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梁祝》聽後感

我喜歡音樂,音樂可以讓我的心情開朗。以往我聽音樂只是在那欣賞那樂器發出來的鏇律和節奏,根本就不知道原來音樂裡面還有著情節和感人的故事,聽了王一博老師的講課後我才知道原來聽一曲音樂里有這那么多的知識,上了幾節課後我感覺自己現在聽音樂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還記得那天老師讓我們欣賞《梁祝》,以前就如老師所說的就會聽那段高潮部分根本就沒在意那裡面的內涵和動人的愛情故事。

現在我終於聽出了,原來小提琴代表著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著的梁山伯互相應答著,像是在互訴情誼和離愁。這時能明顯的感覺到悲劇即將上演。如海潮湧來的管弦樂正式拉開了悲劇的帷幕,那渾厚、低沉、恐怖的樂音仿佛是強大的封建勢力在百般阻撓,逼迫一個弱小的女子放棄美好的追求,順從父母的旨意。此時小提琴代表的祝英台寧死不屈,與黑暗勢力抗爭到底。兩者的矛盾越來越激烈,直至樂曲的另一個小主題上演,矛盾才漸漸平息。樂曲緩緩奏出《樓台會》這一部分。大、小提琴像是在互訴心中的情誼,又像是在傾聽彼此的哀嘆。音樂給人以淒婉的感覺。忽然樂曲疾走,好像在告訴我們這些聽眾:梁山伯因為過度悲傷而在絕望中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或許是祝英台也沉入了無盡的絕望。或許是祝英台早知道有一個並不盡人意,但也算是完美的結局在前方等候,她順從了父母的旨意。在迎娶過門途中,她停在梁山伯的陵前哭靈。我在小提琴幽婉的樂聲中聽見了祝英台悲涼、悽慘的哭泣聲;看見了那陵墓周圍深邃、荒誕的景象。突然一陣轟然巨響打斷了我的思緒,整首樂曲推向了最高潮。瞬間像是煙雲繚繞,兩顆終於自由的心緊緊相連。

一曲終了,而我的思考卻未停止。我回想著曲中呈現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來。

這幾天在聽藝員楊采妮演繹的《梁祝》,那優美的曲調,淒悽慘慘,手起琴響,一段遠古的愛情,漫過歲月,穿越時空,像風華絕代的女子,由遠而進,姍姍飄來.默默地徘徊在窗前,讓激動靜於寂廖.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惟恐驚動了低訴情語的蝶兒.

蝶兒仿佛從遠古趕來,嬉戲在曲譜上下,仿佛在還你此生此世,今生前世,雙雙飛過萬世千生。

歌聲蝶語,從弦上緩緩流出,天上宮闕,一時不知今昔何年.

一卷淡淡的愛情,翻來覆去地咀嚼,滿口的苦澀,在唇齒之間游弋.

瞬間將恩怨聚散擊得遍體鱗傷.那曾經的誓言,被陣陣狂風吹落,落於生與死長眠的時空.一座孤墳靜寂獨立,拉開一道長長的思念!

心碎,弦斷,只有餘音繞樑.

人醉了,夢也醉了,醉了多少人的魂,一醉就是千年的美麗.

多情的雙蝶兒哪肯離去,依然守候在記憶里,編織著恆古的纏綿和悽美.

是誰,在千年愛情的史冊里留下了最經典的一頁!望那悲慘的愛情不要復演,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