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劇的警示與思考

據報導,北京某醫院,一名孕婦因難產生命垂危被其丈夫送進醫院,面對身無分文的孕婦,醫院決定免費入院治療,而其同來的丈夫竟然卻拒絕在醫院的剖腹產手術上面簽字,焦急的醫院幾十名醫生、護士束手無策,在搶救了3個小時後,醫生宣布孕婦搶救無效死亡。

此訊息一出,社會各界對這位丈夫的譴責聲一片,全然沒有注意到醫院也同樣應對這樁事故負責,我認為在對這位無知、無情的丈夫的批判之後,我們更應反思的是當下醫生對自己天職的無知與漠視。

丈夫固然有錯,甚至有罪,他的行為是導致母子二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孕婦生命垂危之際,醫院沒有立即採取救助,反而把大把的精力放在說服家屬在簽字手術之上,以致貽誤了搶救的最佳時機,眼睜睜地看著孕婦母子慢慢死去,他們難道一點責任都沒有嗎?醫生的責任是什麼?是救死扶傷,是在患者生命垂危之時伸出援手,是在那位愚昧的男子將斷送兩條無辜的生命之時保持醫學應有的理智和果斷!這些他們都沒有做到。

讓我們聽聽那些“見死不救”的白衣天使們對此的解釋吧。“做手術必須家屬簽字,不簽字,就不能手術,這是制度”、“我們勸了家屬三個小時,但家屬就是不簽字,我們也沒有辦法”。我要問一下我們的白衣天使們,制度與人的生命孰重孰輕?制度可以重新制定、修改、完善,但人的生命呢,失去了就永遠不能再生!明知患者生命垂危卻不救治,反而以“制度”為由,把救死扶傷的天職拋到九霄雲外,制度本是來幫助醫生更好地盡職盡責的,但在此時制度卻成了醫生見死不救的藉口,那么我們可以說這個“制度”是吃人的制度!但即便是“制度”吃人,我們白衣天使的良心又到哪裡去了呢?兩條生命啊,就這樣消逝了,永遠不能重生了。如果他們是普通公司的員工,亦或是一些旁觀者,我們可以說他們的責任盡到了,但他們是醫護人員,是被賦予了神聖使命的人,是上帝派來挽救生命的使者,有著不同他人的使命,但明明可以避免的死亡,卻為他們害怕違反所謂的“制度”而降臨,昔日白求恩醫生所表現的那種把個人利益拋之腦後,一心救人的精神何存?他們的醫德何存?他們即使沒有觸犯法律,也應當受到輿論的譴責!應當被送上道德的法庭接受審判!

當然,這些醫生醫德的缺失不僅有他們自身的問題,我們之中的有些患者也在其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下家屬們不分青紅皂白把患者手術失敗,或不治身亡的責任全然怪在醫生身上的事屢見不鮮,更有甚者對醫生的生命財產安全進行威脅,有“簽字後再手術”的制度尚且如此,不簽字就手術便成了醫生們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於是他們便走進了即使放棄責任,也要保全自己的“盲道”,如果我們這些患者不保持理智,對醫生不支持,不理解,那么這對母子的悲劇就要重演。醫生固然要自我檢討,但我們患者也應自我反省,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

雨果曾經說過“在絕對的真理之上,還有絕對的人道主義。”兩條生命的離去應當激起我們的思考,它給我們敲響了人情冷漠的警鐘,人情冷漠會使上帝的使者見死不救,會使無辜的生命逝去,如何保持一個溫暖的人間?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所有人長期思考……〔07、11〕

(指導教師:張慕元)

[陳魯民(著名雜文家、教授)]點評:

作品思辨性強,體制僵化造成了發生悲劇的事屢見不鮮,作品主題明確,中心突出,有雜文的批判力度,較為深刻。

分析好,條理清,諷刺深刻,可讀性強,行文略嫌呆板。

(註:陳教授在點評本文時,並不知道本文出自中學生之手。按成人雜文作者的標高點評,仍然是評價很高。)

點評:優秀學生就應該胸懷天下,放眼世界,我校很多最後能夠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與那些熱衷於小報明星瑣聞的學生不同,他們課餘多數喜歡看深厚型深度報導的“大報、大刊”,比如《環球時報》《南方周末》《雜文月刊》《參考訊息》……在中學時代,他們的眼光、氣度就已經與眾不同,看問題已經具備了深邃的頭腦。故而愛關注社會,思考並評議社會現象,具有針砭時弊,激濁揚清的才氣。

他們參加香港名校、國內三大名校的面試,對於人們摸不清頭腦的面試題,如“你如何看待民工荒的問題?”之類,他們之所以應對自如,侃侃而談,其原因就在這裡。

這是現代優秀學生應該學習的更高一個層次的能力、稟性、氣度,以及更高級的寫作能力。這也是一種智慧型的人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