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考作文素材整理精選

a、聯考作文來自課文的材料

下面是從聯考優秀作文里拷貝出來的段落,看看它們都運用了哪些材料,並且怎樣敘述這些材料的。(以下材料未做分類,注意思考這些材料可以為哪些主旨服務)

1、讀莊子,讀到的是空靈的澄淨,心如澄澈秋水,行若不系之舟,他甘願做一棵守護月亮的樹,他甘願“曳尾於途泥”,為的是守護那純淨的心靈之樹。

2、讀李白,讀到的是瀟灑與不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篷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盪著他的自信與博大。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3、讀司馬遷,讀到的是剛直與堅韌。面對殘酷的刑罰,面對眾人的嘲笑,他沒有屈服,他依舊屹立在歷史的巔峰上。“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剛正不阿,留作正氣滿乾坤;幽怨憂憤,著成信史照塵寰。正是太史公的凜然正氣,才能使得他站在人生的高峰上呼嘯:“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4、讀李清照,讀到的是淒婉與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一絲惆悵。“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一縷憂傷。“生當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一種悲壯。“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又是怎樣的一簾斷腸。

5、“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蘇子(蘇軾)有意氣,雖遭官場與文場一齊潑來的污水,但他仍意氣風發,“侶魚蝦而友麋鹿”,心胸豁達可見一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遭人誹謗的李白,被玄宗賜金放還,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日月齊輝之才,終化為泡影,但他仍意氣風發,“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入愁腸三分釀成月亮,七分化為劍氣,秀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若無意氣,他怎會有如此豁達的胸襟?

6、阮籍目睹世間的渾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異處,借醉酒逃避現實。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卻終因一篇《為鄭沖對晉王箋》被人唾棄。嵇康則完全生活在現實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協,最終一曲《廣陵散》成為絕響。其實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廣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廣陵散》向後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歸的境遇竟是如此迥異。若是兩人各向中間邁出一步,將幻想與現實稍加中和,也許就不會落得生者隱入迷幻,死者融入蒼穹,只留給後人無盡的悵惘。

7、在那個人人埋怨的時代,沈從文先生目矚現實的殘酷卻依然將那個江南小城寫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現實沒有湮沒他對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顆赤子之心看待這個社會,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沒有沉醉於自己的幻想亦沒有讓現實麻木自己的心靈。

8、蘇東坡烏台詩案後被貶黃州,物質匱乏,精神蕭索,可苦難終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嘯的山風於谷口處受住,化為溫柔的何須;湍急的河流於河口處放緩,化為寬廣的浩瀚;絢爛的人生於苦難處收束,化為成熟與淡泊。於是蘇東坡從黃州突圍,終成赤壁二賦,大江一詞,名傳千古,恩澤了後世無數書生騷客。

9、我想到了矮小的貝多芬,以他鏇風擊電般的音樂,扼住命運的咽喉。米勒畢生以農民的身份抵擋巴黎精緻的畫室藝術,對於上流社會,他始終有一種寧靜的藐視,當人們向他嘖嘖描述王子命名儀式的場面時,他感嘆到:“可憐的小王子!”他只是那樣固執著的畫他筆下的農民,在銅黃色所鋪設的寧靜安詳底下,我突然讀懂了他的靈魂,那是一種精神的亢奮和難言的內心的悸動。對於米勒來說,任何財富都阻擋不了他對完美的追尋,他只是勇敢的追尋靈魂的高潔,決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讓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

10、記得海德格爾曾說過,生命充滿了勞績,但還要詩意地棲居於這塊土地上。要感謝海德格,這位精神的探索者,為我的心裡留下了一隅空白。讓我在心煩意亂之際,能夠冷靜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讓我在忙碌中,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閒,欣賞一段“他年傍得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的還魂愛情。如五柳先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東坡先生,“頌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如守著瓦爾登湖的梭羅,如遙望吉力馬札羅之雪的海明威。他們都是詩人,在屬於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詩意地棲居。

11、從普希金洶湧澎湃的《致大海》,到冰心那充滿母愛、童真、自然的《春水》,從聞一多回味悠長的《紅燭》,到舒婷含蓄深沉的《致橡樹》。青錢千張,香波浮上,嗅之若無,若即若離,恍兮忽兮,令人神移。這是從一種思想到另一種思想,從一種個性到另一種個性的張揚,他們思想的稜角,閃爍著灼人的光芒。

12、傳奇女子三毛,浪跡天涯幾十年,頭髮上沾的什麼風都有的她,一來到江南便哭了,像見到了親切的老祖母,她終於找到了生命中可以停歇心靈的地方。江南巨賈沈萬三,歷經商場的風風雨雨,最後仍是定居在周莊的水邊,不再爭名逐利。還有不留名的文人隱士,或許他們也曾想金榜題名,仕途得意。然而日復一日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終是使他們累了,於是他們打點行囊。到了江南,終老於斯。

13、我把屈子說成是晶瑩的,遠觀他朝搴之木蘭,遠觀他夕攬州之宿莽。何為晶瑩?遠遠望去,他的赤子之心,那顆“來吾道夫先路也”的剔透之心。那,他的纖瑕呢?我寧願把他的纖瑕比作與常人一樣的複雜而飽受折磨的靈魂近觀,看他的纖瑕,上官大人的爭寵,楚王的昏庸使其心靈苦痛,然而,幾人能看到他的纖瑕?晶瑩,是一種赤子之心,纖瑕是一種苦難之果,可是,晶瑩的同樣是一種信仰,纖瑕的又是一種信仰之後的艱辛。

14、一生為醫是誰背著竹簍,在深山老林中穿梭;是誰臉上沾滿泥土,對著草兒開心地笑;又是誰每天冒著死亡的威脅,生無所息地嘗遍百草。沒有語言,只是為了讓醫學著本更加完備;沒有讚揚,只有滿屋的草藥味伴他一生;沒有人知道,他付出了多少艱辛,只留下一部曠世之作《本草綱目》默默向人們吐訴。他的一生都給了草藥,沒有停歇,沒有停歇……(李時珍)

