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德意志製造聯盟的聽課筆記2017字

德意志製造聯盟(deutscher werkbund)德國第一個設計組織,192024年成立,是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基石。有關德意志製造聯盟的聽課筆記內容如下。

有關德意志製造聯盟的聽課筆記2017字

講座題目:

德意志製造聯盟和工業建築藝術:對改變的世界“歐洲式的”(精神)回應

the deutsche werkbund and the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the european (‘spiritual’)response to the changed world

ii.der deutsche werkbund und die industriebaukunst: die ‚europäische’ (‚geistige’) antwort auf die veränderte welt.

授課老師:prof. werner oechslin (eth)

講座大綱:

- das „verstandesmässige erkennen“ der frage und der „wille zur kunst“.

- 對問題的“理智認知“ 和“對藝術的嚮往“

- der fall behrens und die aeg; orientierung in der vielfalt, messel klassisch und gotisch.

- 案例 behrens 和法古斯工廠 : 趨向多樣化,古典和哥特的混合

- elegant, kompakt, farbig: gropius’ überlegungen zur „industriebaukunst“ und die prophezeiungen der zukunft.

- 優雅,簡約,彩色: gropius 對工業建築的思考以及對未來願景

- bauten des verkehrs: grossbauten für eine grosse welt.

- 交通建築: 大世界的大建築

- deutscher ‚geist’ und politik vor 1914 (naumann).

- 192024年前德國“精神“和政治(naumann)

- rathenaus „vier nationen“; befindlichkeit in der welt; konkurrenz und wettbewerb.

- rathenaus “四個國家”: 世界的狀態 競爭與競賽

- der neugegründete institutionelle rahmen ‚industrieller’ – und architektonischer – bemühungen: der deutsche werkbund (1907).

- 一個全新的機構框架 “工業和建築上的嘗試” 德意志製造聯盟

- fortsetzung in der gründung (und im manifest) des bauhauses.

- bauhaus的在建立(和宣言)帶來的推動

課件xxxx

part1:德意志製造聯盟(dwb)誕生的政治文化背景

四本書:

1.《倫勃朗作為我們的老師》(rembrandt as teacher)(匿名,1890)

當時在德國非常普及的一本書,幾乎人手一本,它說出了德國人想說的話,表達了德國的野心。

書中有個觀點是:在這個時代,建築是應當承擔起文化融合的使命的藝術。

2.national-social unity(friedrich noumann, 1900)

國家社會主義者。

儘管一戰德國完敗,但當時連德國知識分子都希望有這場戰爭,他們認為戰爭有助於傳播他們的思想。

他們認為在英國,國家與社會高度統一,都有一種意志,德國人也想要統一起來,對世界產生影響。

3.hermann cohen的一本書

cohen是一位德國猶太裔哲學家,認為英國的工業能達到世界第一,主要原因是英國很團結統一。

4.《四個國家》(aeg(通用電氣公司)創始人emil rathenau的兒子(walther rathenau?)寫的書),比較了當時四個強國:法國,英國,美國和德國。書中有很多今天看來政治不正確的觀點,但在當時卻是普遍共識,例如認為歐洲北部是強大的,南部的落後的;每個國家的人都有自己的特性等種族主義思想。

書中認為:法國雖然思想家多,但很接近拉丁語國家(義大利),已經成為南歐的(落後的)一部分。英國是商業的理想國家,文化和科學高度統一,高效地運作。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性格直率,給女性地位,而且地理環境優越,被太平洋和大西洋保護著。德國由眾多小國組成,被很多潛在的敵人包圍著,地緣政治環境很不理想,但德國人有精神(spirit)和智力的力量。

通過分析找到德國人危機感的根源,表現了強烈的民族國家意識,與英國相比有自卑感。

c•m•chipkin:英國將精力放在海外,德國“為了能滲入已經被老牌海軍勢力傳統所把持的新的國外市場,系統地研究了競爭對手的產品,並通過類型學的選擇及重新設計,推動了20世紀機器美學的形成。”

建築師和自由派革命者哥特弗里德•桑珀的《科學、工業與藝術》(1852)探討了工業化與批量生產對整個套用藝術及建築的影響。書中強調了對工業產品推銷的重要性,以及材料的機械化加工以及代用品的出現,造成的材料,以及勞動、繪畫、美術、裝修等貶值的現象。

德國製造在1876年費城百年博覽會上被認為“遜於英美”、“低廉醜陋”、“德國工業界應當摒棄那種僅僅靠價格來競爭的原則,轉而通過智力及工人技巧之套用來改良產品,使其更接近於藝術”。

“德國在既無廉價的原材料資源,又無現成的大路產品出口對象的條件下,只能用超等質量的產品來奪取世界市場”:

1.弗里德里希•諾曼《機器時代的藝術》:與威廉•莫里斯的魯德主義相反,這種超等質量只能由一批既有藝術修養、又能面向機器生產的人士以經濟的方式實現。

2.在工業主義和泛德民族主義的推動下,普魯士的官僚機構開始反對德國的庸俗主義,並轉而支持那種具有“內在”德國文化色彩的,新興的美術及手工業復興運動。因此,1896年,h•穆特修斯作為德國大使館的代辦被派駐倫敦,其任務是:研究英國的建築及設計。

穆特修斯192024年回國,並寫作了書籍《英國住宅》,該書宣傳了對一種地方手工業文化的理想模式。英國的美術及手工藝運動所產生的建築及家具的重要性在於,它顯示了優良的設計是工藝及經濟的基礎。但穆特修斯仍然是反對保守及保護主義的藝術家和手工藝者的集團,提倡批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