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經典滿分作文,高考滿分議論文素材模板大全精選5篇

作文(composition)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20xx高考經典滿分作文,歡迎借鑑參考。

養就心中一段春

最美鄉鎮幹部用心血與汗水澆灌了一方土地,將窮鄉僻壤建設成了美麗的鄉村。凡事貴在用心,只要有了堅定的信念,我們就能創造出一片絢麗的風景,讓我們用堅定的信念去開拓進取,以夢為馬,養就心中一段春。

記得《荒島餘生》中的查克,在時機與風向中苦苦地等待而終於到來之時,他依然沒能逃出荒島,原因就在於信念不夠堅定,而《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在經歷了重重困難後依然沒有放棄希望,信念之歌在他心中迴蕩,於是,他終於擺脫了一切束縛,重獲自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不帶著堅定的信念去努力拚搏,還有誰會來幫你?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有了“雄雞一叫天下白,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魄力,有了堅定的信念,就有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有了堅定的信念,我們必能養就心中一段春,養出屬於自己的風景!

曾經,黃永玉受盡迫害,可他絲毫沒有向厄運屈服,只因心中有一個信念:苦難的生活終會撥雲見日,走向光明。於是,這個無愁河邊的浪蕩漢子每天只是靜靜地做好本分的工作,沒有一絲懈怠地地等待,終於等來了苦盡甘來的時候,等來了他與叔父沈從文平反的時候。經年之後,有人問他:“在當時的環境中何以如此從容?”他笑著答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守住內心的信念,處事亦帶來春風,這是黃老的人生哲學,我們也套用堅定的信念去堅守心中的理想,養就心中一段春。

不由得想起了創刊30周年的《南方周末》,始終恪守著以真實展現當代中國風貌的信念,彰顯當代媒體的報格。它時而宏大敘事,時而犀利評論,但絕不只是冷冰凍的記錄者,而是真實地講述著大時代里的一個個小人物大人物的命運,講述著當代中國發展的眼淚與歡笑。真實是它孜孜不倦的追求,而這份辦報的信念也讓它在報業獨樹一幟,給其他媒體樹立了榜樣!有信念的報社才能辦出讓人鼓舞的報紙,而這種對於信念30年如一日地堅守也是當今中國發展所必不可少的!

生活如海,信念作舟,行舟于海,方知海之遼闊;生活如山,信念為引,尋路攀山,方知山之奇偉;生活如歌,信念為曲,與曲而歌,方知歌之優雅!

讓我們帶著堅定的信念,養就心中一段春,走進天涯,洗盡鉛華,揀盡寒枝,歌盡桃花。

究問題之源,治問題之本

豎放的梯子倒下會傷著人,工作人員於是想到寫一個“注意安全”的條幅進行提醒,其辦事之細心,固然可嘉;而前來洽談合作的客戶想到的則是“不用時請將梯子橫放”,將安全隱患徹底消滅。

兩個人,兩種角度,兩個不同的方案,孰優孰劣顯而易見。為什麼後者的方案更容易實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就是因為客戶能想到問題之根源。

生活中也一樣啊!小到雞毛蒜皮的尋常小事,大到國家的方針政策,不管是解決什麼問題,都得究問題之源,治問題之本。

教育是一項關涉祖國未來與發展並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的事業。哪個家長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教師不希望自己培育出來的學生個個是精英?哪個國家、民族的未來離得開教育?然而,要想教育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精英,實在不容易。或許有人會說,可以向“虎媽”蔡美兒與“狼爸”蕭百佑取經,可是,他們的教育方式能從實質上解決問題嗎?那些在棍棒下長大的孩子,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嗎?沒有幸福的童年,何來幸福的人生?而一個人如果連幸福感也沒有,那再大的成功又有什麼意義?

要想讓新一代在陽光下快樂地成長,作為家長,更應該注重孩子的心靈教育。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四塊糖將一名用泥塊砸同學的學生引上了寬容、友善的道路;理學大師程顥、程頤的母親侯氏,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時時注意對兄弟二人悉心指導,既嚴格,又充滿了溫情與關愛。可以說,寬嚴有度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方式,值得推崇!

