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走訪貧困戶的民情日記五篇

篇一

我記得: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制度後,第一年高考時的作文題就是《難忘的時刻》。這個高考題目,曾讓千千萬萬個學子,留下終生難忘的時刻,激起一生難忘的記憶!因為,在考《難忘的時刻》的這一時刻,有無數學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壓在這一時刻!把人生的命運都寄托在這一時刻!又有無數的學子,就在這一時刻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決定了人生的命運!

我今天要說的是20xx年6月11日,端午節的前一天,這對爐逕村大碰村小組低保戶、困難戶、受災戶、孤寡老人的犁彩英來說,也是一個難忘的時刻!犁彩英,80歲,女性,生有一女,養有一子,女兒已遠嫁,養子住在全南縣城,現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後不觸店的大碰村小組路旁邊,最近的鄰居也有數百米遠。孤村孤院,孤獨一人地拿著低*生活。

由於端午節前夕大雨不斷,中雨連綿,導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後牆壁突然倒塌!這突如其來的房屋倒塌,險些兒就壓倒了人,萬幸中雖然人身沒有受到太多的傷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讓她驚魂未定,恐懼萬狀,而且給她留下了終生難忘的時刻!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首先,她想到的是“三送”幹部,她正想和“三送”幹部聯繫時,正在那裡放牛的劉代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卻說蘭同志回家了,這時,犁彩英只好向村長打電話。當我18.30分左右打著雨傘,卷著褲腳走到她面前時,犁彩英帶著百感交集心情說:蘭同志,你來了,本來我是想給你打電話的,但聽劉代華說你回家過節了,我就沒有去村委會找你,而是打電話給謝主任了。我說:我沒有回家過節,我是到白石下的謝長古家了,因為他的房子在前天也倒塌了,我是剛從他那裡過來的。我問道:現在情況怎么樣了,她默不作聲,含著眼淚,望著我……

我走到倒塌房子面前,認真地察看了倒塌的牆壁,觀察了倒塌時被壓得亂七八糟的油、鹽、醬、醋、茶和其各式各樣的瓶瓶灌灌及碗櫃。然後和村支書鍾禮明、村長謝偉榮一起到房屋後面察看,發現:屋後有一棵大機樹的樹枝隨風擺動把全部瓦面掀翻了,雨水正好漏在牆壁上而導致牆壁倒塌的。我們找到了漏水倒牆的原因。隨後,我們把犁彩英老人家的主要生活用品--衣、食、住、行和油、鹽、醬、醋、茶、米、菜等搬遷到她養子李華的屋檐下……

天黑以後,我們在她養子的屋檐下站著、等著、盼著,連綿不斷的雨水依然在下著,邊緣山區的夜幕是那樣的冷冷靜靜,遠遠望去,一團漆黑,看不見一顆星星,見不到一?燈光。在村長的提示下,她向幾個親戚打了幾個求助電話,想找一個晚上安身的地方,可返回的信息,讓她的希望全都破滅了。她只有焦慮地等著、盼著,我們也只有耐心地等著、盼著。可她的養子今天晚上能不能回來,我們大家也胸中無數。此時此景,我知道她老人家百感交集的心情,她看著我,幾經張口,想說什麼,而又欲言又止。我也知道,她老人家既沒有文化,也不善於言辭,既有千言萬語,也不知道怎么表達出來,她看了我很久之後,含著淚水,對我們說:“蘭同志,多謝你們了!”

這時,我能體會到:雖說只是一句簡單的“多謝”!但卻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凝結著她的千言萬語!因為,在她遭受天災,而又孤立無援的時候,是黨和政府派來的“三送”幹部、村支書、村長一直站在他的身邊,幫助他解決眼前的各種困難,陪同著她渡過最艱難困苦的時刻;使他感受到了黨和政府並沒有遺棄她這樣的孤寡老人,而是處處在關心著她,關懷著她和幫助著她;是“三送”幹部、鄉政府幹部和村委會幹部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及溫暖送給了她!使她的心理得到了極大的安慰!是呀,要不是黨和政府的關懷、幫助和幹部們反覆打電話給她養子,要他養子今天晚上必須回來,她真的不知在何處安身?為此,她才會十分感動地說:“蘭同志,多謝你們了!”

晚上九點多鐘,她的養子李華總算趕回來了,我和書記、村長懸著的一顆心也總算放下來了。

幾天過後,她老人家再次來到村委會辦公室,說要來村委會看看我,要和我聊聊天,要來感謝那天晚上對她的幫助,要不是你和村長、書記,那天晚上,我真的不知道怎么過!更不知道怎么辦?房屋倒塌的時候嚇死人喲,我看到都害怕!……

要說房屋倒塌的那一時刻,讓她驚魂未定,恐懼萬狀,給她老人家留下了難忘的時刻!而在她遭遇天災,孤立無助時候,黨和政府給送來的關懷、溫暖和幫助,同樣也給她老人家留下了難忘的一天!

