑脫,何等的樂觀。 

霍金——輪椅上的“巨人” 

《時間簡史》的中文譯者這樣描述第一次見到霍金的情景:譯者聽到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然後看到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舉起頭來,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而閱讀。在這個時候他尚能與人交談,雖然聲音非常微弱而且含混,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明白──而不久之後,連這個權利他也幾乎失去。 

就是這樣一位被盧伽雷病固定在輪椅上的人,他的思維卻穿越時間與空間,追尋著宇宙的盡頭、黑洞的隱秘;他敏銳的直覺和堅定的推理直接挑戰已被人廣泛認同的傳統量子力學、大爆炸理論甚至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人們不禁疑惑,他是怎樣做到這一切、怎樣駕馭了自己的生命? 

是與命運抗爭的頑強不息,是與困難作戰的堅強不屈,讓他一步一步完成這“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這也與他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分不開。 

(m.diyifanwen.com整理)

他說他比患病前更加快樂,因為他找到了人生的價值所在,找到了生命的成就感,對人類知識做出了適度的卻是有意義的貢獻。他說:“當然,我是幸運的,但是任何人只要足夠努力都能有所成就。”雖然身體的殘疾日益嚴重,霍金卻力圖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潑好動的──這聽來有點好笑,在他已經完全無法移動之後,他仍然堅持用唯一可以活動的手指驅動著輪椅在能往辦公室的路上“橫衝直撞”;在莫斯科的飯店中,他建議大家來跳舞,他在大廳里轉動的輪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當他與查爾斯王子會晤時,鏇轉自己的輪椅來炫耀,結果壓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頭。 

這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熱愛生命、自強不息的偉大示範。這種示範對我們工作、生活和精神追求所起的激勵作用,無疑是非常強烈而積極的。因此,我們懷著極大的熱情,像對明星一樣追逐霍金,同時也學習霍金,感謝霍金,思考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