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寫作指導:記敘文高分攻略

一、生活要內化

內化的生活是記敘文的沃土。記人寫事多是來自生活。命題貼近生活,引導關注生活,這是近幾年高考作文命題的一個趨勢。如湖南卷作文題中,04年提示說: 你對親職教育,一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05年要求 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 ;06年要求 聯繫你的感受和認識 ;07年要求 聯繫自己的感受和實際 ;08年要求 根據自己閱讀詩句所體會到的意境與哲理,聯繫現實生活 。因為《考試大綱》要求 情感真摯 ,而文中表達的最真切的感受往往來自最真的生活。可是,不少同學往往認為自己 沒有生活 ,其實這有點騎驢找驢的味道。因為 活著 也就 生活 著,生活並不外在於生命。生活之於作文,只有內在於生命的、心靈的,才有真正的意義。 面對於相似的生活,有的人無話可說,有的人滔滔不絕,有的人說的儘是廢話陳言,有的人則出語驚人,振聾發聵。 (潘新和語)這裡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對生活的理解、感悟和想像等能力的強弱。因此,我們要關注自己內在的生命化的、心靈化的生活;要善於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從中發現真善美,擷取生命化的、個性化的生活來寫。

近年高考優秀作文大都寫的是內化了的生活。如08年上海高考惟一的滿分作文《他們》,寫的是農民工的子女進城讀書事,作者不僅寫出了對他們的同情、關注和期盼,更寫出了他們的變化和希望,體現了作者對生活的高度關注和內化。內化生活的過程,就是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發現真善美的過程。作為成年或即將成年的考生,應該有這樣的能力。上海考生是如此,福建的、浙江的、江蘇的、湖北等地的考生也是如此。如寫外婆《浸泡過的陳山楂》、寫鄉村農民的《感悟鄉村》、寫對奶奶產生《好奇心》的、寫外公、外婆的《舉手投足之間》等等。對生活感悟的深刻、細膩,是寫好記敘文的基礎,也是提升記敘文得分檔次的重要法碼。

二、立意要深刻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主旨。 意 立得如何,不僅關係到文章的格調和品位,還直接關係到作文的成敗。閱卷專家認為 高分的標準是文章的思想性,立意的高低就是得分的高低,文章只要富有感情,就一定能獲得高分。而那些大量使用引文,堆積很多形容詞,缺乏自己獨立思考的文章,即使寫得‘根正苗紅’,也不會得到高分。 因此,我們寫作文,不管是議論文,還是記敘文,都應重視立意,平時多思考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考力。立意不僅要切題,還要求深刻,把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寫出來,把現象、行為與原因、心理本質的聯繫揭示出來。如08年上海有篇寫農民工的作文《他們》,文章雖然表達了眾生平等的認識,也表達了 幸運者只有幫助不幸者的義務,沒有嘲笑不幸者的理由 的看法,這在考場作文中已是很難得的了,但僅此還是不夠的。文章前面寫到農民工在城市建高樓大廈得點微薄收入養家餬口的事,而結尾卻只提到 幸運者只有幫助不幸運者的義務 ,顯然還不夠深刻。因為 幸運者 的 幸運 本身就有 不幸運者 的一份汗水在裡面。這是不容忽視,也不應忘記的。只有認識到這點, 幫助 才會變成自覺的行動。

作為記敘文,這些認識可用精闢的議論來表達,最好是用形象化的語言來寫。立意深刻,總的來講,就是要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表達進取向上的精神。要有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要有關愛他人的博大胸懷,要有高尚美好的生活情趣,不能只要娛樂,不要文化;只要刺激,不要思想。

三、情感要真摯

記敘文只有原汁原味地寫出自己感受,才能真正打動讀者。寫真情實感,要放眼社會,立足現實,還要抓住自身,以 我 而不是 我們 為寫作的中心,並加以輻射,寫自己的經歷、見聞、見解,寫出 我 真實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流露 我 的同情、 我 的憐憫、 我 的感動、 我 的喜怒哀樂,讓 我 的激情在文中閃光。當然感人的事並非就一定要痛徹心扉、悲慘至極,矯揉造作、誇張失實的作品反而令人見之生厭、讀之無味;真摯的感情首先來源於生活的真實,一個普通的但常常會被人忽視的瞬間卻讓人感受到沉重的滋味。這樣的文章最容易打動讀者。大家很熟悉的《背影》一文,作者就真實地抒寫了自己的情感,因而引起了廣大讀者的共鳴而散發永恆的魅力。

四、構思要巧妙

構思就是安排文章結構,開展布局謀篇的過程,這個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突出中心的過程。中心明確,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中心突出是一類卷作文的重要標準。如何從明確過渡到突出,這是錘鍊思想與講究表現手法的統一的過程。正面側面結合、點面結合、主次分明、詳略得當、鋪墊伏筆、敘議結合、畫龍點睛等都應指向中心,使之凸現出來。

