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以需要為話題

作文一:

一個民族需要代代歷史的沉澱,一幅畫卷是一個時代的寫照,一種語言更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諸子百家,初唐四傑;中國,更有著笑傲世界的民族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而作為這一切的載體,漢語有著數不清的歷史典故,道不完的神秘魅力。因此,漢語是我們民族的根,精神的根,需要我們悉心呵護。

呵護母語,就是尊重民族的歷史。世界上有太多的民族有過燦爛的文明,有過偉大的文字,但在最後卻屈服於火與劍之下,而文字不是從此絕跡,便是混入外來語,從此不倫不類。而中國,作為唯一一個古代文明從未間斷過的國家,有著取百家之長而獨樹一幟的偉大文字,這不僅僅反映了中國的悠久歷史,更反映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偉大精神,反映了漢語乃至我們民族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因此,呵護母語,就是尊重民族的歷史。

呵護母語,也有利於我們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有人說,中國史就是一段燦爛的文化史,此言不虛。在漢語中,積澱著深厚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孔孟之道,屈原之精神,老莊之瀟灑,孫子之兵法。也有著“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有著“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豪壯,有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淡泊,有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禪意,有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福。所謂剛曰讀經,柔曰讀史。讀經,能養浩然正氣;讀史,能辨是非得失。因此,母語有著太多的文化積澱,是我們必須傾注心力呵護並學習的。

呵護母語,更有助於我們錘鍊完整的人格。漢字的方正,告訴我們做人要堂堂正正;漢語的多變,告訴我們做事要不拘一格;漢字的內蘊,告訴我們人生的真諦;漢字對於外來語的包容力,告訴我們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總之,一個漢字就像一個完整的人,有骨有架有神。我們錘鍊人格,必須從漢語中汲取養分。

漢語,沉澱了民族的歷史,包含了民族的文化,昭示了民族的精神。我們必須精心呵護我們的母語,從中汲取力量與勇氣,豐富自己的文化內涵,錘鍊自己的人格品質,規範自己的成長軌跡,才能讓少年強,中國更強。

作文二: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身甘做孺子牛。這種魄力難道人人都有嗎?

近日,楊濟源見義勇為事件傳遍大江南北,大多數的天津人都為之自豪。但隨之入耳的也不乏不和諧之音。也有一部分人認為那是多此一舉,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卻去找死,死了活該!我實在不知道也不敢想像,假若他在天有靈,聽到如此這般話語是否也會心冷至極。

于丹曾經說過,人生有四個老師:父母、老師、自然、社會。但是往往這第四任教師會顛覆以前的三位的所有話語。究竟是這個社會太冷漠,還是人性太淒涼?

100年前的中國人民在列強壓制下思想麻木不仁、社會冷漠不堪,而那個時候的魯迅果斷棄醫從文,以拯救人們心靈為己任。救天下蒼生、撫黎民百姓。如果說楊濟源是多此一舉的行為,那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把黃繼光邱少雲的文章從國小課本取消,說他們只是一幫傻子,為何要為了天下人而犧牲自己?將思想品德課程取而代之為教會孩子們怎樣自私怎樣謀取私利。這樣,是不是才符合這個時代的特點?

不!不是這樣的!

無論是在列強壓制下的舊中國還是當今這個國際地位至高的大中國,我們每一個人不都是從小接受著愛國、要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的教育長大的么?為何在一點點步入這個複雜社會之後就一點點抹滅了人之初的善良呢?社會無情還是人類自己的無情?

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加入當時面對歹徒的是我們,我們是否有勇氣去伸出援助之手?我們是否有勇氣在歹徒的匕首前依舊面不改色?那為何在別人做了好事之後一些人還要這樣去說呢?

新中國的一些人們也漸漸日趨麻木。社會導致也好,認為做法也罷,總之,這還是一個需要魯迅的時代,這還是一個需要有人將麻木人民喚醒的時代,這還是一個需要“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時代。別再說魯迅過時,魯迅的精神永遠貫穿在人類生活中。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作為新世紀的青年,如果從我們身上看不到未來,那中國的未來又要去哪裡找呢?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作文三:

疏星朗月,庭前藻荇交橫,一池溶月溫吞地燉著,幾點水汽氤氳,多少恬淡心情。

生活需要恬淡,需要一種穿梭在燈紅酒綠中不迷失自我的靜定,需要笑看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的寫意淡然,需要於馬不停蹄的奔忙中,適時地徐行信步,翻曬內心的明晰澄澈。