15、無意中想起了海子,那個傳說中始終憤世嫉俗的詩人。當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成為希臘神話一般的虛幻時,海子無言了。在他的眼睛裡,整個世界,遠看是伊甸園盛開的美麗花朵,近看才知這個世界給他的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也留不住他,詩歌的翅膀折斷了,只剩下山海關的鐵輪隆隆而過,海子的靈魂伴隨伸向遠方的鐵軌通向了天堂。有人問,到底是什麼傷了他,傷了這個時代的詩人,人們也許不明白,因為自己置身這個世界,未曾遠觀它的美好。文人與世俗的距離永遠太大,反差太大。在海子焚燒詩集的熊熊火焰里,盛開了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世界。這距離是悲劇,是文學女神的眼神。遠望與近觀的世界讓海子在天堂與地獄之間完成了本質上的蛻變。我想,仍然堅持遠觀世俗的海子永遠幸福。

16、巴金曾說:“人不單是靠吃米活著的。”而庸常者卻往往僅以追求物質滿足為生活目的。劉和珍們沒有奢華的生活,卻有堅定而崇高的信仰:為國家強盛,為民族復興,為人民幸福而奮鬥。有了這樣崇高的信仰,他們還會在蠅營狗苟中戚戚不已嗎?他們有時也許會因革命的暫時受挫而“黯然至於泣下”,但更多的時候他們不是“始終和藹而微笑著”嗎?劉和珍們的確是“幸福者”,因為他們是理想的實現者。

17、凡•高看見了那一片夏日的向日葵,氤氳著生命的氣息,一種躁動,一種恍若隔世的力量在他體內跳躍。從那明麗的花瓣里,他看到了超越時空的精神世界。於是揮動畫筆,用色彩記錄這一感悟,用感悟陶醉了幾世幾代的後人。

18、曾記否?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主人公——老人桑地亞哥,面對著猛勇的鯊魚,硬是拖著疲憊的身體與之進行不懈的抗爭,整整八十一天!他勝了,勝得坦蕩!他像一面旌旗,立在海岸上,面對著浩瀚的大海和洶湧的波濤,無語,只是挺著胸脯,以撼人的氣魄迎著海風獵獵作響!“一個人可以被戰勝,卻不可以被打敗。”強而有力的音符從桑地亞哥的嘴裡,不,是從心裡湧出。他雖是虛構的人物,但他的精神卻是真實的,他的精神是活的,震撼人心的!桑地亞哥,一位滄桑的老人,以他的實際行動演繹了他的誓言:一個人可以被戰勝,卻不可以被打敗!小說中的老人猶如此,我們呢?我們現實的人呢?

19、要明白啊,從你整個生命的過程中看,所謂的“災難”,都渺小得不足掛齒。霍金在他事業的頂峰時期,卻連遭病創,沉重的打擊足以使他的精神崩潰,然而他跳出了“災難”的圈外,遙望到了病痛的逾越性、人生的坎坷性,終於戰勝了病魔,飛越了坎坷。他那樣偉大的毅力被世人所景仰,他那樣偉大的成果被世人所珍重。

20、那個深秋的日子,王勃凝望著水天相接的江面,感嘆人生如浮柯,飄搖如浮雲,這一刻,他甚至感覺心涼如冰雪。 他的書生之迂,終惹大禍,一場意料之外的變故使龍顏大怒,王勃險喪性命。 但是,他沒有就此屈服,在“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他瀟灑潑墨,寫就千古奇文《滕王閣序》。沒有世事的驟變,沒有意料之外的人生挫折,又怎能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千古奇句?又怎能有“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的人生感慨?

21、(杜甫)看著你在成都郊外的草堂過著悠閒的日子,人們訝然於你的輕鬆。你忘記了自己的不得志,卻依然記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說“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心胸是何等的博大,愛民是何等的情深!你憂國憂民的情感,你寬廣無邊的胸襟,讓後來人銘記於心。你的佳作,流傳百世。一個“詩聖”之稱,你當之無愧。

22、魯迅的筆下始終有一隻鴉。象徵黑色、毀滅的鴉。他在淒冷的寒風中,他在瘦硬的禿枝上,它在華小栓和夏瑜的墳前,它靜靜佇立,默默凝想。它“呀”的一聲刺破死一般的沉寂,直衝雲霄,飛進魯迅黑色的深沉與靜默中。振翅的瞬間,搖落了殘葉,捲起了冷風。鴉見證了那墨黑的世界,愚弱的國民。鴉在自嘲,嘲自己不容於世,鴉在嘲人,嘲人世不能容己。那傲然佇立在樹梢頭的鴉的瘦削的身影,不正是魯迅先生的化身么?他,不正是特立獨行於蒼涼的人世間的一隻鴉么?在那個腐朽而悲哀的世界,為民眾,為民族吶喊著。他嘲笑那些即將毀滅的,他呼喚那些即將新生的。他嘲笑一個沒落民族蹣跚離去的步伐,在悲愴中喊出這個民族涅磐前的自嘲。魯迅原本就是那隻冷峻的、自嘲中充滿深刻思想智慧的、橫眉冷對千夫指的鴉啊!只有他,站在天人交際的雲端,看清了歷史來路的悲痛與血淚,劈開民族新生路上的荊棘。

23、一位叫做阿炳的盲人,拉著二胡,那悠長的曲調,穿越時空憂鬱地流淌著,在山間,在溪畔,在野草蔓生的大地上…… 經歷了青年的迷茫,經歷了中年的荒誕,眼睛看不見了,他發誓暮年的人生不能再黯淡下去,他發誓此生要拉斷一百根琴弦。從此,他沿著小路,奏響沉重的生命之音,映出心中的明月,把滄桑寫滿臉膛,把光明引向天涯……他的陰鬱人生終於在傍晚時分有了亮麗的彩霞。

24、或許,我們缺少了像賈寶玉與林黛玉那樣兩小無猜的開始;或許,我們不及梁山伯與祝英台死後化蝶共舞的執著與浪漫;或許,我們不能像海德格爾倡導的那樣“詩意地棲居“著;或許,我們不會像徐志摩那樣給心愛的人寫類似《愛眉小扎》那樣的情書。然而,你可知道:一起走過斜陽便是種幸福,一起欣賞雪飄便是種甜蜜?

