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講方法觀後感

在傳遞溫暖的過程中,傳遞者已接受者,都是幸福的,我們應該做這樣的傳遞著,這個世界需要愛,更需要接受別人傳的的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名師講方法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名師講方法觀後感篇一

7月31日,我有幸參加了開發區名師大講堂培訓活動,認真聆聽了英華中學副校長王香芝和邢台市第七中學李育紅兩位名師的報告,會上她們分別就《一線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和《做一位充滿魅力的教師》展開了深入淺出,細緻入微的介紹。聽了她們的報告我感覺渾身充滿了激情和動力,也讓我切身感受到成為一位名師是何等的幸福啊!

一、 開展課題研究是推動教師專業素養的必由之路

王香芝老師說:“我們的教學工作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如果一線教師不開展課題研究,否則就像一頭拉磨的驢,一直在重複昨天的工作,困在‘高原期’”。聽了王老師的介紹使我茅塞頓開,回想自己的教學經歷數十年來,一直在重複相似的工作。雖然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是總覺得在工作中似乎缺少了點什麼主心骨的東西?原來我還沒有開始深入進行課題研究!尤其是新課改這幾年以來,在教學中出現許多困惑越來越多,值得我們研究的問題也很多,弄得我們的課堂教學千頭萬緒,甚至有些雜亂無章?教書教了幾十年的老師忽然說:“不會備課了,不會上課了……”面對出現的種種問題,我為什麼就沒想想到和其他老師一起開展課題研究,去研究我們新的課改模式呢?原因是之前我不會做課題,被困在了“高原期”。當我聽到王老師因為參加課題研究之後,帶給她那么多的驚喜和榮譽,我簡直是羨慕死了!所以一線教師只有參加課題研究,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榮譽。

二、 努力使自己成長為一名研究性教師

21世紀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發展速度之快是我們始料不及的,王老師說:“開展課題研究用一顆研究者的身份看待周圍的世界,會讓我們發現這個世界的每一天都是不一樣的;搞課題研究能讓我們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搞課題研究能夠解決困惑問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見到已過退休年齡的王老師,看起來只有40歲的年齡,30歲的聲音,20歲的激情,並且她深愛著自己的課堂,享受教師這份職業帶給她的無窮快樂,我想這一切都源於她致力於課題研究,把自己打磨成一名研究型教師的緣故吧!原來做課題研究能帶給我們這么多的樂趣,我今後為何不把自己培養成一名研究性教師呢?

三、 成長路上名師伴

邢台市七中的李育紅老師在培訓中這樣說道:“參加一次培訓,提升自己;做好一個課題,豐富自己;參加一次競賽,挑戰自己;做好一個表率,展示自己……”提到參加培訓,我的感觸也很多:這么多年來我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培訓上百種,每次的培訓都會帶給我靈魂上的震撼。尤其我們邢台市名師講學團的老師們給我講課,他們帶給我的觸動是最大的,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一線教師是怎樣一步步腳踏實地成長為名師的,如逸夫國小的王迎春、李詠梅、王香芝、李育紅……李老師在這次培訓中,講述了她的成長之路中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不管有沒有老師聽課,備課時都要備出自己這節課的亮點;每上完一節課,堅持寫教後記;跨學科聽課學習;總比別人早走一小步……

從李育紅和王香芝兩位老師的身上我更看自己與名師的差距,雖然自己平時也注意虛心學習,但是沒有勇氣主動承擔課題,沒有通過做課題來豐富自己;雖然平時自己偶爾也講幾次公開課,但都是領導派下來的,而且總錯誤得理解寫論文,做課題是給自己的工作增加額外的負擔……通過這次培訓我才徹底明白,做課題,寫論文都是我們教學的一部分。要想成長為名師,必須做好課題研究,積極撰寫論文,勇於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加速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使我距離自己的“名師夢”更近一步!

