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講作文:怎樣修改作文

修改,是寫作文的最後一個步驟,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但是,有的同學卻輕視這一個步驟,甚至放棄這一個步驟,這是很不好的。想一想,哪一個大作家的作品不經過修改呀?有的要反覆修改幾遍。魯迅先生就說過,寫完文章後自己至少要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去掉。這就是修改要做的工作之一。我們作為一名青年學生,作文難道不需要修改嗎?

修改文章,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內容的修改一般有“讀、刪、增、改“四種。

一、讀

寫完作文後,要像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至少讀兩遍。如果是平日習作,最好不要馬上讀。因為你剛剛寫完作文,思想里還保持著一種“思維慣性”,挑起毛病來,漏掉的會很多。過了幾個小時或者幾天(當然時間也不要太長),你做完其他事情回過頭來讀,效果會更好一些。如果是考場上作文,最好也在檢查完語文卷子上的其它題目之後來讀作文。但是一定要讀,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是先朗讀,像讀別人的作文那樣去讀。通過朗讀,你會感覺到自己作文語言“上口不上口”,一般來說,讀起來不上口,“彆扭”,那一定有毛病。朗讀之後還要默讀,體會自己的作文的立意、選材、結構、語言各方面的“滋味”,有沒有不對味的地方,儘量按照自己的語文水平挑作文的毛病,然後按照下面所說的辦法刪、增、改。

二、刪

需要刪的一般有四種情況

1、與主題無關,或似與主題有關實則損害主題的內容,應當刪除。如作文《同桌》。有位同學寫其同桌是一名三好學生,其中一段寫到她在熄燈後還躲進寢室的帳子裡打著手電做功課。這位考生的原意是想突出她的刻苦好學,但效果適得其反。因為這樣做不正反映她既違反宿舍紀律、又不善安排時間,還不注意保護視力嗎?像這種只考慮一面卻會影響整篇主題的內容,需刪除。

2、空洞的議論或抒情也應當刪去。如《尊師愛生小記》。有位同學全文只寫了600餘字,但開頭大發議論,僅談教師節的意義便用了150多字。當然寫此題提一下教師節是可以的,但在記敘文一開頭就如此空發議論沒必要,應酌情刪簡。

3、內容重複的,哪怕再好,也應刪除。如《駁學理科何用語文?》。有位同學一連舉了六七位我國現代科學家的例子做論據,來論證學理科需要語文。其實這就是重複的,只要保留一二位最有代表性的,其餘都可刪去。

4、開頭離題太遠或結尾畫蛇添足的內容應當刪除。如《農貿市場見聞》。有的從凌晨起床寫起,甚至從昨夜睡不著覺寫起;有的則從國家農業政策談到家鄉大豐收,或從一路美麗景色談到如何擠交通車。這些與題意無關或離得太遠的都應刪去;即使有關聯的也應一筆帶過。又如寫讀後感一類文章,明明已把真情實感寫盡,為了所謂拔高主題,往往還要空喊幾句口號或硬做一番檢討。諸如此類的蛇足式結尾,也應加以刪除。

三、增

需要增的大致有三種情況:

1、能突出或深化主題的要增。

2、內容單薄的,可以增加內容,適當擴展。如有位學生寫議論文《談艱苦奮鬥》,起先舉了幾個例子,說明只有艱苦奮鬥才能創業、守業。修改時覺得內容單薄,便增加了幾個反面例子,說明勝利後如果不再艱苦奮鬥而享樂腐化,必然導致失敗。這樣正反一比,內容就充實了。

3、記敘文不具體的地方,可增加描寫,使之生動。如有位學生寫了一篇《我心愛的水泡魚》,語言很通順,但不具體。這裡僅舉一句:“我曾經養過一條水泡魚,它全身桔黃真好看。”“好看”在什麼地方呢?不清楚。於是在修改文章時加了一句:“尤其是它那雙玻璃球似的大眼睛,遊動時晃來晃去,惹人喜愛。”就形象、生動了。

四、改

需要改的主要有四種情況:

1、改動不大,就能對明確主題或突出中心有好處的,應當改。如前面舉的《駁學理科何用語文?》那例,只要改變一下論據選擇角度,即保留一個我國現代科學家的例子,另換幾個不同國籍、時代、學科領域的科學家做論據,那對駁斥“學理科何用語文”的說服力就強多了。

2、上下文脫節或缺乏照應的必須改。如有篇習作《弟弟》的倒數第二段:“我看見弟弟從人群中擠出來往家裡跑去,透過雨簾我望著他遠去的身影,耳邊又響起了?‘我是小服務員’的歌聲……”弟弟回家去乾什麼呢?初稿中沒交待。後在修改時作者在前面加了句“啊,家裡還有煤餅!”聯繫上下文可知他是回去取煤餅給人家用。這樣一呼應,讀者便明白了。

3、記敘文中一個人的過長說話應當改,方法是:可把此人的長篇講話有條理地分為幾層,每層中插一些>別人的問話、反應;或加一些他自己的動作、神態,文章就活潑了。

4、議論文中過詳的事例論據也應當改。主要方法是刪去描寫性詞句,把長篇敘述概括成簡潔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