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我眼中的絲綢之路

今天,如果我們乘飛機西行,無論是去西亞、印度,還是歐洲,最多不過二十多個小時.然而,在遙遠的古代,我們的先民們在西行時,不論是走陸路,還是走海路,都要花費不知多少倍的時間,也不知要克服多少艱難險阻.與外界交流的需要,促使我們的祖先早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開通了連線東西方文明的陸上通道,這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古代絲綢之路的開通與維持,對中西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絲綢之路上,也流傳著許多東西方文化交往的佳話和傳說.

說到絲綢之路,人們自然首先會想到中國絲綢的西傳.早在張騫通西域之前,絲綢就已經大量轉運到了西方世界.在古代羅馬,絲綢制的服裝成為當時貴族們的高雅時髦裝束.因為來自遙遠的東方,所以造價昂貴,羅馬為了進口絲綢,流失了大量黃金.我們今天在雅典衛城巴台農神廟的女神像身上,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博物館收藏的酒神巴克科斯的女祭司像上,都可以看到希臘羅馬時代的人們所穿著的絲綢服裝,輕柔飄逸,露體動人.絲綢服裝的追求已經到了奢侈浪費和傷風敗俗的地步,使得羅馬元老院多次下令,禁止穿用絲織服裝,但並沒有起多大作用.

羅馬帝國的古典作家們把產絲之國稱之為“賽里斯”(Seres).公元一世紀的博物學家老普林尼(GaisPlinytheElder,23—79)在《博物志》中說:“(賽里斯)林中產絲,馳名宇內.絲生於樹葉上,取出,濕之以水,理之成絲.後織成錦繡文綺,販運到羅馬.富豪貴族之婦女,裁成衣服,光輝奪目.”

相對而言,在宋元之前,中國思想的西傳遠遠不如她所接受的那樣多,但中國物產和技術的西傳卻是難以統計的,造紙、印刷、漆器、瓷器、火藥、指南針等等的西傳,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直到明末清初耶穌會士的到來,才將中國思想文化大規模地介紹到西方,同時也開啟了西方近代文明進入中國的時代.

絲綢之路的道路漫長而久遠,而且無始無終.在古代,它是傳播友誼的道路,也曾經是被戰爭鐵蹄踐踏過的道路.今天,人們已經忘卻昔日曾經有過的苦難,而把絲綢之路看作是連結東西方文明的紐帶.近年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絲綢之路研究計畫”,把絲綢之路稱作“對話之路”,以促進東西方的對話與交流.對於中國人民來講,今天的絲綢之路,是開放之路,是奮進之路,是通向二十一世紀的光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