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

教學隨筆短小精悍,是教育套用寫作中的輕騎兵。看一些關於教育的隨筆,或許會讓你收穫良多。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教育隨筆,希望大家喜歡。

教育隨筆篇1:“一張紙片”的深思

這學期,我又接任了一個新班的班主任。

這一天,我像往常一樣,走向教室。突然教室內傳來兩位女生的爭吵聲,我急忙走進教室,只見兩個女生爭吵聲由小到大,越來越激烈,兩人爭得面紅耳赤:“這片紙是你丟的,你要撿起來。”文欣說。“明明是在你的課桌下,你為什麼不撿?”露露說。“你要執行班級的衛生規定”……原來兩位同學為誰應該撿起紙片爭執起來。“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互不相讓。見我走進教室,開始有短暫的沉默。一會兒,又重新爭持起來。

一張小小的紙片,竟然引起兩位學生的激烈爭持。我覺得應該借用這件小事,給學生一個明確答案。我簡單地了解了一下這件事原因。便問:“同學們覺得這件事應該怎么處理,才能化解她們之間的矛盾?”同學們沒有想到我會提出這樣問題,誰也不敢開口說話了,只是互相望著。你看看我,我望望你,教室里出現了難得的寂靜。幾分鐘後,學生的目光轉向我,期待從我看口中得到一個滿意的答案。我知道這是學生一貫思維方式,有了難題,就希望老師一錘定音。因為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老師是至高神聖的,也是最有權威的,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

我環視了一下班級,平靜地對學生說:“同學們,他們倆對處理紙片問題都有自己的理由,誰也沒有錯,只是沒有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說完,我來到兩位學生的桌前,蹲下身撿起紙片,並說道:“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在自己的教室里,每個同學都是班級的主人,包括老師在內,紙片有我看見的,應該有我撿起來,只要解決了問題,就是執行了班級制度”。說完,我徑直地走向垃圾桶,把紙片放進去。

這時,我身後傳來一陣熱烈的掌聲,久久不息。

我真沒想到,一次恰當好處的舉措,竟贏得了學生髮自內心的掌聲。同時,一張紙片也讓我真正領悟了我們常掛在口上的一句話,“身教重於言傳”。“一張紙片”讓我產生了深思。

我看到了,批評教育不是萬能的。由於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等的不同,所以學生之間存在差距是必然的,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這這樣或那樣,或多或少的缺點,對學生“窮追猛打式的批評”學生會認為是“揭傷疤算總帳”學生情緒上會有反感和對立,而當你抓住那瞬間即逝的閃光一刻時,及時激勵學生,你就一定會發現,他們的潛力是如此的巨大,雖然是那瞬間即逝的閃光,教師若是採取恰當的方式進行處理,對學生今後的成長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課堂上也是如此,老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它們發光發熱,從而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得到收穫,逐漸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

比如:班上有做小動作的同學,如果你批評了他,其他同學會不以為然,甚至很多的同學也分散了注意力,而如果是表揚某個同學時,其他的同學會做得更好,對於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要讓他們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因此,在課堂上我在提問學生的時候是因人而異的,對待成績較差的學生我的問題比較容易,儘量能讓他們回答出來,當他們回答出來的時候,我會及時地加以表揚,肯定他的成績,當他們因為回答出老師的提問而得到表揚的時候,臉上便露出笑容,整節課都能認真聽講。

當然學生的閃光點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課外活動、作業等也能發掘他們的長處,適時地加以表揚。對於學生的細微變化,老師都要用心地捕捉並及時地對他們進行鼓勵,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即使學生生活中出現一些小偏差,只要採取適當處理措施,都會有良好的教育收穫效果。可見只有把燈背在背上的人,才會把他們的影子投到了自己前面。

教育隨筆篇2:讓孩子當小老師

讓孩子當小老師,其實是一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情。這件事難在一個度,和孩子之間要把握好度,不要讓你孩子之間沒有了距離,他就會就此放縱自己。更重要的是老師要放下架子,要把自己當成是他的朋友,甚至把自己當作小孩子。對於成熟的我們,經歷了那么多的人世滄桑,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一種生活模式的老師來說。把自己當小孩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甚至,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那是很幼稚的事情。所以,讓小孩當老師最難的就是教師的心態。

