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名師點津系列――作文就是造“意脈”

我們動筆寫文章前,經常說:“沒有頭緒”、“無處下筆”、“想法雜亂無章”,就是因為沒有明確的“意脈”。

【作家線上】

[作家範文]

帶著村莊上路

我那時以為這一生大概只會做一件事兒:離開村莊。

我並非在村莊裡過得不愉快,那裡的水土很適合我,只不過村里人都說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把離開村莊當作出息,我只能有出息點。我選擇一個夏天離開,那是一個炎熱的晌午,人們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覺地走了,不要讓他們以為我有什麼留戀,以為我帶走了村莊的什麼東西,我走得要有出息,能留給他們的全留給他們。

後來我發現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腳的時候,把行囊打開,裡面裝的是一整個村莊。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個角落把它們抖掉,但人生這段漫長的路上,想要的東西還未得到時,相對的東西你也還無法捨棄。在縣城讀書,我不能捨棄我的貧窮。在寄宿的同學裡,我的一伙食比許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買個小菜,另外吃自己帶的家鄉菜:鹹魚、壇壇菜、辣椒。這幾道菜都是乾的,耐放,很拌飯。肚子餓了,就用炒米茶充飢,炒米茶是母親親手做的,先炒米,炒黃豆、芝麻,炒熟後,用石磨磨成粉,只要用開水一衝,加點紅糖,很香。在省城讀書,我以為離村莊越來越遠了,我又無法擺脫家鄉話的困擾。在機關里辦公,我擺脫不了家鄉老土的做派。我常常懷疑同事是不是私下裡議論我是個鄉巴佬。我常見到來看我的老鄉,看到他們就像看到自己,我為此憂戚:難道真的就拋不開村莊了嗎?

在我盡力掩藏村莊時,村莊卻如影子一樣照看我,照看著許多像我一樣從村莊出來的人。我畢業後被安排到這座城市,在城裡我遇到一個叫蓮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莊的風韻,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卻看上了農家孩子的勤勞和樸實,接受她的愛情,我知道又等於接受了村莊的一筆恩惠。後來,我的繼父、母親跟著我進了城,開了一家土菜館,彌補我的家用,曾經叫我害羞的家鄉菜,全部端在了大桌上。家鄉菜全部來自家鄉的風水,別有一番滋味。藉助土菜館,我發了一點小財,我真的離不開村莊了。我開始懂得,我們這些出門在外的人,永遠都是村莊的驕傲,也永遠都是村莊的累贅;我們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醜陋翻新。

不知何時起,我開始把村莊像糖一樣含在嘴裡,稍不留神,香甜就脫口而出。我走到哪裡,村莊都撲面而來。村莊的竹器、村莊的糧食、村莊的花卉,全都進了城,我感到這一切似乎都是跟著我進城的。我們這些從村莊出來的人,常常在一起聚會,在街道、在集市、在公園旁若無人地侃起村莊,就好像是在村莊的某個田畝說話,高昂鏗鏘。當我們貧窮,老把村莊當作羞澀;當我們富有,又拿村莊來調味,我們永遠在把村莊當作鋪墊,當作背景。

總感覺對村莊有所虧欠,總是不想爽爽快快承認,終於有一天,我的靈魂在不斷地拷問中,把名利修煉成淡、成輕,這時,我的村莊才真實地凸現出來。走吧,回吧,從村莊出來的人,常常有願望回一趟村莊,回一趟家,乾點什麼,或者什麼也不乾。村莊最初不認識我們,但等我們一開口,就知道我們是誰了,在這塊土地上,我們畢竟赤身裸體地摸爬過,村莊還殘留著我們的呼吸。其實正是我們想再次縮短和村莊的距離時,村莊似乎在一點點遠去,村莊的風物,村人的思維,常讓我們寡言語,我們走近親近,又走近了陌生。我們對村莊難以有什麼回報,在那裡久久徘徊,似乎還是在尋找什麼東西,是因為過去我們帶走太多。我們走的時候,不是帶走一把鐵鍬,而是別的東西,這隻有我獨自在夜晚書寫文字時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時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莊打擾了,我這後半生還有最大的一個願望要實現,那就是什麼時候,要讓村莊打個盹兒,我要帶著我去上路。

(盧年初)

[範文啟示]

文題是“帶著村莊上路”,開頭卻迫不及待地“離開村莊”,到底這“帶著”和“離開”是一種什麼關係?

