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風故事的作文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成為有用的人。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家風故事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家風故事的作文(1)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溫馨的家庭,規矩更為重要,“尊老愛幼,禮讓待客,謙和做人”是我家不成文的家風家規。

出門之“儀”

從我剛剛開始上學的那時起,父母就對我說:“孩子啊!我們是有家訓的家庭,這一點你一定要記住!每次出門前,一定不可忘了和家裡人說再見啊!”當時,我對父母的話不是很在乎,不就是道一次再見嘛,有什麼大不了的。於是,剛開始,每次我都和爺爺奶奶說一聲再見再去上學,可是,時間久了,記憶就有些淡卻了。那次我寒假中到同學家裡玩,可沒有和家裡人說,結果害的家裡人一陣好找。傍晚我回到家,被父母訓斥了一番。這下,我才牢牢地記住了:出門前一定要和家裡人道一聲“再見”。

待客之“誠”

在我們農村,每個家庭正月里都有待客的習慣。歷史的文化傳承,使得我們待客時的禮貌也有一番講究。爸爸對我說:“看見客人就要主動向他們問好,要主動地多給他們倒倒水,給他們留下一個好印象。”這次,爸爸說的話我記得很牢。一年中就只有這樣一次重大的待客機會啊!一定要給客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我記憶中第一次待客時,客人們都在下午就來了。見到一位叔叔時,我趕緊對他說:“叔叔,裡邊請,裡邊請……”這位叔叔看我這么有禮貌,臉上不停地笑著,還誇讚我“小超真懂事啊!”聽了他的話,我的心裡美滋滋的。之後,等人們都坐下來了,我也就忙著給他們倒水了,這次他們又給我“點了贊”。

做客之“禮”

在家中待客要禮貌,我們家出去做客的禮貌也有一番講究。有一年正月,我到一家我不熟悉的客人家做客。爸爸對我說:“到那裡去要懂得禮貌用語,遇到客人要學會說‘你好’,知道嗎?”我點了點頭。到了客人家裡,他們家的人向我爸爸問好,我也跟著說“叔叔您好”,叔叔也對爸爸說“你家孩子真懂事”。在他家裡的時候,我也不追跑打鬧,客人為我倒水時我禮貌地說聲“謝謝”。回家的時候,爸爸還誇讚我“這次表現不錯”呢!

家風和家訓在一個家庭中尤為重要,我們要遵守家風家訓,這會使你的品德更加高尚,讓我們一起以禮待人吧!

關於家風故事的作文(2)

“小諾,快下來,爸爸帶你去鄉下太爺爺家。”聽見爸爸在樓下的喊聲,我連忙穿好衣服,飛奔下樓。印象中太爺爺黑黑的皮膚,和藹的臉龐,一個人住,一直不肯和我們到城裡來。

還沒到村口,就聽到了熱鬧的哈哈笑聲。爸爸說今天村里分魚,村裡的人把池塘的水放完,準備一起分享呢。這樣熱鬧的場景我可沒有見過,特別激動,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了。一來到村廣場,就看到許多人擠在一堆,我鑽進去一看,大吃一驚,整個村廣場的地面上都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魚。每個家庭能分到好幾條,我看到太爺爺的面前只有很少的魚,而且都很小。爸爸站在太爺爺的身後往水桶里加水,太爺爺笑呵呵地站著看。突然我看到一個人趁爸爸不注意,把太爺爺桶里的大魚換走,太爺爺看到這一場景,還是笑呵呵的,沒有制止。

回家的路上,我把這個事情說給爸爸聽,爸爸也笑了,說:“他們喜歡吃大魚就讓給他們,我們吃小魚也一樣的。”媽媽說:“你爸爸就和太爺爺一樣不爭不顯不露。”“媽媽,什麼是不爭不顯不露呢?”“就是心態不計較,對人對事謙和。你長大慢慢就明白了。”

現在,我慢慢懂得了太爺爺和爸爸所說的“不爭”。在學校里排隊上廁所的時候,別人要插到我前面,我讓她,因為她可能比我急;我和小夥伴一起玩兒的時候,我不和大家搶玩具;在乘公車的時候,我會主動把座位讓給比我更需要的乘客……

一個個溫暖的小家,和諧的小家組成了社會文明的大家庭。讓我們把“和諧”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傳承下去吧!

關於家風故事的作文(3)

學校有校風,班級有班風,家庭當然也有家風。我認為我家的家風可以用三個字概括,那就是善、誠、孝。下面我為大家講講我的家風故事吧!

善。有一次,媽媽帶我去華潤萬家買東西,在去拿車的路上,我突然看見地上有一個女士錢包。我連忙把它撿起來,對媽媽說:“媽媽,這個錢包的主人一定很著急,要不我們把它打開看看,有沒有失主的信息。”得到媽媽的同意後,我便打開錢包,發現錢包里有:現金、身份證、發票、名片等。媽媽按照我的建議,利用名片上的個人信息,找到了失主,告訴了他事情的經過,約他過來領取錢包。經過核實後,對方說的信息與錢包里的信息一樣,我們便將錢包歸還失主,並提醒他以後要注意,不要再丟了!在車上,我對媽媽說:“今天真高興,因為我將錢包還給了失主,做了一件好事!同時我也懂得了妥善保管好自己財物的重要性,還有一點就是不能隨便拿他人的東西!”

誠。隨處可見的共享腳踏車方便了我們的出行和生活。為了安全,學校讓我們簽了一份承諾書,內容為:未滿12歲的兒童不能騎共享腳踏車。但很多未滿12歲的同學都在騎。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想騎一騎共享腳踏車,但媽媽說:“燦燦,你是不是簽署了學校發放的承諾書呢?”“沒錯啊。”“那你既然簽過字,就表示你願意遵守在12歲之前不能騎共享腳踏車的這個事。你如果騎了,雖然老師看不到,但是這樣的行為就代表你就沒有遵守承諾,沒有誠信。”“喔,知道了。”放學回家的路上,經常看到有些低年級的同學,相信也和我一樣簽署了承諾書,但他們卻還是在騎共享腳踏車,而且騎車的時候還不專心。

孝。媽媽曾說過,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我們養育長大,烏鴉都知道反哺,小羊也會跪乳,動物都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所以孝順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品質。奶奶年齡大了,身體狀況不如以前,每個周末我都會和爸爸、媽媽都會去看望奶奶。我有時幫忙倒垃圾、洗碗、掃地、幫奶奶捶捶背、腿。暑假寒假會住在奶奶家,雖然有時有些小任性,但是我和爺爺奶奶的感情特別好。有一次,我回家問媽媽:“能不能給奶奶買一個電熱毯?”“為什麼?”媽媽疑惑不解地問道。我跟媽媽說:“冬天比較冷,奶奶每次睡覺時,膝蓋會很疼,我想,如果給奶奶買一個電熱毯,晚上墊在床單下睡,膝蓋會不會不那么疼?就像做熱敷一樣。”媽媽不假思索地答應了。於是,在一個周末,媽媽帶我去買了電熱毯,然後送到了奶奶家。奶奶和媽媽都誇我懂事,後來我發現奶奶晚上睡覺時,膝蓋真的不那么疼了。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故事,無論這個社會如何變化,如何發展,我家的善、誠、孝的鏇律會一直演奏下去,我家也會因為這三個鏇律而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