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熱點素材解析

如果學生平時的語文素材積累不足,就會影響學生高考寫作,因此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對語文高考作文的素材積累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高考作文素材,僅供閱讀!

一、不要上了潛移默化的當

王路

我上大學時,學英語,把托福聽力存進MP3,一天到晚就放在耳邊聽。反反覆覆聽,每天聽十小時以上,整個人都想吐,還是聽不懂。

為什麼聽不懂呢?因為我沒有背單詞。連單詞都不認識,句子怎么可能聽得懂?但是,我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相信聽得多總是好的。後來,它每講一句話,我都知道下面要出來的是什麼音節,但是沒有用,什麼意思還是不知道。

背單詞,為了方便,只背第一個意思,而且只記拼寫,不看音標。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單詞我也背過,但因為不看音標,不知道怎么讀,聽聽力時仍然聽不出來,全部抓瞎了。後果就是,我過四級和過六級中間隔了五年,而且這五年我一直都在努力學習英語,努力考試。為什麼效果這么差?因為我把邪路認成正路,把錯誤的方法認成正確的方法。

今天,很多人依然相信潛移默化的力量。比如認為只要讀書就是好的,就不會錯。哪怕沒讀懂,也有潛移默化的好處。聽起來好像不錯,但並不是那么回事,只是這種解釋讓自己感覺更舒服而已。那種潛移默化留下的,就跟當年一天十小時托福聽力在我耳朵里“潛移默化”留下的一樣。

看事情不能稀里糊塗,要去推究背後的原因和理由。同樣是上學,同樣是一天七八個小時坐在教室聽老師講課,有人考90分,有人考20分。有人高三就考上大學了,有人要複習到高四高五。考20分的人,他也潛移默化了呀!複習到高四高五的人,潛移默化的時間更長呢!

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有的,但要去分別不同的情況。什麼時候該談潛移默化?“勿以惡小而為之”,第一次做壞事,很緊張,很害怕,下次再做,就沒那么緊張和害怕了,做十件百件,整個人就完全變了。這種事上,一定要談潛移默化。

但人們往往不愛在這種事情上談潛移默化,倒愛在另外的事情上談:看一本書,沒看懂——“我潛移默化啦”;辦一件事,掉鏈子了——“沒事,吸取經驗,潛移默化啦”。

為什麼會這樣?做了惡而無益的事,不談潛移默化,就可以把大過失看成小過失,把有過失看成無過失;做了勞而無功的事,談潛移默化,就可以把沒長進看成有長進,把沒功勞看成有功勞。人實際上滑頭得很呢,總愛把事情往讓自己舒服的地方想。

孔子講“好學”是“不遷怒,不貳過”,如果一次做砸了,下次在同樣的地方還做砸,就是“不好學”。以“反正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為藉口,就是懈怠、放任、稀里糊塗、似是而非。

【素材運用】

“潛移默化”,一直覺得是個很美妙的詞兒,意味著總在無意間提升、豐富著自己,也堅信隨著那種感覺,一定會柳暗花明別有洞天。細品,才身冒冷汗:不辨是非、缺少理性的潛移默化,原來是慢性毒藥。凡事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切不可想當然。

【速用名言佳句

1.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幸福來自於自我約束。——美國美學家喬治?桑塔耶納

2.我們的驕傲多半是基於我們的無知!——德國劇作家 萊辛

【適用話題】理性思考;不能想當然;做事方法

(特約教師 張亞凌)

二、性格窮

尤今

12歲的兒子和10歲的女兒因事起爭執,把語言變成刀化成劍,你來我往地斗得好不熱鬧。慢慢地,越斗越凶,惡言相向。

兒子罵女兒:“你頭上頂著的是豆腦,不是頭腦。腦小如豆,根本沒法子思考!”女兒反唇相譏:“你罵我什麼,你便是什麼!”

兒子氣極,搬出他半通不通的“邏輯學”:“以後,如果我當上百萬富翁,罵你是窮光蛋,難道我就會真的像你一樣變成窮光蛋嗎?”

女兒不急不緩地回應:“如果你是百萬富翁而出口傷人,那么,你的確就是個窮光蛋。不是你口袋裡沒有錢,而是你的性格窮!”

啊,性格窮!

一直“隔岸觀火”的我,暗暗拍案叫絕。

無忌的童言,竟然不可思議地充滿了令人激賞的哲理。是的,就算你擁有了全世界的財富,可是,如果你性格上布滿了窟窿,那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你依然窮得一無所有。

【素材運用】

物質的豐盈永遠無法彌補精神的匱乏。連小孩子都知道,一個人性情品格的層次,不能用擁有的財富來衡量,否則哪怕是百萬富翁,若出口傷人,性格上也是“窮”。寫毛筆字需要筋骨,畫中國畫講究韻味,做人也應重視健全人格的培養。有童真,存善心,卓然於世,厚德載物。

【速用名言佳句】

1.一個人生活在世界上,最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虛。——當代作家 丁玲

2.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錢;光有金錢而沒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會是會崩潰的。——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

【適用話題】物質和精神;性情品格;童真

(特約教師 劉志新)

三、人的義務不來自資歷

黃執中

我一直認為:彼此有選擇的,才是朋友。彼此,也才有義務。

至於那些被迫同班的同學,被分到同一寢室的室友,以及不得不一起玩的兒時鄰居……老實說,都不是我選的。

相處,只是因為我當年沒能力。

也因此,面對那些用“看在同窗多年的情誼”“當年大家畢竟都是睡一間房”“別忘了咱們曾一起玩泥巴”等之類帽子,來綁著要你盡義務的人,我的忍受力特別低。

我認為,每個人唯一能接受的,不由自己選擇,必須完全配合的宿命……到家人,已經到底。所以,一旦我能自己選擇朋友之後,之前那些昔日同學、多年室友、兒時玩伴,都別來跟我現在的朋友比。

因為人的義務,來自選擇,不來自資歷。

【素材運用】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是一個人自由、自願做出的選擇,是他精神、信仰、價值觀認同的苦苦尋覓,絕對不是被動的“不期而遇”。所以,不要對友情進行綁架,而是要學會從感情的真真假假中辨識出真正的友情。人生也一樣,我們要學會主動選擇,而不是被動接受。

【速用名言佳句】

1.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道乖者,不以咫尺為近。——東晉道教學者 葛洪

2.真正的價值並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們扮演的角色中。——德國詩人席勒

【適用話題】選擇;自由;感情綁架;主動與被動

(特約教師 夏子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