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日記小學生一年級

數學日記是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評價記錄自己的學習情況。數學日記小學生一年級,我們來看看。

【篇一:數學日記利用數學買東西】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買菜啦!買文具啦!量布啦等等,都需要用到數學。

有一次,奶奶帶著我去文具店買文具。我要了一枝黑筆,兩枝紅筆,三枝藍筆和三塊橡皮分別要:1、5元;3元;4、5元和3元。一共要12元,可不知怎么,銷售員居然說要25元,我馬上速算起來,才慌然大悟,要不然這13元錢就離我們而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奶奶在一個勁兒不停得在誇我聰明,說學習就是要這樣不斷地學以致用。我以後要把課本上的知識多多運用到生活中來。

【篇二:數學日記】

今天在數學的課本中看見了一道題“生活中的數學題”。題目是:“我們國家大約13億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1角錢,如果這樣的話,我國全國就節約了約1300萬元了。如果小學生從一年級到大學大約要節約1萬幾千元錢了,那么這筆錢可以供給1805位失學沒錢上學的小朋友,把這筆錢給那些人,那豈不是很好嗎!”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來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為我想了想:如果這大約13億的人口,都浪費了1滴水,那么一共約浪費13億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億滴水大約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在水龍頭下面滴1000滴水,用稱稱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動筆算了一下。

【篇三:數學日記作文

今天,我偶然地在一本書上見到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數據:“一張厚度為0、01厘米的紙對摺30次之後的厚度竟然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高呢?”

這個數據無論怎么聽都覺得太“荒唐”了一點。畢竟是一張薄薄的紙,通過對摺真能超過珠穆朗瑪峰嗎?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所以只有通過計算,這一切的謎底才能揭曉。

隨即,我便把0·01厘米連續乘以2,一共30次,得到10737418·24厘米。接著,我又把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13米轉化為884813厘米,通過比較,很明顯能夠看出對摺30次之後的紙張的厚度的確勝過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而且還是後者的10多倍。

其實,像這樣的驚人的數據在平常的生活中處處存數學在,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篇四:數學日記】

今天,我的媽媽跟我說:“雪飛,跟你玩個遊戲吧!”我說:“好呀!”

我的媽媽拿來一塊圓紙板,紙板中心用釘子固定了一根指針。紙板平均分成24個格,格內分別寫著1—24、“我的媽媽,遊戲規則是什麼?”“遊戲規則很簡單:指針轉到單數格或雙數格,都要加上下一個數。加起來是單數就是我贏,加起來是雙數就是你贏。”

我一連玩了十多次,可是每次都輸。“為什麼總是單數呢?”我問我的媽媽。我的媽媽說:“你自己想想吧!”於是,我絞盡腦汁地想,終於讓我想起了:單數+雙數=單數。這下子我明白了,假如指針轉到單數格,那么加下一個數就是雙數;假如指針轉到雙數格,那么加下一個數就是單數。所以,指針轉到任何一格,加起來的數都是單數。

【篇五:數學日記】

今天,我在《國小奧數解題方法大全》上看到這么一題,一個矩形分成4個不同的三角形,綠色的三角形面積占矩形面積的15%,黃色三角形的面積是21平方厘米,問:矩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看到這個題目,我犯迷糊了,想:只告訴一個占的面積和另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這怎么求嗎?坐在椅子上的我的媽媽看了一眼,嘲笑我說:"哼,還說高水平,連這道題都不會做,呵呵。"

我知道我的媽媽用的是激將法,目的是激怒我的好勝心,讓我把這題做完。為了讓我的媽媽認為她的激將法成功了,我就硬著頭皮做了下去,可是怎么想也理不出頭緒來。但是我並沒灰心,繼續做了下去,我做了出來。

根據圖可以發現,兩個紅三角形占了矩形的一半,一個黃三角形和一個綠三角形又占矩形的一半,而綠色的三角形面積占矩形面積的15%那么黃色三角形占矩形面積的50%-15%=35%,我們拿量除以率就是21÷35%=60(平方厘米)。

原來這么簡單,多虧了我的媽媽的激將法啊!