25、寒山寺的鐘聲流進楓橋邊的泊舟,唐朝詩人張繼正在為科舉落第而愁眠,對著月落烏啼的寂寥,看著江楓漁火的溫暖,他漸漸忘卻了寒徹心扉的悲涼,與舟人歡飲夜語,與江潮共沉共浮。於他而言,何必執著於仕途,無非是“春潮帶雨晚來急”的空歡喜,清楚了,明白了,但“野渡無人舟卻自橫”,釋然後,官場少了一個過客,詩史多了一首鴻篇——《楓橋夜泊》。此時的張繼化悲為喜,此乃心境第一層。

26、當盤古用肩膀扛起藍天時,他肩負的責任是為大地上、藍天下所有生靈創造生存空間。於是他的血液流淌成江河,身軀矗立成高山,呼吸幼化為微風,淚水揮灑作細雨,當他用雙肩挑起日月,他用生命成就肩負的責任。

當女媧用肩膀擔起五色石時,她肩負起了為暴雨中的生命創造一方晴空的責任。於是,她燃起熊熊烈火,任滾滾濃煙暗淡她明亮的雙眸,任紅熱炭火灼傷她的細嫩肌膚。當她用柔弱肩膀擔起五色石飛向傾斜的天柱,她用美麗成就肩負的責任。

當大禹一次次用肩膀擔起泥沙時,他肩負的責任不是自己一個小家的安危,而是天下蒼生的憂樂。於是,他三過家門而不入,用毅力與洪水鬥爭,用智慧對洪水的糾纏,當他挺起堅實的胸膛,用有力的肩膀擔起治水的重任,他用無私成就肩負的責任。

黑夜漸漸過去,太陽慢慢地從東方升起來了。夸父張開雙臂,向著東方跑去。風在他耳邊飛過,他聽得到;鳥在他耳邊歡唱,他也聽得到。腳下仿佛踏上了雲彩,他覺得自己跑得飛快。他感到光明的太陽一直在他的前方,他不停地跑,忘卻了他身後黑暗的世界。以前的種種苦難都顯得不那么重要,現在的他,只是跑,只有跑,才能體驗到光明。“這才是我所嚮往的世界!”他大聲地喊道。

太陽神炎帝的小女兒掉進大海淹死了。她死後,靈魂化作一隻小鳥,叫做“精衛”,花頭、白嘴、紅足,她被悲恨無情的海濤毀滅了自己,又想到別人也可能會被奪走年輕的生命,因此不斷地從西山銜來一條條小樹枝、一顆顆小石頭,丟進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晉代詩人陶淵明在詩中寫道:“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熱烈讚揚精衛小鳥敢於向大海抗爭的悲壯戰鬥精神。

27、人類之所以能走出蠻荒,擺脫愚昧,踏進文明,就是因為人類有不盡的希望。梁啓超曾說“夫有希望者,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文明之所以異於野蠻,而亦豪傑之所以異於凡民者也。”希望帶給人們無窮的信心、勇氣和力量,激勵著人們去克服艱難和困苦。希望使人類戰勝了自然,戰勝了自我,帶來了人類的光明,點燃了生命的火光。古希臘統治者亞歷山大在遠征前,把所有的金銀財寶、土地莊園等皆贈給大將元帥,一大臣見狀十分不解問道、“陛下,您把全部財產分掉了,那?把什麼留給你自己呢?”亞歷山大答道、“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無窮的財富!”亞歷山大之所以赫然昭示於古今,是希望帶給他無窮的力量。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受阻於匈奴,九死一生,仍懷希望,終排除萬難,凱鏇歸漢;史可法、譚嗣同、秋瑾、李大釗、江姐……太多太多的英雄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又是希望幻化成的執著信念帶給他們巨大的勇氣和力量。是希望使人們在險境、絕境中勃然奮發,努力抗爭;是希望使人類代代生生不息,永遠在歷史的大道上奮勇向前。

28、“人是不能被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滅,但你卻不能打敗他。”

每每看到這句名言佳句,我的腦海里便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洶湧澎湃的大海上,一隻小漁船,一隻由一位老漁民駕駛的漁船。老人正用他古銅色的身軀,鐵一般的臂膀,揮動著船槳,與鯊魚搏擊。濺起的浪花,灑在老人的身上,射出落日的餘輝。這就是桑提亞斯——海明威筆下的響噹噹的鐵骨。(《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

29、蘇軾在千年以前就曾說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莎士比亞的研究者們也說過、“一千個人的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有人看哈姆雷特是勇于思而怯於行的懦夫,有人看他是深思熟慮的勇士。魯迅先生在評價《紅縷夢》時,也曾經說道學家看見的是淫,文人才子們看到的是情。(《橫看成嶺側成峰》)

30、同是交戰赤壁,蘇軾高歌“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杜牧卻低吟“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同是“誰解其中味”的《紅樓夢》,有人聽到了封建制度的喪鐘,有人看見了寶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良苦用心,也有人只津津樂道於故事本身……(《回答》)

31、王維,少有詩才,17歲就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樣膾炙人口的詩篇。早年尊崇宰相張九齡,然而張九齡受到李林甫排擠,他也不免有些失意。後遭貶官,就隱居山林,他的詩的偉大成熟從此開始。一首《竹里館》,把你帶入他的陋室,聽著他的琴聲,感受著他的淡泊寧靜。“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使你迷入他的境界,流連忘返。“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引出了多少詩詞佳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雕刻出他的“詩佛”的稱號。(某考生《詩人的答案》)

32、如果沒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我會背上一個旅行包,與王維一起去“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人間佳境,與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我會與李清照登上那葉詩的扁舟,在黃昏後共飲一杯酒,分擔她“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相思憂愁;我會與蘇東坡一再游赤壁,看“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激狂壯觀景色;我會與李白“舉杯邀明月”,在花園裡痛飲。(某考生《你想做什麼》)

33、創造的人生也同樣是最美的。只有波濤洶湧的浪花,才能顯示出大海磅礴的氣勢;只有一望無際的森林,才能創造出大地的翠綠與嬌美;只有敢於跋涉,登上峰頂,才能領略山川的壯麗風光,才能體會創造的歡欣快樂。錢三強的人生最美麗,因為他領導製造了中國第一顆核子彈;劉慶峰的人生最美麗,國為他身為中科大的研究人員,實現了人機對話,他還夢想創造中國的貝爾實驗室;袁隆平的人生最美麗,因為他培植出了超級雜交水稻。他們的人生都是創造的人生,無疑是最美的。(某考生《豐富多彩的答案》)

34、有這樣三面牆,它們如同一座座無字的恥辱碑,為我們映照出人類歷史不光彩的一面——中國的長城,如同一道蜿蜒而倔強的螢幕,它用鮮血與淚水為我們投影了從秦始皇開始,中國封建王朝數千年的殘酷鎮壓與血腥統治。封建王朝統治者的靈魂中無不鐫刻著四個字:天下為私。德國的柏林圍牆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告訴我們一個本來和睦的大家庭怎樣由於人類自身的弱點而分崩離析,民族的分裂怎樣如一把鋼刀插入了這個民族的膏肓。巴以邊境上的哭牆早已被無數的淚水浸泡。每天清晨,你都能看到有人虔誠地跪在那裡,用心靈向哭牆講訴著自己的憤懣、惆悵與悲傷。(《不要忘記那一半》)

