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作文指導1

基礎等級寫作訓練

(一)寫作全程訓練

1、審題(訓練目標:符合題意)

題一:材料:不久前,某國科學家成功地在太空中張開了一面“太陽帆”,頃刻間,從法國里昂到德國慕尼黑的4公里、千餘公里長的地域裡一片光明,黑夜變為白晝。這種“太陽帆”是一面直徑20米的反光鏡,反光能力特彆強,相當於50個“十五的月亮”那么亮。 目前,世界不少國家紛紛計畫發射“太陽帆”。科學家估計,本世紀末,太空中至少將出現50面“太陽帆”。到那時,地球上許多地方將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夜城。 根據上述材料構想,假如本世紀,你居住的城市或鄉村的上空有一面“太陽帆”,那么,你和周圍的人將如何度過“太陽帆”下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請以《神奇的夜晚》為題,寫一篇作文。 提示:神奇的夜晚,可以是“太陽帆”下我國傳統節日的夜晚,也可以是普通人家周末的夜晚,可以是熱鬧城市的夜晚,也可以是寧靜山村的夜晚……你和周圍的人也許正在天文台上,在實驗室里,在大學的校園裡,在商貿大廈中,在鄉村的小道上…… 要求:①想像要大膽; ②不要寫成詩歌;③以記敘或描寫為主,兼用其他表達方式;④不少於800字。

題二:根據下面一些事物的特徵,你能悟出什麼道理?以這個道理為話題,你能寫出一篇富有啟示意義的文章嗎? ①露珠,猶如晶瑩的珍珠,明淨柔潤,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卻滋潤了綠葉和花蕾。 ②根,甘願扎在泥土的深處,延伸四面八方,從不外露,它默默地向上輸送養分,使枝繁葉茂,花兒飄香。 ③落葉,雖然沒有鮮花芳香美麗,但落到地上後,變成塵泥,塵泥是很好的肥料,繼續給大地以營養。 ④無論在荒山,還是在峽谷,只要有一撮泥土存在,野草就在那裡萌發,縱然被擠壓在崖縫裡,也會頑強地生存下去。 ⑤翠綠筆直的葵,身子有多高,它的根就有多長,一年可收十幾柄能製作葵扇的葵葉,可謂根深葉茂。生長在膏腴的土地上固然很好,生長在貧瘠的山地里也不怕。 [注意] ①寫出文章只要使人感受到你所悟出的道理即可。 ②文體不限。可以寫真人真事,編述故事,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像。 ③題目自擬。 ④不少於800字。導練:通過比較,想想這兩道題的異同,可以從寫作內容、文體、寫法、題目、篇幅等方面思考。而後僅就“題二”比較深入地想一想你悟出什麼道理,準備怎么寫。

2、立意(訓練目標:思想健康、中心明確)

題三:下面的材料是一位大學中文系畢業的父親與國小高年級的女兒關於 “祖國像個啥”的對話。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比喻,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表達愛國之情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女兒:爸爸,祖國像個啥?

爸爸:祖國像母親。

女兒:有不管孩子的母親嗎?

父親:那就像初升的太陽。

女兒:太陽要落山的呀!

父親:那就像醒獅吧。

女兒:不行,我們上動物園玩,誰也不敢走近它,它不讓人親近。

父親:好,那就像騰飛的巨龍吧。

女兒:真的龍沒見過,舞龍燈時,那龍可是用木棒支起來的,差勁。

父親:那……

女兒深思片刻,高聲歡叫:爸爸,祖國像六弦琴!琴聲優美動聽,可要高明的彈奏家才行。對了,祖國像六弦琴,人民就是琴手!

