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大暑習俗:大暑六月坐功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天陽下濟,地熱上蒸,天地之氣上下交合,各種植物大都開花結果了,展示了自然界萬物繁榮季麗的景象。本法以“大暑”命名,正是針對這一時令特點而制定的氣功鍛鍊方法。炎夏以火熱為特點,從人體五臟來說以心病為多見。火本克金,火太過就會乘金傷肺,而使肺金受邪,出現肺的病變。勤練此功法,可對上述病症起到不錯的效果。

《遵生八箋》中對此功法記載如下:“運主太陰四氣,時配手太陰肺濕土(手太陰肺當是燥金,而非濕土,有誤)。坐功:每日醜、寅時,雙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視,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津。治病:頭項胸背風毒,咳嗽上氣,喘渴煩心,胸膈滿,孺臂痛,掌中熱,臍上或肩背痛,風寒,多汗,中風,小便數欠,淹泄,皮膚痛,及健忘,心情鬱結,風溫寒熱。”

此功法具體動作為:每日凌晨3點到5點時段中練習此功,雙拳按地,頭頸向肩部方位扭動、運視,左右方向各3次~5次,然後叩齒36次,調息吐納,津液咽人丹田9次。對於治療頭項胸背風毒,咳嗽上氣,喘渴煩心,胸膈滿,孺臂痛,掌中熱,臍上或肩背痛,風寒,多汗,中風,尿急尿頻,皮膚痛及健忘,心情鬱結,風溫寒熱等病症有很好的作用。

大暑節氣炎熱、多雨,所以暑濕之氣比較容易乘虛而入,而且因為暑氣很盛,心氣比較容易虧耗,特別是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抵擋酷熱暑濕,從而導致痙攣、中暑等病。當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噁心等症狀時,就可能是中暑先兆。一旦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將中暑者抬到通風陰涼處休息,同時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夏季預防中暑應注意: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E1下曝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

大暑還是全年溫度、陽氣最旺盛的節氣,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意思是說一些在冬季比較容易發作的病應該在夏季治療,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症等陽虛症,暑期是的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