教育是個人問題,而涉及社會風氣的淨化問題,更要究問題之源,治問題之本。

從“彭宇案”到“小悅悅事件”,近幾年來,我們的社會風氣每況愈下,以至於摔倒的老人該不該扶、見死要不要救等問題,竟然成為了國人議論的焦點。請問像北大校長在微博上發布的“撐腰體”類思想言論能解決問題嗎?難道老人摔倒了一定要北大人去扶啊?這種問題要想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正確引導,需要加強執法部門的辦事效率,更需要法務部門能夠做到依法辦事、秉公執法。

不要一味埋怨孩子不爭氣,不成材,首先要考慮的是教育方法是否出了問題;更不要只顧著抱怨社會風氣敗壞,首先要反思的是方針政策是否有問題。

梯子倒了會傷著人,我想問,是該讓過往的眾人注意還是放梯子的人注意?非常顯然,要想徹底解決問題,就要究問題之源,治問題之本。

初夏的時光是薄涼

初夏的午後,窗外是此起彼伏的蟬鳴聲,蒸騰的熱氣從地面升騰而起,沿著腳底一點點侵蝕到四肢百骸。頭頂上,老式的電風扇如垂危的老人,發出刺耳的咯吱聲。我們坐在這個不足二十平米的教室中,讓滾燙的青春在無際的題海中沉澱,發酵。

蘇格拉底說:腐朽是為了新生的輝煌。馬伶、李伶是明朝金陵最紅的梨園弟子。一次,兩人在東西兩座戲台上表演同一齣戲來競技。兩人演的都是奸相嚴嵩。結果觀看馬伶演出的觀眾逐漸被李伶卓越的唱功與身法吸引,馬伶含羞而退。他連夜出走千里之外的京師,投到宰相顧秉謙的門下當了僕人,因為顧宰相與嚴嵩都是一樣的奸臣,馬伶悉心伺候,更細心揣摩顧宰相的形神舉止。三年過後,馬伶回到了金陵,與李伶相約再行競技。結果李伶的觀眾都被馬伶惟妙惟肖、形神兼備的表演所折服。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攔路石,但換個角度想想,這些攔路石又何嘗不是助我們直上雲霄的踏腳石呢?假如馬伶不是為追求更高境界的演技而甘於委身當僕人,而是一氣之下不再表演或鬱郁終日,那么又怎會有之後的輝煌呢?世間萬物都有兩面性,古人云: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生命也是如此,越是輝煌的人生其後必有無法被人理解的艱辛。功夫之王李連杰曾經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替身,我國著名的著作權專家郭松年是勤雜工出身的,美國著名的總統林肯一生競選了三十多次,而其中只有兩次成功,恰恰就是這兩次的成功,讓美國的歷史上多了一位偉大的總統。所以說英雄不問出身,一切皆有可能。

張愛玲說:人生是一襲華麗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站在起點的我們還有一段非常漫長的人生道路,前方也許鮮花遍地,也許荊棘環繞,但路是走出來的,我們的奢侈在於有大把的青春供我們恣意揮霍,即使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懷抱著遺憾與悔恨來回顧這如夢似幻的歲月,但誰的青春不張狂?

不羈是青春的代名詞,挑戰是青春的標籤。我們用心中不斷涌動的滾燙的炙熱的夢想書寫著屬於我們的輝煌。也許我們會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被嘲諷湮沒,被歲月碾壓得體無完膚。也許我們會向現實屈服,在生存的奔波中迷失了自我。但請不要忘記那份懷揣著夢想時的滾燙得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心情,因為那是我們的青春。即使時光的洪流中它如此的微不足道,即使它會隨著我們長眠在黑暗中的軀殼一起腐爛,不在這繁華的世間留下一絲痕跡,但它依舊曾經存在,它在我們的血液中躁動,與我們的心臟與脈搏一起跳動,它完整的以不可迴避的驕傲的姿態站在我的記憶中,叫囂著它真實的活在了我們的生命中。

青春就像東逝水

時間,可以帶走一切,從來沒有什麼能夠永垂不朽。

古往今來,多少樓台煙雨中,而今剩下幾座?昔日的古羅馬,是何等的強大與輝煌?而今只是歷史上一朵比較大的浪花。再看看身邊的人還跟往昔一樣嗎?不朽,看上去不過是個笑話。樓台在時間中湮滅,什麼都沒留下。古羅馬也抵不過時間的侵蝕,輝煌過後,只剩下一片荒涼。而我們身邊的人終有一天都會離我們而去,那時我們便要承受孤獨。

我從來沒有想過不朽,因為我深知那是不可能的。作為億萬平凡人中的一員,不朽對我們來說太過遙不可及。終有一天,青春的熱血將會冷卻,曾經的夢想也會離我們越來越遠。就像這向東流逝的水一樣,不可抗拒,無法逃離。