導練:任何譬喻都是跛腳的,要正確理解女兒的話,準確立意。從材料中選擇一個自己(而不是“女兒”)最喜歡的比喻來立意,要表達愛國之情,這樣才符合題意。如果寫議論性文章,立意為論點式;如果寫記敘性文章,立意為主題式。立意要表現健康情緒,能正確對待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題四: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歷史上“一舉成名”的事不少,但韓愈卻一舉未成名,再舉方得中。頭一次,主考官是陸贄,試題是《不遷怒,不貳過論》。韓愈精心構思,自信考得不錯,豈料陸贄看不中,韓愈於是落第。過了兩年,韓愈再次應試,主考官還是陸贄,試題也跟上一次一樣。韓愈不假思索,按照上次做的重抄一次交卷。陸贄又仔細看了,這才發現了文章的妙處,便發現了韓愈,並且取他為第一名。根據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不少於800字。導練:本題可變換對象多角度立意,從韓愈角度、從陸贄角度皆可,還可以就整個事件來談自己的見解。其步驟為:先概述事件,再從不同的角度尋求答案,最後提煉論點。事件:同一試題,同一答卷,同一考官,韓愈第一次未中,第二次才考取。答案:從韓愈的角度看,他充滿著穩操勝券的自信;從陸贄的角度看,他認真負責、實事求是、大膽發現人才;從整體看,說明是金子總會閃光。在此基礎上便可立意:(1)自信和實力,成功的基石;(2)實事求是的精神最可貴;(3)是人才終究會被發現,儘管有時被誤解。(這些論點只是舉例說明。)立意要防止偏離題意,如:失敗乃成功之母,持之以恆,機遇出人才等。

 3、選材(訓練目標:緊扣中心、內容充實)

題五:請以“瞬間”為題寫一篇文章,不少於800字。

瞬 間 足球,就在腳前幾尺不到的地方。 我竟然有些遲鈍,難道這日日夜夜盼望的,多少次訓練所期待的,就在眼前?! ——機會!機會!!機會!!! 這一球是隊友陳煒在對方後衛堵截情況下從十米外小角度打門,但對方守門員出乎我的意料竟未抱穩,球從倒地的守門員懷中又滾了出來。 眼前幾個高大影子正在張牙舞撲地逼近,對方的數名隊員已經從背後趕過來了。 “快射門!”另一側的潘征宇大叫一聲。 我的心終於又跳動起來,且劇烈地跳動著,還仿佛是沉重地懸在一根細線上。但我終於真正意識到:這確是一個機會! 但在此刻,一切的念頭都已是多餘的。仿佛被一種無形的力量牽動著,右腳向前伸去,上半身緩緩地向後倒去。 倒地射門!繃直的腳尖準準地捅在球的後下部,球沿著腳尖所指的方向,灑脫地騰上半空,“啪”球不偏不倚打在門楣上彈了回來! 我就躺在剛剛倒下去射門的地方眼睜睜看著球彈了回來! 一時間,我只覺得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只有一隻越來越大的球和一座越來越大的球門,心早已浸在苦澀的汪洋中。渾身都沒有力氣,卻又好像渾身都是力,只是這個世界不屬於我。酸、甜、苦、辣、鹹,幾種滋味全有,又全都沒有。惟有一種感覺最真切: ——澀! 滿嘴都是澀。正仿佛看上去已經熟的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柿子,初入嘴,則有一兩秒的甜香味,但馬上便被一種無與倫比的澀味所取代,澀得牙與唇都粘在一起。 記起左樹聲的一句話:是男兒就該踢球! 球場上從來不應該有弱者,弱者上了球場也是強者! 我一條腿跪起來,撐著地,站起來!雖然剛開始有些搖晃。 終於,我又向著球的方向沖了過去。 導練:考場作文最怕“無米之炊”,據題選材是極其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寫記敘文,能夠選好材簡直成功了一半。選材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但要先從自己的生活經歷去想,選擇記憶深刻的能夠感動人的事情來寫。要說典型,這樣的材料最典型、最有個性。就“瞬間”而言,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甚至不止一次兩次,還愁無從下筆嗎?上面的例文,作者抓住自己踢足球臨門一腳的瞬間來寫,多么精彩啊!相信你也會有自己的“瞬間”,也會寫出精彩的文章,試一試吧。

