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共享腳踏車的時事評論

共享腳踏車“停好”才算挺好

共享腳踏車火了。不到半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橙、黃等各色共享腳踏車。與公車、捷運站等交通樞紐接駁,解決出行最後一公里,無論是緩解交通擁堵,還是保護環境,共享腳踏車都很有用。然而,在腳踏車數量飆升的同時,停車問題也日益突出。

在北京一些捷運站周圍,共享腳踏車“任性”停放現象明顯:有的橫亘在人行道上,妨礙行人走路;有的無序擺放,讓本來就狹窄的非機動車停車區域更顯緊張;有的直接停在出入口台階下,擋住進站通道;有人甚至將車塞進綠化帶里、鎖在欄桿上、靠在大樹邊。在南京,共享腳踏車進駐才半個月,僅是鬧市區新街口一處就有近600輛腳踏車因違章亂放被管理部門拖走。在成都等地,共享腳踏車也因“占道”等問題屢被城管部門扣押。

共享腳踏車為什麼停不好?這與租車者素質參差不齊有關係,一些租車者只顧騎、不顧停,不願意花時間認真擺放腳踏車;這也與腳踏車公司跑馬圈地、過量投放、管理粗放有關。有的街頭地方狹窄,一下子容不下那么多腳踏車,一些故障車長期擺放在街頭,而腳踏車公司又顧不上管理,加劇了停車亂象。

除此之外,也要看到,共享腳踏車停車亂,與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的不合理很有關係——拋開老城區不講,很多城市的新城區在最初交通規劃時,壓根兒就沒給腳踏車、步行等慢行交通系統預留足夠的通行與停放空間。前期規劃缺位,後期管理失位,讓停車問題“雪上加霜”:君不見,多少腳踏車停車棚被機車、燃油助力車占據,多少城市主幹道兩側的人行道與腳踏車道停滿了小汽車,城管、物業、保全等各種管理主體,對這些問題已經“習以為常”了。

打造優質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共享腳踏車是一個創新。想要共享腳踏車用得好,前提是“停”得好。政府完善配套服務是治本之策。當好“服務員”,政府大有文章可做。

停好車的前提是有地方停,這就要做好加減法。機動車占道,要做“減法”:交通、城管等工作人員加強巡邏頻次,加大處罰力度,定時定點“清障”;腳踏車停放區不夠的問題,要做“加法”:規劃、城建、交通等部門,做好頂層設計,編制車道規劃,完善停放導則,從總量上增加非機動車道、腳踏車停放區的供給數量。

共享腳踏車流行,主要得益於無樁,隨借隨還。但自由泛濫成亂停亂放,原先引以為傲的方便,反而成為新的出行梗阻。不妨退回一步,借鑑傳統公共腳踏車“空間劃定性”的特點,在一些有條件的樞紐和捷運站周邊,政企聯手,共建一些腳踏車推薦停放區。依託運營企業的大數據,推動各物業按需求設定非機動車停放區域。

想要停得好,還要管得好。維護好共享腳踏車的停車秩序,離不開有效的管理。對行業內惡性競爭、暴力破壞行為,對某些人公共意識缺乏、任意折騰腳踏車的行為,有關部門要做好“善後”服務,追究相關肇事者的法律責任;推動徵信機構和腳踏車運營商合力共建租車人信用管理系統,獎罰分明。鼓勵用戶對違規停車者拍照舉報,核實後獎勵信用積分;對惡意亂停、濫用、損毀、盜竊腳踏車等行為,將租車人納入失信黑名單。

共享腳踏車是新事物,政府部門應該以服務思維引領,多呵護,多扶持。配套服務好了,腳踏車停放有序了,人們愉悅、方便出行的生活小目標才能更好地實現。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很多城市的共享腳踏車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但是“人紅是非多”,最近關於共享腳踏車的一些“質疑”訊息也開始出現。

共享腳踏車的押金之疑

押金不能直接退還 數億款項缺監管

目前,披露融資訊息的共享腳踏車創業公司已經有多十多家,入局資本多達30家。

這些共享腳踏車的共享模式都大同小異。都需要先交一定數量的押金才能使用。使用之後的押金將會在一定的時間內退回。

而引發爭議的是,共享腳踏車給押金退還到賬設定了相當長的時間。摩拜腳踏車的押金,就需要 2-7 個工作日才能到賬。這個過長的時延,引發爭議。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共享腳踏車的商家在故意扣押用戶的押金,利用時間差可以合理地獲取押金的衍生利息收益。

此外,還有一些法律業界人事認為摩拜、ofo 等共享腳踏車有非法集資嫌疑。因為未經有關部門批准,違規向不特定公眾募集資金的行為,涉嫌非法集資。

共享腳踏車的押金在退還的這一段時間內是不是一個“灰色地帶”?這時間差里,這些押金在乾什麼?

