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高考作文全新押題素材

一、鏡子。

一面鏡子,照了一輩子人,就是沒有照見自己,有一天它邂逅了另一面鏡子,才看見了自己的真面目。

【寫作指導】詩歌類材料作文的審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品語義。把握“詩家語”的一些特殊性:詩歌常對語言進行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和含蓄美。2、抓意象,抓關鍵。詩歌所描繪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徵性或指代性,審題時,我們可抓住詩歌的意象去聯想、體會,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徵意義和寓意。這一步我們要弄清兩個問題:一是詩中有什麼意象,二是這個意象有什麼深層意義或象徵意義,可採用相似聯想進行合理的推求。3、析主旨。順詩中關鍵語句之“藤”,摸命題者的意圖之“瓜”,分析它們包含了怎樣的是非、善惡、褒貶等觀念,並據此來立意,確定文章主旨。

結合這首詩歌材料來看,這首短詩共四句,短小精悍,寓意淺顯明了,詩歌中的物象是鏡子。說的是鏡子,一輩子只照別人,就是沒有照見自己,直到有一天,偶遇另一面鏡子,才看見了自己的真面目。首先,通過關鍵語句,把握材料的感情傾向。“照了一輩子人”貌似讚揚無私奉獻,但“沒有照見自己”“看見自己的真面目”卻將感情極力地扭轉為貶斥,聯繫全詩,詩歌意在批評鏡子只能鑒人,不能鑒己;只能明察秋毫別人的得失,卻看不到自己的廬山真面目;只能知人,不能知己。另外還有關聯詞,“就是”“才”也可以作為佐證。表明詩歌的感情基調是深深的惋惜,是淺淺的責備,是淡淡的批評。由物及人,詩歌意在告誡我們:不但要知彼,更要知己。要認清自己,不但要知人更要察己,不但要全面準確地了解別人,更要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要為自己準備一面“鏡子”。

這也是作文的立意,當然還可以化大為小,從如何認清自己入手,如材料找另一面鏡子,論述“以人為鏡,看清自己”。這裡的人,可以指大眾,可以指領袖、精英、榜樣。可以從大眾身上看到人類的劣根性、人性的醜陋,從而反省自己丑陋的一面;也可以以領袖、榜樣、楷模為高標,感知差距,尋找自身的不足,對自己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具體說,“以人為鏡”中的人,可以指與自己密切相關的諍友、知音、愛人、師長、同事、鄰里,也可以是素昧平生、萍水相逢之人,甚至可以是對手。還可以史為鏡,前車之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吸取教訓,認清自己,不讓悲劇重演。如毛澤東“不可沽名學霸王”。當然,要認清自己,不一定非得藉助外在的“人”“史”“物”,還可以為自己準備一面心鏡,即“反躬自省”“三省其身”,時時開展自我批評。

作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立意:1、知人更要知己。辯證地談,前者作鋪墊,著重論述後者。2、以人為鏡,看清自己。3、諍友——生活中的明鏡。4、知音——人生的一面鏡子。5、要利用好對手這面鏡子,看清自己。6、以史為鏡,看清自己。7、反躬自省,吾當三省其身,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8、要認清自己,著重強調認清自己的意義。

【同類素材】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朋友應該是你的一面鏡子,正所謂“道義相砥,過失相規”。

3、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考興衰;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二、愛心小院

在河北省灤南縣窪里村,有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與眾不同的是,小院裡生活著一個特殊的“大家庭”:39個患有腦癱、智障或肢體殘疾的孩子組成的大家庭。孩子們在這裡免費讀書、免費吃住,快樂地生活著。孩子們的“家長”是當地一個名叫高淑珍的普通農村婦女。

高淑珍的兒子王立國4歲那年患上類風濕,經過治療,但仍不幸落下了殘疾,走路一瘸一拐的。1998年,孩子到了入學年齡,很想讀書,因身體等原因他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進校讀書。為此,高淑珍安慰兒子說:“咱家離學校遠,趕明兒媽媽在炕頭給你辦個學校。” 不久,高淑珍發現,附近村莊也有一些因肢殘而不能入學的兒童,他們和自己兒子一樣渴望讀書。當初哄孩子的那一句話,迅速成為她腦海中揮之不去的念頭——辦一所學校,讓不幸的孩子也能讀書。就這樣,為了兒子,也為了和自己兒子一樣渴望讀書的殘疾孩子,高淑珍一咬牙在家裡申請創辦了“窪里民辦特教學校”,義務教授知識。為了30多個孩子每天的開銷,高淑珍將自家種植20畝水稻所得以及自己和丈夫打工掙來的錢全額補上,讓這些殘疾兒童得以快樂地生活和學習。