我們慢慢展讀下文:由“不帶走村莊的什麼東西”到行囊“裡面裝的是一整個村莊”,從“我盡力掩藏村莊”到“把村莊像糖一樣含在嘴裡”——文章有一條明晰的情感發展脈絡牽引著,故事情節便排著隊有條不紊地走出來。

啟示:

人身脈絡是人的命脈,文章脈絡是文章的生命線。

讀文章是把脈、品脈,寫文章就要造脈、設脈。

【實用兵法】

文章成於“意脈”

“意”,指思想、感情、認識;“脈”,就是頭緒。

“意脈”,就是指立意、取材和構思過程中的思想脈絡、感情線索和認識層次。

[舉例]

題目:以“我的生活苦樂觀”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我們很快會想到如下內容:

◇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與告誡(包括名言佳句等),如:要敢於競爭,滿足於現狀就是墮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自己在生活中的認識和體會,如:有苦才有樂;勞動就是快樂;助人為樂。

◇在社會生活中觀察到的行為、態度等,如:知足常樂;奉獻是最大的快樂。

◇在書本中讀到的有關苦樂觀的內容,如:閒適即樂;生活就是競爭,競爭中有苦有樂。

……

[分析]

但是,這些內容是雜亂無章的,有的甚至是矛盾的,如:“知足常樂”和“滿足於現狀就是墮落”;“閒適即樂”和“競爭中有苦和樂”。

這就需要我們造設一條“意脈”,把這些材料進行有機篩選、有序排列。得到這樣的脈絡結構: 

正確觀點

↗不斷進取

我的生活苦樂觀

↗  ↘敢於競爭 

錯誤觀點

↘  →安於現狀

ok,中心明確了,觀點正確了,材料精幹了,條理分明了,層次清楚了。

[點撥]

“意脈”的呈現

你有沒有發現,“意脈”清晰了,文章的結構也便明了了。或者可以說:“意脈”呈現為結構。

那么,“意脈”有哪些最佳呈現形式?在各文體中分別如何呈現?

除了常見的總分、層進結構外,富有創造性的呈現形式有:

1.明暗兩說

為了追求含蓄的藝術效果,而明述一義,暗藏一義;其實暗藏之義才是作者真正要表達之“意”。

2.情多味厚

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多頭分進,並列展現,給讀者以豐富多樣的感受和複雜深刻的體驗。

3.跌宕起伏

情感大起大落,讀來叫人盪氣迴腸。

4.隱秘深含

文旨含而不露,最後才見端倪。

【佳作驗招】

[上榜佳作]

題目:以“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意見”為話題作文

例文:

駐守心中的那一份澄靜

我們從呱呱落地,到蹣跚學步,到步入  標題中“駐守”