篇二

20xx年4月28日,福貢縣馬吉鄉難得放晴的一天。

我來到馬吉米橋上,用攝像機拍攝馬吉米村的變化。這裡正開展易地扶貧搬遷,要不了多久,這裡將會是美麗新家園。

在返回工作隊駐地時,我看到一個緩慢的身影,一手拄拐杖,一手提口袋,步履蹣跚地前行。這個身影我很熟悉,他是村裡的百歲老人,也是村里少數會說漢話的老人。有時在鄉街上會遇到他去買菜,他總是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老人是易地扶貧搬遷戶,當我們問老人有什麼困難時,老人卻拉著我們說:“我沒有什麼困難,政府已經對我很好了。我身體好,村里還有很多身體不好的老人,你們應該多幫幫他們。”

老人行走得很慢,我走快兩步攙扶住老人,詢問他要去哪裡。老人見到我,臉上綻開了笑容,拉著我的手說,他特意送只雞過來給我們扶貧工作隊,說我們為村里做事不容易,要吃好點。聽到這話,我感覺到似乎有塊灼碳卡住了喉嚨,是感動、是責任、更是一股一股無形力量的鞭策。

離開大城市,在扶貧工作隊工作期間,生活工作雖然辛苦,但總有這樣一件件小事激勵著我們。老鄉的淳樸與深情厚望,讓我們不敢有絲毫懈怠。

篇三

臘月二十,年關將近。根據工作安排,我們工作組今天走訪慰問何橋、瓜圻、大廟、石竹4個駐點村的困難戶。我們帶了2萬元現金和20套被褥,將要走訪40個貧困戶,每個村10戶左右。

陰冷的寒風中,石竹村的石書記已在村頭迎接我們。石書記是個辦事極認真的人,慰問名單是村委會專門開會定下來的,困難戶所在的村民小組組長也都到場陪同慰問。我們對石書記的辦事作風感嘆不已。

我們來到9組熊大爺家裡。熊大爺剛過花甲之年,但家庭不幸,長子殘疾,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次子車禍去世,留下兩個孩子,一個3歲多,一個10多歲。家庭生活基本靠低保。屋內昏暗,家徒四壁,大家眼圈立刻紅了,眼淚在眼眶中打轉,不忍多待。

離開熊大爺家,我們來到4組汪只春家。說是家,其實就汪一人。汪前些年外出打工受傷,現已雙目失明。身體倒還結實,可以自理起居,但無法勞動。我問石書記,五保戶每月能補貼多少錢?石書記說,現在農村低保分三類,一類對象相當於過去的五保戶,補貼,每月150元左右。

走完石竹村困難戶,已經快11點了。我們立即驅車趕往大廟村。大廟村走訪了10家困難戶,其中殘疾和患有重病的7戶,高齡孤老3人。村支書胡麥佑告訴我們,因病致貧的,是村里困難戶的主要部分。我們關切地詢問農村醫保情況,胡書記介紹說,鄂州實行城鄉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分三個檔,其中最低的第三檔相當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個人每年繳費30元,政府補貼120元,可享受4萬元醫保報銷。當然也可購買二檔三檔醫療保險,因為繳費高了很多,大多數人還是選擇第三檔。一般小病,費用夠用,大病看不起。困難戶們希望政府能再多補貼一些,能到第二檔,除特大疾病外,都可以保障了。

草草地吃完午飯,我們直奔瓜圻村。瓜圻村是我們駐點的4個村的村,18個村民小組,798戶近3000人。這次“挖萬塘”活動,他們行動最快,19口塘,保質保量完工,在*鄉名列前茅,受到區、鄉兩級政府表彰。“三萬”活動開始不久,湖北日報主要領導帶隊,一行幾十人就是到這個村召開座談會,並參加修塘勞動的。村支書陳國安快人快語,一邊帶路,一邊介紹情況。

在13組梵正明家,其貧困現狀令人震撼。梵與妻子住在村民捐建的靠在路邊的兩間簡易房中,農具、柴火都堆在外屋,一張簡易木床和鍋碗瓢盆散亂地鋪滿裡間,全部家當加起來值不了幾百元錢。我們先是送了500元錢,但走出不遠,大家心裡總覺得堵得慌,一起又返回去,送了一套被褥。這套被褥可能是他們家的生活用品了。