西方的龐貝古城,中國的樓蘭古國,哪一個不曾在歷史上叱吒風雲過?秦國的始皇帝,漢代的漢武帝,哪一個沒有追求過長生術?他們想要不朽,可現實是殘酷的,他們都不能掙脫自然的法則,最終只成為一抔黃土。

想要不朽的人,請醒醒吧。歲月不饒人,更不必說其他東西了。但是正是因為我們不能不朽,所以我們才更要珍惜當下,過好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鐘。

活在當下,不去考慮自己能否不朽,認真做好每一件事,這才是生活的真諦。一個只想自己不朽的人,是不會享受生活的,也不會真正不朽的。

抗日戰爭時期,多少人的青春的葬送在那段黑暗的歲月里。那時的他們風華正茂,正值青春年華。望著滿目蒼涼的大地,毅然決定參軍,去抵抗瘋狂的日軍。青春的熱血揮灑在生他、養他、哺育他的祖國大地上,曾經的少年不是倒在了抗日前線,就是已成為一名成熟的軍人了。青春已經離他們遠去,而他們則被冠上了人們英雄的頭銜。青春雖然遠去,但他們還有一腔熱血,不朽的信念支撐著他們,陪他們度過黑暗,迎接光明。

到如今,英雄們早已離去,可他們的精神與信念卻是不朽的。因為他們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青春少年,教會他們青春非常短暫,唯有做出於自己、於國家、於社會有意義的事,正能量才會被傳遞下去,一個民族才會不朽。

青春就像東逝水,水最終不會回頭,會一往無前地走下去。青春也是如此,但你別忘了,流水經過的地方,樹木叢生,綠草如茵,而樹木與綠草會在這片有水的地方生生不息。青春的生命是充滿生機的,他們長在青春的河畔,汲取養分,壯大己身,或許有一天他們會凋零,但他們的根不會死,根會積蓄力量,重新開出青春的光芒。

青春者,縱萬難,亦不懼。鏽蝕肉體,不朽靈魂。

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

毛毛蟲選擇了短暫的束縛,才有了蝴蝶破繭而出的翩翩起舞;牡蠣選擇了短暫的痛苦,才有了珍珠脫殼而出的瑩潤光澤。為了到達理想的彼岸,為了想要的自由,我們必須穿越沙漠。當人生遭遇不自由,遭遇困境時,我們要樂觀曠達,堅持信念,勇敢面對,開闢獨有的天空。

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我們要樂觀曠達。蘇軾,一代文豪。從意氣風發步入仕途,其間有得意,更有坎坷。他有神奇的文筆、淵博的學識與睿智的思想,更有樂觀曠達、忘懷得失、超然物外、閒適灑脫的心境,雖然命運多舛,人生路途風雨飄零,多次遭貶,甚或深陷烏台詩案幾近生命之憂,他依然寧靜如月,曠達如風。窘居黃州,親耕東坡時,他依然樂觀高歌“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縱筆酣暢淋漓,《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成千古名唱。

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我們要堅持信念。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於懸崖。門巴的女兒格桑德吉師範大學畢業後,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然而困難重重,為了勸學,格桑德吉天黑走懸崖、在艱險的山路上頻繁往返;為了孩子們不停課,別村缺老師時她不顧六個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為了把學生平安送到家,每年大雪封山時,格桑德吉過冰河、溜鐵索,把四個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學生們平安送到父母身邊。她堅持信念,用一顆心,脈動了一群人的心。

當人生遭遇不自由時,我們要勇敢面對。作家史鐵生在最美的年華突然雙腿癱瘓,人生一下跌入低谷。他無數次坐著輪椅來到地壇,似乎要從這座歷經四百多年滄桑的古園哪裡獲得了某種啟示,追問生命的意義,汲取頑強生活與奮鬥的力量。他迷茫過,痛苦過,但他又艱難地從生存的窄縫裡勇敢地走了出來,帶著豁然開朗的喜悅。他找到了寫作這條路,他曾戲稱自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在寫作這條路上,史鐵生勇敢地堅持下去,他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人生路漫漫,學習或生活中,難免遇到坎坷,當遭遇不自由時,我們無需迷茫、徘徊,甚或消沉,命運執掌自己手中,我們要樂觀曠達,堅持信念,勇敢面對,開闢自己獨有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