35、一隻青鳥歡呼著從窗前掠過,將音樂從天堂帶來,顆顆灑落,珍珠般清脆。

恍惚中,有人拔劍而長歌曰、“我輩豈是蓬蒿人”,大笑而去,順滾滾東逝長江,穿巴峽巫峽,過洞庭揚州;醉酒入長安,揮毫金鑾殿上,故作狂態,國舅磨墨,力士脫靴,嘲盡天下豪貴;雲遊九州,望川而吟銀河飛流,憑弔滄浪,偕友共舉杯盞,不捨孤帆萬里,痛哭晁卿……

李白,自九天而來,飛流直下,豪情萬丈,仗詩行遍天下,演繹了一幅魂麗多彩的人生畫卷。(《生命是一種責任》)

36、堅韌是“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是“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是“拼得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鑑湖女俠秋瑾!我,也決心像他們那樣,追求擁有堅韌的品格。(某考生《堅韌——我追求的品格》)

37、“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這是《荀子•天論》中的一句話。它道出了一個真理、世界有其特定的內在的規律,它不為人的意志改變。古今中外,無數的事實也告訴我們客觀世界規律的客觀性。適應,就是摸清這種規律,利用這種規律,做生活的強者。(《勇當適者》)

38、魯迅先生早年在某中學講話時就說過、“天才的出現,不僅需要天才的種子,而且更需要適宜天才生長的土壤。”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一個人的成才與否,不僅與他的主觀努力有關,而且與他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諸葛亮成為“千古人龍”,沒有劉玄德三顧茅廬是不可構想的;曹雪芹登上中國古典文學的頂峰,沒有青少年時期的良好的文學薰陶是不可能的;愛迪生是成功了,但沒有書和支持他的母親也是不能實現的;還有華羅庚,假若他不是生在南方的小鎮而是生長在長白山密林獨家村的話……所以,我們分析成才的因素時,既要看到主觀因素,又要看到客觀條件,否則,不是犯形上學的錯誤就是犯唯心主義的錯誤。(《環境與成才》)

39、朱鎔基總理將“公則生明,廉則生威”這句話作為他的人生信條,於是,我們看見了一個公正無私、威嚴廉潔的高大形象。“公則生明”,單單四字,意韻深遠。公正,不偏私地想問題、辦事情,則處理問題明智正確;反之,帶有主觀色彩,便不能公正無私地認識和處理問題。而人往往受主觀影響,難以對事物做出正確深刻的認識,所以要做到“公則生明”並非易事。(《公則生明》)

40、從縱向看,原始社會的弱肉強食,是競爭;先秦的諸國紛爭,是競爭;殖民與掠奪的戰火,是競爭……落後就要挨打,而要擺脫落後的地位,就需要自強、需要競爭。在經濟飛速發展知識大爆炸的今天,全球日趨一體化。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就不能僅僅依靠武力。因為,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再沒有什麼力量能比科學更強大、更所向無敵了,科技競爭也由此顯得格外重要。

從橫向看,競爭正不斷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商界競爭之激烈不言而喻,就連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也充滿競爭。有人曾說過,“一匹馬如果沒有另一匹馬緊緊追趕並要超過它,就永遠不會疾馳飛奔。”同樣,一個人如果事事依賴別人,只想坐享其成,而不能知難而上;只想機遇垂青,而不思拼搏進取,又怎么談得上進步呢?在社會競爭中,只有勝利者才有資格享受更完滿的生活。(《要有點競爭意識》)

41、“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

這就是回聲的獨白,回聲的啟示,回聲的內涵。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用自己的心靈去面對另一雙瞳孔,因為人字結構是互相支撐的。(上海某考生《“回聲”的啟示》

42、巴爾扎克說過“不幸,是天才的進升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

風雨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游的天水一色;

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

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

在這個世界上,

一星隕落,黯淡不了星空燦爛,

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

人生要盡全力度過每一關,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可輕言放棄。《直面苦難》

43、站在歷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歷史溝渠、楚大夫沉吟澤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揚鞭東指,壯心不已;陶淵明悠然南山,飲酒採菊……他們選擇了永恆,縱然諂媚誣衊視聽,也不隨其流揚其波,這是執著的選擇;縱然馬革裹屍,魂歸狼煙,只是豪壯的選擇;縱然一身清苦,終日難飽,也願怡然自樂,躬耕隴畝,這是高雅的選擇。在一番選擇中,帝王將相成其蓋世偉業,賢士遷客成其千古文章。

44、冰心說道:“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45、“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艷;而當初的芽,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冰心語)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我們就應該在剛剛起步的時候,用我們無悔的付出,去澆灌隔那剛剛萌芽的種子。

46、貝多芬甩開了塵世的喧囂,在音樂的國度里盡情跳躍;居里夫婦拋開了名利的紛擾,在科學的世界中邁出了更深遠的步伐;陶淵明忘卻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採菊……他們在人生路上輕鬆徜徉,嗅著人間的芬芳。(某考生《輕鬆起跑》)

47、“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釣的莊子,有人勸他涉世為官,他漠然視之;他孤傲的心靈走不到渾濁的仕途。他出乎其外,超乎塵世,視楚國相位而不顧,不願做供奉於高高廟堂之上的烏龜;他又入乎其內,獨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風中孤獨地看守月亮的大樹,把持著那潔白的美德,“享受”著逍遙的人生。(某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內》)

48、越王勾踐承受了亡國之痛,扛住了數十載非人的屈辱。他堅守復國信念,是因為他在圈外遙望到了生命之光,他看到了勝利復仇的希望,最終他創造了不可思議的歷史奇蹟。(某考生《近觀與遙望》)

49、霍金能夠創造出令人炫目的成就,那是他夜以繼日研究的結晶;牛頓能夠發現震驚世界的萬有引力定律,那是對他苦思冥想、嘔心瀝血的回報;馬克思能夠發現剩餘價值規律,那是與他廢寢忘食、勤勤懇懇的研究分不開的。(某考生《小議“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

50、女詞人李清照有“尋尋覓覓”的哀婉淒切,有“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兒女情長,但也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豪邁詩句。(某考生《意外花開在情理枝頭》)

