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理作文

不要與愛抱怨的人交往,愛抱怨的人,其言行舉止,隨時隨刻都在抱怨。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哲理作文,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看畫與看人

當我們觀察一個人的時候,遠看注意姿態是否婀娜,舉止是否從容;近看又注意衣著是否恰當,相貌是否端正;面對面談,則注意言辭是否高雅,才學是否充實。

當我們看一幅畫的時候,遠看只問構圖是否嚴謹,氣勢是否渾厚;近看又問著色是否典雅,用筆是否蒼勁;細細欣賞,則問意味是否深長,境界是否高遠。

看畫如看人,誰說不是呢!筆就像是你的朋友,當你雄壯時,它正勁挺;當你拙樸時,它正蒼老。

遠離愛抱怨的人

家裡有了垃圾,我們總是把垃圾打包裝好放到垃圾箱裡,絕不會把垃圾隨便扔在別人家的門口。

不要與愛抱怨的人交往,愛抱怨的人,其言行舉止,隨時隨刻都在抱怨,抱怨別家的孩子聰明,抱怨別人清閒自己忙碌,抱怨別人的住房寬敞明亮,形成了一個抱怨的磁場,在這個抱怨的磁場裡,處處充滿了愛抱怨的“負能量”,就像一個隨隨便便把垃圾扔在人家頭上的人,不管你願不願意,見了你,就把垃圾劈頭蓋臉地向你扔過來,弄髒了自己,也弄髒了別人,對這樣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避之不及,不能讓他把“抱怨”這堆垃圾扔給你。

淡定獲好評

唐太宗時,考功員外郎盧承慶負責對官員們一年一度的政績考核,給官員們評定等級,評定等級事關每位官員的仕途升遷,涉及個人利益,所以大家都非常緊張。

有個負責運糧的官員遇大風而導致運糧的船隻沉沒了,損失了漕運的米糧。這位官員很淡定,反正運糧的船隻沉沒了,結果就是那樣,辯解也無益,何況很多時候,每個人都是很固執的,你的辯解,沒人會聽,沒人會願意聽,他若理解你,一開始就會理解你,從始至終地理解你,而不是聽你一次辯白而理解你。盧承慶也不例外,於是就按自己的見聞、理解做出判斷,於是給那位運糧官評了個“中下級”的結果,運糧官沒有流露出半點不高興的神情。這倒大大出乎盧承慶的意料,擱一般的官員頭上,早就呼天搶地,給自己找出一千條不是理由的理由。後來,盧承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權衡當時的各種情況,特別是欣賞那人有寬洪的氣度,改批註為:“天災不是憑藉個人的力量所能避免的,評為中中等。”運糧官也照樣很淡定,既沒有高興的神采,又沒有慚愧的言詞。盧承慶對他很讚許,最後改批註為:“寵辱不驚,評為中上等。”

很多時候,據理力爭不如默默無言。很多東西,你據理力爭也爭不來,不如看淡一些;爭得來的話,不用爭,也是你的。淡定,寵辱不驚,實乃人生大智慧、做人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