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景點的導遊詞作文5篇

小學生寫景點的導遊詞作文一:鳳凰寶地--石港導遊詞

親愛的遊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陳柯穎。接下來我與大家共度美好時光。今天我們進入鳳凰寶地石港。

“王陽真畏道,季路漸知津。”浮修道人--文天祥這位傑出的政治家,為石港寫下這樣的文章,歷史上,漁灣石港為海邊沙地後來岸線東移,滄海桑田經過幾百年的變遷,成了如今的千年古鎮。

說到石港不得不說窨糕了,窨糕本名“印糕”,因每塊糕上均印有桃花印花得名,早在民國初年,石港鎮興祥茶食店老闆姚少庭雖讀書而未成,沒有考取功名,平時咬文嚼字,文乎文乎,竟標新立異“印糕”改為“窨糕”。

這窨糕不僅雪白可口,松鬆軟軟,涼而不硬,而且生產過程十分講究,這窨糕呀用早十天的晚稻在碾房裡碾七遍,成為優質白米,浸水七天,淘洗七次,碾成米粉,才可蒸成窨糕。每年清明時期,窨糕便是人們祭祖的必需品。看!這些老師傅們又在製作窨糕了,這種正宗美味,凝集了幾代人的心血呀!我們怎可不品嘗一下呢?

吃完了特色小吃,接下來我們去石港有名的景點--漁灣水鄉去看看。據說,唐代初年,人們在開挖河道時,出土石碣一方,上有“鳳凰所棲,乃是寶地,石港新開,幸福萬代”。的歇語,所以石港又叫風鄉。在這裡曲曲折折,妙曼的人的漁灣水巷,因交通蔽塞而得以保留,這裡河網密布,灣叉縱橫,河水清且漣漪。風微微吹動港邊蘆葦飄曳,岸邊上雜樹生花,坐在小船觀看岸邊這一切,簇簇似錦,遊客們是否有一種身臨仙境之感呢?

這就是“中國文化之鄉”美麗富饒的“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石港。讓大家一起去感受這小小的賣魚灣的魅力吧。最後祝大家旅遊快樂。謝謝

小學生寫景點的導遊詞作文二:美麗的鹽城導遊詞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來到我們美麗的鹽城旅遊,我是本次的導遊:顧慧佳,下面由我為大家來解說 : 我們鹽城是個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風景如畫的城市 . 它東臨黃海,面積有 1.5 萬平方公里,人口有 815 萬,具有 2100 多年的悠久歷史,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交通便利,以“東方濕地、水綠鹽城”而文明。鹽城自漢武帝元狩 4 年,也就是公元前 119 年建縣以來, 2100 多年的歷史給它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蹟。如:施公遺蹤—施耐庵紀念館;西溪古韻—泰山寺;鐵軍豐碑—新四軍紀念館……我們鹽城還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 . 宋臣相陸秀夫、明代著名書法家宋曹的故鄉呢!

我們鹽城生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沿海灘涂面積 683 萬畝,占江蘇省灘涂總面積的 75 ,全國的 1/7 呢,灘涂濕地擁有丹頂鶴、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鶴舞鹿鳴,被人們譽為:“金灘銀盪”、“魚米之鄉”。

這兒的鹽景也十分迷人。在藍天雲下,大海之邊,一眼望不到邊的鹽池中,結滿了鹽花。它們亮晶晶的,如同瓊瑤脂玉、珍珠粒、水晶塊、玻璃片……

其實,我們這最有名的,還是那些土特產了!有柔軟豐滿、甜而不膩、桂香滿口的藕粉圓子;有湯清味濃,色澤美觀,鮮嫩可口的白燉鯔魚;有肉質細嫩、味醇濃郁,醉氣惹人的大縱湖醉蟹;有柔如雲、白如雪,上口香甜的大糕……

雜技之鄉,淮劇之鄉,煙花之鄉,開放美麗的鹽城歡迎您!

小學生寫景點的導遊詞作文三:“大足石刻”導遊詞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帶著你們去去游。它是重慶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現存唐宋摩岩造像萬餘尊,與敦煌、雲崗、龍門、麥積山四大著名石刻相對,大足石刻不僅保存完好,藝術精湛,而且達到了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在參觀前,我們先認識大足這個地方。四川的大足是石刻之鄉。全縣有40多處石刻,造像達5萬多個。它規模宏大,內容豐富,造像集中,技藝精湛,表現“神的人化,人的神化”的特點,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說。其中最著名、規模最大的有兩處,一處叫寶頂山,一處叫北山。

據說,北山的石刻造像近萬。這些石刻像的特點是刻工精細,形象生動,其中最精彩的是幾座觀音、文殊和普賢的造像。可惜,時間太短,我們沒有前往。

大家跟我往前走,去參觀寶頂山的石刻。看,這就是寶頂山的石刻。它是我國石窟藝術中罕見的。在風格上和北山很不相同。這裡的刻像,大都是用一組一組的雕像來連續表達一個或幾個不同內容的佛經故事,不僅內容豐富,而且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行先讓我們看看充滿農村生活情趣的牧歌式的石刻《牧牛道場》。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它所表現的是牧童馴牛的全過程。你一幅一幅看,一看就明白意思的。牛的犟勁和牧童在馴服牛後的悠然自得的神情都刻畫得非常真切、生動。

下面,我們再看看另一組。這叫《父母恩重經變像》的石刻。它把父母養育兒女的過程,從懷孕、臨產、哺乳到兒女長大成人,婚嫁、離別等,分別用十一組雕像來表現。每一組表現一個主題,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都刻畫得相當生動、細膩,並都刻有文字說明。我們觀看這裡的石刻,仿佛在欣賞古代的連環圖畫。你們有這個感覺嗎?哈哈,小朋友都點頭了!