51、春秋時期齊國宰相管仲,原是公子小白的仇人,然而卻幸運地為老友鮑叔牙所舉,幫助桓公成就了霸業。叔牙幫管仲贏,也為自己贏得了後人的欽敬。(某考生《成人者天成之,與人者天與之》)

52、航海家鄭和,率領船隊浩浩蕩蕩地出發,他帶著天朝上諭,所到之處,送陶瓷,送絲綢,送茶葉。他送去的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國度的文化,同時也收穫了異域文化,更有禮讚和膜拜。(某考生《雙贏,一種人倫的智慧之美》)

53、蘇武忠貞愛國,拒絕折節叛國,甘願與羊為伍。地窖冰冷,他咽白雪齧氈毛;北海荒遠,他“掘野鼠藏草實而食之”。他用赤膽忠心奏響了千古絕唱——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猶能忘。(某考生《永遠的蘇武》)

54、西漢前朝帝王休養生息,以安其民,成就“文景之治”;唐太宗體恤民情,輕徭薄賦,使社會安定,成就“貞觀之治”;唐玄宗初年繼往開來,安置百姓,重用賢臣,安穩統治天下,成就“開元盛世”;康乾勵精圖治,平定叛亂,維護統一,社會安定和諧而成就“康乾勝景”。(某考生《說“安”》)

55、成吉思汗,那個彎弓射鵰的猛士,那個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在他身後,有多少無辜的靈魂。希特勒,歷史上最厲害的演說家,幾小時把整個歐洲吹噓得沸騰起來。彈指一揮,血肉橫飛。身後,是數萬人堆起的屍骨;腳下,流淌著殷紅的血流;身前,是繼續行走的大軍。(某考生《銘記血腥中的古訓:和平》)

56、公安戰線的楷模任長霞,一生盡職盡責,任勞任怨。“出乎其外”,她公正廉明,扶困濟貧,顧及人民大眾利益;“入乎其內”,她除惡掃黑,鐵面無私,用一腔熱血保一方的安寧。“入乎”他人,全心呵護有難的人,讓奉獻之花開在每一個人的心坎上;“出乎”自己,時時以共產黨人的標準嚴以律己,從不給家人謀半點私利。(某考生《出乎其外,入乎其內》)

57、矮個子給鄧亞萍的成功帶來了阻力,可是她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獨占乒壇,讓各國運動員發出“和鄧亞萍生活在同一時代,簡直就是一種悲哀”的感嘆。(某考生《巔峰上的蝸牛》)

58、劉翔曾在奧運會110米跨欄中創造了“亞洲飛人”的奇蹟。這奇蹟的背後,有劉翔的定位準確、敢於拼搏,也有中國國力的日益增強。曾經在一年裡,國家花在劉翔身上的訓練費用就達300多萬元。(某考生《“亞洲飛人”的奇蹟》)

59、田世國,一個事業正如日中天的中年男子,捐獻出自己的重要器官——腎,來搶救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80多歲的老母親。他的舉動感動了整箇中國。(某考生《什麼?——是該這樣!》)

60、徐本禹,一個出身貧寒、品學兼優的華中農業大學農業經濟專業的大學生,當他剛如願以償地考上了研究生,卻選擇到貴州一個偏僻荒遠的山區去支教兩年。(某考生《什麼?——是該這樣!》)

61、在史鐵生的舊居,有一棵合歡樹。這棵樹載滿了史鐵生對他的母親的紀念。是母親的身影給了他力量,讓他在書頁上站立起來,成為疾步如飛的正常人,成為生活的強者。(某考生《一棵樹的紀念》)

62、鳥翼上沾上了黃金,鳥兒便不能飛翔了。——泰戈爾《飛鳥集》

63、累累的創傷,是生命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因為每個傷口,都標誌著前進一步。------羅曼•羅蘭

64、如同道家所講“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如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一切順應自然,順其潮流,不刻意追求創新,不刻意追求脫俗,過好當下每一分鐘,就可以體會生活的快樂。(某考生《心靈奔跑》)

65、余秋雨說,每當他做一件事達到巔峰時,總會冷靜地退出,反觀自身,檢修全面的視覺,準備下一個起點。(某考生《釣罷歸來不繫船》)

66、冰心說: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它現實的明艷,然而當初的芽兒卻浸透了生命的血雨,灑滿了奮鬥的淚泉。(某考生《小議“出人意料與情理之中”》)

67、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卞之琳《斷章》(某考生《別人的風景你的夢》)

68、一粒沙子,可以看出一個世界;一張臉上,可以看出一座天堂。——拿破崙•希爾(某考生《臉中窺世界》)

69、日本經濟學家小泉信之曾說過:潛心讀書會讓你的臉變得與眾不同。(某考生《臉中窺世界》)

70、少年的杜甫面對壯麗的山河朗聲宣告:“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目光清澈而熾熱。而在他前後,有李白的“興酣落筆搖五嶽,濤成吳傲凌滄州”,有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幽幽,獨愴然而涕下”,有李商隱的“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某考生《圓潤鋒芒》)

71、“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怎樣的美好祝願;“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怎樣的真情告白;“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又是怎樣的離情別意?(某考生《安於心》)

72、因為感動,人生的光輝與色彩才會被我們領略;因為感動,生命的鏇律與力量才會給予我們希望;因為感動萬事萬物深層的美好才會被我們碰觸,被我們欣賞。那么,帶著感動出發吧,用感動充實出一個輝煌的人生。

帶著感動出發,才能體會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的路途上,我們無比渴望受到高潔氣質的薰陶。然而,懷抱一顆充滿感動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會如花般絢爛地開放在你的眼前,永恆於你的心間。如果不是心懷感動,陶淵明“性本愛丘山”的淡然氣質如何讓你覺得心曠神怡。如果不是心懷感動,司馬遷那“史家之絕唱”如何在你心間激起層層浪花。因為感動,因為帶著感動出發,我們才會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帶著感動出發,才會感悟到生命的真諦。珍惜生命,感悟生命並非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動放在心間,你如何觸摸到生命中最柔軟的底層,你如何理解生命複雜的含義。史鐵生雖然雙腿殘疾,雖然怨恨過、痛苦過,但他最終在蒼涼的地壇中悟出生命的核心,這種深刻的領悟來自他內心隊生命的感動,來自親情帶來的刻骨銘心的感動。這感動,讓他在破碎的生命路途中走了那么遠,這感動讓他對生命充滿敬畏、充滿感嘆。因為感動,因為帶著感動出發,我們才能擁抱生命敞開的靈魂。