目前廣州主要有4個品牌的共享腳踏車,摩拜押金為每人299元,ofo腳踏車的押金為99元,小鳴腳踏車押金為199元,優拜腳踏車押金為298元。以摩拜為例,去年12月活躍用戶量已達313.5萬人,每月活躍用戶押金總額超過9億元

但押金退款均不能實時到賬,提交退款申請後要等待1到7個工作日才能成功退款。企業還要求,在押金申請退還期間,不能使用該公司共享腳踏車。

富士康也想分一杯羹

在在半年內,ofo完成了5次融資,摩拜完成了4輪融資;後來者小鳴腳踏車在短短24天內完成3輪融資;優拜腳踏車也在3個月內獲得3輪融資。而在20xx年第一周內,摩拜腳踏車重磅宣布獲得2.15億美元D輪融資,ofo隨即發表聲明表示已經準備好了充足的彈藥。

就連郭台銘也來“湊熱鬧”,那么共享腳踏車是如何盈利的?

摩拜腳踏車收費標準為0.5元/半小時,ofo則為1元/小時。共享腳踏車企業盈利的關鍵就在於每輛腳踏車的日均訂單量和新用戶的增加速度。以ofo為例,腳踏車成本約在400元左右,日常維護運輸的成本約為車輛成本的10%~20%,使用壽命約18個月。按這個周期來計算,只要1輛車1天能產生0.9元以上的租金收益,就能收回車輛成本。或是出於商業考慮,共享腳踏車企業還從未向外界披露過具體的運營與財務數據。ofo創始人戴威表示,目前ofo車輛使用率較高,每日收益比較穩定,“去年尚未盈利,但已無限接近打平,20xx年肯定會實現盈利。”而硬體成本更高的摩拜則多次表示,目前談盈利還為時尚早。ofo方面稱,租賃費用還是主要收入來源。

還有一些可以預見的盈利點,車身廣告、品牌合作推廣、腳踏車社區等。理論上來說,共享腳踏車確實擁有巨大的支付價值和廣告價值,是未來可能的盈利點。但更大潛在價值是收集大量的用戶出行數據,然後對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創造,用數據連線生活服務、娛樂服務等。目前來看,各家企業都在尋找更穩定的盈利結構和模式,不過幾乎都還沒有找到。

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 郭台銘: 就是現在接觸到共享腳踏車、共享汽車,進入到這些很多的網路的,等於說硬體和軟體要結合的時代,所以說富士康做到這個就蠻重要的。我們在製造的領域,在設計開發的領域,可以把這家公司很快地讓它有一個市場占有率。

腳踏車公司回應押金質疑

摩拜、小鳴腳踏車回應外界對於腳踏車押金的傳聞稱,用戶騎行車輛前需要交納一定金額的押金,是租賃行業比較通行的做法,包括政府公共腳踏車、汽車租賃、甚至圖書租借等都需要交納押金,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資產安全,在出現損壞的情況下能夠進行追償。摩拜、小鳴平台均表示,專門開立了存放押金的銀行賬戶,百分百確保押金的資金安全。並承諾用戶有退押金需求的時候能滿足需求,並且做好押金安全管理。

對於押金不能實時退還給用戶的說法,摩拜腳踏車公關負責人曹國星解釋道“腳踏車平台沒有支付牌照,只能通過微信等第三方支付,規定提出申請後一周內到款,其實大部分都能實時到賬。”

網友評論

Surgeon_3X :昨天報導摩拜腳踏車押金總計約9億元,這筆錢的規模在北京公交集團看起來恐怕都要笑死了。一個85後年輕人,把一個創業公司從0做到100億,只用了兩年,讓我們感嘆後生可畏和網際網路的偉大。共享腳踏車是有他的問題,但任何新生事物的問題都可以在發展中解決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點解哈利係波嘞:押金不難退,裡面充值的金額退不了…

SssKuang橙子:膜拜明明很快退,只是如果銀行卡支付到賬要晚一兩天,那是銀行原因吧,而且膜拜運營維護不要錢?不用這個錢投資盈利,早垮了,武漢的江城易腳踏車押金200,去哪兒了?

確實共享腳踏車帶給了大家很好的便利和文明,但是同時這也在考驗社會群體。最近關於共享腳踏車被破壞、被據為己有的訊息層出不窮。遵守契約其實才是對於共享腳踏車的一種最好的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