一杯香茗,半世浮沉。下午茶是最好不過的了,勞碌過後,揉揉酸疼的太陽穴,一縷清香沿著鬆弛的神經沁入心脾,幽而不浮,漫而不濁,葉片兒打著小卷,悠遊地在水中搖曳,浸潤出雅致的琥珀色。偷得浮生半日閒,說得大概就是這樣了。給自己一些空間,整理心情,放空執念,而後恬然出發。

不要被濃烈的名利沖昏了眼。站在高處俯瞰眾生固然是一種大氣魄,然而,五彩霓虹車水馬龍的城市裡,有多少是繁花一現的空幻,有多少是盈盈笑顏的假面?逐著物慾得失的洪流漂浮,終究會找不到自己最初的方向。於是,《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把他的一生演繹成了對海洋的獨奏——世界太廣闊了,讓他陌生得害怕——對於從未踏足過陸地的他,音樂就是全部所在。“綿延的城市裡應有盡有,唯獨沒有盡頭”,面對諾大的紐約,熙攘的人群,或者還有製片商口中的所謂名利雙收,1900隻是把禮貌拋向空中,然後回頭。再也不下船了,是的,他選擇和他的維珍尼亞號一同埋葬海底。愛音樂罷了,一架鋼琴足以。很多時候我們在欲望的膨脹中無所適從,擁有的越多,渴望攫取的越多。這時請不要忘記,靜下心來,問自己:什麼才是我的追求?其實我們的夢想很純粹,本不需要承載這么多沉重的附庸。抓住自己的風箏,它也許不是最好的,但那是你的。知足,方可恬淡生活。

生活需要恬淡,是不是意味著奮鬥無關緊要了呢?當然不是的。這裡的恬淡,是獨處時要有紅塵的心,紅塵中回歸讀出的懷抱。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我們要時刻褒有,恬淡心情不過是給我們行走途中注下的一味強心針,提醒我們及時休整,切莫迷失本心。

李叔同在古佛旁參透了人生大義,簡媜以一滴問號之姿的水追溯人生的滄浪凋圖。寧靜中思考,淡泊中體悟,生活需要這樣的恬淡,這也是一種大智大慧。

溫一壺月光下酒,我心如月般透亮。

作文四: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充滿著崎嶇,坎坷與挫折。但是,有的人一生光環無數,有的人卻潦倒窮苦。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是面對挫折的態度不同,只需轉個彎,也許前一刻被視為障礙的事物,此時會變成你一生的轉捩點。

作家史鐵生20歲雙腿殘廢,面對在人生最具有青春活力與對未來無限憧憬的時刻,遭遇如此巨大的障礙。他沒有將痛苦放大,一蹶不振,相反,他將“罪魁禍首”歸結於“一隻小狗放了一個響屁。”如此戲謔人生的悲劇。他超越的障礙不單是身體上的障礙,更是在人生,在生命,在生活上的超越。其實史鐵生也曾迷惘過,他搖著輪椅穿越地壇,穿越胡同,最終轉過彎,他超越了自己。

20xx年,我收穫了無數感動,那是不屈服於命運的英雄給予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高考考場上的故事。患白血病進入“單人考場”,冒生命危險完成全部考試科目的重慶女孩劉渝來說,高出專科最低控制分數線4分的成績讓她贏得更多人的理解和敬佩。6月27日,好訊息傳來,劉渝高考分數為430分,雖然身體狀況不好,重慶師範大學依然會破格錄取她為涉外商貿學院學生。面對不幸,劉渝毅然的參加高考,宣示對命運的挑戰,依舊奮鬥不息。她已然已經超越自己,超越生命。那身體上的障礙,轉個彎就不再是阻礙他們飛翔的心。“翅膀斷了,我的心也要飛翔。”

俄國著名作家契可夫有句名言佳句:“小狗不應該因為有大狗的存在而慌亂不安,所有的狗都應該叫——就按上帝給的嗓門叫。”

每個人活在世界上都具有其不同的特點,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也沒有人一生坎坷。轉個彎,情況就不同了。學會轉個彎,路是自己走的,就像魯迅所說的:“世界上本沒有路走得人多了就成了路。”面對人生我們要有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面對障礙縱身一躍跳出內心的困境,超越內心的障礙。人生即使是100米具有大坑,矮牆,高低谷,獨木橋……的道路。在你看來,也不過是一場錘鍊,是成長的錘鍊,超越了,你會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成熟。

轉個彎,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