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器觀後感700字

《大國重器》通過人物故事和製造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小到大,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國重器+觀後感700字,供大家學習!

大國重器+觀後感700字

《大國重器》一片充分的展現了中國工業體系30年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艱堅歷程。體現了一大批工業人為強國之夢而奮鬥的信仰,其中有普通的工人、技術工程師、企業家等等。

《大國重器》的第五集的一開始,在汽車之城底特律,剛剛來到福特安裝現場的張志剛,召開的一次工作例會說:“胸前貼著的是濟二,但是事實上你們代表的是我們中國人的形象。”這是濟南第二工具機廠人的信仰,他們以自己的行為在維護著中國企業人的尊嚴,他們用普遍接受和認同的人生價值觀組成了自己的信仰——團隊的榮譽。並使得他們的信仰贏得了福特汽車公司全球衝壓設備主管鮑爾的高度評價:“這個團隊向我證明,他們能安全的作業,並遵守規定,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這是一個企業的信仰,是一個團隊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一個團隊的榮譽,更有了並且堅定的一個團隊的目標。

有這樣一篇寓言故事:蝦子、天鵝、螃蟹拉一輛貨車,蝦子一個勁的往有水的地方蹦達,天鵝一個勁的往天上飛,螃蟹橫著使勁,結果可想而知——貨車是不會動的。這個寓言告訴我們,集體需要一致的目標。

團隊意識——很多時候不是問題怎樣,而是團隊怎么樣看待、解決這個問題。

團隊中不是每個人都是最強的,他們是通過相互無間的合作達到了完美。他們相互合作、相互競爭、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關懷。相互合作能一起發揮每個成員的長處;相互競爭能決定每個成員最佳的崗位;相互包容能促進每個成員關係的密切;相互信任能使每個成員專致自己的工作;相互理解能讓每個成員知道團隊的重要性;相互關懷能讓每個成員溶入團隊。這就是一個團隊的信仰!

“世上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是有完美的團隊。”

是的“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完美的團隊有自己的人生價值觀,有自己的榮譽,有自己的信仰。

只有被信仰才有價值,而且是首先建立在團隊自己的信仰、員工信仰然後逐步被社會認同和接受,才是有價值的信仰。

推薦:

大國重器觀後感

《大國重器》以獨特的視角記錄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歷史。該片將鏡頭對準了普通的產業工人和裝備製造業企

業轉型升級創新中的關鍵人物,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通過人物故事和製造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無到有,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展望了中國裝備製造業邁向高端製造的未來前景。每每看到我們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就感到無比自豪與興奮,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而驕傲。 看過這部紀錄片後,對我觸動很大,作為數控專業的一名學生,一種民族榮譽感油然而生。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大型裝備製造業是國家強盛的脊樑,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石,是國家產業安全的重要保障。抓住核心產品,核心技術,核心工藝,核心人才,不斷的在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的固化學習的成果,堅持持續的改進和升級,形成具有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創新能力。注重核心員工的國際化的培訓和學習,給創新人才以充分的信任和支持,使其具有國際化的視野和能力,發揮其標桿和榜樣的作用,支撐企業的發展。注重核心團隊的建設,注重向國際先進企業學習,注重產學研的長期合作,培養核心人才,培養高級技術工人,培養規範的企業核心工藝,培養具有嚴謹工作態度的員工隊伍,有力的保障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注重整合資源,注重系統的集成能力,以國際化的視野,已自身的核心技術為主導,整合全球化的供應鏈,作好產業方向的調整,持續不斷的在產業升級和技術提升方面持續的投入,引領和突破行業的技術憑瓶頸,

推動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和擴展。最後應該注重行業系統服務的能力建設和創新,在研發,服務領域的創新推動創造更大的價值,提高產品的品質和企業適應市場/客戶需求的能力,讓核心競爭力落到實處。

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在現階段經過近30年的技術追趕我們再裝備製造業取得了一部分成就,也在縮短著和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但作為機械行業的一員我們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現在很多方面特別是高精尖技術上與國際頂尖水平的差距,不能沉醉於目前取得的一部分成就,以強烈的危機感鞭撻自己,切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自主開發能力,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突破已開發國家及其跨國公司的技術壟斷,爭取更為有利的貿易地位和競爭優勢,為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提供重要支撐。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缺乏任然是一個不爭事實,這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一方面,以傳統製造業為主導的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另一方面,“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模式,只一味熱忠搞招商引資的發展思路,使我們受制於人,為他人“做嫁衣”。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已經擺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

要發展就要創新,個人是這樣,企業是這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這樣。只有堅定不移地走創新之路,我們才能不斷