學堂,甚至到耄耋之年,一直都聽著別人的  一詞亮麗奪人,立意

叮嚀長大,聽著自己的心聲成熟。就像鳥兒  高遠。

傾聽著風的呼喚,也聆聽著母親的叮囑;就  描寫開篇,文氣

像魚兒,承受著浪的魅力,也耳聞著親友的  充沛。

叮嚀。我們面臨著抉擇,心中的天平面臨著

傾斜的選擇。

我是小鳥,我帶著對風的戒備在風中翱

翔;我是魚兒,我帶著對浪的防備在浪中搏

擊。我呢,作為一個人,我帶著親朋的叮囑,

攜者著心的聲音上路,駐守心中的澄清,走  立下全文中心。

我的人生大道。

千年文明,沐風櫛雨,飽經滄桑。仍然  追尋古人,從那

有無數瑰寶熠熠發光。“兼聽則明,偏聽則 里找到分論,正反對

暗”依然散發光輝。越王勾賤臥薪嘗膽,固  照,是非明了。

然可貴,但是更令人佩服的是他知善從之的

虛懷若谷。即便范離讓他“嘗便試病”他也

沒有推辭,因為他知道範離是為了國家才讓  意脈清晰,主線

他如此去做。這是諍言。而吳王夫差則差之  以“我”作為認識世

甚遠。不僅不聽伍子胥的諫言,還聽信奸臣  界的對象,寫我們如

裨的讒言,最終落的掩面而亡。勾賤則凱鏇  何面對別人意見的抉

而歸。令我們不得不去深思其中的道理。別  擇,不失自我,又要

人的意見,有對的也有錯的,有精華也有糟  參閱他人,有自己的

粕,我們應該學會鑑別,古聖人孔子云:擇  見解,這些得益於作

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以,面  者的閱讀積累。

對別人的言論,我們應該去其糟粕而取其精

華。

面對別人的言論我們要辨別。我們的心  關鍵在於辨析,不

也會說話,那么當我們面對別人的意見和自  絕對論理。

己的心聲時,我們又該如何呢?我們更應該

學會辨別。

記著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大手術完  本文是典型的議

成之後,主刀醫師突然嚴厲地對旁邊的實習  論散文化,文字流暢,

護士說:“怎么少了一個棉球,是不是你不 樸實平靜。

小心忘到病人身體裡面了?”面對醫生嚴厲

的面孔,周圍的護士都面面相覷,可是那位

年輕的實習護士,異常堅定的說:“不可能 ,

絕對沒有錯,一個都沒有少。”面對實習護

士多次堅決的回答,醫生微笑了,挪開腳,

一個棉球赫然在地上。原來這是醫生對實習  意志要堅定,心

護士的考驗。這護士贏得了考驗。很多時候,  靈要守護。

我們總是需要堅持自我,堅持自己的立場。

我們要學會選擇。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任何地方,無論是

別人的意見還是自己的心聲我們都要學會選

擇,駐守心中的澄清。帶著親朋的叮囑,攜  再次強調“駐守

者著心的聲音上路,駐守心中的澄清,走我  心中的澄清”,攏束

的人生大道。  (河南一考生)  全文。

[滿分作文]

題目:

創新思維課堂上,同學們各抒己見,先挑出三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一、諸葛亮借箭不滿10萬支;二、戈多來了;三、留下一點空白。

請你任意選擇一個話題,題目自擬寫一篇文章,體裁不限。

例文:

抓住根本看輕其餘

草船借箭是千古流傳的佳話,這篇故事生動有趣,情節引人入勝。特別是將三國中幾位重要人畫得逼真傳神,主角諸葛亮的智慧與肚量體現得淋漓盡致,另外還有周瑜的嫉賢妒能,魯肅的老實巴交,曹操的疑神疑鬼,吸引了眾多讀者的目光。

不過這樣經久不衰的典故往往引來更多的關注,有人提出借箭不足十萬支的話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眾所周知,故事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十萬支箭三天交清,否則治罪,但如果出現一些意外情況,比如大霧飄散,曹軍箭少,也很有可能是諸葛亮白忙一場,最後讓周瑜抓住把柄。

其實當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應該清楚哪些是重點,哪些是次要,我們常批評“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做法。那么拘泥於借箭夠不夠十萬支,也有分不清主流與支流之嫌了。

故事要體現的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草船借箭這一做法就是文章的重點,僅憑這一項就足以讓眾人心服口服。假設諸葛亮只借箭八萬支,或者五萬支,想必眾人也會為他的機敏大膽所征服,還有人會給他治罪嗎?周瑜必定是甘拜下風,自嘆不如,畢竟想不出如此計策的周瑜是沒有臉面為箭的數量說三道四的。