14年來,有100多個殘疾孩子在這所學校學習和生活過。在高淑珍的感召下,先後有9個人來到學校當起了愛心志願者。每每說起這些志願者,高淑珍都不由自主地稱他們為“最偉大的人”。然而,如果沒有她,這些“最偉大的人”或許一輩子也到不了這裡。

一句“上學免費”的善良承諾,讓這個普通的農家小院每天都能傳出孩子們朗朗的笑聲。高淑珍用自己質樸的愛構築著美麗的精神世界,用“母愛”真情呵護著這群孩子,為殘童們灑下了一片陽光。

名人名言佳句】人生真正的財富是施與別人的善事。——(阿拉伯)穆罕默德

三、丁肇中:我要用中文發言

1976年10月18日,丁肇中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他只有40歲。在那激動和幸福的時刻,他作出了一個極其莊重而神聖的決定,通知瑞典皇家科學院:“我要用中文在頒獎典禮上發言。”瑞典皇家科學院友好地表示歡迎,但同時也擔心讓誰來做翻譯的問題。丁肇中回答:“我自己做翻譯。”這一訊息見報後,引起了強烈反響,深深感染了不同國家、不同膚色和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

可是,美國駐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非常不滿地說:“我們美國和中國關係非常不好,你用中文是不對的。”丁肇中十分珍惜美中兩國人民的友誼,也盼望美中兩國關係的不斷改善,但面對指責,他毫不留情地頂了回去:“你管不著這個,我願意用什麼語言就用什麼語言。”在那次頒獎典禮上,丁肇中在致辭時又創下了一個世界紀錄:整個金色大廳里迴蕩起有史以來從未使用過的一種語言——中文。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我要用中文發言。”丁肇中的這句話讓我們感到,履行熱愛祖國的天職是一種最純潔、最溫柔、最敏銳、最強烈、最高尚和最值得敬重的行為。

四、蓋內克:畢卡索真正的朋友

晚年的畢卡索非常孤獨。儘管他的身邊不乏親朋好友,但他很清楚,那些人都是衝著他的畫來的。為了保護自己畫作的完整性,畢卡索請來了一個安裝工,給自己的門窗安裝防盜網。就這樣,安裝工蓋內克出現在畢卡索的生活中。

蓋內克憨厚坦率,沒有多少文化,看不懂畢卡索畫的那些畫,但每天休息的時候,他都願意陪畢卡索嘮嘮嗑。他覺得老人很慈祥、很溫厚,就像是自己的祖父。沒想到,蓋內克在畢卡索眼裡卻成了智慧的化身,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畫筆,為蓋內克畫了一幅肖像。蓋內克卻對他說:“這畫我不想要,你要送,就將你家廚房裡那把大扳手送給我吧。”

畢卡索離世後,蓋內克想起畢卡索曾經贈與的那些畫,翻出來一看,竟有271張。蓋內克驚呆了。他知道,他只要拿出這裡面的任意一張畫,就可以徹底改變他目前的生活。然而,他沒有。20xx年12月,一個石破天驚的新聞震驚法國:年逾古稀的安裝工蓋內克將畢卡索贈與他的271幅畫,全部捐給了法國文物部門。蓋內克說:“畢卡索曾對我說過,你才是我真正的朋友。是朋友,我就不能占有,只能保管。現在,我把這些畫捐出來,就是為了讓它們得到更好的保管。”

在這個世界上,金錢確實很有用,但金錢並不代表一切。你成功或是擁有財富的時候,站在你面前的不一定是你的朋友;你失敗或是遭遇挫折的時候,能夠和你風雨同舟的則一定是你可以信任的人。蓋內克這種至上的人格,展示出的無疑是一種至純至真的友情和極致的人性之美。