今天下午活動課,練習鼓號隊開始了。我覺得不能像往常一樣做局外人了,因為我不會,所以要學習。這時,我沒有找同事教我,而是讓我們班的小君教我。她是老隊員了,學習得很紮實了,從她的演奏和眼神中可以看出那份難得的自信。小君教我的時候非常的認真細緻,也很有耐心。可是,我的心卻一直游離在千里之外。練了一次又一次,她從不放棄,用心以及耐心仿佛看到了在講台上的我,是我不得不認真學習了。

開始的時候,我還是沒有把自己當成小孩,一個學習者。沒有轉換角色使我很難學會。最後,我做到了。同時,我也領悟到了讓孩子當老師有以下幾個好處:

一、可以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老師教育的辛苦,當學生不用心學時,老師要花費很多力氣。貴在積極。所以,他們就能學會珍惜課堂,珍惜學習的機會。

二、老師放下姿態和學生相處沒有什麼不可以的,相反還可以增加師生之情。讓老師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生,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

三、讓學生當小老師,能更有效的鍛鍊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時,加深知識點的印象,讓他更有信心的去了解更深層的內容。

從這以後我會經常給他們鍛鍊的機會,甚至連課外閱讀也讓那些做得滿分或者是接近滿分額同學來講解。發現他們講解非常清晰、到位,只是語速快了一些。在下面傾聽的同學也異常認真起來了,補充質疑也增加了很多。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關注那些學習不積極的人。很多時候,我只需補充一下他們講解不清楚的地方,也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很多便利,一堂課下來很輕鬆,一天下來精神滿滿。

教育隨筆篇3:做孩子成長的引導者

在生活方面:從小,我們就培養陳陽軒的獨立性。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儘量放手。比如:陳陽軒有一次突然對我說:“你們大人每個月都有工資自己支配,為什麼我沒有呢?”當時,我就在想,作為一個孩子來說,你一些基本的需要,我們大人基本上都會滿足,你還要錢乾什麼呢?於是我就問他,你要錢乾什麼呢?他說想自己支配:如買個筆、過個節買個什麼禮物送你們呀!請同學來家玩買點零食呀!還有買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呀!我一聽,當時就覺得,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居然有這么多的想法,頓時我就覺得我的兒子長大了,同時也我意識到不能再把他當三歲小孩哄了,他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不過這也不錯呀,我就順水推舟尊重孩子的想法,於是我就說,那行,每到爸爸媽媽發工資的時候,也給你發5元工資,這個錢由你自己支配,那不管要買什麼東西(除了學習上的東西),都要從這“工資”里攢著買,他就很高興的答應了,一次在小超市他看到一個喜歡的玩具(小陀螺)標著8元,可是第一月給他發的5元工資不夠呀,怎么辦呢?他豈求的眼神看著我,想我給他買,我就說了,那不行,你的工資不夠,爸爸媽媽的工資也是有預算的,要一些生活開銷,所以你只好等下個月工資咯,然後我兒子也沒辦法,無奈地說:“那就自己攢著吧”。但後來,看樣子我兒子是真喜歡那玩具,等第二個月發了他5元,他還惦記著他的小陀螺,最終他就去把那8元的玩具給買回來了,當然,(因為8元的玩具也不是什麼好玩具)所以沒多久就壞了,但是通過自己攢錢買的玩具他格外的珍惜,壞了,也在那裡琢磨怎么把它修好,寶貝得很。通過這件事,我只想說:尊重孩子的想法,試著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下,這遠比父母給他買一個一百多的玩具要有意義的很。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比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所以,在生活上,一些基本的家務活我們都讓陳陽軒做,例如:會把鞋櫃邊散亂的鞋子放整齊、早上起來會把開水燒好、晾洗衣機里洗好的衣服、到樓下的超市幫父母買一些油鹽醬醋等等,時間長了,他也覺得做這些事情是理所應當的事了。

在學習方面:在對待學習方面,我們始終堅持“重過程輕結果”。對孩子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我們是很關心的,該檢查的檢查,該簽名的簽名。但是對於考試成績,我們是抱有一顆平常心的。我相信,程式正確,結果也一定正確。考試畢竟有各種偶然性,平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也不鼓勵孩子與別的同學去比較,只要自己平時該做的做好了就夠了。在這裡再多說一句,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長容易走走入一個誤區。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最錯誤的方式是,在公眾面前訓斥孩子,丟孩子的臉。家長們,請呵護孩子脆弱的自尊!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相信我們的孩子,今天,他們只是家中一棵小小的盆景;明天,在廣闊的天地里,他們一定會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