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豆腐作文

家鄉的豆腐作文

我的家鄉不是現代化的大都市,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這裡食物不及城市豐富,而我卻鍾愛家鄉的風味食品——釀豆腐。

釀豆腐的製作材料很簡單,只是炸豆腐皮、青菜、炸肉和一些調味料。製作釀豆腐的第一步是製作餡料。首先把洗淨的青菜和炸肉一起放到一個大盆里,剁成七分碎,之後撒上適量的玉米粉,加上水,把三者揉成團,再配上一些你喜歡的調味料,餡料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步是把餡料裝進豆腐皮里,使其成型。我們通常先把豆腐皮的一邊用小刀劃開一個口子,把豆腐皮弄得跟個口袋似的,再把餡料裝進“口袋”里,這樣一個挺著“大肚子”,頭長翠綠的“胖將軍”就誕生了。但是在做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如果餡料太多,把口袋撐破或劃口子的時候把豆腐皮劃破就會影響它的美觀。

最後一步也是至關重要一步——蒸。蒸釀豆腐的水溫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一般剛開始的時候用較大的火,然後用適中的火,最後用小火,直到出鍋。當釀豆腐出鍋時,一口咬上豆腐裡面的餡和汁,熱乎乎的,從喉嚨流到你的胃裡那叫一個暖呀!再告訴你一個蒸的小秘密,蒸的時候削幾塊蘋果放在豆腐里,削幾片放在水裡。這樣蒸出來的釀豆腐還有一股淡淡的蘋果香和甜味兒呢!

釀豆腐還有幾種吃法,一般時候會有三種,第一種是醮著辣椒醬吃。第二種是醮著醬油吃,第三種是伴著蒜蓉吃,逢年過節時還會有番茄醬,酸辣青瓜一起吃,很合人的口味,更令人喜歡的是,我們吃著豆腐時還能聽釀豆腐的來歷呢!

清代時期,客家人還是居住在北京,華北一帶的。後來成吉思汗入侵中原,將客家人逐出北京,客家人只好移居南方。因為客家人還帶著吃餃的習慣,而當時南方還不生產小麥,客家人弄不到麥粉。於是有人根據包餃子的方法變通一下,以豆腐做麵皮,把餡料塞進豆腐皮里,做成形似餃子的釀豆腐,後來便在民間傳開。家鄉釀豆腐和北方的餃子一樣是節日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過年過節全家圍著桌子吃豆腐,一片歡聲笑語,它變成了南方團圓的象徵。

我愛家鄉的釀豆腐!

家鄉的豆腐作文二

從小到大,我吃過不少風味小吃,有肥而不膩的臘腸、有令人回味無窮的板鴨······但我最愛吃的是家鄉的臭豆腐。

在南雄的街頭巷尾,有許多賣小吃的。這其中,就有我喜歡吃的臭豆腐。每逢周末,父親都會帶我去吃一頓。

這不,今天父親又帶我去吃了。來到賣臭豆腐的小攤,聞到那股香味,我已是口水直流了。我和父親要一盤,就坐在桌旁等。

不一會兒,攤主把熱乎乎的臭豆腐端了上來。“啊!真香呀!”我情不自禁地叫道。一塊塊豆腐正“滋滋”冒著熱氣,在陽光下泛著一層金燦燦的光,仿佛是穿了一件金色的衣裳。它們的“背上”還“躺著”許多綠油油的蔥花和雜碎的配料。盤子裡,熱乎乎的麻油也閃著金光。太美了,太誘人了!

我再也控制不住了,拿起筷子,夾起一塊就往口裡送,一股香味立刻瀰漫了我的口腔。臭豆腐一進嘴時你感覺不到它的辣,等你吃多了,就會發覺舌頭都被它辣麻了。

有的人一聞到臭豆腐的味道就掩著口鼻,其實臭豆腐是聞著臭,吃起來香。我不知道人們為什麼要給它取一個那么難聽的名字,依我看,應該叫它“香豆腐”才對。

怎么樣,聽了我的介紹,是不是消除了對臭豆腐的顧忌呢?來吧,吃一塊吧,不吃不知道,吃了你會忘不了!

家鄉的豆腐作文三

我的家鄉在醴陵,說起醴陵的有名的小吃,當首推聞名遐邇的臭豆腐。

臭豆腐非常臭,而且有一層黑黑表皮,讓人看了都不想吃。但吃起卻很香。在醴陵無處不見臭豆腐攤子,無處不聞臭豆腐味。

在醴陵吃臭豆腐不分時節。一年四季那臭豆腐始終出現在大街小巷上。記的有個星期天,媽媽帶我去逛街,突然,看見一個臭豆腐攤子前擠滿了人。我湊過去,心想‘臭豆腐這么臭,怎么這么受歡迎呢,這臭豆腐一定很好吃。我嘗試著擠進人群,看見那黑黑的臭豆腐,但是我還是花了兩元錢買了一串。我咬了一小口,嚼了嚼,味道不怎么樣,又吃了幾口,呀,香味出來了,還有哪可口的汁液布滿了舌頭,沁人心脾。一串吃完了,我又買了幾串,沒過多久,又全都吃完了,真是越吃越有味。最後,我被媽媽強行帶回了家。

之後,我每個星期都要吃一次臭豆腐過把癮,要是不吃,我總覺得少做了一件重要的事。

醴陵的臭豆腐實在是太有魅力了,它讓人吃了還想吃,如果外地人來到醴陵,不品嘗一下臭豆腐的味道,那將遺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