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大國重器》精選了中國裝備製造業的工具機、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電氣裝備、重型裝備、通用裝備、港機裝備、船舶、關鍵零部件、節能裝備等10餘個重點領域、18家行業領軍企業。以獨特的視角和震撼的畫面,記錄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歷程和取得的成就,通過人物故事和裝備製造中的細節,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小到大,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在充分闡釋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成就的同時,展望了中國裝備製造業邁向高端製造的未來前景,全面展現近30年來我國裝備工業取得的偉大成就。

目前各類媒體去工業化傾向嚴重,全國財經類媒體很多,但用於房地產、金融、證券、投資之類非工業類經濟報導太多,而關於工業的報導不僅偏少,且負面居多(如產能過剩、虧損破產、污染嚴重等)。這讓社會很多人無法體會工業(如裝備製造業)對國家、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與工業人的艱辛奉獻。正如《中國工業報》社社長陳衛在《大國重器》開播式上所說的那樣,長期以來,以我國工業發展為題材,特別是展示裝備製造業的影視作品少而又少,《大國重器》了卻了裝備製造人對工業題材影視展現的心愿,實現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和我國工業發展的“中國夢”鼓與呼。

長期以來工業被媒體忽視,作為工業人主體的工程師、技術工人群體也自然被媒體所“遺忘”。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各類娛樂明星充斥著電視與媒體,整個社會很難看到工程師、技術工人的身影與貢獻,其地位也遠低於公務員,於是青年學子逃離工科成風,工程師、技術工人隊伍後繼乏人也就不足為怪了。而紀錄片《大國重器》儘管也有政府官員與企業高管的鏡頭,但該片充滿了濃厚的人文情懷,不僅紀錄大國重器研製、生產本身,且將更多的鏡頭對準了生產一線的工程師與技術工人,通過人物故事和製造細節,真實記錄了幾十位有名有姓的中國工程師、技術工人在挑戰製造極限、攻克技術難關中所付出的艱辛與創造性貢獻,真實記錄了他們的智慧、生活和夢想,鮮活地講述了充滿中國智慧的機器製造故事,再現了中國裝備製造業從小到大,從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創造,到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背後的艱辛歷程。是他們讓高鐵飛奔、讓航母遠航、讓神舟飛天、讓蛟龍(深潛器)入海;也是他們讓我們的國家日益強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他們和全國工業系統的無數工程師、技術工人才是中國社會、科技、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他們才是共和國真正的脊樑。這是一曲中國工程師、技術工人的頌歌。

中國工程院曾對全國5000名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超過80%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工程師職業的社會地位“一般”或“偏低”,對個人收入的滿意度僅為53.75%。而20xx年7月,中國科協5年一次的“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

調查”更顯示,由於工作壓力和收入等方面的原因,有近半數的科技工作者表示如有機會更願從事企事業管理、公務員等其他職業。 一項問卷調查發現,小學生崇拜娛樂明星的最多,崇拜科學家的也有,但對工程師的了解卻極為模糊,在“最崇拜的人”、“最理想的職業”選項中,僅有10%的選擇與工程師沾邊。

這些調查結果實在讓有識之士為工程師的處境心寒,這也就不難理解沒有多少工程師願意子承父業,相反,公務員中願意子承父業的比例高達近100%。高校報考中逃離工科盛行,工科專業很難招到一流的學生,這意味著我國工程師隊伍面臨後繼乏人的危機,而城市獨生子女更是無人願當工人。

在當今中國,與工程師、技術工人嚴重短缺、實體經濟萎靡不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金融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惡性膨脹,投機炒作成風。虛擬經濟領域多如牛毛的開發商、股評師、操盤手們甚囂塵上,成了社會和媒體的寵兒。而重要的財富創造者即全國多達上億,奮戰在(實體經濟)工業生產與工程建設第一線的工程師、技術工人則快成了被社會“遺忘”的人群。

《大國重器》反映了這樣一批有信念、有堅守、默默奉獻的中國工業人。這些工業人中,有雄心勃勃向高端領域進軍的企業家,有數控工具機研發中屢敗屢戰的工程師,有動車制

造中精益求精的女焊工師傅,更有無數個車間裡那些最普通最尋常的一線工人。這樣一些人,如果不是《大國重器》的播出,可能根本不會被一般公眾所知曉。然而,正是有了他們的熱情、理想、信念、汗水、青春和付出,這個國家的產業才有了脊樑,這個國家的夢想才有了最堅強的依託!打造大國重器需要知識和技術,同樣需要信念和風骨。

作為第一部反映中國裝備工業的紀錄片,儘管《大國重器》仍存在著缺陷與不足,對於中國裝備工業“大而不強”的警示處理得還是比較淡化的,但是它見證中國工業創新裂變的長廊畫卷,“農業是立國之基,工業乃強國之本”,《大國重器》這股從民族工業血脈中迸發出的最強音在11月的深秋,劃破寂靜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國民族工業的全面崛起。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裝備的工業的希望,燃起了我們做工業數控人士的對工作的熱愛和信心,讓我們為我們的工作感覺到由衷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