因此,作為比周瑜還不如的我們,是不應該為足不足十萬支爭得面紅耳赤。我們看到的是草船借箭,而不是十萬支。

哲學的辯證法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說,我們應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這已經上升為科學的理論。古人和今人一樣有理由抓住事物的本質,唐朝時有一位白袍將軍薛仁貴,用兵如神,為唐王朝攻取遼東,大唐天子笑逐顏開:“我不喜歡得遼東,喜歡得將軍。”擁有一位用兵如神的將才,何愁天下不定。

現代社會紛繁複雜,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銳利的目光和敏捷的身手,抓住問題的重點。愛因斯坦曾說過:“數學題,什麼x啦y啦,都只是一隻逃竄的狐狸,你只要抓住它,就完成了一次打獵。”我們的生活中也充滿了狐狸。要做一名合格的獵人就不應該被路邊的風景所吸引,也不要被攔路的荊棘嚇住,更不能因為一些小利益而放棄了大原則。

當我們學會抓住根本,就抓住了成功的尾巴,離成功也不遠了,到那時,十萬支箭,八萬支箭,有什麼區別呢?因為我們懂得了草船借箭的智慧。

(一考生)

[點評]

標題亮論題,內文材料與文題一脈相承,渾然一體。

論證部分,從文本的分析到理論的闡述,到現實性的思考,分析-闡述-思考,思維靈動縝密,論證條分縷析,形成一種清晰的脈絡。

[美文清賞]

挖薺菜

我對薺菜,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小的時候,我是那么饞!剛抽出嫩條還沒打花苞的薔薇枝,把皮一剝,我就能吃下去;剛割下來的蜂蜜,我會連蜂房一起放進嘴巴里;更別說什麼青玉米棒子、青棗、青豌豆羅。所以,只要我一出門兒,碰上財主家的胖兒子,他就總要跟在我身後,拍著手、跳著腳地叫著:“饞丫頭!饞丫頭!”蓋得我連頭也不敢回。

我感到又羞惱,又冤屈!七八歲的姑娘家,誰願意落下這么個名聲?可是有什麼辦法呢?我餓啊!我真不記得什麼時候,那種飢餓的感覺曾經離開過我,就是現在,每當我回憶起那個時候的情景,留在我記憶里最鮮明的感覺,也還是一片飢餓……

吃那些沒收進主人家倉房裡的東西,‘我還一次也沒有被人家抓到過。倒不是因為我的運氣格外好,而是人們多半並不想認真地懲罰一個飢餓的孩子。可有一次,我在財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的大管家發現了,他立刻拿著一根又粗又直的木頭棒子,毫不留情地緊緊向我追來。我沒命地逃著。我想我一定跑得飛快,因為風在我的耳朵旁邊呼呼直響。不知是我被嚇昏了,還是平時很熟悉的那些田間小路有意捉弄我,為什麼面前偏偏橫著一條小河?追趕我的人越來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極點,便不顧一切地縱身跳進那條河。

河水並不很深,但是足以沒過我那矮小的身子。我一聲不響地掙扎著,撲騰著,身子失去了平衡。冰涼的河水嗆得我好難受,我幾乎背過氣去,而河水卻依舊在我身邊不停地流著,流著……在由於恐怖而變得混亂的意識里,卻出奇清晰地反映出岸上那個追趕我的人的殘酷笑聲。

我簡直不知道我是怎么樣才爬上對岸的。更使我喪氣的是腳上的鞋子不知什麼時候掉了一隻。我實在沒有勇氣重新回頭去找那隻丟失了的鞋子,可我也不敢回家,我怕媽媽知道。不,我並不是怕她打我。我是怕看見她那雙被貧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哀愁的眼睛。那雙眼睛,會因為我丟失了鞋子而更加暗淡。

我獨自一人遊蕩在田野里。太陽落山了,城用色的晚霞漸漸地從天邊退去。遠處,廟裡的鐘聲在薄幕中響起來。羊兒咋咋地叫著,由放羊的孩子趕著迴圈了;烏鴉也派派地叫著回巢去了。夜色越來越濃了,村落啦,樹林子啦,坑窪啦,溝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進了神秘的沉寂里。我聽見媽媽在村口焦急地呼喚著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應。一種比飢餓更可怕的東西平生頭一次潛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說過了這些,人們也許會理解我為什麼對芥菜有著那么特殊的感情。