題六:幾個人在一起談論某個話題,各人都用一則諺語說明自己的觀點:嘴上無毛,辦事不牢(中國);鬍子是智慧的象徵(拉丁美洲);如果鬍子能說明一切,那山羊就可以當先生了(丹麥)。要求就以上諺語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導練:議論文的論據是靠平時積累起來的,但我們總是把目光投向課外,卻忽視了課本上的現貨,很是可惜。其實課本里可作論據的事例、道理相當豐富,涉及面也很廣,如理想、幸福、愛國、節操、誠實、謙虛、勤奮、環境、時間、知識、尊師等。除了語文課本外,政治、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音樂、美術……幾乎可以說所有的課本都蘊藏著豐富的寫作材料資源,只是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著意的開發,這是一種浪費。比如“題六”,若以“才幹不在於有鬍子”立論,僅語文課本就可以找到以下寫作材料:正面例: ①仲永5歲能指物作詩且文理可觀(《傷仲永》); ②11歲牧童區寄智取兩豪賊虎口脫險(《童區寄傳》); ③林覺民“為天下人謀永福”,拋家別妻投身革命,英勇赴義時僅25歲(《與妻書》); ④年幼的王孫滿觀秦師斷其必敗,與蹇叔不謀而合(《殽之戰》); ⑤祖沖之編制《大明曆》,30才出頭已經登上了那個時代的科學高峰(《祖沖之》); ⑥諸葛亮出使東吳遊說孫權,結成孫劉聯盟還未滿28歲;周瑜胸才大略,率大軍破曹操於赤壁之時剛過而立之年(《赤壁之戰》)。若聯繫作家生平,我們還可聯想到: ①王勃年少時就才華橫溢,9歲讀《漢書》作《指瑕》九卷批評顏師古注文的失誤,16歲對策及第授朝散郎; ②杜牧23歲寫下《阿房宮賦》給唐統治者敲響了警鐘; ③孝子忠臣文天祥20歲即中狀元; ④曹禺先生大學四年級寫成《雷雨》,年僅23歲; ⑤茅盾24歲任《小說月報》主編,銳意改革使之面目一新。反面例子: ①仲永之父急功近利,致使天才被愚昧埋葬; ②項伯與敵為友泄漏軍機,愚蠢到不知主人是誰(《鴻門宴》); ③早過知天命之年的張昭“顧妻子”“持私慮”力主降操,極其糊塗(《赤壁之戰》); ④秦穆公利令智昏,勞師襲遠,損兵折將。道理上,我們還可聯想到: ①《師說》中從師學習的原則“無貴無賤,無長無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②《少年中國說》中有關內容。如果用這些材料來寫這篇作文,還會是“無米之炊”嗎?你能夠再從其它科目的課本里找出一些有關材料嗎?不妨試一試吧。

4、構思(訓練目標:思路清晰、結構完整)

題七:認真閱讀體會《說“牛”》的十種構思,按要求作文。甲:我準備從郵票、明信片落筆,寫到時代的特徵,從牛的昂首,寫到今天的牛應該充滿活力。乙:我想寫“孺子牛”精神,寫魯迅先生熱愛民眾的感情,寫到青年學生應具備“俯首”甘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丙:我準備從魯迅先生自比為一頭牛,郭沫若自比為牛尾巴,而茅盾先生自比為牛尾巴上的毛落筆,寫到偉人的謙遜,再寫自己的感受。丁:我從牛的性格寫起,平時溫順,有時也會有一種“強勁”,到治理國家也應該按照規律。戊:我想寫牛不僅僅是耕田的,還有供運輸的氂牛,提供牛奶的荷蘭牛,供角斗的西班牙牛等。品種不同應不同對待,揚長避短,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己:我準備寫“牽牛鼻子”,學習知識,進行建設,都要抓住主要矛盾。庚:牛有一個生理特點:“反芻”,由此我聯想到學習也應該不斷複習,溫故而知新。辛:牛確實有不少優點,能引起人們深思,然而牛的行進速度畢竟是慢的,我準備寫:一定要避免用“老牛破車”的速度前進。壬:我準備寫,應該徹底否定十年內亂,把知識分子打成“牛鬼”、關進“牛棚”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我們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癸:有人認為,在當前改革的形勢下,“老黃牛”精神掉價了,要用“千里馬”精神代替“老黃牛”精神,而不應再去為“老黃牛”精神評功擺好。我準備對這種觀點加以反駁,寫一篇駁論文章。 [要求] (1)以上十種構思你最讚賞哪一種?有沒有更好的構思?請以《說“牛”》為題寫一篇文章,選用上面的構思或自行構思皆可。(2)文體不限。 (3)不少於800字。導練:這裡的“構思”是指設計一條切實可行的寫作思路,而後進行謀篇布局,因此它包含思路與結構。思路清晰,必須沿著一條思路有序地行文。結構完整,其段落層次必須全面地合理地反映思路,沒有殘缺不全的遺憾。構思要在立意、選材的基礎上進行,它是“怎么寫”的核心工程。構思受立意和選材的制約,因而它是根據文章的中心和自己占有的材料尋求表現方式的思維過程。一種構思,首先必須有實用價值(寫得來),然後才是審美價值,考場上尤其是如此。對上面的種種構思,應以有把握寫好為前體來決定“最讚賞”哪一種。尋求更好的構思可用“添加法”(選用其一,加上自己的)、“組合法”(把其中兩三種有取捨地組合起來)、“更改法”(就某種構思加以合理變動)等。

