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走近你我他

對於低碳生活,人們遭遇著類似的尷尬: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也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但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卻不得不以增加碳排放為代價。專家指出,儘管人們不能避免碳排放,但卻可以減少碳排放。每個人都不可能過“零碳”的生活,在資源匱乏的當下,我們要做的是,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費。同時,養成“低碳生活”理念,在可選擇、可替換的條件下,首選自然、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實,加入到低碳一族當中並非難事,“低碳生活”細節貫穿在家居生活的各個環節,就拿日常生活用電來說:家用電器的插頭插座接觸良好才能節電;電水壺的電熱管積了水垢後要及時清除,這樣才能提高熱效率;熨燙衣物最好選購功率為500瓦或700瓦的高溫電熨斗,不僅升溫快,還能節電;所有的家用電器儘量不使用“聲控、光控、遙控”等作為控制開關,這樣可節電10%~15%。這樣看來,每個人都能為控制全球氣候變暖做出積極的貢獻。

或許有人認為,即使自己“低碳”了,也擋不住工礦企業的違規排放。但是,冰川融化、氣候惡化,每個人都將受到懲罰。“低碳生活”帶來的其實是一種新的生活質量觀。需要釐清的是,過“低碳生活”,並不是意味著就不能開車、住大房子、享受空調了。低碳的真實含義是要給人們身體健康提供最大的保護和舒適感,對環境影響更小或有助改善環境。如歐洲現在建設了很多零排放建築,隔熱效果非常好,在自然通風的條件下,隔熱層可以把室內溫度調控到一個合適的水平,且能保持很長時間。在交通領域,可以開發太陽能汽車、生物燃料汽車等,同時大力發展公共運輸。

事實上,每一個普通公民在舉手投足之間就可盡享“低碳生活”。倡導低碳生活方式的公益環保網站“網際網路森林”的首頁上列出的平易近人的10件減排案例就生動有趣:少用一個塑膠袋,減排二氧化碳0.1克;5層以下,以爬樓梯代替坐電梯,每次平均可減排二氧化碳600克;選擇應季蔬菜水果,每千克減排二氧化碳400克;夏季空調調高1℃,平均每台每天可以減少排放175克二氧化碳;一棵樹,一年可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這些告訴我們,低碳生活就在我們身邊,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裝修中少用裝飾燈、選用節能燈管,都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過年了,我到外婆家拜年。

外婆家在農村里,這是一個恬靜的小山村,山清水秀,風景優美。一走進外婆家的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綠色,一個長長的花壇僅靠著圍牆,花壇里種滿了綠油油的青菜。說不定你還能看見外婆拎著竹籃,把青菜放進竹籃里,正要去小溪里去洗呢!

環顧小院,你還會發現外婆家的屋檐下放著兩隻大水缸。看到這兒,你肯定會感到很奇怪,著兩隻大水缸是乾什麼的呀?原來,這是外公用來“借水”的缸。每當下雨的時候,屋檐上的水就會順著下水管流到水缸里。外公就用缸里的水澆花、澆果樹、沖馬桶……走廊上,放著一隻垃圾桶,這是一隻用廢舊油漆桶做成的。每當垃圾桶盛滿了,外公就會把垃圾挑到山上,當做果樹的肥料。

不知不覺中,傳來一股香氣。沒錯,那一定是外婆在燒菜了。順著香氣走進廚房,外婆正在灶上忙乎呢!你以為外婆在用煤氣灶燒菜吧,那就大錯特錯了。外婆很少使用煤氣灶,她用的最多的是用枯枝作燃料的柴火灶。外婆能燒出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來。在柴火灶的旁邊,還有一個不鏽鋼做成的開水爐。開水爐像一隻小鍋爐,也是用果樹的枯枝作燃料的,一下子就能燒五六壺開水呢!

晚飯的時候,我發現筷子跟市場上的不太一樣,細細的、長長的,還帶有點粗糙。這不用說了,肯定是外公的傑作了。

有一次,我對拿著竹籃正要去街上的外公說:“外公,你們有不是沒錢,幹嘛還這么節約呀!”外公笑嘻嘻地說:“家裡的這幾隻竹籃抵得上幾千隻塑膠袋呢!我們這樣做,既環保,又節約,還可以避免對食物的污染呢!”

原來,外婆家的生活就是低碳生活呀!

近日,首屆世界低碳與生態經濟大會暨技術博覽會在江西南昌落下帷幕。這屆博覽會向世界發出了值得關注的“中國碳信號”,讓政府、企業、公民承擔起“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其實,早在這次博覽會開始之前,低碳生活已經悄然走到我們身邊,它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態度。

我們平常用電、駕車、燒煤氣、搭電梯等等,都會造成二氧化碳的排放。現在全球氣溫正在不斷地上升,造成這種情況的“罪魁禍首”是我們每一個人,而承擔這一切後果的也是我們自己。於是,為了自己,也為了後代,“低碳”漸漸成為了許多人生活的一種趨勢。

“低碳生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首先是在國外興起,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是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

“原來我們生活中每一點一滴都是可以量化為數字的”,早在xx年,網友間已經開始流行各種低碳生活計算器:“碳排放計算器”、“全民節能減排計算器”、“碳排放量計算網站”等等。豆瓣網的一些網友,更是建起了各式各樣有關“低碳生活”的小組,他們積極推廣“碳中和”概念,研究如何減少碳量排放,教網友如何“低碳”地享受生活。

名詞解釋

碳足跡:標示著某個公司、家庭或個人的“碳耗用量”,是一種用來測量某個公司、家庭或個人因每日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環境影響的指標。碳耗用量越高,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二氧化碳”就越多,“碳足跡”就大,反之“碳足跡”就小。

碳中和: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就想辦法用減碳的方法處理多少二氧化碳,達到碳排放的“收支平衡”。

碳補償:多種樹,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來吸收二氧化碳製造氧氣是碳補償的唯一辦法,一棵樹生長40年,平均每年可吸收465公斤二氧化碳,平均每天吸收1.27公斤的二氧化碳。

碳匯林:以減碳為目的建造的林地,森林每年每生長出1立方米的體積,就能吸收11.83噸二氧化碳,目前國家林業局已經在全國開闢了八塊公益碳匯林的項目。

達人支招

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低碳”達人,他們活躍在各階層。下面,就讓他們為你的“低碳生活”支招吧———

/居家達人/

要過上“低碳生活”首先要擺脫自己的“電動依賴症”。因為電動電器會在生產和使用的過程中消耗大量高含碳原材料以及石油,變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室內設計應以自然通風、採光為原則,減少使用風扇、空調及電燈的幾率。

如果無可避免的話,也應該儘量用最“低碳”的方式發揮電器的最大功效———

電冰櫃:冰櫃記憶體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過多或過少都會費電。食品之間、食品與冰櫃之間,應留有約10毫米以上的空隙;用數個塑膠盒盛水,在冷凍室成冰後放入冷藏室,這樣能夠延長停機時間、減少開機時間。

空調:由於空調在啟動的瞬間電流較大,如果頻繁開關不但不能省電,而且容易損壞壓縮機。為了節省空調使用時產生的電量,我們可以把風扇放在空調內機下方,利用風力提高製冷效果;避免整夜開空調。

洗衣機:在同等洗滌時間內,採用弱擋工作,電動機啟動次數多,十分費電。相反,使用強擋不但能夠比弱擋更省電,而且可以延長洗衣機壽命。普通渦輪式洗衣機一分鐘脫水率可達55%,一般脫水不應超過3分鐘,再延長脫水時間意義其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