【名人名言佳句】真正的朋友是所有財富中最重要的財富,也是人們最少考慮取得的財富。——(法)拉羅什富科

五、易中天:巧施孝心

易中天近些年來成了學術紅人,年薪高達百萬,他也想多為父親——會計學家易庭源做些什麼。他首先想給父親買一套大一點的新房子,當易中天說了自己的想法,父親直搖頭,說自己要大房子幹嗎?再說這舊房子也住慣了,不想再搬了。易中天只好作罷。父親房間內的陳設極其簡陋,書桌由吃飯的小方桌改造而成,靠牆滿滿的書架原本是幾個鞋架,上面堆放著大量會計學方面的專著。易中天便想給房子裝修一下,再換一套家具,可父親依然不同意。父親每個月的花費包括保姆等生活費用,大概要兩千元左右。那就給父親一些錢吧,但父親仍然不需要兒子的資助。

脾氣古怪的父親讓易中天不知如何是好。易中天很想找到父親的“薄弱”環節。想著想著,易中天發現了一個給父親“送錢”的好辦法。20xx年父親九十大壽時,言及在身後設立獎學金一事。易中天感到時機到了,他決定給父親十萬元,在學校設立“易庭源獎學金”。父親對此很讚賞,易中天也感到很欣慰——父親總算接受了自己的“幫助”。

父親去世了,幾個後輩召開了家庭會議,一致表示,父親的遺產,分文不取,全部用於完成包括出版學術專著、資助優秀學生在內的多項遺願。

有孝心,可貴,巧施孝心更可貴。

六、素材~證明自己:巴拉圭標槍美女靠選美籌訓練經費

前不久,一組“標槍美女”的圖片在微博上流傳,圖片的主角是有著倫敦奧運 “第一美女”稱號的巴拉圭標槍運動員萊琳•弗朗哥。中國觀眾對她的第一次熟識,是在20xx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巴拉圭代表團運動員入場儀式上,導 播給了她一個長達5秒鐘的鏡頭。弗朗哥除了運動員的身份,還是20xx年環球小姐選美巴拉圭賽區的第二名,以及世界比基尼小姐大賽的參賽佳麗。對球迷來說 ,弗朗哥還有另一重身份——恆大明星外援巴里奧斯的前女友,他們曾在20xx至20 1 1年間交往。

在這一切光鮮外表的背後,這位大美女為了自己的奧運夢想所承受的心酸卻鮮為人知。1982年,弗朗哥出生在巴拉圭首都阿松桑。 小時候,弗朗哥就開始了田徑訓練,最擅長的項目除了標槍,就是三級跳。儘管在20xx年曾贏得過南美青年錦標賽冠軍,可是,雅典奧運會和北京奧運會上 ,弗朗哥在資格賽階段都遭到了淘汰,成績也並不理想 。雅典奧運會後,由於比賽成績不佳,巴拉圭政府不再願意為她提供參加比賽的費用,這也讓弗朗哥幾乎沒有了經濟來源。事業上遇挫,讓弗朗哥感到痛苦 ,但她卻沒有放棄。有人說,有著如此驚艷的外表以及高挑的身材,弗朗哥似乎更適合進軍娛樂圈,但她卻依然堅持 著自己的奧運夢想。即使後來進軍模特界,也是為了能夠繼續參加奧運會而籌措高額的訓練和參賽費用。

七、素材:你幸福嗎?幸福是什麼?

20xx年國慶節前期,中央電視台推出了《走基層百姓心聲》特別調查節目——“幸福是什麼?”記者們分赴各地採訪各行各業的幾千名公民,“幸福”一下子成了媒體的熱門辭彙。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神人輩出,先是某人上下打量了一番提問的記者,然後答道:“我姓曾。”再是記者採訪在鄭州火車站買票排隊的大學生:“對你最壞的事是什麼?”這位學生答道: “最壞的事情是我跟你說話的時候,隊被人插了。”還有一位撿瓶子老人因為耳朵不好,就有了下面一席對話:“您收了多少瓶子了?”“73歲了。”“您收了多少瓶子了?”“我吃的政府低保,630塊一個月。” “您覺得您幸福嗎?” “我耳朵不好。”

幾十年來,中國人的物質條件變得好了,於是人們的精神狀態就受到了關注,人們更多地為追求“幸福”和“有尊嚴”而努力。雖然中國已經意識到了國人的“幸福”問題,也在著手改善,但和其他國家對比,中國人的幸福指數並不高:《蓋洛普世界民意調查》在20xx年對幾年來接受調查的各國家和地區的幸福指數排定了座次,中國人的幸福指數在155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125位。

“你幸福嗎?”這個簡單的問句背後,蘊含著一個普通中國人對於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自然環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體會,引發當代中國人對幸福的深入思考。

