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語文寫作典型案例(六)

命題回放

水有三態,人生也有三態。水的狀態是溫度決定的,人的生活狀態也是自己心靈的溫度決定的。假如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的溫度是0度以下,那么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就會是冰,他的整個人生世界也就不過他的雙腳站的地方那么大;假如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態下的水,它能奔流進入大海,但他離不開大地;假如一個人都對生活和人生是100度的熾熱,那么,他就會成為水蒸氣,成為雲朵,它將飛起來,不僅擁有大地,還能擁有天空,他的世界將和宇宙一樣大。

你對這則文字有何感悟?請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導

①人說人生有三態,一種是圓者、一種是方者、一種是三角者。

圓者,處事圓滑,胸無大志,意志不堅定。方者,正大光明,浩然正氣,不愛於變通。三角者,稜角分明,鋒芒畢露,容易傷人。

②人生三態:悲觀,樂觀與達觀。

悲觀的人在山腳看世界,看到幽冥小徑,樂觀的人在山腰看世界,看到柳暗花明,達觀的人在山頂看世界,看到天廣地清 

悲觀的人說:人生像一杯苦酒,清濁均苦澀,樂觀的人說:人生像一杯美酒,點滴皆芬芳,達觀的人說:人生像一杯清泉,冷暖都清涼。

悲觀的人看到花謝的悲傷,樂觀的人看到花開的燦爛,達觀的人看到花果的希望。

悲觀的人見到人生的生老病死,樂觀的人見到人生的甘甜喜樂,達觀的人見到人生的春夏秋冬。

悲觀的人嘆人生步步走向死亡,樂觀的人贊人生步步邁上尖端,達觀的人悟人生步步回歸自然。

悲觀的人趨向陰暗一角,樂觀的人迎向光明一面,達觀的人寵辱不驚。

悲觀的人埋怨風向,樂觀的人等待風向,達觀的人調整風帆。

悲觀的人用加法生活,平添勞苦,樂觀的人用減法生活,減少憂傷,達觀的人用除法生活,分享喜樂。

③關於人生的境界,許多哲人都曾給出解釋。馮友蘭先生將它劃為四個等級: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由低到高,一個人如果了解到超乎社會整體之上還有一個更大的宇宙整體,並自覺地為宇宙利益做各種事的話,那就進入了天地境界。用當今的時髦說法就是達到了人與自然融合,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這四種境界,在我心裡總感覺像是四層的佛塔,塔頂的世界曲高和寡,大音稀聲。芸芸眾生更多的居於一、二兩層,在自然的生存,功利地做著事情。渺小的我們便試圖經營著自己生活的境界。

由生存到生活進而生趣,這應該是最簡單的最可行的境界了。活著就意味著種種可能的開始,所以我們感謝賜予我們生命的父母,並將這種恩賜延續給我們的孩子。不可輕視每一個生命的個體,生存的權利與生俱來。於是我們開始關注一朵花,一棵草,共同經歷花開花敗,草榮草枯;關心一隻小螞蟻,一隻花蝴蝶,共同感受生活的忙忙碌碌,汗水與甜蜜。當我們習慣用敬畏的心,感恩的心,欣喜的心對待周圍的時候,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情趣。

水有三態:固態、液態、氣態。水的狀態由溫度決定。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假如一個人對待人生的溫度是0度以下,那么他的整個世界就是冰,寒冷而侷促,沒有花紅柳綠,鶯歌燕舞,他的人生世界也就不過他雙腳站的地方那么大,我們只能遺憾地發現他僅僅存在著。假如一個人對待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態,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態下的水,他可能是“黃河之水天上來”,也可能是“一江春水向東流”,他可以是山泉丁冬,也可以是百川灌河,但,他離不開大地。因此,我們再假設一個人對生活和人生是100度的熾熱,那么他將會有什麼樣的狀態呢?他會變成水蒸汽,升騰,匯聚成雲朵,陽光會給他五彩斑斕的想像,他自由地飛翔,此刻,他不僅擁有著大地,他還能擁有天空,他的世界將和宇宙一樣大。

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不停地推著一塊巨石上山,當他好不容易地把巨石推到接近山頂的時候,巨石又滾了下來。這是西西弗斯的宿命。可是有人看見了西西弗斯聳了聳肩,吹著口哨,步履輕盈地下山去了,他還採了一朵小野花,他對野花說:“你好,陪我一塊推石頭吧!”