題八:這是一片起伏的灌木叢生的原野,灌木上結著鮮紅的大小不一的漿果。有一天,三個年輕人從這裡走過,被這繁星般美麗的漿果吸引住了。他們約定,從小路的起點到終點,每人摘一枚漿果,看誰摘取的最大。當然,每人只能有一次採摘的機會,而且只能一直朝前走,不能走回頭路。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個年輕人,你怎樣摘到一顆較大的漿果?這一段路途的經歷對你的人生有什麼啟示?請以《人生路上的漿果》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用第一人稱;②結合材料所設情境具體地寫;③感悟人生的文字不超過全文三分之一;④800字左右。導練:上面的材料,是一個假設的故事。三個年輕人相約,同時從這片灌木叢生的原野走過,看誰能摘到一顆較大的漿果,誰是幸運者。這對三個年輕人是一次人生路途經歷的考驗。沿途選擇、採摘較大漿果有很大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當然,每個人只能有一次採摘的機會,並且不能走回頭路。還須注意原題中的“較大”二字的含義,這是相比較而言的,並非最大的漿果。如果沒有一定的鑑別漿果的眼力,如果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就不可能選擇、採摘到較大的漿果。這就提醒三個年輕人,千萬謹慎,認真嚴肅地對待每個人僅有的一次機會和權利。據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不同的角度進行立意構思: ①不怕道路崎嶇艱險,勇往直前,“我”終於摘到一顆較大的漿果。 ②“我”一直朝前走,錯過了採摘教導漿果的機會,後來只好倉猝選摘了一顆了事。 ③“我”一直走完了原野,始終未尋找到“我”心目中較大的漿果。“我”心目中較大的漿果究竟是哪一顆呢?但“我”堅信,較大的那顆漿果總有一天能夠摘到。 ④“我”經過反覆挑選,採摘了一枚自己認為較大而且較滿意的漿果,一邊走一邊欣賞,可是後來發現一顆最大的,可惜再也沒有採摘的機會了。 ⑤“我”由於流連忘返於途中的良辰美景而坐失良機,“我”的朋友摘到了一顆較大的漿果。

5、行文(訓練目標:中心明確、感情真摯,語言通順)

題九:認真閱讀下面一則文字,然後按要求作文。 有父子二人,居山村,營果園。父病後,子不勤耕作,園漸荒蕪。一日,父病危,謂子曰:園中有金。言訖而逝,子翻地尋金,無所得。而是年秋,園中葡萄,蘋果之屬皆大豐收,子始悟父言之理。 [要求] ① 以上文為主幹,在不違其原意(不增加人物,不改變情節,不橫生同中心無關枝節)的前提下,加以想像,拓展,寫出一篇有地點、時間、人物、對話、行動、心理、景物,內容充實的記敘文,字數不得不於800。 ② 題目:《尋金記》。 ③ 要做到中心明確,語言通順。

