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愛己教育作文

校外,你不難見到一些男孩子邊叼著香菸邊哼唱:“何不遊戲人間,管它虛度多少歲月……”之類的通俗歌曲;馬路的一隅陰影里,你也不難見到,十五六 歲模樣背著書包的一對男女中學生,耳鬢廝磨如膠似漆做難分難捨狀;當然你更不難見到與人稍有爭執便滿口污言穢語的學生,被老師說幾句竟敢吹鬍子瞪眼,閃著那種滿含仇恨而又不敢大肆發泄的眼光……因此,我們認為:在學生中間進行“愛己教育”已是刻不容緩。愛己教育,即做到自尊、自重、自勉、自信、自強、自立;對己負責,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積極向上,有益他人,從而真正有益自己。自私自利、自滿、自餒、自毀、自棄。進行“愛己教育”的首要一點是幫助患有孤獨、冷漠症的學生克服該症,以健康的心理、飽滿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據國家教委剛剛結束的心理調查分析顯示:中國有50萬兒童患有孤獨症,問題十分嚴重;在大學生中有心理健康問題的男生所占的比例是24.72%,女生占11.88%。14-18歲的中學生中,17歲年齡段存在的問題最為嚴重。95年12月瀋陽八中的7名學生集體服自殺,他們自殺的唯一理由是:活著沒意思。

在嚴重的孤獨冷漠症中,許多學生像失去了免疫能力一樣,稀里糊塗地上賊船、破罐破摔。“九龍一鳳”、“八大金剛”之類的青少年犯罪團伙由此生焉。

據國家統計,中小學生犯罪率已達青少年犯罪的72%,這是一個多么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

其次,幫助學生克服厭學症,這是實施“愛己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濟寧市教委去年下半年的調查結果是中國小患有厭學症的學生比率高達47%,即有近一半的學生討厭學校、討厭上學、討厭作業、討厭老師。厭學症的原因種種,雖不外乎社會影響、家庭影響及同學間的互相傳染,但作為學校,我們完全有責任加大力度幫助學生克服這種“病症”。學生連學習都不愛,這可算是最大的“不愛己”!

第三是進行勞動教育。有資料顯示,很多國家注意給小學生安排一定的勞動時間,美國為平均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而中國只有0.2小時,即每天才讓孩子“勞動”12分鐘,而且城市的許多父母甚至連1分鐘的勞動時間都沒給孩子安排。我們要記住:勞動教育就是勞動品質的教育,而且是關係到公民將來生活水平及幸福的教育。應該認識到:無憂無慮、一帆風順的童年環境是使一個好端端的孩子變成懶漢的最合適的土壤。所以我認為,勞動教育是使學生熱愛勞動,體會勞動的艱辛,從而珍惜青春、珍惜學習機會也珍惜自己的很有效的“愛己教育”。據美國最優秀的教師說:“最好的學生都做家務!”

第四是思想政治課絕對不能放鬆。鑒於青少年犯罪呈較大幅度增長的趨勢,教師有義務採取適當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法制觀念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情觀。前幾方面好理解,而現在著重提一筆的是,能否以適當的方式向青年學生傳授高尚的愛情觀,這是新時期教育所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新的難題。據《文匯報》的資料顯示:全國性犯罪的最低年齡是14歲,最小的性病患者年齡只有17歲!

向一些早戀的學生做調查,其“愛情信條”居然是一句流行歌曲:不求天長地久,只求曾經擁有。僅1990年結束的兩萬例性調查表明:全國的中學生有性經歷的比率約為0.9%,100餘萬人,而6年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為寫長篇報告文學《中國靈魂風景線》而做的半年多的採訪調查中,我碰見過這樣一 位高二的男生,“親密得啥都有了”。最後還要再說句“老生常談”:不要放棄“差生”,不要“一棍子打死”。在許多學校里都存在著“分流、分層”等處置“差生”的方法,往往使後進學生產生自卑感,泯滅了上進心,很難教育。天津大學的東福和教授說: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分快慢班是保了一批舍了一批,委實不可齲實施愛己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則是振作起後進學生的勇氣,使他們重新樹立遠大的理想。《學記》中把前人的教育謀略總括為“長善救失”,後進學生更需要愛,需要更深的愛。“欲成就人材者,不患其稟質不美,患夫師學之不明也。師學不明,雖有美質,無由成之也。”讓我們記住程顥的話吧!

“愛己教育”,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