帶著感動出發,才能做的堅守原則與堅持不懈。感動讓我們內心變得柔軟,感動讓我們將自己的信念把持的更加堅定。蘇武牧羊於瀚海之地,大漠飛沙,我們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動,那出自對國家大愛的感動引領他在那條荒蕪之路上勇敢邁進。還有王昭君,“一去紫台連朔漠,去留青冢向黃昏”,他的勇敢同樣來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動、遵循於內心的感動。讓我們帶著感動出發,感動會將信念與堅強深植於土地,連成一片碧綠的輝煌!(某考生《帶著感動出發》)

b、聯考作文常用歷史人物素材

一.孔子

(一)人物事略

盡善盡美 孔子對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是非常重視的,它讚美古代樂舞《韶》及《九辯》完善的藝術形式。《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評價《韶》樂盡善盡美。而對周朝樂舞《大武》的藝術表現形式給以高度讚揚外,對其表現周武王伐紂滅商的戰爭功績的內容卻給予批評:“《大武》,盡美未盡善也。”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信任,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白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君子固窮 孔子到達陳國,寄居在司城貞子(陳國大夫)家,居住了三年。楚國聽說孔子在陳蔡之間,便使人聘請孔子,準備把有戶籍的民社方圓七百里之地封給孔子。孔子前往拜見回禮,從陳地往蔡地遷徙被圍困,沒法行路,斷絕了糧食。隨從的弟子疲憊不堪,餓得站不起來。但孔子仍“講誦弦歌不絕”(講習誦讀,演奏歌唱,傳授詩書禮樂毫不間斷)。子路生氣,來見孔子說:“君子亦有窮乎?”孔子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能固守窮困而不動搖,小人窮閒就胡作非為了)。”告誡君子任何艱難的時候,不管發生什麼事情,也應該維護自己的操守和道德。

逝者如斯夫孔子佇立於尼山腳下,望著滾滾遼河,觸景生情,禁不住喟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於司空見慣的流水綠波之中發現了深奧的道理,懊喪的情緒也如水般流去了。後來莊子在《莊子•知北游》中也有類似感嘆:“人生天地間,如白駒之過隙,忽忽而過。”喻時間流逝得非常快,這也是“白駒過隙”的來歷。

苛政猛於虎孔子路過泰山,見有一位婦女在墳瑩旁痛哭哀號,於是詢問。婦女回答說:“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讓子路問道:“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呢?”婦人回答道:“因為這裡沒有苛捐雜稅的暴政。”孔子對隨從的弟子們說:“苛政對人的危害,有甚於猛虎啊!”

待價而沽 孔子遊說諸侯,想得到重用,卻四處碰壁,十分感傷,常暗中自怨自艾。某日,子貢得一美玉,來問孔子,是要收藏,還是找個識貨的賣掉。孔子大聲嘆道:“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意為:賣掉吧,賣掉吧,我正等著識貨的人哩。比喻等待有了賞識自己的人才會出來效勞出力。

挫折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懼,不逃避,以一種達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在樂天知命、通達自得上孔子並不比老莊差。“孔顏樂處”是對這種處世態度的概括。

孔子周遊列國時曾被匡人圍困,當時形勢非常緊急。孔子說:“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宋司馬桓魋欲害孔子,孔子說:“天生德於予,桓魁其如予何?”

《論語•述而》表現了孔子兼善天下的志向。同時,也是孔子在遇到挫折時對自己的安慰與鼓勵,是一種自我調適的做法。(《〈論語〉所見之孔子人格魅力》節選)

誠信:誠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認為,治理國家,掌握政權,必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否則就會自取滅亡。孔子講:“民無信不立。”是說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無法立足。孔子的學生子貢問孔子說,足食、足兵、民信這三項,讓你去掉一項,你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首先去掉軍備。子貢又問在兩項中再去掉一項,還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因為沒有糧食最多不過死亡,自古以來人就難免一死,而人民對政府沒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來。(《論誠實守信》節選)

二.莊 子

莊子(約公元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蒙城縣城東郊(今城關鎮東城路)人。曾為漆園吏,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莊子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同時他也是一位優秀的文學家、哲學家。他以其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闡發了道家思想的精髓,發展了道家學說,使之成為影響深遠的哲學流派。

(一)人物事略

濠梁之辯 莊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倐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魚游得多么悠閒白在,這就是魚兒的快樂)。惠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說: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嚎上也(還是讓我們順著先前的話來說。你剛才所說的‘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的話,就是己經知道了我知道魚兒的快樂而問我,而我則是在壕水的橋上知道魚兒快樂的)。《秋水》

鴟得腐鼠 惠子在魏國做宰相,莊子前去看他。有人對惠子說: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內搜尋莊子,整整三天三夜。莊子去看他,對他說: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口:‘嚇!’今子欲以子之魏國而嚇我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雛,你知道嗎?鵷雛從南海出發飛到北海,不是梧桐樹它不會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實它不會進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會飲用。正在這時一隻鷂鷹尋覓到一隻腐爛了的老鼠,鵷雛剛巧從空中飛過,鴟鷹抬頭看著鵷雛,發田一聲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國來怒吼我嗎?

材與非材 莊子行走于山中,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樹旁卻不去動手砍伐。問他們是什麼原因,說:沒有什麼用處。莊子說: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啊)!莊子走出山來,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興,叫童僕殺鵝款待他。童僕問主人: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一隻能叫,一隻不能叫,請問殺哪一隻呢)?主人說:殺不能鳴者。第二天,弟子問莊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鵝,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道: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

莊周夢蝶 莊子為了說明物化的道理,講了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莊子說這就叫物化。簡單的一個故事,既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係揭示出來。形而下的一切,儘管千變萬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上都只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麼區別的。

鼓盆而歌 莊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來弔唁,見莊子正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責問道: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與你夫妻一場,為你生子、養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還鼓盆而歌,豈不太過分,太不近人情了嗎)?莊子說: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這意思。她剛死時,我怎會獨獨不感悲傷呢?思前想後,我才發現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來,也就不感悲傷了)。他主張人生在世,要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人樂觀豁達。

莊子陪葬 莊子快要死了,弟子們l打算用很多東西作為陪葬。莊子說: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齎送。吾葬具豈不備邪?弟子說: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莊子說: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三.荊柯

戰國末期衛人,先世為齊人,喜好讀書擊劍。衛人稱之為“慶卿”,後遊歷到燕國,被當地稱為“荊卿”(或荊叔)。後來,由燕國智勇深沉的“節俠”田光推薦給太子丹,拜為上卿。後刺殺秦王不中,被殺。