生存是嚴峻的,生活是現實的,讓我們用100度的熱情去存活,把我們生命升華成自由的狀態,搖曳多姿,趣味盎然。

精彩例文

人生三態

人生大概只有三態:雲,溪流江河湖海之水,冰雪。不管是細水長流的溪還是波瀾壯闊的海,是精緻美麗的雪花還是純白勝玉的冰,是飄忽無定,姿態萬千的雲,都是自然而美的。我們能夠欣賞自然,便能夠欣賞自身。

但萬物不居,雲便會化作雨,雨又匯成溪流江河湖海,陽光照射,生而為雲。周而復始,生生不息。

喜歡看雲,雲是自由的,自由的無所依從;而溪流只能在既定的溝壑中前進,卻堅定而從容。本來,雲和雲互相嬉戲,溪和溪互相追逐。可是:

雲偶爾投影在溪流的波心,溪流淙淙,奔向河湖:雲影會永遠留在波心裡嗎?

雲在溪流里看見了自己,便以為溪流擁有一顆雲心;或是溪流看見自己的波心裡有一顆雲心,便以為雲會一直陪伴……

自然,唯一永恆的法則就是變化。而變化是以一定條件為基礎的,這或許就是緣分。。

人生短暫,相對的,記憶又是悠長。好多人執著而努力,於是溪流千迴百轉,雲心依然或又見.或變為雨,變為溪流,交匯入海,無怨無悔:大多卻落入不同的溝壑,相形漸遠,或成陌路。

於是心漸漸冷卻,為冰為雪。

但這遠不是終結,相信如果有足夠的耐性,春日暖陽,冰雪一定消融……

但有多少雲會回頭,有多少溪會轉身?

人生三態

芸芸眾生,雖在地位、財富、成就上有很大差異,但選擇的人生態度不過只是悲觀、樂觀和達觀。選擇的不同,也會造成人生歷程的不同。

三者之中,切不可沾染的恐怕是悲觀了。報上時有某著名高校學子自殺的報導。也許是他們對於自己的未來太過悲觀了吧!雖十年寒窗,上了別人所羨慕的重點大學,但社會的競爭如此激烈,因而選擇了自殺。其實,花開花落,月缺月圓,人生不能十全十美,自殺的大學生不可能不明白這些道理。有困難就得去面對,沒困難當然就不用擔心了。悲觀,讓那些社會的寵兒放棄了生命,放棄了本可以十分精彩的人生,實在令人嘆息。

與之相比,樂觀則是人生的另一境界。對什麼都充滿信心,精力充沛,傾注心血去完成既定的目標。前進的路上也有荊棘,只是無所畏懼。即使被刺扎傷,也不會氣餒。這些人不一定都有多大的成就,不過省卻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充滿快樂的人生是幸福的。樂觀的人微笑著面對世界,發現世界也總在對著自己微笑。

不過,人生的最高境界應該是達觀。達觀之人,能超然物外,站在一個常人不能及的高度看待這個世界。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對達觀之人最好的概括。不論榮辱得失,總能擁有平靜的心情,坦然地去面對。不對人生有大徹大悟之人,是不可能有達觀的心態的。那些遭到了打擊依然擁有平常心的人,常常讓人深深地折服。大文豪蘇東坡官場失意,但豁達的胸襟,豪放的詞風,使他在中國歷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隱居田園的陶淵明,自然是想逃避黑暗的社會。但他辭官後就用心經營桃源,與功利庸俗的東西徹底劃清界限。可見,他認識到了政治的腐敗,自己與之格格不入,又無力改變,索性跳出污泥,找一塊清靜的地方隱居起來,去親近自然,享受自然,也勉強算是達觀之人吧!