名師講方法觀後感篇二

20xx年1月10日上午,我聽了山東省特級教師,青島市教學名師姜素萍老師的《寓教於樂 以趣激學》名師講堂,感觸頗深。

1.姜老師親和力強。姜老師在整個名師講堂過程中,始終面帶微笑,透著一種親切,使人願意聽她講話。

2.主題鮮明,線索清晰。講學始終圍繞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尤其是激發小學生和中職生興趣設計內容。通過寓教於樂、以趣激學,找準載體、化難為易,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以敢於創新、實踐體驗等方式,讓學生“快樂、輕鬆、自主、創新”學習。

3.語言平實,走近聽眾。沒有什麼高深的大道理,沒有晦澀難懂的語言,用的是通俗易懂的語言,拉近與聽眾的距離。

4.案例來自自身,來自實踐,具有可信性。有的是她自己的育人故事,有的是自己看到的,有的是自己的教學經歷。每個故事,都具有可信性。

5.愛的情感貫穿始終。對學生的愛,對家庭的愛,對學校的愛,對社會的愛,對祖國的愛,對職業的愛,讓人敬佩。

6.材料取自學生調研、教師調研和示範校建設,團隊建設。

7.整個講堂讓人感覺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姜老師備課到次日兩三點鐘,講課不帶教材,輔導全國大賽與學生同住同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名師講方法觀後感篇三

今天在七十一中我們聆聽了大連市名師的報告,自己深有感觸。

首先給我們講座的是甘井子區實驗國小的王曉瑜,她講座的題目是: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傳遞溫暖,相信愛。她有這樣幾個觀點,

一、 教育需要有溫度的教師,做一名教師,就要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能夠彼此取暖,不抱怨,體內充滿了熱能量的教師。,教育要做好,做事的知識一件又一件小時,把積極地能量讓他傳遞給每一個人。

在這裡王曉瑜老師給我們講了許多發生在他身邊的小事。我深深的被這些小事,所感動。從這些小事中我看到了王曉瑜老師真是一名有溫度的老師,同時能夠把這些熱能量傳給他人。王曉瑜老師雖然是一名美術老師,但她能在普通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跡,她把熱能量傳給孩子們,同樣孩子們也把愛傳遞給了她,她是幸福的。

二、 靠近我,溫暖你。靠近學生,走進學生的世界,用學生的視角幫助他們,有溫度的教師,就要及時抓住孩子的心裡,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興趣點,抓住教育的契機,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王曉瑜老師善於抓住教育學生的契機,勇於向學生認錯,彌補自己的過錯。我覺得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其實,在教育教學中,並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有的就是這些婆婆媽媽的小事,拉進學生與自己的距離,也都是靠這些不起眼的小事。王老師是一名有心人,她抓住了,取得了孩子們的信任,獲取了孩子們的心,取得了教育的成功,二我們卻忽略了一次又一次教育的機會,學生與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教育的效果不是十分明顯。

三、 溫暖可以相互傳遞

在傳遞溫暖的過程中,傳遞者已接受者,都是幸福的,我們應該做這樣的傳遞著,這個世界需要愛,更需要接受別人傳的的愛。今天聽了王曉瑜老師的報告後,我想,在我今後的工作中,我應該首先做一名愛的傳遞著,用我積極地人生態度去感染學生,讓我的每一名學生能夠得到我的愛,從而讓學生做到,親其師,信其道。讓每個孩子,快樂健康的成長。

今天還傾聽了三十七中王新華老師的報告,她的報告更是實實在在,朴樸實實,王新華老師所介紹的內容更讓我感受到,只要你真心的對待他人,鐵石心腸的人也會改變的。

現在,我在學校教學中雖然遇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我想,我對教育教學,對待我的學生我內心是無愧的,我想只要我真心的對待他人,對待教學,對待我的學生。我周圍的人,會看到的我的成績的。我會向名師學習,注重從小事抓起,讓學生靠近我,信任我,取得更好的教育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