經過一個沒有什麼吃食可以尋覓、因而顯得更加飢餓的冬天,大地春回、萬物復甦的日子重新來臨了!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雪蒿、馬齒莧、灰灰菜、野蔥……最好吃的是養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點鹽花,真是無上的美味啊!而挖薺菜時的那種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稱得上是一種享受:提著籃子,邁著輕捷的步子,向廣闊無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養菜,在微風中揮動它們綠色的手掌,招呼我,歡迎我。我再也不必擔心有誰會拿著大棒子凶神惡煞似地追趕我,我甚至可以不時地抬頭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飛過去的小鳥,樹上綻開的花兒和藍天上白色的雲朵。那時,我的心裡便會不由地升起一個熱切的願望:巴不得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薺菜一樣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解放以後,我進了城。偶然,在大菜場裡,也可以看到人工培植的薺菜出售。長得肥肥大大的,總有半尺來長,洗得乾乾淨淨,水靈靈的。一小扎,一小扎,碼得整整齊齊地擺在菜攤子上,價錢也不貴。可我,總還是懷念那長在野地里的薺菜,就像懷念那些與自己共過患難的老朋友一樣。

多少年來,每到春天,我總要挑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帶上孩子們到郊區的野地里去挖薺菜。我明白,孩子們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著,跑著,尖聲地打著唿哨,多半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有趣的遊戲——和煦的陽光,綠色的田野,就像一幅優美的風景畫似的展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他們長大一些之後,陪同我去挖薺菜,似乎就變成了對我的一種遷就了,正像那些恭順的年輕人,遷就他們那些因為上了年紀而變得有點怪癖的長輩一樣。這時,我深感遺憾:他們多半不能體會我當年挖薺菜的心情!

等到我把一盤用精鹽、麻油、味素、白糖精心調配好的薺菜放到餐桌上去的時候(小的時候,我可是做夢也沒有想到我那可愛的薺菜會享受到今天這樣的“榮華富貴”),他們也還是帶著那種遷就的微笑,漫不經心地用筷子挑上幾根薺菜……看著他們那雙懶洋洋的筷子,我的心裡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麼滋味都有。因為我知道,這種賞光似的遷就,並不只是表現在對挖薺菜這一樁事情上,它還表現在對我們這一代人的一些見解和行為上。在他們看來,我們的有些見解和行為,都像陳列在博物館裡的出土文物——離他們的現實生活太遠了,不頂用了。自然,我也並不認為我們的見解和行為就完全正確。只要他們不覺得厭煩,我甚至願意跟他們談談我們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經走過的彎路,以便他們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價。我真希望我們之間不要成為隔膜很深的兩代人,而是心動相通的朋友。

孩子,讓我們多談談心吧,讓媽媽多講講當“饞丫頭”時的故事給你們聽吧。想想你們媽媽當年挖薺萊的情景,你們就會珍愛薺菜,珍愛生活。你們就會懂得什麼是幸福,怎樣才會得到幸福。  (張潔)

[導讀]

文章開宗明義,落筆入題,為全文定下基調,使讀者一下子就抓住意脈:這是一種怎樣的特殊感情?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特殊感情?藝術感染力和吸引力極強。

[升格作文]

原文:

自  嘲

現在是聯考考試正在進行時,當我拿到這個題目,腦子裡閃過一絲念頭,不是吧,這是什麼作文啊?我從來沒有寫過呀。我感覺對我來講寫這篇作文有點難。本身就不是寫作文的料,很想寫好作文,但就是沒轍。爸將來查卷的時候,不會真的懷疑我是弱智吧。

自嘲,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自我嘲笑,自己對自己的鄙視。我這樣認為。

我覺得做人就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沒有什麼事能難得住我,因而就會努力去做,這樣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但我又覺得在適時的時候,自嘲也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激勵。

比如,上次我參加了市里舉辦的作文大賽,好多同學都嘲笑我,說我自不量力,被他們這么一打擊,我的內心也在嘲笑我自己。我真的那么差嗎?一定要用事實證明給他們看,結果我就努力地、認真地去準備初賽。我用事實證明自己是對的。通過我的努力,很順利地就進入了複賽。我對我自己從前的想法感到非常的好笑。我不知道這種好笑是不是嘲笑?