17組王燈堂家則是另外一種情況。王自己是殘疾,老伴、兒子都去世了,兒媳改嫁,3歲孫子與老人相依為命。老小兩人基本靠低保生活。離開時,老人不停作揖,連連感謝政府。

瓜圻的幾個村我們來過多次了,但在村里穿行中,我們突然覺得和前些日子大不相同,悟了好一陣子,才發現原來村里人多了起來,而且多是年輕人。原來,春節將近,外出打工的人已經陸續返鄉。這些年輕人在村前村後嬉戲打鬧,憑添了許多生氣,我們的心情也馬上變得輕鬆愉快。陳書記說,他們村是個窮村,低保戶就有177戶。村里沒有像樣的集體經濟和賺錢項目。困難戶大多是老弱病殘家庭,如果家中有人在外打工,家裡的日子就會好很多。

最後,我們來到何橋村。何橋村是我們工作隊“下榻”的地方,村委會的幾間辦公室騰出來讓我們住宿和辦公。村支部書記老吳年屆60,已連任幾屆書記,村里情況爛熟。老吳憨厚中透著機警,工作作風紮實。修整塘堰他啟動的慢,叫苦叫難也多,但任務一旦確定,他立刻行動,也後來居上。當時我們去10組現場看塘,10組提出他們最急迫的是要修泵站,吳極力支持,還給我們工作組打了報告。我們贊成他們實事求是的想法,並調整資金給予幫助。

12組的蔡正國家禍不單行,家裡幾個人患有精神病,唯有他好一些,是家裡的頂樑柱,但遭遇嚴重車禍,長期臥床。我們到他家時,他臥在裡屋床上。我們將500元錢遞給他,他執意要下床,被我們攔住。吳書記說,這500塊錢,可以管他們家半年生活。

我們來到1組范米蘭家慰問。范*二人均為智障,這我們倒是不大奇怪,因為健康人與智障人結婚畢竟是少數。但一家三五口人都是智障,肯定是遺傳造成的。遺傳性疾病,這在城裡大多就不再生育了,但農村似乎很難控制。這是我們在農村走訪時經常碰到一家一家都是智障人的重要原因。范*二人的病不是很嚴重,生活自理沒有問題。我們說了一些寬鬆的話,他們臉上露出一絲笑容。

離開最後一家困難戶,天已經大黑,絲絲細雨在天空飄灑。一天跑下來*個小時,我們身體已疲憊不堪,但心情更沉重。據統計,我們走訪的4個村的低保戶數,占整個戶數的五分之一還要多一點。

近些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家的惠農政策日漸豐厚,社會保障日益完善,農民的生活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還有相當數量的農民沒有脫貧。我們深深感到,要解決農民的貧困,主要要靠農村經濟的發展,同時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

篇四

一大早,我就從歷市鎮政府騎著機車趕赴神仙嶺以北的車步村開展幫促工作。經過近半個小時的顛簸水泥路,於9:00整到達該村。

到達車步村後,我首先走訪了田間地頭、新屋下組及部分村民。隨後,來到村辦公室,和村支兩委、村民代表進行交談。在座的村幹部、民眾代表積極發言,共話發展。據村黨支部書記鐘有良同志介紹,車步村屬江西省“xx”規劃省級貧困村,現有人口1886人,外流人口625人, 19個村民組,總戶數422戶。村民長期以來以種植禾筍、養殖生豬為主,近年來受自然災害以及土地貧瘠,缺少創業致富帶頭人,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經濟發展緩慢。尤其是5.7洪災以來坡上的農作物基本絕收,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民眾生產生活,積貧、返貧現象比較多。

經過一個多小時二十分鐘的交流,我感覺到全村上下創業致富的*很強烈,都在積極探索發展的新思路,努力尋求發展的好載體。針對該村自然災害多、土地貧瘠、勞動力富餘的現狀,我建議該村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盡力發展、儘快發展、提速發展。一是鼓勵村幹部發動民眾連片種植禾筍,形成規模,以便統一管理,統一經營,形成產業;二是充分發揮村幹部的“雙帶”作用,鼓勵農戶大力養殖生豬,與大世界、萬家惠大超市形成產銷鏈條;三是協助該村與歷市鎮政府和定南縣水利部門聯繫,搶抓今年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好機遇,全力擴寬河道;四是建議認真監督實施好村組公路硬化工程,使之成為民眾滿意工程,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下一步打算曆市鎮民政所協調適當給村里解決部分低保戶、五保戶物資,並向鎮領導請示在七.一之際多慰問幾名參與抗戰的老黨員。

臨近端午,但烈日灼熱。頂著火熱的太陽,經過熱情的交談、走訪、詢問,對該村民眾願望、觀念、思想,對村級經濟狀況、發展思路、發展難題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不經意間太陽已開始偏西,拖著滿身的汗水、懷著戀戀不捨的心情開始顛簸在離開“差別人一步”的車步村。一路上,怎樣幫助民眾領會精神、理清村級發展思路,解決村民實際難題、化解農戶扯皮糾紛,如何促進統一思想、促進科學發展、促進增比進位、促進和諧穩定,時時在大腦中迴蕩……