遠離悲觀,人將少一份憂愁;學會樂觀,你將多一份快樂;學會達觀,你會多一份冷靜和智慧。選擇一種好的心態,獲得一種成功的人生。

人生三態

我對於煙的偶然缺乏而帶來的不適已經超越了煙能致癌而所產生的恐懼。

有時候,煙,已經成為我唯一的朋友,但它卻常常把我拖入到孤獨的狀態,就象我不能缺少煙一樣同時我也不能缺少孤獨。

煙在我的生活中常常伴隨著夜的越來越深而凸顯它的重要性。煙的一明一滅雖不能抵禦夜的重,但它卻能點亮我的另一個世界,使我久久不能回到現實中。當一支煙馬上要燃盡了,此時,我已徘徊在兩個世界的邊緣,痛苦,焦灼,失落一起圍攻我的時候,我便馬上捉一支出來,續燃,我如施了魔法般,重新實現現實世界的涅盤。這根白色而細長的東西,已然成為我精神生命的源動力,雖然它極度摧殘了我的身體,但,我不能為了這具庸俗的肉體而愚蠢麻木地活著。只要我的肉體能允許我通過呼吸系統來支持這支煙釋放它的魔法,並允許它開污染生理內環境,那么,這支煙便很成功地製造了兩個世界的根本對立。

吸菸,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精神性消費行為,沒有任何的消費和它相似,你通過你的呼吸系統來完成吸菸這個過程,但它卻不完成任何的生理需求,由此說,吸菸是一種純粹的精神性行為,但它卻要依靠生理形式上的活動來完成,它完全區別於看書,聽音樂等,而吸菸這種精神性行為卻又不會增加你的意識經驗也不具備任何的社會學習功能,沒有任何的經驗符號被吸菸者的意識所吸收,所以吸菸是一種很獨特的精神性行為,是一種非常具有人類特徵的一種行為。

是的,我就象不能缺少煙一樣同時也不能缺少孤獨。我不否認吸菸這種精神性行為已經被進化成了生理功能,但是實現現實世界的涅盤是我吸菸的最根本的也最切實的藉口。因為我喜歡孤獨的感覺,而它又能給予我這種感覺。我認為,孤獨也象是吸菸一樣而是人類所獨有的。當然,猴子和老虎也會孤獨,但那種孤獨是一種被動的寂寞,猴子和老虎的孤獨絕不會產生更深層次的痛苦,換句話說,它們的孤獨更具體,但不會持續,也不具自覺性,人類的孤獨是具自覺性的。其實,孤獨對人類是有益的,就象著名哲學家周國平所說,“人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才能與自己的靈魂相遇”,是的,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才能與自己的靈魂對話,這是最高層次的交流,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人才能做到與自己交流,那些不會孤獨也從不與自己交流的人其實是最可憐的。