題十:根據下面兩則材料,按要求寫作。 (一)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個人就好像是分數,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值就越小。” (二)古希臘哲家學基諾說:“大圓圈比小圓圈掌握的當然多一點,但大圓圈比小圓圈的圓周更長,所以它與外界空白接觸面也就比小圓圈大,因此,人知識掌握多了,就會更感到不足,需要努力學習才能彌補。” [要求] ①題目自擬,寫一篇議論文。②做到中心明確,語言通順。③不少於800字。導練:行文是一篇作文從構想到現實的必經階段。中心明確要求行文始終圍繞文章的主題,語言通順要求行文不出現語言方面的毛病。“題九”的材料可視為故事梗概,按要求(1)去寫,不難做到中心明確。記敘的語言要注意流動性的特點,要懂得跳躍和銜接,並圍繞論點展開論述,就做到中心明確。議論的語言要注意連貫性的特點,句與句之間互相銜接,做到一脈相承,就能實現語言通順的目標。當然,不管是記敘還是論文,用語準確、規範都是“通順”的重要方面。

 6、擬題(訓練目標:準確、生動)

題十一:閱讀下面的材料,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 1995年3月17日,珠海外資企業瑞進電子公司外國女老闆藉口工人違犯廠規,強迫全體員工統統跪下。在外國女老闆的淫威逼迫下,二百多名員工相繼跪下。有個叫孫天帥的河南籍青年,面對外國女老闆的淫威,昂首挺立,毫不畏懼,與外國女老闆據理力爭,其後憤然離開瑞進電子公司,帶領十多名員工到珠海勞工監察大隊進行申訴。珠海勞工監察大隊帶著處理意見來到瑞進電子公司。外國女老闆迫於無奈,只好在二百多名員工面前就此事進行公開“道歉”。導練:供料議論文擬題可從立論入手,如《中國人民不可辱》、《豈能為金錢而折腰》、《法律為正義撐腰》等;也可以從論題入手,如《金錢與國格》、《正氣與金錢的較量》等;還可以擬得生動一些,如《下跪,洗不掉的屈辱》、《外國女老闆,你想錯了》、《響徹雲霄“正氣歌”》等。根據這則材料還能夠編擬許多題目,可以試試看。題十二: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作文。沙灘上,很多被潮水卷上來的海星在陽光下曝曬著。一個青年沿著海岸,把一隻只海星拋回了大海。 “海岸這么長,海星這么多,你這么乾有什麼用呢?”另一個青年問。 “但,對這卻有用!”第一個青年說著,把手裡的海星遠遠地拋回了大海。 [要求] (1)記敘一件事,使它的主題切合材料的寓意。(2)自擬題目。 (3)不少於800字。導練:應先領會寓意,然後選擇意義相同的事情來寫,就以這一事件為題。比如給貧困地區失學兒童**匯款,對整個希望工程來說微不足道,但對**來說意義重大,正如把海星拋回大海。寫這篇文章可擬題為《匯款》、《寄錢》之類。當然也可從其它方面擬題,如《獻愛心》、《我盡我心》、《一件小事》等。

 7

、修改考場作文的修改與平時不太一樣。文章不厭百回改,平時作文可花很多氣力和時間精心修改,甚至可以推倒重來。考場作文不允許這么做,時間不允許,卷面也不允許。因此高考作文要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讓構思成熟一些,行文時也要謹慎一些,把失誤減少到最低限度。對修改應持的原則是:可改可不改的,不改;非改不可的,小心去改;能夠少改的,儘量少改。修改要清楚,並保持卷面整潔。(複習考試作文自行訓練)

(二)文體寫作訓練

1、記敘性文章寫作(訓練目標:符合文體要求)

(1)記敘文題十三:以《競爭》為題寫一篇記敘文,不少於800字。導練:生活充滿競爭,從社會,從學校,從家庭,都可以找到有關的素材。何時何地何人為何事競爭,如何競爭,其結果如何,一一敘來。或親歷,或目睹,或耳聞,只要寫得真實可信即可。以敘為主,加上適當的議論、抒情更見風采;假如喧賓奪主,便不符合文體要求了。