篇五

全市“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動員會召開後,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率先垂範,帶頭深入聯繫村進行大走訪,為全市各級幹部作出了表率。如何更好地推進活動開展,為民眾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真正使大走訪活動見到實效、讓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是我最近一段時間時常思考的問題。帶著這些問題,10月18日和19日,我按照省委、市委關於領導幹部進村住戶走訪要求,自帶被褥,帶著市委辦公室兩名工作人員,先後來到靈璧縣婁莊鎮姚山村和靈城鎮濱河社區進行走訪調研。

兩天來,通過走訪困難戶、老黨員、致富帶頭人,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和建議,同幹部民眾面對面話民生、聊致富、謀發展,使我對當前農村特別是農民的生產生活情況有了進一步了解,對民眾路線是做好社會管理工作法寶的內涵有了更深的理解。

按照走訪計畫,18日下午,我在村幹部的陪同下,分別走訪慰問了困難戶和五保戶。

走訪慰問的第一戶是特困戶王新章,今年73歲,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獨自生活,患腦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殘疾,行動不便,個人有3.9畝地,由女兒幫著種,包括土地收入和殘疾人、低保戶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xx元左右。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況後,我拉著老人的手,問還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時,老人連聲說:“沒有沒有,政府很關心我們,不能再給政府添麻煩了。”當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時,老人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長滿老繭的雙手緊握我的手不放鬆。離別時,跛著腳執意將我送到門口。

來到五保老人溫傳祥家時,老人正在準備吃晚飯。通過交談,得知老人今年74歲,1970年4月從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現有5畝地,包給別人種,自己平時主要以撿破爛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當我問到老人過得好不好時,他十分激動地說:“比過去幸福多了,逢年過節,上級政府都來看俺,給俺送被送糧送錢,共產黨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俺今天”。站在一旁的我感覺得出,老人的話發自內心,讓我很受感動。臨別時,我給老人送上慰問金,老人連聲說謝謝,並目送我們很遠。

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還有部分民眾因孤、病、殘原因導致生活困難,說明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需要民眾理解。然而通過與民眾的座談交流,特別是通過與王新章、溫傳祥兩位老人的交談,我感到他們對黨和政府的衷心擁護,感謝現在黨的好政策,大多數人是通情達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為客觀原因導致他們暫時的生活困難,不願黨和政府。這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桿秤,只要我們心裡裝著民眾,民眾心裡也會裝著我們。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領導幹部,我們一定要堅決執行上級黨委決策,把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帶到基層,送進百姓家中,讓廣大民眾明白黨的政策,感受黨的溫暖,特別要實實在在地幫助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早日走出困境,過上幸福生活。

小事連民心

民眾利益無小事,通過在姚山村的走訪,我越發感覺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18日下午,在姚山村走訪途中,我發現在姚山村陳圩組龍王街路南一棵樹上,掛著四塊電錶,位置較低,小孩很容易摸到,是個安全隱患。據村幹部和民眾反映,由於民眾房屋拆遷,原先掛在牆上的一些電錶無處可掛,只好掛在樹上,雖多次與供電部門聯繫,但都沒有結果。對此,村幹部和附近民眾十分擔心,遇到陰雨天,就更為擔憂。聽後,我當場安排工作人員給縣供電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打了電話,要求他們派人到現場察看,迅速進行整改。縣鄉供電部門立即組織人員趕赴現場,並著手施工。在姚山國小校園內,有一個50米長、20米寬、2米深的水塘,塘內有不少水,雖然周圍用尼龍網圍著,但對學生來說,還是個安全隱患。學校教師和民眾反映,曾經有名小學生掉進水塘,由於施救及時,沒有發生嚴重後果,但水塘未平,始終是教師和學生家長的一個心病。填平這個水塘需要一萬多元,村及學校經費很緊張,沒有多餘經費用在填平水塘上。聽後,我安排身旁的鎮黨委書記,要求鎮政府出資填平水塘,鎮黨委書記當即表態三天內完成任務。

這兩件事,對於有些幹部和部門來看,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其解決的卻是民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實在在的困難,涉及到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若是對“民有所呼”心不在焉,就會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只要我們各級幹部始終牢記民眾利益無小事,切實把民眾的小事當作幹部的大事,做到事情再小也要竭盡全力去辦,就會積小勝為大勝,不斷匯聚加速宿州崛起的強大力量。

民眾的期盼就是幹部的職責

當前,民眾盼什麼?希望黨委政府做什麼?帶著這個問題,我深入走訪了姚山村部分民眾,並與他們進行了座談交流。

村民陳其坤是一位種植食用菌戶,談起種植食用菌,他說得頭頭是道:“種植食用菌對俺村來說,原料較為充足,但目前沒有形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