【篇六:數學日記】

今天老爸給我一個任務,要我估算一下住在辰凱小區里大約有多少人?

這個任務我怎么完成呢?不可能叫我一家一家去統計吧?我想了好久,如果我能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每幢房子有幾戶,每戶有多少人,不就算出來了嗎!

哪我怎樣知道辰凱小區有多少幢房子呢?我想起來了,辰凱小區有一塊小區分布圖。我立即下樓找到分布圖,我看到分布圖上面最大的門牌號是161、但不是所有的161幢樓房一樣高,有別墅、小高層、多層公寓。其中有3幢11層高的小高層,各有2個門牌號;別墅有10棟,分別1個門牌號。剩下的全是6層高的多層公寓。多層公寓共有多少門牌號呢?應該這樣算:161-3×2-10×1=145、

知道了門牌數和層數,我就能算出戶數,但每戶應該算幾個人呢?我假設每戶住3人。別墅的總人數=10×3=30人;小高層的總人數=3×2×11×2×3=396人;多層公寓總人數:145×6×2×3=5220人。因此小區大約總人數有30+396+5220=5646人。

完成了爸爸的任務後,我覺得很開心,覺得自己還挺能幹的,還能統計出小區居住的人數來,不容易。

【篇七:數學日記有趣的數學】

今天,我高興的在家裡看著我的《聰明數學》,我看著看著,看到一個春聯中有關於數學方面的趣味數學題。裡面的內容是語靈部落的漢末央長老過生了,魔數王國的女王帶領下他們的臣子去給長老祝壽。到了以後,魔女小星看到長老的白鬍子長長的,就忍不住問:“請問長老有多大年紀了。

啃啃獸精靈長比較調皮,他對魔數王國的臣民的數學能力早有耳聞,他今天決定見識一下。

於是,他出了一道題是用對聯的形勢寫的:

上聯:花甲重開,又加三七歲月。

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

開始我一直不知道從哪入手,因為我不知道花甲和古稀是什麼意思,後來,我的媽媽說:“花甲是指“60”歲了,古稀是指“70”歲了。現在,我終於有頭緒了,上聯“重開”就是,下聯兩個60,“三七歲月”是3×7=21歲,上聯的年齡是60×2+3×7=141歲,下聯:“雙慶”是兩個70,“一度春秋”是1年,下聯的年齡是70×2+1=141歲,所以長老年齡是141+141=282(歲)。

啊!原來數學是那么的有趣。

【篇八:數學日記】

今天,我去學校報名回家後,包好書皮,就開始計算這學期我支出的費用。

首先是學費。學費410元,加上飲水費20元,共430元。接著是奧林匹克數學學校的收費180元,估計還要20元的乘車費用,共200元。還有練習本的錢:《課課通》2本21、5元;《英語練習》1本9、9元;2本《試卷課課通》15、9元;《江蘇大試卷》3本21元。21、5+9、9+15、9+13+21=81、3(元)。

學習用費:430+200+81、3=711、3(元)。

生活用費:這學期大概要喝完5箱牛奶,5×30=150(元)。每頓飯大概要2~3元,算它2、5元,2、5×3×30×5=1125(元)。“還有什麼呢?”我咬著鉛筆自言自語道,“還有你的學習用品。”哎,我的媽媽回來了。沒錯,還有學習用品。

學習用品:一隻筆袋8元,一隻鉛筆盒3元(很便宜,清倉貨),六枝鉛筆3元,一塊橡皮0、5元,兩把三角尺1元,兩枝自動鉛筆5元,8+3+0、5+1+5=20、5(元)。

總支出:711、3+150+1125+20、5=20xx、8(元)。

哇,沒想到,平時不太花錢的我,竟然會讓父母花20xx、8元錢在我這一學期上。看來,我可要節約用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