當然,我寫這結文字也是吸著煙進行的,當在寂靜的夜裡,在煙火的一明一滅之中,我便上路了,我在自己的朝聖路上。

說到酒,便不免想到醉,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醉都來自酒,比如麻醉,陶醉,沉醉等。然而,我覺得只有酒醉才具有自我性,只有酒醉才是具有形而上高度的醉態,它具有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特徵,而表現在精神上又具有極致的體現。當一個人醉了,意識模糊,邏輯重組時,是醉酒者個體對自己的一種顛覆,是個體對自我否定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被撕裂成痛苦的碎片。個體不斷地解體,又不斷地和解。在這個過程中個體意識會回到最原始的狀態,當酒醉的人粗暴地擲出一支酒瓶,並擊得粉碎時,他粉碎的是整個世界,是對現實世界的否定,這個過程極度張揚了個體意識中的原始性,是一次新的價值重估,現實世界不存在了,醉酒者象一個剛出生的嬰兒重新體驗著新世界。在醉態中,個體打破了“本我”,“自我”,“超我”之間的平衡狀態,使“本我”占領了高地,此時,人的意識宛如“一口充滿著沸騰的激動的大鍋”。醉酒者是勇敢的,他不逃避,也不象吸菸態一樣遊走於兩個世界。醉態是對現實世界的否定,是一種毀滅,一種剝繭式的行為,他們唯一的目的就是回歸“本我”,張揚個體意識中的原始性,此時,醉態中的個體的本真形象洗去了文明的鉛華。醉酒是一種悲劇性的情緒和狀態,是個體對我自我束縛的解放,是個體潛意識中超自由情緒的釋放,它無情地嘲弄了一切人世間浮華和虛偽的東西,所以,在這個時代,只有醉態中的個體才有才有資格去嘲弄,人只有在醉態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說到酒及醉,不得不提到尼采,《悲劇的誕生》是尼采哲學的靈魂,,在這部著作里,尼採用日神與酒神這兩個象徵來闡述藝術的起源,核心以及人生的意義。不了解日神和酒神的含義就無從了解尼采的美學和哲學思想,特別是在尼采的後期哲學中,“醉”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他前期的美學中,醉僅是酒神狀態的別名,都後來,醉不但包含了酒神狀態,也包含了日神狀態,確認醉是一切審美行為的心裡前提,是最基本的審美情緒。雖然在尼采的哲學中酒神狀態也體現了個體自我否定而回歸世界本體的衝動,但是尼采思想中的酒與醉更多地是用來闡述藝術,我在這裡說的酒與醉只是人生中的一種邏輯重建狀態。

用一句尼采的話來結束這點可憐的文字吧,“我們今日稱作文化,教育,文明的一切,終有一天要帶到公正的法官和酒神面前”!

這個時代,多數人的日子是過得很有滋味了,茶文化的興起與發揚似乎說明了這點。茶道,茶樓,茶藝這些東西已經深得人心,且不說這些無恥的時尚,我們只談飲茶的邏輯。

有意思的是,現在說飲茶似乎不合適宜了,品茶已成主流,是的,茶是需要品的,飲是口渴了為了配合生理的需求。品就不一樣了,品是品位,是一種心境,一種玩味,說到底,是一種頹廢的心態。我們注意到了,在懶洋洋的午後,在典雅的茶樓里,在那些所謂的白領金領工作的寫字間裡,一杯溢著香氣的茶足以使你顯得有品位以及覺得安逸和無聊,當然我們還注意到,他們飲茶是呷,茶叫香茗,茶事叫茶道,最高境界是禪,真要命!這些足以使似我這樣不諳茶事的人羞愧的要死,但是更要命的是品茶者的心態,品茶者絕不似吸菸態中的個體,更有別於醉態者。吸菸態體現了精神世界的根本性的二元對立;醉酒態體現了個體對新世界的體驗與回歸,而品茶者的心態則是一種逃避,既不遊走於兩個世界,也不重建一個新世界,而是對現實世界的麻木與粉飾,他們滿足於現實世界,掩蓋現實世界的缺陷與病態。前面說了,茶的最高境界是禪,俗話說,茶禪一味,在我認為,禪是最無聊的,最無賴的一種心態,是一種小聰明,而絕非大智慧,哲學是大智慧,而哲學使人痛苦,使人孤獨,禪則使人頹廢,使人變得無賴。而茶注定是要與禪結緣的。我們這個時代的病則是飲茶態的體現或者說是變種。

回頭看一下,吸菸態中的個體雖然看起來象是在逃避,但那不是逃避,他在新世界中仍然關注著現實世界,仍在做著對現實世界的思考與探索,他仍在試圖拯救自己;在醉態中,個體悲壯地粉碎了現實世界,用一中毀滅的方式來拯救自己;而品茶中的個體根本不願意去拯救自己,任由自己墮落,頹廢,他們不但不拯救自己,也不關心現實世界,而且掩飾逃避病態與充滿缺陷的現實世界。

在這個病態的時代中,這些品茶者,誰會拯救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