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觀後感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我們一起來看看,或許能從中悟到一些哲理。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風雨哈佛路觀後感,希望你喜歡。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篇一

看了這部電影,我很受觸動。本該是擁有快樂童年的孩子,卻要承受太多與其年齡不符的壓力和重擔。淒涼的家庭,頹廢的生活,無法拾撿的親情,同學的歧視和欺負。可是,人總是要積極面對這個世界,積極的活著,就算是覺得生活糟透了,也還是得繼續生活,路還是要走。在悲天憫人的遭遇中成長,雖被命運撞得頭破血流,受盡委屈,但她依然堅持自己的夢想,為了實現她的夢想,她努力的改變糟糕的現狀。是的,最終她做到了。

從一個追夢人的角度,我看到了她的決心,意志和努力。“我相信我會成功,我僅僅只需要一個機會。”一個柔弱之軀,用她的努力為自己爭取了一個改變人生的機會。然後,她以非凡的毅力開始了刻苦的學習。17歲到19歲,她用兩年的時光,學習掌握了高中四年的課程,且每門學科成績都為A。我想像不到那是怎樣的一種努力讓她取得這樣的成績。因為優秀,她又為自己贏得了去哈佛大學參觀的機會。面對大學的殿堂,她又有一個新的願望——成為這所大學學府中的一員。“我要盡我的所能努力奮鬥,看看究竟會怎樣。”她說。她一直堅持努力,最終如願以償。萬般努力都不曾白費。我曾以為我受了很多苦,但是我卻不知道有那么多難受的人寧願咬牙也要堅持走下去的感覺。反思自己,從來沒有用盡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沒有傾注身心去愛一件事情,更沒有孤注一擲的堅持過。影片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誰能和生活討價還價,只要還活著,就應該盡最大的努力。”是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只要你肯努力,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所以,試著去努力,也許結果會不同。

從一個孩子的角度,我看到了她內心對父母之愛的渴望。有一次她和她的母親一起去餐館,那種久違了的感覺,曾經的溫馨仿佛又圍繞在她身邊。但很快,她母親毒隱又發,跑去酒吧抽菸喝酒,她心裡在吶喊,在深深的呼喚,但一切都是徒勞。她是希望有一個完整而溫馨的家庭的,但現實沒有給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演講時說的那些話“我愛我的母親,她是個癮君子,她是個酒鬼,而且雙目基本失明,患有精神分裂。但我不會忘記她一直愛著我,即使她忘記了,一直如此,一直如此。”我被這段話深深的感動著。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顆懂得感恩的心,即便父母沒有給予我們很多,我們也應該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相比起主人公麗思,我們有什麼理由抱怨我們的出身?抱怨我們的父母?他們健康的讓我們成長,他們給了我一個溫馨的家。他們犧牲自己,把原本可以照顧自己,充實自己的精力與金錢都花在了我們身上,換取我們生活的美好。作為孩子,我們又為他們做過什麼呢?也許是特殊的年齡階段,我們會與父母有很多方面的矛盾,所以,我想我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學會換位思考,去理解他們表達愛的方式。很多時候,不和父母吵架,是最基本的孝順,不是么?趁現在父母還健在,還陪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好好對待他們。

除此之外,我還看到了麗思的樂觀和堅強。這部電影讓我受益匪淺,願我們都能學會在遇到挫折時一如既往地努力,勇敢,充滿希望!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

1503011030

王潤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篇二

學習,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成才要靠百分之一的天賦以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要你肯學習,並且認真對待學習,你就會學有所成。

麗思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出生於紐約市一個貧困的家庭。父母都是吸毒者。她簡直是天才,可惜她的生活沒有秩序。因為她很少洗澡而常被同學們嘲笑。雖然她一個月最多只上三天學,但是她卻能考100分。

麗思的母親高度近視,達到了近乎失明的地步。因為吸毒,父母都得了愛滋病。她的母親沒有多久就去世了。家裡因為貧窮,交不起房租,父親被送去收容所,她則被關進教養所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但是,頑強的麗思沒有被命運屈服。她走出了教養所,只得通過撿廢品、打工來自力更生。

貧困的她睡在街上,吃在垃圾桶旁。通過鄰居的幫助,她終於上了一所高中。唯讀過國小的她。用了兩年的時間,把高中四年的課程用兩年就學完了。通過努力。她獲得了“紐約時報”每年120xx美元的獎學金,並資助她上哈佛。

可想而知,她的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在她16歲以前,她不適應平常人過的生活。但是她堅強地活下去。正如她所說:“我把安全都拋到腦後了!”

可想而知,她的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麗思告訴了我:命運可以打敗一個人,但是打不敗人的意志。只要我們擁有堅強的意志,不喪失生活的希望,那么我們就可以改變命運。面對困難與挫折,如果我們只是膽小、懦弱,終將一事無成;如果我們像麗思一樣意志堅強,具有不向命運低頭的信念,從而獲得成功,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看完這部電影,麗思告訴了我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

初一:陳思敏

風雨哈佛路觀後感篇三

所說其實在很多時候,挫折並不是不不幸,而是變得更好的契機。同事,我認為成功也需要看了《風雨哈佛路》的電影,給我最深的感觸就是:只有經得住風雨,才能夠成功。成功往往是不容易的,必須經過很多的磨練,並且不懈努力。在剛入大學不久並且很迷茫的這個時期,給了我深刻的警醒,我知道我不能鬆懈,我必須努力,不能在無所事事的過日子了。

電影講述了貧窮的女孩麗斯通過自身努力來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女主人公麗斯是一個追求親情,渴望得到父母的愛的孩子,在電影的開頭麗斯無怨無悔甚至於逃學職位照顧吸毒、有精神分裂的母親。可見,麗斯對於她母親的愛,並且她一直相信她的母親是愛她的,只是偶爾忘記了而已。在電影的最後,麗斯也說她願意用她紐約時報的獎學金以及哈佛大學的學習機會來換取一個完整的家庭。麗斯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愛特別是母親的愛,這是她最渴望的,雖然她的父母是“癮君子”,可是麗斯始終還是愛著他們,並且在她進入哈佛大學後有了自己的公寓也是和父親一起生活的。這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麗斯對父母的無私的愛,甚至她開始想要去改變現實的生活也是在她的母親死後,她也曾經說過母親想她的孩子,是她一直照顧自己的母親,可見,這份愛是多么偉大。可是,這偉大的愛卻像是一個枷鎖,束縛著麗斯,給她帶來了無盡的苦難,明明有機會去讀書卻要肩負著這份愛帶來的沉重,不僅去過教養院,還要在外流浪,以撿垃圾為生,甚至於她自己都覺的自己的人生如垃圾一般。然而,她卻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人生。

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將如何應對呢?我不敢想像,女孩的命運很艱苦,很悲慘,但她卻用堅強與努力改寫了命運。我覺得這與麗斯的努力有關係的同事,也離不開她的天賦和其他人給予她的機會,她也用自己的努力抓住了機會,並且改寫了自己的命運。麗斯曾經說過:“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正如她自信,在麗斯申請獎學金時,她的朋友打擊她。但她相信她能做到,這也是成功的關鍵。

回首往昔很多時候我們會更多地去感激生活中的挫折,因為這些挫折讓我們改變,進步,成長變得更強大。沒有堅持與努力麗斯不可能成功,沒有挫折與困難她也不會堅定自己前進的步伐。也許,我們沒能夠到哈佛讀書,但此刻的我們有書可讀,我們何不加倍努力創造一條我們自己的路。如若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中文系、漢語言文學

1503011023

沈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