(2)散文題十四:以《鄉思》為題寫一篇散文,不少於800字。導練:說到散文,自然想到“形散而神不散”。可引起鄉思的事、物很多,它們之間未必有必然的聯繫,這就是“散”。以“思鄉之情”串通,便可“不散”。但還應有序,否則不散而亂。這是散文的構思特點。在敘述方面也有特點,要概括,要簡潔,要有畫面,要能詩化。因此寫故鄉之事、之物、之景,不可絮絮叨叨,也不能幹巴巴的。另外,文筆優美是散文的又一特點。《鄉思》可以分節來寫,似乎更自由更靈動些。

(3)故事題十五:根據下面的材料編述故事,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局裡要求給毛驢寫個鑑定。狗熊寫上:“頭腦遲鈍。固執己見。” 狐狸說:“別犯傻了,你不知道上級要提拔他?!” “哪叫我寫什麼好呢?” 狐狸寫道:“毛驢同志,穩重謹慎,立場堅定。” 導練:“編述故事”自然要虛構,而且情節要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故事的語言通俗,表現出口語化特徵。故事採用說書的開合過渡形式,如“話說”、“且慢”、“再說”、“且聽下回分解”等。敘說一般採用第三人稱。上面的材料是反映當代現實生活的寓言故事,所以要根據材料,聯繫現實,展開想像,添加情節。比如上級為何看中毛驢,狗熊何事對毛驢如此評價,狐狸的應變方法狗熊接受了沒有,事情的結果如何,等等。毛驢、狗熊、狐狸的個性鮮明,在故事中要表現出來。故事的內容不可太人格化,最好處於似人非人、是動物又不是動物的兩可境地,許多趣味便由此而來。如果編述以人為主人公的故事,情節內容也要適當誇張以增加趣味性。

(4)小小說題十六: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小小說,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萊特伴著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獵。不久,她在家裡接獲弟弟的電報:“巴布獵獅身死。——佛萊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勝,回電給弟弟:“運其屍回家。”三星期後,去非洲運來一個大包裹,裡面是一隻獅屍。她又趕發了一個電報:“獅收到。弟誤,請運回巴布屍。” 很快得到非洲的回電:“無誤,巴布在獅腹內。——佛萊特” 導練:如果說故事屬於“俗”,那么小小說屬於“雅”;如果說故事求“趣味”,那么小小說求“含蓄”。小小說寫得簡練,而在簡練的背後蘊含著無限的容量,給讀者留下無限的思維空間。小小說講求含蓄,常常以小見大,以少勝多,以無勝有,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體味作品。小小說篇幅短小,情節單一,卻富有藝術性、可讀性。寫作小小說要精心構思,如取材真人真事,可進行藝術加工,有所取捨,有所改造,有所生髮,有所綜合。上面的材料是一篇小小說,寥寥數語卻一波三折。在此基礎上擴充為800字以上,仍然要求是篇小小說。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要保留原情節;二要確定在何處增添情節內容;三要進行必要的描寫;四要儘量多留一點含蓄。

2、議論性文章寫作(訓練目標:符合文體要求)

(1)議論文題十七:請從以下兩則材料歸納出一個論題,聯繫實際,寫一篇議論文。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材料:①大雕塑家羅丹晚年醉心於手,留下了許多手的獨立創作,以至引導後來的雕塑家,把手發展成獨立的宏大的紀念碑。然而也是這位大師,當他的學生指著巴爾扎克塑像上那雙疊合在胸前的手讚嘆不已:“這手像極了!老師,我從沒有見過這么一雙手奇妙而完美的手啊!”他卻怔住了,猛地操起一把斧子,朝那雙完美的手砍去。他對正發獃的學生說:“這雙手太突出了,它不屬於雕塑整體了。記住,沒有任何部分比整體更重要。” ②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記載:“燕太子丹為刺秦王而尊刺客荊軻為上卿。”“東輢畸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讀書《索隱》注說:太子置酒於華陽台,使美人鼓琴,荊軻讚美“好手也”。太子便下令“斷,以玉盤盛之”。導練:先理解供料是表現局部與整體的關係,材料一說得是局部要服從整體,材料二則說明局部離不開整體。接著可以根據大腦的庫存情況立論,如“局部的生命力在於融入整體”、“我們要處理好個人和集體的關係”等。然後提取有關材料進行構思,論證自己的觀點。利用相關的哲學原理展開論述,引用正反事例進行論證,使主體部分充分闡發論點。至於開頭引論,收尾結論,那是無須多言的議論文章法。