作為記敘文,寫事要有完整中心事件,在這個框架下,可通過插敘、記敘、聯想來豐富內容、增加內涵。但中心事件還要完整,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都要有;起承轉合,過渡照應要自然,線索要分明,或以時間為序,或以行蹤為序等,或以人物為線索,敘寫其見聞,或以物品為線索,串連小故事。線索是記敘性作品中把全部材料貫串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繁雜、零碎的材料包括人、事、景、物等,如果沒有一條清晰的線索來連綴、貫穿,就會互不關聯,雜亂無章;有了線索,文章就能綱舉目張、渾然一體,更好地表現中心。清楚的線索應該是有利於讀者識別、發現的,如標題、穿插的抒情議論、反覆出現的某個物體或詞句等。其設計方式則靈活多樣:可以是某個人物、某個事件、某種物體,可以是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換,也可以是感情的變化等等。應試時,我們可以根據中心表達的需要,靈活選擇。

寫人,要注意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配合,寫景要注意意境的營造。

五、細節要突出

同學們寫記敘文,空洞、概念化、言之無物的居多。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細節描寫。精彩的典型的細節描寫能把人或事最本質的特點鮮明而又生動地呈現出來,從而增強文章的真實感和藝術感染力。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情節;描寫是對事物的具體狀態作描繪和摹寫。而細節描寫就是對事物的基本組成單位進行刻畫,如對人物的一舉一動、事物發展的具體環節、環境中的細小物體進行細微描摹。

人物 是文章的靈魂,但在學生的習作中常見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無個性,又不生動,整篇文章顯得乾癟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細閱讀這些作品,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共同的問題: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寫完整,而忽略了進行生動具體、細緻入微的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的範圍很寬廣,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個個傳神的細節,猶如人體身上的細胞,沒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細節,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準說: 一個細節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的作用上,有時和一個情節、一場戲肩負著同樣的作用。 正如平常所謂的 於細微處見精神 。

朱自清的《背影》就是抓住父親翻越過月台去買橘子的那剎那間的細節加以描寫,並在文中反覆提及,從而使之典型意義凸現了出來。

要寫好細節,則離不開聯想和想像。用聯想和想像來化虛為實,用細節來代替概念化的東西。例如安靜,有的同學,除了很安靜、安靜極了,就是十分安靜、特安靜等。怎樣安靜呢?卻隻字不提,沒有給人安靜的感覺。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缺乏聯想和想像,沒有把細節寫出來。現在我們來看專家怎樣教我們寫安靜的。 只聽見颯颯颯記筆記的聲音,有時候就有一點嘩嘩地翻書的聲音,老師講話的聲音雖然不大,但是大家都聽得清清楚楚,窗外有的時候還傳來兩聲鳥叫,有一個同學一不小心把鉛筆盒碰掉在地下,大家很吃驚地回過頭來看著他。 讀了這段文字,感覺怎樣?教室里很安靜吧。這裡不說安靜,反給了我們很安靜的感覺。這就是聯想想像的好處,也是細節的力量。同學們可以多做一些這樣的練習,將一些概念性的如熱情、熱鬧、擁擠、繁華、高興、悲傷等,用細節表現出來,從而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克服兔子尾巴現象。當然,細節描寫,要有利於突出中心,刻畫人物性格;否則,就會詳略失當。

六、手法要靈活

寫事要有波瀾,可用抑揚法、倒敘法、巧合法、懸念法、虛實法;寫人,可用側面描寫、正面描寫;正面描寫,可寫肖像、語言、行為、心理活動,還可寫景物來烘托,從而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徵。例如,08年江蘇省高考的一篇滿分作文《好奇心》,記敘 我 對奶奶在僅幾米的屋子裡卻每隔幾分鐘喊一聲 老頭子 的事產生好奇,而進行 偵察 ,查明原因的過程。文章 尺水 興波 ,鮮活的細節,樸實的人物語言,細膩的心理剖析,點睛式的議論,展示了澎湃的內心波瀾,突出了人物的個性特徵,揭示了人物語言、行動的意義。讓人讀來餘味無窮。

七、語言要生動形象

記敘文語言在準確的基礎上要生動形象。生動,指用詞,特別是動詞、形容詞的使用,要有個性,體現人物的性格。形象化的語言離不開修辭,修辭無處不在。而其中的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稱、排比等修辭方法更要能綜合、恰當地運用。各種句式,要能恰當地選用。好的語言,令讀者讀來舒服,這也是考場作文成功的一條秘訣。考生平時不僅要積累語言、思考語言,還要經常做一些造句、仿句等練習,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寫作打下紮實的語言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