(一)人物事略

1.結識高漸:離荊柯到燕國之後,跟那裡一屠狗者和一位善於擊築的高漸離很投合。荊柯喜歡喝酒,每天都跟屠狗的人和高漸離在燕國街市上喝酒,喝到興頭上之後,高漸離擊築,荊柯隨著築曲在街市上唱歌,以此相樂。過後又相對哭泣,旁若無人。遂與高漸離成為知己。

2.田光識才:荊柯到了燕後,與田光相識,田光知他並非一個平庸的人,非常欣賞他。恰逢燕太子丹在秦國當人質後逃回燕國,尋求報復秦王的人。鞠武推薦田光,田光推薦了荊卿。可是太子丹對田光並不信任,田光認為長者辦事,應該不讓人懷疑;一個人辦事卻讓人懷疑,就算不上是有節操的俠義之人了,於是自殺。

3.相遇燕丹:燕太子丹為了刺殺秦王,委託荊軻以大任,並且懇請荊軻不要謙讓推辭,於是把荊卿尊為上卿,請他住上等賓館。太子每天都上門問候,準備最豐盛的酒席,隔不多久就獻上珍異物品,車騎之類,荊柯有感於太子丹的誠意,於是與之相謀。

4.謀計樊於期:樊於期本為秦將,因事得罪於秦王而出逃到燕。只有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和燕國督亢的地圖去奉獻給秦王,秦王才會樂於接見荊軻,這樣才有刺殺秦王的機會。荊軻知道太子於心不忍,便背著太子私下去見樊於期,用道理說服了他,樊於期自刎而死。

5.易水蕭蕭:太子以及知道荊軻要去刺殺秦王這件事的賓客,部一身素裝來送別荊軻。至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分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填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己不顧。

6.謀計於蒙嘉:荊軻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厚贈秦王寵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荊軻先在秦王面前說:“燕王確實被大王的威嚴震懾得心驚膽戰,不敢出動軍隊抗拒大王的將士,情願全國上下做秦國的臣子,謹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級並獻上燕國督亢地區的地圖,裝匣密封。燕王還在朝廷上舉行了拜送儀式,派出使臣把這種情況稟明大王,敬請大王指示。”秦王聽到這個訊息,非常高興。

7.智解危機:秦王布置九賓的禮儀,在鹹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荊柯捧著有樊將軍頭顱的匣子,秦舞陽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依次走到台階下面。秦舞陽內心害怕,臉色突然變了,秦國的大臣對此都驚疑起來。荊軻回頭對秦舞陽笑了笑,上前對秦王謝罪說:"北方邊遠地區的粗俗人,不曾見過天子,所以害怕,望大王寬恕。"

8.圖窮匕見:在秦殿上,荊軻取出地圖捧著它獻給秦王,地圖展完了,匕首忽然露了出來。荊軻乘勢用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用右手迅速拿起匕首向秦王胸口刺去。匕首沒有刺到秦王,秦王大驚,嚇得連連後退,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秦王撥出了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扔過去,卻沒有擊中。武士們這時衝上來,把荊軻殺死了。

四.曹 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安徽毫州)人。

(一)人物事略

1.疑殺華佗晚年的曹操患了頭腦痛風症,僚臣華歆向他推薦了神醫華倫。遺憾的是,當華倫指出其症因風而起,病根入腦,風涎不能出,枉服湯藥,須利斧開腦取風涎方可根除時,曹操竟疑心華佗是想乘機害他性命,遂將華佗殺了,一代神醫命絕於世。

2.廢除寒食節“寒食節”相傳起於春秋時嚴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們就定於是日禁火寒食一百餘天。曹操有一年視察並了解當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時,發現民間百姓每年度過“寒食節”的方式,己經非常嚴重地影響和危害了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於是下令廢除。

3.提倡薄葬218年,曹操頒布了一道《終令》,提出死後不要厚葬,要將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為壙基,陵上不堆土,不植樹。一年後,他為自己準備了送終的四季衣服,並留下遺囑說:我如果死了,請按當時季節所穿衣服入殮,金玉珠寶銅器等物,一概不要隨葬。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

4.割發代首有一次,曹操大軍經過農田,看見田裡莊稼豐收在望,於是下令凡踐踏麥田的,就斬首示眾。不料自己的馬受驚而一下子躥入麥田中,踐踏壞了一塊麥田。為了實踐自己的命令,取信於民,於是就割了自己的頭髮來代替。

5.望梅止渴曹操征張繡時,路上缺水,將士皆渴,於是他以鞭虛指著前面說有梅林,軍士聽說後均感到口中生津,不那么渴了,最終走出了困境。

6.煮酒論英雄一日,曹操與劉備邊喝酒邊評論天下英雄,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於是從容俯首拾箸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意即連聖人對迅雷烈風都會失態,我怎能不怕呢?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曹操於是不疑劉備。

7.裸足迎才許攸來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覺,一聽舊友許攸來投,連忙從床上跳下來,鞋襪不穿,跑出恭迎。遙見許攸,撫掌歡笑,攜手共入,操先拜於地。許攸一見,感慨萬千。

8.東臨碣石公元22024年,統一北方的大局已定。仲秋八月,秋高氣爽,曹操親率威武之師,滿懷勝利豪情,長驅東進。渤海西南岸有一山突兀,靈秀獨鍾,曹操躍馬揚鞭,登山觀海,面對滄海,歌以詠志。於是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觀滄海》。

9.濫殺無辜董卓敗亂朝綱,曹操帶領兒個人逃回鄉里,經過友人成皋呂伯奢的家。伯奢出去了,只有他的五個兒子。夜晚聽到他們食器碰撞的聲音,誤以為是想謀害自己,於是在夜裡殺了他們。而且還悽愴地說:“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由此可見曹操陰險冷酷的權謀。

10.曹操焚稿《三國演義》第六十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張松出許都求見曹操,曹操見張松矮小,相貌又醜,便有意冷落他,邊洗足邊接見,使張松憋了一肚子氣。次日,曹操掌庫主簿楊修拿出曹操新著兵書《孟德新書》給張松看,意欲示曹操的大才。張松看了一遍即記了下來,故意笑曰:“此書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誦,何為新書?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曹丞相盜為己能。”楊修不信,張松說:“如不信我試誦之。”遂將《孟德新書》從頭至尾朗誦一遍,並無一字差錯。楊修大驚,就去告知曹操,曹操奇怪地說:“莫非古人和我想的都一樣?”認為自己的書沒有新意,就讓人把那本書燒了。