(2)小評論題十八:閱讀下面的材料,以《令人遺憾的答卷》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小評論。上海市某區為選拔市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進行了嚴格的測試。從28000多名中學生中挑選出來的17名候選人,在時事政治、演講、音樂、體育等各項測試中都有出色的答卷。但是在他們不知不覺狀態下進行的一項測試中,卻幾乎“全軍覆沒”。美術試場門口,一把掃帚、一塊髒抹布隨意橫在地下,17名優秀生先後從它們上面跨進跨出,沒有一個人理會這有礙環境整潔的“份外事”;美術試場內,題目宣布後,考生開始削鉛筆。17人中有3人把鉛筆削在草稿紙上,其他人都隨意削在桌上或地上,考試完畢離開試場時,只有一名學生把削下的鉛筆屑用紙包好丟在廢紙簍里。導練:我們寫作的小評論主要是思想評論和文藝評論,而以前者為主。思想評論要求針對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根據客觀情況的需要進行寫作,主要評述一種現象、一種行為、一種言論等,澄清是非,解決思想問題。其寫法為:揭示現象,表明看法;評判得失,分析說理;對症下藥,指出方法。評論重在評,此有別於一般性議論。從供料可以看出,這些千里挑一的優秀學生,思想素質卻很低。針對這種情況加以評判,指出問題的普遍性、嚴重性和危害性,同時從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分析導致這種現象的根源,最後指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3)讀後感題十九:閱讀《中途島》,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以上的讀後感。這個小村落的名字在地圖上找不到,要不是當年作為紅軍戰士路過此地的將軍寫了一篇有名的回憶文章,誰也不會知道它。紅軍戰士從這兒走過去之後,西去,北上,歷盡千辛萬苦,完成萬里長征,革命勝利後,成為人們敬仰的英雄。不為人知的是,60多年前還有一位紅軍戰士也走到了這個小村落。他的腿受傷了,一時無法行軍,便留在村里養傷,傷很快養好了,人卻留到了今天。當年他是一位20歲的小通訊兵,今天他已是八旬老翁。小村落在別人是一個中途島,在他卻是終點站。要是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他爬著也要跟上隊伍的,他當初只想在村里休息兩三天,有部隊經過時馬上歸隊,可惜後來再也沒有隊伍經過。在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的時候,他久久地站在村口橋頭眺望西面煙霧渺渺的大山,一遍又一遍對人說:那時,他們就是從這橋上走過去,翻過那座大山,他們就遠了…… 人生也如長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到達目的地的,有不少於人由於種種原因滯留在中途島。這些人中間,真正不想前行者,大概是沒有的,一開始都如那小通訊員,以為只是停留兩三天。導練:寫讀後感,“讀”是基礎,“感”是結果,二者密不可分。寫作讀後感一要解透材料,找到自己感受最深的那一點,這就是“悟”。二要善於聯想,與現實生活中類似現象對接,這就是“聯”。三要說出所以然,這就是“議”。以上解決“寫什麼”問題。怎么寫?有“引——析——聯——結”的套路,從“合乎文體要求”的標準來看,可用,但要靈活(前面已講到)。隨感而發,行於當行,止於當止,左右逢源,開闔自如,那就達到了“發展等級”的要求。讀後感要敘議結合,行文比較自由。讀《中途島》有何感想,抓住第四段或最後一段,相信你會有許多感觸。一旦感慨萬千,下筆何難之有?比如“小村落在別人是一個中途島,在他卻是終點站。”“他當初只想在村里休息兩三天”,“可惜後來再也沒有隊伍經過”。這寥寥數語,不但使你“於心有戚戚焉”,就連標題都安放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