八、素材:孤獨是一種財富。

莫言在很多地方重複過一句話:“海明威曾經說過:‘不幸的童年是作家創作的搖籃’。”莫言這話多少有些冤枉雙親,因為比起從小失去父母的川端康成和有一個酒鬼父親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來說,莫言的那點不幸實在可以忽略不計。莫言常說,飢餓與孤獨是他創作的財富,其實莫言童年時候正是中國最困難的時期,餓得面黃肌瘦、痛苦不堪的人比比皆是,但是最後能餓成作家,特別是像莫言這樣有名的作家,屈指可數。他的不幸,也是他的財富,在於他的孤獨。

九、莫言的燕尾服

【原題呈現】 20xx年11月9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大哥管謨賢做客山東大學,透露,莫言現在正在準備赴瑞典領獎,還做了燕尾服,也要學習跳舞。此言一出,網上眾說紛壇,莫衷一是。

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呢?請據此完成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

【優秀作文】

成名前後

20xx莫言很忙。莫言的哥哥也很忙,忙著接受大小採訪,回答莫言或年幼時的,或寫作時的,或生活中的各類問題。莫言的故居也很忙,全國各地爭相搶奪曾寫在莫言《透明的紅蘿蔔》中的種在園中貧瘠土地里的“紅蘿蔔”。莫言的一切一切,都在一個月內成為最熱傳的新聞,似乎沒有人在乎打破高密東北鄉的寧靜。成名前後,莫言仍是那個愛吃餃子、寫小說的人,而全中國呢?

如果沒有諾貝爾獎,即使能與文學沾點邊的我也不知道莫言是個寫小說的人;即使知道電影《紅高粱》使張藝謀、鞏俐成名,也不知道電影劇本是來自莫言筆下的《紅高粱家族》。而時至今日,日夜埋頭於題海的我也能口若懸河地說出莫言的大小事跡,就連他筆名“莫言”的來由也清楚了解,甚至他領獎時將會身穿燕尾服也略知一二。而這時,我不禁深思,是什麼讓莫言陷入永無休止的巨大漩渦之中,為什麼成名前後有這極大的反差?回眸百年中國,那是一部讓人抓狂的屈辱史,八國聯軍侵華,日寇帶來的傷痛,都成了幾代中國人肩上的重壓,裡面裝載著欺凌、侮辱。因此,中國急需亮劍,告知天下中國的種種強勢實力。或者這又是一種自卑感,來源於百年屈辱,而需要我們現在大張旗鼓去炫耀手中的籌碼。

在這種急於求成的狀態下,衍生了超高的GDP,卻是由破壞環境,大肆開發自然資源而換來的世界驚嘆,感嘆中國發展的飛速;中國商品在全球銷售,大多是“中國製造”,而沒有“中國創造”;即使中國論文發表量位居世界第一,卻又有多少是有真正的使用價值的呢?這時候出來的莫言頭頂“諾貝爾文學獎”的帽子,毫無疑問的成了最新、最閃亮的名片。因此,從宣布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那一刻起,莫言已經不是屬於他一個人的莫言,他是大家的莫言,是所有中國人的莫言。他的點點滴滴,他的成長,他的喜好,到現在他的著裝都會成為我們關注的話題,成為我們談論的新聞。

但當我們向全世界告知“中國的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時,莫言卻在山東高密的家裡正和家人一起包餃子。原來,最歡天喜地的不是莫言,而是我們,最浮躁的不是莫言,也是我們。我們希望莫言能一揚國威,讓我們感覺揚眉吐氣,但現在發現,莫言居然要穿燕尾服。於是我們不同意了,莫言怎么能穿燕尾服呢?那不是崇洋媚外嗎?我們插手莫言的種種,評論莫言的種種,卻忘記了一個事實,獲獎的是莫言,而不是我們。莫言穿什麼衣服去領獎,我們有什麼權利去干預呢?或許莫言只是出於對諾貝爾文學獎的敬意,對主辦方的尊重,而認真的把自己打扮一下,也練習一下跳舞,免得在舞會上踩到他人的腳而尷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使穿著燕尾服的莫言在晚會上翩翩起舞又有什麼奇怪?

成名前後,莫言仍然是那個自評“善良、懦弱和謹慎”地寫小說的莫言,而你我也應常懷謙和之心,讓一切歸於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