曾經看過這么一個小故事,一隻小小的蟲子,艱難地一步步向牆上爬,爬到半路“啪”的掉下來了。它又繼續向上爬,又一次掉了下來。然而它並不氣餒,繼續它的“旅程”,它的同伴都嘲笑它是個“笨蛋”。它動搖了,開始嘲笑自己,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笨蛋”。這樣它索性就躺在路中間曬太陽,覺得自己笨到家了,嘲笑自己的“無知”,當然它的下場是很慘的,被一個小孩一腳給踩死了。被踩的同時,小孩講了這么一句話,“該死的蟲子,這么懶,就知道睡覺。”可憐的蟲子,要不是被嘲笑過後變成自嘲,它怎么會死得這么快、這么慘呢?

我覺得自嘲這種現象不應該出現,因為它會毀了人的上進心,讓你不思進取,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如果每個人都喜歡自嘲,真不敢想像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肯定是每個人都像精神有病似的。

總之,做人不能總自嘲,也不能嘲笑別人。這樣做都是不對的。人對自己要有信心,自信心對於一個成功的人來說很重要。

唉,我又要自嘲了。因為我覺得這篇文章寫的真是差。不要學我噢。這種想法是不對的,要對自己有信心。你做得到嗎?  (重慶一考生)

[升格指導]

自嘲,本是一個含義相對固定的詞語。這位考生從字面上理解,將其理解為自我嘲笑,也是可以的。問題是,作者在實施這個意圖時,沒有注意所選擇的材料順著層層遞進的程式步步推演,而是採取“疊加”的方式,使得主題一再兜圈子,這樣就導致了文章主題盤桓於三四兩段,就滯步不前了,也就使得本文難免被判為三類文的命運。因此,打通文章的經脈,讓材料統攝於主題之下,同時對所用的材料進行提煉,從中提出屬於自嘲普遍意義上的內涵,是“診治”本文病理的主要途徑。

修改文:

自  嘲

就怕寫作文,今天偏偏碰到這么古怪的題目。《自嘲》,自己嘲笑自己啊?可現在是要自己嘲笑自己不少於600字耶。天呀,到哪裡去湊這600字呢?沒辦法,我這個作文弱智者只好搜腸刮肚硬著頭皮去湊了。也好讓老爸將來查卷的時候,不會真的懷疑我是弱智。

都說做人要對自己有信心。有了信心什麼事情都不能難住你。於是我連做夢都對自己充滿著信心。可是我一直沒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後來我的朋友看到我這樣玩命的樣子,就露出了嘲笑的神情。是啊,這又能怨誰呢?誰叫你自己這么不自量力呢?也不撒泡尿照照,你是那塊能成為優秀生的料么?優秀是能強求的么?一次次的失敗,讓我曾經沖天的信心就要灰飛煙滅了。可是也不知什麼緣故,我在一次次的阿q主義之後,並沒有變成真正的阿q。相反,我卻在這種精神勝利法里“平衡”了自己,找到了一種奮起的動力。

那次我參加市作文大賽,差一點就被嘲笑聲淹死。我這隻作文癩蛤蟆也能變成白雪公主?唉,還是知趣一點吧。就在我快要選擇放棄的時候,我開始平靜地面對自己。難道我們做任何事都是為了追求一個輝煌的結果嗎?不是說貴在參與嘛!假如我連參與的勇氣都沒有了,那還妄談什麼成功呢?雖然後來我僥倖通過複賽,但我開始思考,也許自嘲就是面對不利處境時,一種自我矛盾的心理化解吧。它會讓你重新評估自己,找到一種奮起的策略。