11.生性多疑曹操死後採取了“疑冢”的措施。布置疑冢,一方面為了防止盜墓,另一方面,也和他生性多疑有關。傳說,在安葬他的那一天,郵城所有的城門全部打開,七十二具棺木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從城門抬出。從此,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謎隨之懸設。

12對待人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中的這句詩可以說是曹操人才觀最重要的體現。曹操身為一個領導者,對人才更是極端的渴望。

首先,曹操是愛才的,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成大事的人才。惟才是舉,是曹操既出於他愛才的天性,更出於三分天下形勢所逼,三分天下,得人才者居之。

其次,曹操尊重人才,不苟求,不求全責備,這是他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種氣度和自信。如果沒有這種思想,曹操怎么能從一個逃難京官,從手下不過幾個親隨,足下不曾有寸土,臼手起家做到掃滅群雄擁有北方天下?而他手下的謀臣猛將大多是敵人營中的人,或因某種機遇集合到曹操麾下,如程昱、許褚;或衝著他雄才大略,能治亂定天下的名聲而來,如郭嘉、荀彧;或神往他轟轟烈烈,言必行戰必克的實績而來,如滿寵、董昭;或被曹操擊破營壘俘虜而來,如張遼、張郃;或從行伍之中提撥上來,如于禁、樂進。試想曹操如果沒有足夠的人格魁力和博大的胸襟氣度,怎么能夠做到?

因為愛才,才會不顧眾人反對,捨得放關羽回去。因為愛才,才會真誠錄用曾經發檄文罵曹操祖宗的陳琳。因為愛才,才會在郭嘉病重時期百般照顧,憐惜他。(《由價值觀的角度來談曹操的愛才論》節選)

進取心: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龜雖壽)

這首詩充滿著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東漢末年的戰亂,給生產力帶來極大破壞,經濟蕭條,白骨累累,給人帶來一種感傷頹廢的情緒。曹操的這首詩如一陣春風,吹散了這種傷感的情緒。他的樂觀主義精神是難能可貴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激勵人生進取。在閒難時期,曹操能激流勇進,積極向上,敢於向命運挑戰,這是一種十分高尚的人生情操。(《論曹操的詩》節選)

五.李 白

逸、狂、憤、醉——探索李白的情感世界

盛唐氣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羈的詩人,他以超脫世俗的人性智慧,譜寫了盛唐的最強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鑄就了飄逸灑脫、傲岸不拘的詩仙和“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的酒仙。現在讓我們來追尋他的人生的不同階段,探究李白——這位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曠世奇才、人間仙人的情感歷程。

(一)少年——逸(意氣風發 仗劍任俠 心雄萬夫)

(二)青年——狂(狂熱自負悲喜更迭侍君榮親始終不渝)

(三)中年——醉(躊躇滿志 傲岸不屈 折翅而返 痴心企盼)

(四)暮年——憤(抑鬱憤懣 命運多舛 矢志報國 壯心不已)

六.韓 信

韓信(?—前196)漢初軍事家,淮陰(今屬江蘇)人。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始投項梁,繼隨項羽,後從劉邦(見漢高祖劉邦)。漢高祖元年,經丞相蕭何力薦,始為大將,協助劉邦制定了還定三秦以奪天下的方略。

(一)人物事略

1.胯下之辱淮陰有個屠戶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並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慢慢低下身來,從他的胯檔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恥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2.命運多舛秦末,項梁起兵反秦,渡過淮河北上,韓信此時帶著寶劍投奔了項梁,留在部隊,默默無聞。項梁敗死後,又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郎中。韓信多次給項羽獻計,項羽不予採納。

3.離楚歸漢韓信離開楚軍,投奔劉邦,做管理倉庫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後來韓信坐法當斬,同案的十三人都己處斬,就要輪到韓信了,韓信舉日仰視,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夏侯嬰覺得此人話語不同凡響,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談,很欣賞他,於是進言漢王。漢王封韓信一個管理糧餉的官職,沒有發現他與眾不同的地方。

4.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多次同蕭何交談,得到蕭何的賞識,卻始終不被劉邦所重用,於是乘月而走。蕭何聽說韓信走了,來不及向劉邦報告便騎上馬去追韓信。追上韓信後,蕭何問韓信為什麼要走,韓信說:“漢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這兒也沒什麼意思,想去投奔別人。”蕭何說:“你先別走,和我一塊回去。如果這次漢王再不封你為大將,你再走也不遲呀。”在蕭何的再三懇求下,韓信勉強跟蕭何回去了。

5.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有一回,漢高祖劉邦在和韓信的閒談中,議論朝中將領的軍事才能。到後來,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指揮多少軍隊呢?"韓信說:"陛下您最多能指揮十萬人。"劉邦又間:"那么你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說:"我帶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韓信的自信。

6.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劉邦與韓信議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師東征。當時出征的棧道已被燒毀,不能行軍。問韓信該如何進兵,韓信提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計策,於是派了兵士幾百人,裝作去修建棧道,自己卻率領三軍,悄悄地從南鄭出發,偷渡陳倉。

7.斷水塞流,大破聯軍漢王三年(公元前22024年)九月,韓信與齊楚聯軍對峙於濰水。韓信連夜秘密派人裝滿一萬多個沙袋,將濰水上游堵起來,這樣下遊河水變淺了。次日上午。當齊楚聯軍剛剛走到河心,韓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漢軍扒開沙袋,飛瀉而下的大水將正在渡河的齊楚聯軍截為兩段,被大水捲走的士兵不計其數。韓信回兵追殺過去,一舉全殲了已過河的齊楚聯軍。齊王逃跑,尤且(齊楚聯軍主帥)戰死,留在東岸尚未渡河的齊楚聯軍見主帥已死,紛紛棄甲曳兵,落荒而逃。就這樣,漢軍一舉占領了齊國全境。

8.四面楚歌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2024年)十二月,楚漢兩軍在該下(今安徽靈璧南)展開決戰。劉邦以韓信為主將,統一指揮各路大軍。項羽指揮十萬楚軍,從正面向漢軍陣地猛攻。韓信採用典型的側翼攻擊戰法,令漢軍中軍稍稍後退,避開楚軍銳氣,而將兩翼展開,實行側擊,然後再令中軍推進,一下子完成了合圍。人夜,韓信令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喪失鬥志,被漢軍一舉聚殲於垓下。項羽眼見大勢己去,自剔於烏江邊。歷時五年的楚漢戰爭以漢王劉邦奪得天下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