大家慢走,要上台階了,注意安全。大家再看看這組啊!這《釋迦降生圖》是頗有趣味的。釋迦降生後,半身端坐於石盆內,旁邊有兩個力士手扶石盆。上面雕有九條龍的龍頭,正中的龍頭口中吐水洗濯太子,名為“九龍浴太子”。水從何來?原來在這片崖壁上有一水池,根據這種地形是不適於崖刻的,因為日久天長會把崖壁浸蝕。但是精明的古代石匠,巧妙地利用雕刻把水池積水從龍頭排走,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這種匠心獨運,不能不使人感到欽佩吧?

此外,裡面還有的故事也很有教益,如:酗酒有罪,勸酒更有罪;會做事的人聽大事,不聽小事,看大事不看小事等等。你們看了一定收益匪淺的!我就講解到這裡了,請大家自由參觀,也請大家注意保護文物和保持環境衛生。

小學生寫景點的導遊詞作文四:龍門石窟導遊詞

尊敬的各位遊客們:

大家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陪同大家遊覽龍門石窟。

為使各位遊客能對洛陽這座古老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古蹟有初步的了解,我將洛陽的歷史及龍門石窟的大致情況,途中向大家做簡單的介紹:洛陽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龍門石窟距市區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裡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象天然的門闕一樣。“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模開鑿約四百餘年,現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70餘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龍門石窟腳下,我們下車,首先沿著伊水西岸遊覽西山。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千佛窟。千佛窟只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兩旁石壁上密密麻麻地排列著無數個小佛像,說他是千佛庫真是名副其實。這些小佛像大的有三四厘米,小的卻只有兩厘米,可別看它們的個頭兒像個小不點兒,但都雕刻的很精細,雖然數目眾多,但是排列的卻非常整齊。

接下來,我們就來到龍門石窟最有名的地方——奉先寺。這裡共有九尊佛像,其中中間的佛像最大。這尊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它的雕工極為精湛,大佛坐姿端正,面容慈祥,雙耳垂肩,就連衣服的褶皺,皮膚的紋理都雕刻得清晰可見。其他八尊佛像也都身材高大,形態各異。總體看來,奉先寺洞穴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再加上周圍淡淡的薄霧,更是顯得神秘莫測,真不愧是神來之筆呀!

由於時間的關係,龍門石窟西山的講解到處結束,給大家留出一些自由時間,龍門石窟還有更多的美景:東山上的石窟、香山寺、白園大家可以再去細細游賞!希望大家玩得開心、不虛此行。

小學生寫景點的導遊詞作文五:天壇導遊詞

各位遊客,你們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將屋頂瓦片改成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這一祭天聖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聯軍的洗劫,19XX年又遭到八國聯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後,這裡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來這裡的除了旅遊者,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遊覽。

現在我們是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在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門,大家可以注意到,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門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

來到圜丘壇下,我們馬上要開始登壇了,不過要請您留心數一數,每層壇面都有多少台階。到了最高層,大家會發現,壇上所有的台階數,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數。這些難道都是巧合么?當然不是,因為古人認為九是極陽數,所以工匠們便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壇“崇高”之意。說完了神壇的奇妙,我再給您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盛況。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裡祭天。在這個典禮上,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這塊天心石。它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裡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各位遊客不妨體驗一下,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現在咱們繼續沿著中軸線行走,面前的建築叫做天庫,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個字也分別代表了“至高無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顯示出它的神聖和至尊。這組建築不僅十分精美,而且還有回音壁和三音石,這和剛才我們說的“天心石”合稱天壇三大聲學現象。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牆,圍牆十分平滑,可以傳聲,在傳遞途中對聲音損失極小,只要對著牆說話,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見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聽到對方說話。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塊石頭,您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一次回音,站在第二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兩次,而站在第三塊石頭上拍手就可以聽到三次回音,所以稱為三音石。

在遊覽過了圜丘壇和皇穹宇之後,我們即將走進祈谷壇了,祈谷壇的主體建築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獨特建築。圓形尖屋頂是用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以此來象徵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樣,這裡是用來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當天,有樂隊在殿外月台上奏樂,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誠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禮,祈禱上蒼,然後把供品送到祈年門外焚燒,送上天宮。

現在我們從祈谷壇的東門出來,可以看到一條長廊,是祭祀時運送祭品的通道。今天的觀光遊覽就要結束了,在天壇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恆記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