一隻小小的蟲子,一步步艱難地朝上爬。爬到半腰,又跌落下來。它不氣餒,仍然繼續它的旅程。這時它聽到了同伴的嘲笑聲。它開始動搖了,覺得自己幹嘛要這么自不量力呢?於是它乾脆躺到路上曬太陽。結局是它不幸被一個小孩一腳踩死了。也許這隻蟲子的不幸只是一次偶然,但是一個人如果陷入自嘲里不能自拔,開始用自嘲麻醉自己,那可就是對自嘲的異化了。

記得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首著名的叫《自嘲》的詩。那是他在遭受白色恐怖的政治迫害下寫的。詩人借用自嘲這種形式,表達了自己在險惡的環境下同敵人鬥爭到底的勇氣和決心。“自嘲”在魯迅先生筆下,已經成了一種戰鬥的武器。

由此看來,自嘲實際上是人們面對不利的處境時,一種自我心理化解的方式。它能夠讓人躁動的情緒得到平靜,進而積蓄奮起的勇氣和決心。如果我們能夠像魯迅先生那樣,把自嘲作為對付敵人的一種鬥爭策略,那就更是一種上乘的自嘲境界了。

[升格悟語]

在不改變原文基本框架的前提下,首先明確本文所要表達的主題。這個主題就是通過對“自嘲”本質屬性的解剖,得出一個結論:自嘲是人們在遭逢不利處境時,一種自我情緒平衡與矛盾糾結化解,甚至是一種鬥爭的策略。

在這個主旨統領下,從第二段開始,分別將這個主題一一落實。特別是對魯迅先生《自嘲》一詩的引用、剖解,使主題的內涵又向前推進了一層。結尾一段又用概括性的語言將全文主旨收束起來。這樣由分到合,文脈清朗,行文密布著對主題的落實。

在升格的過程中,也不忘對原文語言的推敲,不僅處處瀰漫著對“自嘲”的深入把持,也努力讓文面變得生動起來。這樣,升格文應該已經達到一類文的段位了。

【班門練斧】

1.任選一題,列出寫作提綱。

(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某網站“4220聊天室”有這樣一段談話:

a:我給大家講個故事。一個老太太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洗染店老闆,小女兒嫁給雨傘店老闆。老太太天天為女兒憂慮:雨天,擔心洗染店的衣服晾不乾;晴天,生怕雨傘店的雨傘賣不出去。後來,有一個聰明人開導她:“老太太好福氣啊,雨天,小女兒生意興隆;晴天,大女兒顧客盈門。您哪一天不快活啊!”

b:妙極了!改變思維的角度和方式,我們就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c:快樂幸福是這樣得來的么?

d:阿q!

請以“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某網站“4220聊天室”有這樣一段談話:

a: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卻常常誇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個雞蛋,放大成失去一個養雞場的痛苦。

c:考試失手,競爭失利,戀愛失敗,親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點點,都是無法排解的痛苦啊!

請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為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2.任選一題,寫成文章。

(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位書法家對一位用廢報紙練字的人說:“如果你用最好的紙來寫,你可能會寫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問原因,書法家笑而不答,只寫了一個“逼”字,那人頓悟,這是讓他惜紙逼自己寫好字。

還有這樣一則諺語:“如果你想翻牆,請先把帽子扔過去。”因為你的帽子在那邊,你已經別無選擇,要想方設法地翻過去。正是有了逼迫,才會盡力發揮自己的潛能。

在很多人的眼裡,“逼”字不是一個好字眼,但不少人的成功卻是實實在在被“逼”出來的。請以“逼你成功”為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不限,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傳說玄奘剛剃度的時候,在名滿天下、高僧群集的法門寺修行。有人勸玄奘說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研讀經卷,這樣,自己的才華才會很快顯露出來。玄奘告辭時,方丈帶著他到後山給他看了兩種林木:一種生活在開闊的土地上,卻長得亂枝縱橫,又短又扭曲,只能用來做柴薪;一種生活在鬱鬱蔥蔥的林中,每一棵卻都修長、挺直、高大。玄奘看後,幡然醒悟,決定留在法門寺,後來終於成為一代高僧。

請以“生存與競爭”為話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